为什么有时候牙齿疼到连耳朵都疼?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不仅说的是牙疼本身疼的厉害,最主要的还可能引起头面部、耳朵等部位的疼痛,让很多患者叫苦连天!

那么为什么牙疼会引起耳朵疼,甚至是头面部也一起疼呢?

引起牙疼的原因有很多,如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本身牙质过敏等,特别是又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会导致疼痛加剧,炎症迟迟不好,牙疼一天不减,还可能越来越痛,而且最主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人体解剖结构可以发现:左右前牙牙髓神经互相跨越到达对侧三叉神经节内的神经元,上下后牙牙髓神经在三叉神经节内也有明显的交叉,直接到达颈上、耳后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可见三叉神经同时支配了人体的牙周、头面部和上下颌骨等较为广泛的感觉,因此只要一个位置出现疼痛,很有可能就导致其他部位出现放射性痛!

简单的理解就是:牙齿跟耳朵是由三叉神经掌管,如果牙神经疼就会牵扯到耳朵或者是头部!

那么牙疼引发耳朵疼,是不是只需要对牙疼进行处理?

这其实也不对!如果确实牙疼引起的耳朵疼,那么对牙疼进行处理后,是可以对耳朵疼有同步的缓解疼痛的可能,但也不一定!因为不是所有的耳朵疼一定是牙疼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外耳道炎、中耳炎等原因引起的,特别是一些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的,一定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在临床上确实有发现类似情况,牙齿的感染性疾病确实有诱发耳朵放射性疼痛,但同时也出现了中耳炎等原因所致的局部的疼痛的,因此,治疗牙疼后,仍不见得缓解,应当到当地医院检查个耳镜,以及口腔科的人工检查看看,如果检查发现牙髓炎或者牙根炎所致,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还得进行补牙或拔牙治疗,中耳炎则需要进行局部清创处理。

为什么有时候牙齿疼到连耳朵都疼?

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常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其实牙痛也可能是病,像题主这种牙疼带着耳朵疼、甚至脸疼的情况,丁香医生认为可能是牙髓炎。

牙髓俗称牙神经,是牙齿内部的生理结构,发挥营养牙齿和感觉的作用。龋齿、牙齿磨损、牙齿外伤等都可能导致牙髓被细菌感染,从而发炎、疼痛。

牙髓炎导致的牙痛表现较多:可以是没有刺激时出现的一阵阵剧痛;可以是热刺激时疼痛,冷刺激时缓解;可能无法辨别是那颗牙痛,甚至出现耳朵、面部疼痛。

如果牙痛是牙髓炎引起的,大多需要根管治疗,俗称「抽牙神经」。

除了牙髓炎,牙痛的原因还有哪些?

1. 龋洞(牙洞)

龋洞就是大家常说的「牙齿被虫蛀了,长蛀牙、虫洞了」。当龋洞较深时会出现牙齿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遇到冷热酸甜刺激时的一过性疼痛,也可能在食物塞进牙洞时出现。

如果牙痛是龋洞引起的,就需要口腔科医生对牙洞进行修补,即补牙。

2. 牙周炎

牙周炎的主要表现就是牙龈红肿疼痛、刷牙时出血、牙齿松动。牙周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导致眼神经炎症、疼痛。

牙周炎治疗通常包括洗牙,甚至牙周手术。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刷牙、定期复查、进行牙齿维护等。

3. 其他疾病

引起牙痛的牙齿疾病还包括根尖周炎、牙齿外伤、牙周脓肿等,这些疾病的疼痛常各有特点,比如根尖周炎会觉得疼痛的牙齿「变长」、咬东西时更疼。

冠心病(或心梗)也可能出现牙痛,如果牙痛同时还有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的话一定及时去医院。

牙痛该怎么办?

牙痛的原因各异,在明确原因前,可以先自行止痛。

1. 服用止痛药

在就医前,可以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但要按说明书的剂量、用法服用。对于有胃肠道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朋友,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

2. 一些「偏方」

对于不能用止痛药或者没有止痛药的朋友,咬花椒、含冰块可以作为最后的选择,来减轻疼痛。但这些「偏方」的效果因人而异,甚至可能加重疼痛,所以并不十分推荐。

3. 及时去口腔科

止痛只「治标」不能「治本」,建议牙痛的朋友都去口腔科看看,当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更要及时去医院:

  • 严重的牙痛,难以忍受;

  • 牙痛时间超过了一两天;

  • 牙痛同时还伴有发热、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

牙齿疾病通常不会危及生命,但却会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同时,一口健康的牙齿也是营养充足、身体健康的保证。

如何避免牙痛?

下面主要讲解一下如何预防牙齿疾病导致的牙痛。

1. 注意刷牙

注意每天刷牙两次,每个牙面都要刷,牙刷斜 45 度,放在牙齿和牙龈交界的地方,左右轻轻震颤。每次最少两分钟。

2. 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洗牙,能清除沉积的牙石,预防牙周疾病。同时,定期检查能尽早发现潜在的牙齿问题,以便尽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牙痛尽早治疗

止痛药能止住一时的疼痛,但是龋洞、牙髓炎等疾病无法通过止痛得到根治。因此,避免牙痛复发的重要办法就是,尽早治疗牙痛的「病根」。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 App 文章:《牙痛该怎么办?》

编辑 / 李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