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没有“编制”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编制,说白了,就是你的工资是靠财政拨款,每个月发多钱肯定不会少了你的,发不了财,但能保证旱涝保收。

在很多事业单位里,工作多,编制不足,于是不少单位采用了聘用制的方式额外招聘了一些人,也就是编外人员。可以说,编外人员和编制内人员,在同一个单位里,那工资待遇、社保福利、职称兑现可是截然不同。

一个单位里,编制外的人员被视作二等公民,身份比那些编制内的人员低一头,往往不会被认同是单位的正式员工,而且收入低,干的工作往往更多。

很多人为了谋取个编制,甚至不惜告别大城市,跑到偏远的乡镇工作,你说编制重要不?可能年轻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一旦年纪大了,这种性质的单位对于编制外的人员来说,几乎没有晋升的可能性,因为不可能让编制外的去领导一堆编制内的人。更重要的是,退休待遇也大不一样,尽管听上去是在事业单位,实际上身份很尴尬。

在事业单位,没有“编制”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天上和地下的差别啊!

我以前的同学张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进行公务员考试,可是屡屡考试失败,没有进入公务员的队伍。但是却考上了事业单位的政府雇员,张伟特别的开心。

进入单位后张伟负责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工作内容很事业编制同事一样,他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妥。工作一段时间后,张伟发现单位过中秋节只给他发了一盒月饼,而其他同事又是豆油、又是面粉,令他很不舒服。

他去找科长理论:“为什么干着一样的工作,我的待遇差这么多”。科长支支吾吾的回答不上来,“这不是我也不知道,只是上面统一的福利”。

张伟还发现,在单位自己总收到不公平的对待,工作内容最多,自己的意见也不受到重视,年底评优秀员工的时候更没有他。

他工作一年后就辞职了,还是努力的在靠公务员。那么没有编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没有提升空间。

在我国事业编制分为参公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等类型。每个编制有设置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等,管理岗位可以进行级别提升,比如科员、主任科员、科长等;专技岗、工勤岗可以通过凭职称,比如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等。而编外人员没有提升空间,只能处于科员的级别。

2、有被解雇的风险。

事业编制虽然也存在被辞退的风险,但是几率很小,除非工作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通常情况下不存在辞退的风险。而编外人员如果工作不努力,或者单位进行编制调整,具有解除合同的风险。

3、待遇区别大。

事业编制具有完整的福利待遇,包括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补贴,偶尔年终还有点小奖金。而编外人员是通常不具有完整的福利待遇,跟普通公司的员工具有相同的福利待遇,没有事业单位特殊的待遇。

在事业单位,没有“编制”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谢谢邀请,我就是事业单位职工,深刻的体会了没有编制与有编制的区别。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乡镇,我的部门总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事业单位工勤岗,一个是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还有一个就是我,是事业单位管理岗。

三个人两个正式工,一个零时工,平时工作都是一样的,但是工资却相差好几倍,我们两个正式工每个月能发3000多工资,每个月还有2000绩效,一个月到手工资5000多点,五险一金足额缴纳,但是那个公益性岗位的职工,每个月工资只有固定的2000元,没有绩效或者其他奖金等,另外隐形福利也只有五险,没有公积金。

其实大家能力都差不多,学历也是专科以上,干着同样的活,但是工资加福利两者相差3倍左右,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但是公职现在都是逢进必考,编制不同、有编与无编,各种差距非常明显。

在我们部门的公益性岗位那个职工,很多时候其实他都是努力工作的,并没有多少抱怨,但是每次发工资或者绩效以及其他的福利的时候,他都是非常沮丧的。

所以我和另外一个正式职工达成一种共识,从来不在他的面前提到工资或者福利等东西,但是依然能看出来,很多时候他都是失望的,而且随着时间一长,他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工资待遇和不被平等对待是影响他工作积极性的直接原因。

所以希望国家早点看到这样的不公平现象,早日找出同工不同酬的解决办法,让每个努力的职工都能得到相应的收入和社会待遇。

在事业单位,没有“编制”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文印室招聘了一个编外人员小张,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排版打印。任务是比较简单,都是重复的机械操作。

小编一些简单材料在自己办公室就能打印,但是涉及下发几十上百份的材料一般都会让文印室的人处理。

虽然工作内容复杂度比较简单,但是工作量一点也不轻松,因为所有办公室、所有人员都会安排打印任务。

没有一年,小张还是辞职了。

短短三年就换了2个文印室的人员,第一个干不下去出去打工了,第二个也就是上面的小张被林业部门挖过去了。

后来我和小张闲聊时候,他吐槽为什么干不下去,主要的原因还是钱少、事多、没前途。

没有编制的人员工资待遇很少

直到那次闲聊,我才知道小张的工资是固定的2500元,没有任何其他保险及福利待遇,一年的收入就是3万块,年终也没有任何表示。

他之所以跳槽到林业部门做编外人员,最大的原因就是林业部门开出了3500的薪资待遇,至于其他福利待遇小编没有详细咨询。

说了小张的待遇,再看看体制内事业编的待遇:刚入职每月到卡3000+乡镇补贴500+绩效685+绩效1500,实际到卡的收入已经接近5700(此数据仅代表地方数据,不能代表全国数据)。

如果过个10年,2500也许能涨到3500,但是5700可能能涨到7500。

仅仅是薪资,编外和编内的差距相差了整整一倍。更不要说六险二金了,至少文印室的小张没有任何的社保。

没有编制的人员干的活一点也不少

很多人形容基层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对于编外人员同样的使用。

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干的活一点也不比编制内的人员少,很多时候做的要多得多。

编外人员在编内人员的眼中就是一个“干活机器人”,几乎是没有任何的休息时间。是自己不愿意休息?明显是找自己干活的人太多,而自己能拒绝的太少了。

体制内是个现实的地方,新来的事业编人员都能使唤一个多年的编外人员。

没有编制的人员工作没有任何保障

小美是领导招聘过来的编外人员,主要负责办公室的后勤,像打扫会议室、拖地、买菜等等都要经过他的手,虽然只有2000块的工资,但是毕竟可以食堂采购买菜,加上是领导亲自招聘的,一直过得很有滋润。

领导升迁无望,申请去上级直属部门任职。

新领导上任没有2个月,为节约开支,小美就被辞退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体制外的合同工没有半分的保障。再加上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很多非在编的岗位将被清除。

除了工作没有保障,编外人员的前途也是没有的。提拔的机会几乎就是零,至于转正的几率也是不存在的(不考虑部分单位有能力拿出一定名额给非在编人员,也不考虑部分非在编人员有能力转正)。

没有编制的人员的出路

正如前面小编说的文印室的两个人,一个选择出去工作,一个选择了更好的起点。其实这才是许多编外人员的最好选择途径。

选择出去的人员,赚的肯定不会少,也许以后当了大老板,反而是体制内招商引资的对象。

选择继续做编外人员的,我们也无需看不起他们,说不定哪天胜利转正,也许发展的更好,反而成为了自己的领导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同情编外人员,毕竟不是年轻人,既然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自然他们承担结果。说不定别人家里有矿不再会这些呢?

在事业单位,没有“编制”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每年,事业单位招聘都是报名者众多。好的岗位招考比例常常达到几百比一。前几天,一个朋友还跟我说,县里事业单位招六十余人,报名者超过2000人。

因为有编制,考上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而不提供编制的招聘,报名情况就相差甚多了。在事业单位,没有编制的体验大概有如下三点:

一、工资待遇有差别

有没有编制,很大的不同在于工资待遇。没有编制,除了基本工资,每个月的绩效都是象征性发一点。虽然也有些补贴,但是不多。这还算不错的。很多是固定工资,直接表明每个月拿多少钱。

在五险一金上,有编制的都是按最高比例缴纳。没有编制的,比例有差别,有的只提供五险。

二、没有归属感

没有编制,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没有归属感。尽管大家做的事都差不多,但是没有编制,总是会不自觉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

一方面,是因为不稳定,没有足够的保障。另一方面,会不由产生“这只是过渡,还是得找个有编制的”这一想法。

三、自觉低人一等

没有编制,意味着晋升永远轮不到自己。一直处于底层的工作岗位,难免觉得低人一等。重要的是,连向上的梯子也没有。

有培训的机会,都是先让编制内人员参加。单位领导也会着重培养编制内人员。

曾有人说,没有编制,在单位就像“别人家的孩子”。上司对你客客气气的,却不会把你当自己人。

其实,即便是没有编制,还是有很多人选择。有的,想先感受体制内的工作环境,同时锻炼自己,希望对通过考试有所帮助。有的,是想工作久了,可能会被纳入编制内。但现在来看,想获得编制,多是需要通过考试。

因此,在事业单位却没有编制的人,多是做出以下选择:

一、努力考编

很多没有编制的人在事业单位工作,都是把它当作暂时的过渡期。看到合适的招聘公告,再报名参加。单位人员不仅支持,也会鼓励没有编制的人员参加这类考试。

随着事业单位的接连改革,很多地方的编制名额都有所空缺。“抓住机会,好好复习。这次没考上,就等下一个考试”是很多没有编制员工的日常状态。

二、跳出体制

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跳出体制,从事别的工作。毕竟,想获得编制不容易。而没有编制,差别相差太大。

我想说的是,不管有没有编制,都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上去了,何愁考不上编制?能力,就是你的活字招牌,也是自信的来源。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在事业单位,没有“编制”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我今年35岁,分享一下,从我大学毕业至今的经历,供还在为事业单位有没有编的事情而操心的人参考吧!

05年7月毕业,学的专业是会计,擅长的是计算机,毕业的梦想是在外面的世界有所作为,但因为很多事情没有第一时间去外面的世界,07年就在家乡的一个事业单位里面上班,没编的,以为一两年之后就可以转正,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转成,10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朋友做了一个网站,一年之后被深圳的一个老板投资在深圳开立公司,就跟单位请假到深圳,一个月之后,单位催我回来上班,说可以转正了,纠结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回来了,回来以后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没有转正,14年,在我30岁的前一个月,我无法面对我目前的状况,打了辞职报告,彻底的跟过去的七年没编的事业单位说再见,选择重新来到深圳,在深圳呆了两年,感受到自己跟这个时代,因年龄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再追上去,16年老家这边事业单位招考,通过考试,又回到老家。

下面我来谈一谈,有编和没编的区别?

有编和没编的待遇区别差不多会差一半,在单位的地位主要是看单位负责人是怎么看待你这些没编的。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可以选择事业单位没编的工作?

1.本身就没什么能力,只想混日子的

2.跟事业单位法人代表有关系的

给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有梦想的人的一些建议吧!

年轻的时候,就要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不要把自己的青春在这些没编的单位里面消磨掉,人的青春很短暂的,也许就是那么十年,年轻人只要有梦想,哪怕是没有文化,只要你肯努力的去奋斗,比在单位里没编的日子要过得好很多很多,再没有斗志,努力去考一个编也不要没编进单位,这样人会变的颓废。

千万不要想着通过在没编的单位里面好好的学习,去考编,没别的单位会让你变得颓废,做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别人没想做的事情,你可以选择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吃一吃外面的苦,或许更能加深你努力去考编制的动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