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离不开儿女照顾的老人,儿女的日子怎么过的?

我同事打电话:“爸,你不找你儿子,为何要磨我,被辞退你就满意了?我也有家庭,再过1年我就退休了,再伺候您行吗?”

同事张姐,今年49岁,满打满算再工作一年就可以退休,原本想平稳的度过最后一份工作,可是接二连三请事假,动不动就提前下班,还明确告诉老板近期都不能出差,原因就是他父亲在ICU,可是老人不想待在那,只要住院几天,就绝食抗议要出院,最后医院都不敢收他。

而同事隔三差五就是去处理她爸住院、出院的事情,这事老板都知道。

老板只是说了一句:“照顾老人要紧!”

但是谁都知道公司又不是菜园子,一个萝卜一个坑,就在最近人事经理找张姐聊天:“感谢你对公司的付出,在公司工作15年,劳苦功高,但是公司的工作不能停滞,现在需要你签一份协议书,如果每个月不能保证满勤,或者请假超过出勤日的一半,就自愿办理离职,当然公司会赔偿10个月的工资做为补偿!”

张姐也知道公司的意思,这是给她台阶下!

毕竟她是公司的元老,兢兢业业工作15年,公司不好明着辞退她,她也知道这是给她留面子,毕竟她请假的天数已经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而她在岗,公司又不能超编招人。

她知道这个协议不合法,但是又不得不签,因为公司也没得选。

而张姐之所以经常请假,也是有原因的,据她亲口说,她爸有个儿子,就是他弟弟,从小到大家里的一切都是给弟弟留着的,可是他不学无术,娶了媳妇还到处拈花惹草,后来张姐弟弟离婚单过,平时她弟找不到人,但只要缺钱就回来找老头子要。

可她爸那点退休工资哪够花,于是隔三差五找张姐要钱,张姐也知道给的钱都落入他弟弟手里,但只要她不给钱,她爸就一哭二闹三上吊,也不好好吃药,最后只能一次次的妥协。

半年前,他爸突然病危住进ICU,好在命保住了,但是老人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对家里任何人都不信任,谁靠近他就开始骂,甚至发狂打人,只有张姐过去他才能安静下来。

张姐不放心她爸独自过,所以就接到自己家里,张姐在家里他爸很安静,只要张姐上班天黑还没回,她爸就开始砸东西,因此那段时间张姐都是提前一个小时下班,主要是怕下班堵车。

可是一天两天可以这样,隔三差五都提前走影响也不好,她的事忙不完,别人也不可能每次都帮着顶,再说私企大家也很忙,本来就是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就在上个月,老板要安排出差,我们都没问题,就等张姐,她突然接了电话:“爸,你不找你儿子,为何要磨我,被辞退你就满意了?我也有家庭,再过1年我就退休了,再伺候您行吗?”

老板听完黑着脸转身就走了。

大家都知道这不是好兆头,张姐挂了电话,收拾东西就去找人事经理,接着她有一周时间没有来上班。

等到一周后,她回公司了,眼睛都是红肿的,最后才知道她爸爸已经离世了,她请假就是回去处理丧事的。

如今,张姐工作比以前更积极,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她落下的工作也逐步捡起来,关键是脸上有了笑容,也许他爸的离开,对双方都是解脱。

‬为人子女,给父母尽孝这是人之常情,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这是人伦之道,可现实是,20岁我们没能力养,30岁没时间养,40岁没精力养,50岁要养的时候,老人离开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沉甸甸的一句话,却道尽了无数人的心酸。

张姐从痛苦到解脱,经历了太多:

首先,她有个不成器的弟弟,如果他弟弟能正常一点,姐弟两个人一起分担压力,他爸也不至于全指望张姐,但是她弟弟废了,而他爸也知道这儿子不成器,也不指望他养老,但是求生的本能,让他只相信张姐。

其次,她爸爸不轻易相信人,这点让张姐很难受,如果钱能解决问题,大不了请个保姆照顾老人起居,可是他爸只信任她,看不见她就慌,这有点像小时候我们找不到父母,在那哭一样,所谓老小老小,真是这个道理。

第三,张姐年近49岁,再工作一年就可以办退休,可是这一年家事缠身,工作也受了影响,如果不是老员工,估计直接就辞退了,毕竟员工请假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但是她又不能辞职,毕竟还没到退休年龄,再加上主动离职,一来没有赔偿,二来还要自己补缴一年的社保,这一来一去要损失很多钱。

所以张姐很痛苦,一边是要尽孝道,一边又要守忠义,当然更多的是趁最后还有一点价值赚钱,毕竟没钱寸步难行,但是这种状态,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容忍的。

现实中,其实还有很多年轻人要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面对需要儿女照顾的老人,子女到底该怎么办?

第一种:辞职

也就是说只能牺牲赚钱的机会,把精力和重心放在老人身上,但这也是最无奈的一种选择,如果没有房贷压力还好,如果房子还没有还清贷款,那是很艰难的,何况父母老了,自己不光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自己的子女,所以怎么选都难。

第二种:请人

如果条件好的子女,可以请保姆,要是不放心,可以请自己的亲戚帮忙照顾,按月付劳动报酬,这样白天回不去,但是好歹有人照顾,到了下班就尽可能多花点时间跟老人聊聊天。

第三种:搭伙

现在有种养老方式,就是让老人组团住在一起,这样各自分工又相互有个照应,老人最怕孤独,最怕摔倒没人发现,如果住在一起可能这样的风险就降了很多,关键人多也热闹。

第四种:养老院

没得办法,就只能送老人去养老院了,最起码那里有专业的护工,有什么三病两痛也能第一时间处理,子女休息的时候就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尽管在农村这种方式会被人不耻,但这也是没得办法。

‬写到最后!祝愿天底下的老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盼。

也希望为人子女多体谅下老人,因为我们也会有老的一天,我们今天怎么对待父母,子女将来就会怎么对我们!

家里有离不开儿女照顾的老人,儿女的日子怎么过的?

今天谈谈这个问题!关于家里有离不开儿女照顾的老人,儿女的日子怎么过?别人家我不知道?我家的老人也就是我父亲!自从他摔坏了腿之后,一年比一年严重,再加上我继母去世!他一个人确实需要儿女的照顾!

我离父亲远在千里之外,家乡还有哥哥姐姐!他们也不可能尽心尽力去照顾父亲!然后给他找了二三个保姆!据体情况我不太清楚?反正我是十分清楚哥哥姐姐的为人处世之道!这也是我心里最担心父亲的原因!后来我把四弟派回家照顾父亲!可是让我失望了,弟弟对我说:我还年轻,才四十岁左右,不可能天天陪着他什么也不干,等父亲老的时候,我也岁数大了。我听得出来他话的意思!

然后我想了很多,觉得应该还是我来照顾父亲最合适!大哥离家远,与父亲又不合,二哥和姐姐也说过不会给父亲养老,二个弟弟更不别想了,就连他们媳妇儿那一关都过不去。二个弟弟也是希望我把父亲接到我家,其实很多年以前我就有这层意思!然后我开始作通我老婆的思想工作!老婆是一百个不同意!我也能理解!确实父亲和继母对我老婆不是很好,所以心中对我父母有怨气。最后的结果是我胜利了,老婆同意的意思是:父亲来了她一天都不会伺候!也不想伺候。我说不用你管,一切都包在我身上。

把父亲接到家第一天起,每天早上三四点钟,我们夫妻起来开车去批发市场上货!一直忙到早6点左右,我开车回家照顾父亲!洗脸刷牙,做早饭,然后把父亲抱到外面的轮椅上晒一个小时的太阳!如果父亲要是大便的话!再把他放在专用大便器的坐椅子上,然后我收拾一切!问父亲还有什么事吗?父亲说累了需要躺炕上休息!我再把他抱上炕上躺下,然后与父亲唠唠嗑!说说我们这些年的事情和外面的事!为了不让他孤单寂寞!哄他开心,有时我抚摸着父亲的白发和胡须说:爸爸!我给你刮刮胡子吧。父亲很开心点点头,父亲的胡子长得很快!三天就要刮一次。刮胡子的过程父亲似乎很享受的样子!闭着眼睛睡着了一样!我也不打扰他,静静站在旁边看着父亲!不经意间才几年的时光!就觉得父亲竟老的这样快!再也不像几年前我离开家乡时那么年轻力壮!我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父亲的愧疚!余生我一定要好好的照顾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度过,我们依旧如故忙着自己的生意!真的,我一直没让我老婆插手照顾父亲!每天的吃喝拉撒睡,一边照顾父亲一边伺候老婆!女儿在外地生活,一年回来一次的时间很少,七八年过惯空巢式的生活,父亲没来我家时,我们养了几只小狗。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看它们撒娇、打架斗殴!象淘气的孩子一样!在院里种点青菜和花花草草!夏天非常的漂亮!常惹得左邻右舍夸赞和羡慕!你们家的院子真漂亮啊!我们心里也美滋滋的、一幅美丽风景如画的田园农家院!

父亲的到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乐趣!每天看着父亲!坐在轮椅上欣赏开满鲜花的小院时,脸上露出欢喜的笑容!几个淘气的狗子围着父亲撒欢儿,自从买了这座房子后,家里又增添二位新客——一对小燕情侣!叽叽喳喳在屋里筑巢!父亲说:家里来了小燕子是个好兆头,一般的人家燕子是不会去。然后我为它们搭了二个木板!方便它们筑巢!

父亲来我家的第一个春节!我把哥哥姐姐和弟弟们都请来了,也是为了陪伴父亲过年,二是让他们看看我是怎么照顾父亲!也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难道照顾一个不能自理的老人,有那么艰难吗?用得着那么多理由和借口吗?喝酒的时候!姐夫向我敬酒,哥哥姐姐及嫂子们屋里屋外看了个遍!父亲特别高兴!向他们说了很多话!其实照顾老人绝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事实远比我说的难多了,有几次父亲吃坏了肚子,拉尿在炕上五六次,弄得我差点没晕过去,当我强忍着收拾完这一切之后,几乎快崩溃了,然后给父亲换好新的床单被罩,内衣内裤,给他洗澡!室内嗅不到一点臭气和尿骚味!父亲看我忙得一身汗水淋淋的样子,感觉非常不好意思对我说:又给你添麻烦了。我抚摸父亲的头说:爸爸!没关系!以后尽量少吃油腻的东西。然后我开车去药店买管拉肚子的药品!自从有了那一次突发情况之后,我都是特别小心父亲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常年卧床不能自理的老人,真的不能让他们吃油腻的食品!因为老人年龄大了、肠胃消化系统已经退化了,又缺乏锻炼和活动,最好是以清淡食品为主!

父亲来我家三年多的时光!给了我久违的父爱和温暖!让我感到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从来没觉得不能自理的父亲拖累我和麻烦!除了每天顶着星辰出去、踏着月色归来,风雨无阻!忙忙碌碌!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安排好父亲的衣食住行,白天我尽量抽一点时间补充睡眠!不知道多少次、睡梦中被父亲爱怜抚摸着我的头醒来,那一刻,我很幸福!父亲的眼神是慈爱详和的目光!那一刻我闭着眼睛享受父亲的疼爱!仿佛又回到了久远的童年时光……

我与父亲相依相伴了三年,也享受了三年父爱!足够令我铭记一生!比起我的兄长和姐姐!比起我的兄弟!我是幸福快乐的人。直到父亲去世十年的今天,我还能感受到这份来之不易、珍贵的父爱!每天晚上临睡时、我的脑海清晰记得那些年的情景!如果你们的父母还健在,请你去关爱他们吧。因为父母!永远是我们养育的恩人。别嫌弃他们年迈苍老的模样!也别嫌弃他们没有以前那样干净利落!小时候!他们是我们仰望的高山,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今天,他们老了、变得步履蹒跚、迟钝,我们用年轻力壮的身躯!为他们遮风挡雨、为他们送暖驱寒!是他们的左膀右臂!因为你是他们的儿女,是他们生活的希望!

家里有离不开儿女照顾的老人,儿女的日子怎么过的?

我姥姥今年96岁了,84岁被诊断慢性肾衰竭之后,现在一直被四个子女轮流伺候着,这十二年,倒也伺候出一些经验出来了。一、千万别疼钱,该请保姆的一定要请保姆。

实话实说,我姥姥下面四个子女,没有一个有钱的,都是使死工资的。

我们家的情况可能特殊一点:

姥爷是二婚,比我姥姥小十岁,头前带着一个儿子,是我大舅;

姥姥是二婚,头前带着一个闺女,是我妈;

他俩结婚后,有了我小姨和小舅。

大舅转业后在外市,陪着姥爷姥姥的,就我妈、小姨、小舅三个。

所以,自从姥爷76岁走了之后,家里面的大小事都是我妈当家。

话得从我姥爷得了小脑萎缩时候说起。

一开始,我们家是舍不得请保姆的,可是我姥爷这个病太缠人了,白天睡觉,晚上起来闹腾,没办法,请了一个亲戚当保姆——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可是,这个保姆,就是我表姨,只能负责白天做饭,晚上不能跟着老头啊,这也不像话啊。

于是,家里面又请了一个男的——专门负责晚上陪姥爷熬鹰。

就这样,在姥爷走之前,我们家始终保持着两个保姆。

我表姨是一个月2000,男保姆由于只陪着晚上,负责姥爷安全,一个月1500。

钱呢,是四个子女一起出,一起分摊。

后来姥爷去世后,姥姥搬到了小舅家,原来的老房子被当做棚户区整改了,家里又雇了一个保姆。

这个保姆就是小舅一个小区的阿姨,平时离自己家也近,有时候保姆也带自己的小孙子来我们家吃。

现在的保姆都贵,这个保姆是一个月3000块钱,我们是小县城,这个工资不算低,可也不算高。

其实最困扰我们的是——我姥姥太难伺候了!

因为我姥姥做了一辈子的饭,干了一辈子的家务活,所以对保姆的要求比较高!

那种手脚不利索的,想着趁老人糊涂占小便宜的,都被姥姥撵走了。

现在这个阿姨,有时候姥姥也不满意。

你们想想看,一个96岁的老太太,拄着拐棍走路都不稳当,还来厨房指导切土豆丝——切丝要切细,才入味!

所以说,在我们家当保姆,真的不容易!

而且,我们家的这个阿姨,还有个坏毛病——喜欢在母亲兄弟姐妹之间传话。

比如,我小姨来看姥姥,提了一些小妗子的意见,保姆回头就告诉小舅了。搞的小舅和小姨闹别扭,还得我妈去调节。

比如我妈去看姥姥,说小姨、小舅伺候老人不给力,还没长大,保姆回头就告诉小姨了,小姨委屈的含泪汪汪,说大姐冤枉她了!

所以,保姆也是一本难念的经,该不该请?——该!

请了之后,最好只让她做饭——千万别让她掺和到家事中,越帮越乱!

二、千万别信老人的,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只是别告诉她!

姥姥一辈子节约,经历苦日子、挨过饿的老人都这样。

我举个例子,夏天剩饭变质很快,是吧,我姥姥宁愿自己吃掉变质的剩菜,然后去医院挂水,都不愿意把饭给小猫咪吃,更别说扔掉了!

我姥姥84岁慢性肾衰竭,透析透不到一半,姥姥就奋力反抗,因为“换血”实在是太难受了!

为了给姥姥“续命”,我妈背着姥姥,用了好多不能报销的药!

我就见过,母亲让我去医药公司,刷了几千块钱,去买那种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药,还专门告诉我——千万别告诉你姥,不然她又得心疼的“霍霍”的了!

还有,姥姥这些年,什么人参、灵芝可是吃了不少。

每次我小舅一买,都是几千块钱地买,为了怕姥姥心疼,每次都告诉她——这是板蓝根,一块钱一包,喝了预防感冒的。

姥姥由于肾衰竭,平时饮食上都得吃比较清淡的,听说黄鳝补,我姥姥是顿顿不是黄鳝就是黑鱼,有野生的一定买野生的。

可是回头买回来,都得告诉姥姥——是“包圆”的,就是全部买下小贩的,便宜!

以至于这么多年,我姥姥一吃黄鳝的时候,总是自言自语——这个黄鳝啊,怎么越来越便宜了呢,我记得以前可贵了!

其实呢,手指头粗的黄鳝,一条就差不多得100块钱了!

我妈也总说——老太太一辈子没吃过什么好吃的,临到年龄大了,有条件吃了,牙齿又不好了,吃的什么味也记不清了,吃到嘴里都一个味了!

所以,家中有老人,我们都是瞒着老人,给姥姥吃最好的,还得告诉她——这是最便宜的!

不然,我姥姥又得失眠了,说败坏头,不会过日子了!

三、千万别和老人较真,气坏了身子,罪都是儿女的!

人呐,年龄越大,脾气越像小孩,越怪!

我姥姥有时候说话,能把人气死!

我记得姥姥84岁那年慢性肾衰竭,一家老小都上阵了!

我大舅从外地赶回来,在医院外面租房子住,母亲和小姨、小舅轮番照顾。

想想看,大夏天,我妈一个星期都捞不到洗澡,身都馊了!

好了,好不容易,“求爹爹、告奶奶”,终于把老太太的命保住了。

老太太看着周围的子女,眼圈都熬的发青,说了一句话——都是主的恩赐!

我姥姥96岁,信了一辈子的耶稣基督。

我大舅、我妈、我小姨、小舅都差点吐血——几个子女年龄也都不小了,六七十岁的人了,伺候你,你就说了一句,都是主的恩赐,感谢主!

这不是要命了吗?

我姥姥还有个爱早起的习惯,之前姥爷没走的时候,早晨5点就醒了,然后老两口出去遛弯。

现在姥爷不在了,我姥姥生物钟又改变了,改成凌晨四点起来了。

星期天,我小舅和小妗子正在床上睡觉呢,凌晨四点,我姥姥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就进来了——几点了啊,还不起来啊,该学习的学习,该工作的工作,睡多少才够?

搞的我小舅和小妗子好尴尬——睡觉关门吧,怕有什么事情老人敲门来不及;不关门吧,我姥姥说进来就进来!

后来是我妈亲自给姥姥做工作——你以后早起,就做功课,听圣经歌曲,不好吗?

这才算让小舅小妗子能好好睡觉,安心睡觉。

四、个人感觉——真真的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宝在何处,听我来说:

1、有个老年人在家,逢年过节就有个奔头,这个家才有年味。

拿我父亲家里来说吧,爷爷去世后,这个大家庭就分家了,然后就彻底分开了,从来没在一起吃过饭。

我奶奶去世后,这个家就基本上很少有来往了。

除了烧纸,基本上父亲很少回家。

而姥爷去世后,姥姥就搬到小舅家去住了,我去的次数就少了。

因为毕竟是小舅家,不是姥姥自己家,我这个外孙子走姥姥,感觉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了。

而且,逢年过节,虽然说姥姥也老糊涂了,但是家里人围着姥姥,听着姥姥那三句话——来了啊,吃了吗?我办饭给你吃啊!

总是感觉听不够,很亲切,当然,有时候也很抓狂。

2、有个老年人在家,兄弟姐妹才能经常联系。

说实话,要不是我姥姥一个星期透析三次,我妈和小姨、小舅也是基本上都不联系。

我小姨家里面还有两个孩子,还得伺候自己的公公婆婆,根本抽不开身。

每次,都是我妈开着车,拉着小姨去小舅家,带上姥姥、保姆,兴师动众地去医院透析。

虽然说在伺候老人中,还是有些磕磕碰碰的,但是兄弟姐妹之间沟通,却多了很多。

有时候母亲也抱怨,整天用自己的车,弟弟妹妹从来不提加油的事,我都会劝母亲,姥姥难得坐你这个大闺女的车,其他弟弟妹妹跟着沾沾光,也无妨。

母亲也笑了。

3、有个老年人在家,才知道亲情的珍贵。

因为人总有生老病死,都说过年好,可是过一年,就少一年。

亲人走的时候,才发现,虽然是整天见面,而且有时候还有不开心,吵吵闹闹,但是一旦走了,那种感觉,是很失落的。

我的姥爷,不是我的亲姥爷,虽然说对我妈不咋地,但是我确实姥爷、姥姥带大的。

姥爷之前是小学校长,我平时可没少沾姥爷的光。

有人找姥爷办事,提两包巧克力软糖,这边大人在客厅谈事情,那边我就开始偷糖。

我是在农村上小学,和同学“摔元宝”,由于年龄小,输了就跑回家拿糖换。

结果那一下午,我把整整一包糖都输掉了。

回头姥爷一看,笑了,外孙子把一包糖都败光了,不答应人家办事也得答应了不是?

亲情,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觉得值得回味,尤其是一个人发呆的时候。

最后,个人对家有老人的家庭一点建议:

1、孝顺孝顺,不仅要孝,还得顺。

有时候,虽然说老人提的要求不合理,老人说的话不中听,该给面子的,还得给。

因为你要是把老人的身体气出毛病了,这个罪都还得子女来承受。

算算账,都是跟自家人计较,何必呢?

2、作为子女中的老大,该承担多一点,吃点亏也是正常的。

拿我妈来说吧,大舅在外地,她就是老大。

从80年代,小姨考大学,考不上复读,再考大学报专业,都是我妈拍板。

甚至小时候,去小姨的大学,一卷卫生纸我妈都不放心,让我撅着腚给小姨送过去,当然,没有一根果丹皮的好处,我是不会给小姨的。

我小舅从上职业高中,到找工作,找对象,生孩子,开店,可以说,能包办的,我妈都一手包办了。

以至于我爸总抱怨——你这个当姐姐的,称职的连母亲的责任都尽到了。

我妈有时也很委屈,说弟弟妹妹不理解自己,说话伤她,我总开导她——你都奉献一辈子了,站好最后一班岗,也是应该的!

3、子女之间,有些经济账一定要算清,千万别糊涂。

我姥姥4个子女,我们家伺候老人还是有明确分工的!

一起出钱,小姨当会计,我妈当出纳,小舅当跑腿。

给老人买吃的这些都不算进账里面,因为老人吃多吃少都是子女应该的。

但是姥姥请保姆、看病的钱,超出部分,都是子女均摊的!

我见过很多子女因为钱的问题,心存芥蒂,导致心有怨言。

我们家还是明确按照会计管钱的方法,各司其职的。

末了,想说一句——老人在,就是福;老人在,家还在!好好珍惜每一天吧!

家里有离不开儿女照顾的老人,儿女的日子怎么过的?

张伯去世以后,还没来得及下葬,他的女儿王姨就在张伯生前的房间吞药跟着去了。生前被处处针对,死了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让自己葬在那片果林后面。王姨的生后事最后是一群毫无瓜葛的人给办的,人间冷暖天知道?

在湖北一个偏远的村庄里,有一个苦命的老人,一生品尽了人间冷暖,有过成就,也有过悲伤。张伯年轻的时候当过一段时间的书记,带领大家种植果树,脱贫致富。

我很小的时候,经常看到张伯带着草帽,弯着腰在田间端详果树的样子,很慈祥,也让人很心疼。他单身了几乎一辈子,一个人把3个孩子拉扯大,又是当爹又是当妈。

张伯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电工,负责半个村庄的电力维修工作,他没上过什么学,技术全靠自己专研。但他很乐意做这个事情,虽然没有职级,没有稳定的待遇。

他总是笑着说:“能帮大家解决问题,就是我最骄傲的事情。”听老一辈的人说,不管是外面的电路,还是家里的灯泡出了问题,喊上一声,不管多晚,张伯总会马上给你解决。

一个月黑风高的夏夜,刚冲完凉的张伯听到门口有人喊,出门一看,原来是村口的大妈说口子上的电线杆在冒火,让他赶紧去看看,以免出现大的事故。

张伯让媳妇帮自己拿着工具,他简单地擦了身子之后便出门了,一路小跑来到了事发地。上去检查了一番之后,他感觉是连接屋檐下的那根线发生了短路。于是找来梯子,准备上去接线。

可能是刚冲完凉,身上的水没干透,张伯刚上去碰了一下,就触电了,身子绷得笔直。下面的媳妇一着急,直接用手去拉他,张伯拉下来了,但他的妻子再也没有起来。

从那件事以后,张伯再也不敢修电路了,大家也不再喊他,都知道他心里苦,好一段时间他闭门不出。那时候他的2个儿子才6岁出头,一对双胞胎,永远地没了母亲。

那一年张伯只有29岁,本来是可以再娶妻生子的,但看着2个孩子,想着妻子为自己丢了性命,他一辈子都没再谈对象。所以大多数人都说,张伯是单身了一辈子。

从失妻之痛当中走出来以后,他竞选了村里的书记,一心扑在工作上面。他是我们那第一个提出集体种植果树的人,为此刚当书记的头几年,他的2个儿子几乎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

年轻时的张伯基本就是3点一线,要么就是在家里照顾孩子,要么就是在田地里观看树苗情况,要么就是在赶往学习的路上。为了果树能丰收,他自费四处学习种植技术。

周围的邻居都说:“你找个媳妇吧,她在泉下有知不会怪你的,你一个大男人带2个孩子太不容易了。”他总是呵呵一笑,从来没把这些话给听进去。街坊邻居也只能在孩子身上多帮帮忙,尽心尽心。

一个很平常的中午,正在地里干活的张伯突然隐隐约约听到不远处的草堆里面有声响,他以为是蛇鼠之类的东西,拿着锄头就走了过去。扒开树枝一看,一个小女孩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她低着头玩着地上的泥巴,看到张伯的时候脸上竟然笑开了花。张伯感到很奇怪,这片果地很偏远,一般人很少来这里,这个孩子又是如何到的这里呢?他看着那个女孩,模样应该跟自己儿子差不多大。

只是个头看着小一点,梳着马尾辫。他问到:“你在这里干嘛,你父母呢?”女孩傻乎乎地笑着说:“父母去镇上给我买糖去了,让我在这里等他们。”听到这话,当时的张伯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那个年代,家里的条件都不好,女孩特别不受待见,因为大部分人感觉女孩做不了事情,只能吃不能干活。再加上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被丢弃的女孩不少见。

但是张伯还是希望自己的想法是错的,他陪着那里和女孩待到了晚上,月亮爬上来了,女孩的父母依旧没有回来。孩子玩累了,靠着张伯的肩膀竟然睡着了。他把孩子带回了家,第二天大家都知道张伯家又多了一个孩子,是他捡回来的。

一个男人带着三个孩子,就这样平淡地过着,虽然不是餐餐有肉,但是张伯很勤劳,没让孩子吃多少苦。再加上,邻居的帮衬,几个孩子都健健康康地长大了。

时间久了之后,周围的人开始议论,说张伯捡回来的这个女孩,也就是我喊的王姨,和其他孩子有些不一样。平时不怎么爱说话,见到人也不知道喊什么,只会傻傻地笑。

基本上周围的人就没见王姨哭过,不管是摔了,还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她没流过一滴眼泪。话传到了张伯耳朵里,他给大家说王姨不管傻不傻,都是自己的闺女。

一眨眼几个孩子都到了上高中的年龄,这个时候大多数孩子都去了镇上读书,因为那里的教学条件好,每年的大学升学率高,只是学费要贵,平时还经常要组织一些活动。

一个晚上,张伯正愁着发呆,很少说话的王姨来到院里说:“爸,我不想上学了,我想出去打工。”张伯一下被逗笑了,拍着她的头说:“傻孩子,你才多大,打工谁要你啊。”

王姨是担心父亲为了学费的事情发愁,他虽然是书记,但是大部分的收入都投到了田里。张伯也知道,这个傻闺女是担心自己,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些年王姨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

眼看就到了报名的日子,每家每户的孩子都等着去新学校。张伯出现了意外,农药中毒倒在了河里,整个胸部被树枝给刺透了,好在没伤到关键部位。好不容易把人救过来了,但劳动力明显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张伯坚持把3个孩子都送到了学校,给周围的人说自己休息一段时间就会恢复的。孩子不上学不成,以后出去没个文化,做什么事情都难。

在床上待了半个多月,张伯的身体并没有明显的好转,他放心不下地里的事情,就喊来自己的徒弟,把书记的位置让了出来,果树的事情都交给徒弟打理了。

到了第二年,张伯的腿开始出现没有知觉的现象,最严重的时候还出现了大面积的溃烂。医生说这需要专人照顾,经常给擦擦身子,晒晒太阳,不能老在房间待着。

王姨知道这件事以后,一声不吭的自己办了退学手续。她给2个弟弟说:“你们上吧,我成绩也不好,家里需要人照顾,我去照顾咱爸,你们安心读书。”

回到家,张伯听到王姨的话之后还发了脾气,说她不跟自己商量就私自做了决定。但心里很无奈,他知道自己的情况以后很难负担几个孩子的生活开支了。

王姨说:“爸,别担心,你好好养身体,我可以在附近找个零工,还可以在家里做一些手工活。”她又跟张伯捡回来的时候一样,看着他傻傻的笑。

从那以后,王姨就没上过学,她经常会去打打零工,有时候会拿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回家做,做完再给工厂送过去。这些年,也有人给她介绍过对象,都是那些别人眼中的傻子。

有一次张伯觉得媒人这种行为是欺负自己闺女,还让王姨把自己推到大门口骂了一通。张伯说:“谁以后再敢给我家闺女说这种亲,我第一个跟他没完。”

就这样,王姨陪着张伯过了几年,一直到2个弟弟都考上了大学。同样只有十几岁的王姨看着跟三十好几的女人一样,她太辛苦了,没日没夜地做手工活,存下的钱都给了2个弟弟。

就在2个弟弟都顺利上了大学后的不久,村里来了一对夫妇,说是王姨的亲生父母,打听了很久才从村民口中得知,当年张伯在果树林下捡回来一个女孩。

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王姨的亲生父母其实就是隔壁不远处的一个村里人,当年因为男的好赌,欠了钱。再加上感觉王姨傻傻的,一气之下就把孩子丢了,去了外地。

这些年条件好了之后,两人又想起了这个孩子,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想找一找,最后得知孩子可能还在这个世上,并且就在当初他们丢王姨的这个村庄。

王姨的亲生父母说他们想带王姨去城里生活,给她找个医生看一看,因为他们在城里时间长了以后,觉得王姨是有先天性自闭症,但是经过治疗是有机会让情况转好的。

张伯虽然懂得没那么多,但也感觉说得有道理,看着2个人穿着打扮也挺时髦,他给王姨说:“孩子,要不你就跟着他们去吧,好好生活,以后也找个人家嫁了过好日子。”

张伯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几年王姨为了照顾自己,活得比一个大人都累。他也不忍心看着王姨就这样耽误下去,但张伯的话一说出口,就被王姨给否定了,平时话不多的王姨,那天特别激动。

只是王姨的亲生父母趁王姨不在的时候,给张伯出了一个计谋,最终这个计谋让王姨哭着离开了这个家,她有多伤心,我想我们都没有办法理解。

王姨的亲生父母让张伯给王姨说:“如果她不去的话,自己就不活了,反之活着也没意思。”这一吓,彻底让王姨就范了,她畏畏缩缩地跟着那对夫妇走了,临走的时候她第一次流泪。

王姨走了3年,张伯想了3年,2个弟弟也即将大学毕业。只是这个时候,张伯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老毛病没好,还被查出来肠胃也出了问题,食欲一直不好。

只是那2个含辛茹苦养大的日子,自从去了大城市见了世面之后,再也看不起这个日渐衰败的破家了。特别是他们谈了对象以后,回来的时候越来越少。

勉强能下地走路的张伯,杵着拐杖没事就在村口望着,他到底是在等那2个儿子,还是在等那个傻傻的闺女,没有人问他,问了怕他心里更苦,更难受。

王姨走的第6个年头,2个弟弟都成了家,自己谈的对象,邻居都说张伯这辈子值了,2个儿子在这样的条件下都有对象,还都有了自己的小家。但张伯的事情,外人怎么能知道。

结婚的时候,张伯让2个儿子在老家摆一摆酒席,自己腿脚不方便,出不了远门。结果2个儿子说,村里又没什么亲戚了,没什么摆的意义,至于张伯,他们觉得去不去都无所谓了。

邻居问起的时候,张伯还是笑呵呵地说:“孩子们在酒店里面办的婚礼,非要我去,我这身子骨哪还折腾得起,我就在手机上跟他们视频一下得了。”其实张伯的手机连网都上不了,只能接打电话。

第7年的时候,日子一天天地过,张伯再也不去村口了,地里的果树长得很好,徒弟每次来要推师傅去看一看,他都拒绝了,他一个人,就这样过着,也变得话少了许多。

到了王姨走了第10年的那个春节,她回来了。拧着大包小包,被父母送回来的。她说:“她还完父母的恩情了,张伯捡到她的时候,她也就9岁出头的样子。”她笑着回来的,没哭。

她回来之后,人的精神好了不少,话也变得也比从前多了。街坊邻居说以后自己再也不走了,就在这里陪着张伯。还经常帮着街坊邻居干活,最重要的是她把果园的事情捡了起来。

就在王姨回来的第二年,村里不断地传来消息说:“现在国家要推行什么新农村政策,以后大家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过了。”还有人说,农村的地也会越来越值钱。

当时田地里面的那些土地,都是年轻时候张伯自费买的地,只是种出的果子他免费给村民拿去卖,自己只收一个成本钱。相当于是自己承担了风险,利润和大家分。

可能是因为这个消息,经常不回家的2个儿子开始频繁回家。有一次在门外面,我听见他们4个人指着王姨的鼻子说:“你这个心机的女人,一定是早就听到消息了吧。”

他们认为王姨回来,是想继承张伯的那些地和房子。所以他们无数次地赶王姨走,但这些都是背着张伯的面在做。那时候张伯已经下不了床了,基本靠王姨在照顾。

最过分的一次,他们偷偷地把王姨的衣服全部丢到了河里,把大门紧锁,让出去干活的王姨苦苦的在后门口坐了一个晚上。这些王姨从来没给张伯说过,她不想父亲为这些事情担心。

总之那几年,这个家就没太平过,只是张伯过得还算幸福,王姨又变成了那个从不流泪的人,在张伯跟前她没任何怨言和牢骚,总是说现在弟弟们日子好了,以后张伯有福享了。

事情被村民知道后,大家都说张家亏欠王姨的,那两个弟弟更是亏欠王姨的。只是王姨总是说,自己的生命都是张伯给的,谈不上亏欠不亏欠。

王姨这次回来以后,真的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亲生父母也几乎没有来过。十几年很快就过去了,村里说的新农村也没有动静。只是那些年受的那些气,没人给王姨一个交待。

张伯最终还是走了,王姨看着她走的,他走得很安详。当时很多人说,为何张伯的葬礼上没看到王姨,事后听隔壁的人讲了才知道,王姨在第二天,等两个弟弟回来以后,在房间自己吃药也走了。她只留了个书信,说如果可以,就把自己葬在果林里吧。

王姨的后事村里人自发给办了,办得很热闹,给她修了个很大的墓碑,就在果林后面。对于我们而言,有时候觉得王姨不仅仅是守护者张伯,其实还守护着我们村庄。因为她的一举一动,让大家更加懂得了人情冷暖。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太多的不容易。

【写在最后的一些话】

如果家里有一个离不开儿女照顾的老人,儿女的日子一定很难过。如果还有一个人愿意死心塌地地照顾老人,那么她一定是天使,是大善人。

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子女理应对父母有尽孝之责任。但有多少人面对瘫痪在床的父母,能死心塌地,忘乎所以地去照顾呢?

更甚至有一些人自己不照顾,给点小钱就觉得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了,对那些真正用心尽孝的人却是一脸唾弃,觉得他们都是虚伪的,都是有计谋的。

我只想说,如果你觉得你有心,那就拿出行为去做吧,当你能做得如别人一般好的时候,你再评论他人,也是才会更合适,更有感受一些。

张伯的一辈子不容易,王姨的一辈子更不容易。他们为了这个家,几乎付出了自己一生的时间。这样的人,身上的精神和力量是钱能换来的吗?

家里有离不开儿女照顾的老人,儿女的日子怎么过的?

没有经历过的根本体会不到有多难。家里有高龄失能老人真是家人的灾难。苦不堪言幸福打折。

有些老人可不是单纯吃碗饭那么简单的事。

认识高中一男老师,他是家里老小也是离父母近的。两个老人80多岁都偏瘫坐轮椅。陪伴老人住地下室还要上班。熬死连累死了,熟悉的都知道。

痴呆不能自理最可怕,不停破坏帮倒忙能把人搞的崩溃。

儿女咋办,不都是硬撑着,自己的老人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有些喷子屌丝才会指责道德绑架别人。张嘴就来喷,又是你小时候一把屎一把尿的咋养你了。又是几个孩子养不了一个老人了。

这样的鸡汤文好听话都会说。最恶心反感听到这话。说说吐槽好像别人不赡养老人一样。

让这些喷子屌丝去养老院伺候几天就知道了。伺候大小便失禁痴呆的。

家里有离不开儿女照顾的老人,儿女的日子怎么过的?

家里有离不开儿女照顾的老人,儿女的日子都怎么过的,还能怎么过?就正常过呗。

我家就是这种情况。

老妈今年93岁,生活不能自理了,全靠儿女来照顾,老妈儿女五人,二儿三女,好在儿女多,我们子妹五人照顾老妈,还不觉得太累。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子妹是这样照顾老妈的,二个儿子晚上照顾老妈,一个儿子在老妈家住一个月,我们女儿白天到老妈家,一个星期一轮,在老妈家的这个星期,我们自己家的事什么也干不了,因为早去晚归的,不管有什么事情,都是干着急就是干不上,后来我们姐三商量,现在就是一天一轮了,这样有什么事情就可以及时处理了。

说实在的,照顾老人也挺不容易的,老妈都90多岁了,你说我们做儿女的岁数能小吗?大姐眼瞅着要快70岁了,我和弟弟也要快到60岁了,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一个老大妈,但在我家我还是属于年轻的,许多事情必须冲在前面,要不然又能怎么样呢?

虽然照顾老人,按着我们这个年纪有点力不从心,虽然累点但我们是快乐的,毕竟在这个年龄段还有老妈,这也是幸福的一件事,我们每天都尽职尽责的伺候老妈,老妈想吃啥我们就做啥,每隔二天,就和老妈在一起一天,自己家的事情也没有耽误做,真是挺幸福的。

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的老,看到老妈每天都有好心情,我们做儿女的就是最大的幸福,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