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你怎么看?
我们豫东农村实际流传的是"一流校长抓成绩,末流校长抓经济"。抓成绩的大多是由教学一线而来,而不是靠拉关系送后礼担任校长的,他们大多勤劳务实,教学质量高,学生成绩好,家长评价好,由上级考察选骋而走上校长岗位的,他们大都视教学质量为重任,脚踏实地搞教学,不会花言巧语糊弄人,更不会送厚礼巴结直观领导,说不定突然有一天会扫地出门,下课另辟新路。至于末流校长大都业务能力不强,教学成绩一般般,甚至一班学生也管不了,家长反映差,可这些人会投击,善钻营,会巴结上级,会送礼,会拉关系,久而久之主管领导拍板任中小学校长,往往不务正业,只会抓经济,考勤质量学生全不管,委托业务主任抓,一门心思一切向钱看,吃喝玩乐赌、四处攻关拉关系。弄得学校质量下滑,最后狠狈下台,不会持久。鉴于一流和末流校长选拔的准确性而言,主管领导的任命很重要,选拔校长而应重视民意,全校教职工民主无记名投票很重要,而此路在当前礼会却行不通,而形成目前社会送礼花钱买校长当,不几年因学校质量不高而狼狈下台,成为众矢之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你怎么看?
一流校长抓校园文化,这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二流校长抓成绩就显得太鸡肋了,凡是过度抓成绩的学校,考勤恐怕也好不到哪去,因为老师压力大,职业厌倦情绪重。所以说,二流和三流校长都是一丘之貉,都是庸者治校,校风校纪好不到哪去。
做一个好校长很难,做一个能让全校师生都感觉特别舒适的校长更难。这里就涉及到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并不简单指写几条标语,弄块展板或灯箱广告语,而是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校园风情,宣扬积极向上主旋律,师生平等,领导与老师之间彼此尊重,能够让老师安心教学没有压力,能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能够真正扑下身子抓校园文化的校长,本身需要自己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既要拥有现代学校教育的先进理念,又要敢于扛住来自上面的任务压力,还要尽可能让全校教师利益均衡化。对于混日子的教师绝对敢于下狠手整治,对于个别师德较差的教师绝对敢下手抓反面典型。可以说唯有一身正气的校长,才能做到这些。但是这样的校长有立足之地吗?能干的长久吗?
教育最怕形式化,现在很多学校大搞校园文化,其实都是驴粪蛋表面光,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具有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真正的校园文化重在抓全校师生品德与诚信教育,并形成良好的氛围,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而人则是教师和全校学生的整体,但是纵观现在很多学校,完全相反,领导是以官为本唯上为本,教师以唯既得利益为本,学生全面素质已沦为被追求成绩为本的尴尬局面。
“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你怎么看?
作为一个校长,对外是法人代表,代表一个学校履行权利和职责,对内是一切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上述三个方面都要抓,和全校所有人一道齐抓共管,凡属学校教育教学分内的事都不能放松,不能是抓了哪类工作就是一流,抓了哪类工作就是三流,不能搞形式主义。校长就是校长,认真按校长的职责办事,称职就用,不称职就不用,只有好中差的区别,何必去分个几流呢?我认为在现阶段,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还应加上:不懂体育的不能任命为校长;在学校工作中,不重视体育、不关心不重视师生健康的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
“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你怎么看?
“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这种说法,虽然很残忍,但确实很现实!
从我做了教师那天起至今,7年经历了4位校长。事实证明确实可以把那些校长分为三个层次。有的校长不怎么抓考勤,开会也少,但是教师的工作热情却很高。
记得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村小,一个学校学生30多个,但是学校的会可不少,师德会,成绩分析会,留守儿童会,大大小小,忙不停!老师累的要死,教学质量不敢恭维。每天准时上班签到,一天四次,总共才6位老师,低头就见的事,偏偏搞得那么形式。
一年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换了一位校长。一个学期才开十几次会。虽然很少听到校长的说教、批评,可是,可能是各位教师经过前一位校长的折磨,对教育教学工作都开始认真起来,质量也上来了!学期结束,我们班的英语还考了全镇第二。
后来,因为交流到县里的一所学校学习一年,这才发现,原来正常的学校是这样的,和村小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在那个学校学习了一年,最令我佩服的还是那位校长,每天早早的到学校,比我还早,每次进校门总是看到他。我都不好意思迟到。每一次和孩子一起站文明岗,每一次中午检查路队,特别用心,每一天天天和孩子们坐在一起用餐,(当然除了有公务外出的时候)。他没有特别严格的考勤,但是,你会在他的影响下,不自觉为学校付出,我想就是人格魅力。交流回到村小后,才知道那个学校在我离开的那年已经评到省文明校园。
18年,到了现在的学校,现在的校长,感觉就像温水煮青蛙,虽说没有先前校长的严格,也没有县里县校长的优秀,也不知道缺少什么,感觉得到激情,就是天天抓成绩,天天抓考勤,想方设法实施绩效改革,心塞。
由我自身的经验,我发现,真正的一流校长,学校文化是一流的,教学质量是一流的,考勤办法是灵活的,一流校长是深受教师尊重和爱戴,深受社会好评,教学质量上乘的校长。愿你我都能遇到一位真正的一流校长,充满幸福感。
“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你怎么看?
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校长确实可以划分出三个层次从我做了教师那天起至今,也经历了十几位校长。确实可以把那些校长分为三个层次。有的校长不怎么抓考勤,开会也少,但是教师的工作热情却很高。记得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学校一个学期才开十几次会。虽然很少听到校长的说教、批评,可是,各位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都很认真,也很用功,全校教学质量那是一流的。
一年后,换了一位校长,抓得比原来好象紧,开会明显偏多了,可是教师的积极性却下降了。后来在中考中的成绩很不理想。当时,我们这里正是民办学校兴起的时候,学校都招不到多少学生了,大多数学生都跑民办学校去了。
再后来,又换了一位校长。这位校长更绝啊,一天四次考勤。早上来要签到,上午下班要签退,下午上班又是签到,下班再签退。开会也多,而且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多次标榜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好象有谁在质疑他是城里人似的,给人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可是,就是抓得这么紧的校长把学校逼上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低谷”。
由此可见,校长确实可以划分出三个层次: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
2、不同校长的管理成效也不同有的校长注重学校的文化管理,关注教师的需求,校长说话能够说到教师的心坎里,那就能让教师主动积极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那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自然会好。我觉得这样的校长就是一流校长。还有的校长只看重成绩,大会小会都会提到教师的教学成绩问题,必然会让教师紧张起来,好象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在逼迫着自己一定要好好教书。其实,这样的校长也还算不错的,至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保得住。
在这里,我是最不欣赏第三种校长的,那就是过分地注重考勤,企图用时间控制来逼迫教师一定要在学校卖力似的。实际上,凭我工作多年的经验来看,抓考勤的校长是最不得人心的。虽然有很多教师在下班后还会留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但是,一旦通过强制手段来控制教师的在校时间,就会让人反感。根据我的观察,只要考勤制度很严格的学校,教师大多不愿意留下来加班改作业。相反,考勤不那么严格的学校,教师反而愿意在办公室加班改作业。所以,不同校长的管理成效也不同:一流校长管理成效最好,抓考勤的三流校长管理成交最差。
大家怎么认为的呢?
“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你怎么看?
应该是齐抓共管,以身示范,落到实处,教者用心,学者开心,这样才叫入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