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直接在课本上划重点做标注,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好吗?

凡是教过中学语文(包括初中和高中)和师范文科大学中文的老师都知道,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古代名家名篇,就是文言文部分,由于跟现代文章相差甚远,学生不好理解,在教学时老师必须对每个文言词语和句子进行疏通和解释,对每个词的本义延伸义做出必要的解释,对每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为了便于记忆理解复习,学生对所涉及的词义,句子解释,语法知识以及课文分析都写在了自己所用的课本上。有的还有作者介绍,选自那本书,对书的时代背景的介绍都写上,这就你看到的所谓批注,密密麻麻,而这种批注只有学生自己清楚明白,其他人是很难看清和知道的。如果你上过中学学习文言文时一定也做过类似的批注。

孩子直接在课本上划重点做标注,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好吗?

我是老师,不建议这样。学生听懂理解比板书记录知识点重要得多。本末不能倒置,上课时长有限,心思都花在记录上,形式大过内容,不利于理性精神增长,听讲重在听。

孩子直接在课本上划重点做标注,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好吗?

适合自己就是好的,每个孩子的学习、记忆方法不同,记笔记的方式也不同,不能说好不好,只能说适不适合自己。适合自己,对自己有用就是好的。

孩子直接在课本上划重点做标注,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好吗?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中小学生和家人有所帮助。首先要为这个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点赞。但这种方法究竟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这个学生一直采用这种学习方法,语文成绩很好,那无可厚非,因为这种方法适合这个学生。图片中的《小石潭记》是初中的一篇文言文,既要落实文言文的字、词、句等文言现象,也要梳理文章的思路、内容、语言特色等,所以要记的笔记肯定很多,这个学生分别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做了详细的批注,另外还用上了便利贴,本文的相关知识整理得非常全面。在后面需要复习或查找相关资料时,翻开书,一目了然。

(语文书上的笔记)

如果这个学生仅仅充当了书记员或录音笔的功能,只是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和板书完完整整的抄写在书上,而没有消化,语文成绩也没有任何提升,那这样的学习方法就不能算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首先要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然后才是整理相关笔记,并能举一反三。如果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记笔记,而没有很好地和老师互动,没有理解消化课堂的内容,笔记记得再好也没有用。

我给学生的建议是:高一高二(小学、初一初二)的语文笔记,可以记在语文书上(记在笔记本上也没问题,但要记得经常复习);高三(初三)必须要有专门的语文笔记本,因为高三是考点复习,不再是局限于某一册书的复习,需要在笔记本上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地整理,并且还要经常补充,笔记本都要有目录,方便查找。

(语文笔记本·古代诗歌鉴赏)

(语文笔记本·文学类阅读)

【总结】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因科目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是一个高中语文老师的一点建议,可能对于中小学生,不一定都适合,对于其他科目也不一定完全适合。我是@生如夏花7657 欢迎同仁们建言献策,共同探讨,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学习方法。

孩子直接在课本上划重点做标注,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好吗?

我本人是一个喜欢备课时把相关知识点和内容写在书本上的老师,我也赞同学生做笔记的时候,把一些要点或者关键点写在书本上。

但是我看到这张图片,我还是有点惊,这种笔记记录有点过分,正如题主所说的,大量批注,我们来看看这会存什么样的问题。

首先,从这样的课本批注来看,这位学生上课的时候非常认真,但他没有能力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和要点,不知道什么可以记什么不需要记,他把老师讲课的内容一股脑儿全都记下来了,如果上课的时候不能抓住上课内容的重点和要点,不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单纯地只是记录,其实意味着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抓住重点和要点,导致了学习最终是盲目的,这样的学生可以说学习态度非常好,但是要注意方法。

另外,如此详细的记录,导致她在复习的时候也很难从中抓住重点和要点,可能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就是照本宣科完全记下来了,这是速记员做的事,不是学生做的事,并没有掌握要领,不知道老师表达的究竟是什么,课后自己去巩固的时候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事实上这样的学生学习往往成绩并不会很好,她的课堂吸收和总结能力都有欠缺。

另外,这个过程中可能老师也会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没有对一些重点和要点的问题进行特别强调,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味的去板书,不管什么内容都采用板书,于是学生也跟着抄录,抄到最后自己也不知道抄的是什么,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这也是一部分同学表面上看起来很认真,然后说上课我都认真听了,最后考试却考不好的原因。这也提醒一些老师,上课板书部分一定是提纲契领部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板书。

所以,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和学生都同时要总结,才能有所改变。课堂笔记并不是记得越多越好。另外,如此记满了,也就完全没有了自己发挥的余地了。

孩子直接在课本上划重点做标注,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好吗?

学生在课本上进行大量批注是不好的学习方法。课本它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蓝本,也是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必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课本进行大量批注影响美观和使用

课本是用来多次使用的资料,如果进行大量批注影响美观,更影响以后学习。课本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资料,现在学习需要反复看,到中考和高考复习还需要使用,进行大量批注影响以后学习。

二、课本可以画重点部分或标注新的思考问题

课本使用不是不允许标注东西,使用后的课本和新书一样,这样也不是好的习惯。时间长了学生养成懒惰学习方法,学习缺乏主动性、思考性、批评性等思维能力形成。我们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看课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会产生不同层次的理解深度。有时需要在书上画重点难点和不理解的问题,或记录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等。这样印象深刻,便于以后的学习。

三、课本不能变成笔记本应该另准备一个本记录

有的学生把老师上课的板书内容搬到课本上,影响听课的注意力、浪费时间,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一定好。如果需要记录的话,应该单独准备一个本进行记录,也便于记录更多的内容。

课本必须读懂理解透,保存好。知识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立体化、问题化。

学生通过课本能够学习系统的知识,培养美好的情感,陶冶美丽的情操,同时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