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喜欢存粮?你如何看待?
今年我种了三亩半小麦,收了三千二百斤,一粒未买,全部囤了起来,不是为了等高价,防灾年,经济好,有地放,而是想着明年全部种春花生,不再种小麦,这才是我存粮的原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据邻居介绍种花生一季每亩能收获两千余元,它可以省却种小麦的投资,灌溉,收割诸多费钱的烦恼,一举多得。因此决定试一年,看效果如何!
为什么农村喜欢存粮?你如何看待?
农村喜欢存粮是有原因的。①存粮备荒,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手中无粮心里虚,遇上灾荒难充饥。老一辈农村人遭过灾,挨过饿,吃过亏,不管有钱无钱,存粮最最保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②吃自己种植的粮食,放心暖心,享受劳动成果开心。而从市场上购粮,吃的不多放心。③存钱不如存粮,有钱在有时候不一定能买得到如意的粮食,像疫情时期,封城、封村、封路时的困境。④存些粮食,万一手头缺钱了,临时变卖点便于救急之需,而卖粮食的钱放在手头,不经用花得快。
为什么农村喜欢存粮?你如何看待?
过去大家都爱存放粮食,粮食收获之后,要经过好几遍的晾晒之后,才放进粮缸里面贮藏,过去的农村家庭,还会专门给粮食建造几间小房,专门来存放粮食,哪个时候粮缸、粮仓是非常的好卖,还有专门防治虫子的药物,在存放粮食之际,都是卖得火热,这几年随着大家都已经不再存放粮食,这些行业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是什么原因让大家不再存放粮食了呢?主要还是有以为几点原因造成的:
生活条件提高、食材的多样化:现在生活之中,食用的食材丰富多样化,早已经不再是单单依靠主粮为食的年代,现在的副食产品的增加,主粮显得就不再那么的重要,一个家庭一年的主粮食用量,也在逐渐的下降,代替的是更多元化的食物来源,主粮到成为了点缀,食用量变小,大家也都不再进行存放,像笔者这里,很多农村家庭的小麦除了卖掉之后,有的还会将小麦寄存到面粉厂,到时候直接换成面粉来食用,一年吃的面粉数量跟过去相比,也是下降了很多。
粮食收购的便捷:粮食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管控物品,现在已经成为了流通产品,大家可以进行自由销售、收购,粮食收购摊点,现在也是多的随处可见,大家也养成了习惯,那就是收获之后,直接卖掉,有的还会拉回家之后进行晾晒,有的是直接从地里就拉到了粮点直接卖掉,这样的便利条件,也让村民不再想要进行存放粮食,直接变现比什么来的都要实际。
居住环境的改善:过去农村盖房,都有专门给粮食搭建几间房屋,到时候作为粮食存放使用,这样的情况现在已然再也看不到,农村修房建屋,也都是向着舒适、高大、宽敞看齐,越来越多的楼房林立,越来越多的小别墅开始盛行,根本就不会在有粮食的存放地方,现在盖房子,也基本上不会考虑在给粮食腾出地方。
为什么农村喜欢存粮?你如何看待?
为什么农村喜欢存粮?你如何看待?
要说农村的存粮现象,一来未雨绸缪,以防饥荒时没饭吃!二来就是等等粮价是否会有上涨的可能!
一般农村家庭都有很多盛粮食的大瓮,等玉米小麦收回来脱离、晒干,然后就倒进大瓮里存起来!
但是,这种存粮的现象,随着农村人越来越多的进城打工,已经越来越少!
以前的时候,我们北方农村的主食:馒头和煎饼,这两样都是自家做的!
我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农村很多人家里都石磨,像做煎饼的时候,就是先用村里的碾,把玉米碾碎了,然后再拿到石磨上加水磨成浆糊状!
最后再上铁鏊子上摊成煎饼!
蒸馒头都是去村里的磨坊,将自家的小麦磨成面粉,再蒸馒头!那个时候的馒头有很多麦麸掺杂其中,蒸出来的馒头黄黄的!
到了现在,人们都倾向买着吃!小麦玉米只留很少部分做稀饭的多。
所以现在存粮为解决自给自足的情况变少了!
但凡农产品都有一个现象就是:大量成熟上市的时候,价格太低,所以就先留下来看价格走势!
像现在的苹果都有冷库,为的就是打反季的价格差!
在农村有很多的地窨子,这个也是这个作用!
粮食价格这些年虽然跌幅或者涨幅都保持着几分钱的程度,平常人觉得无所谓,在农村人眼里普遍的现象就是麻雀再小也是肉,所以即便涨一分钱,也可以将利益最大化!
不过现在人们大都已经不靠种粮食来获得经济收益,一到成熟期收了就卖很常见!
为什么农村喜欢存粮?你如何看待?
农村喜欢存粮,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传统,目的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遭遇自然灾害(气候旱灾、水灾、风灾、雪灾和冰雹)影响粮食欠收,或颗粒无收的时候,动用存粮可以让肚子不挨饿饭。
基于对存粮的认识程度,农民存粮有一年两年或者三年。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管理宏观调度,中国一个省或几个省同时遭受粮灾,中央政府可以从其它省份运来粮油储备,或从国外购买支援,现在农民的存粮意识有所淡泊。
存粮多久了,粮食也严重变质,很不好吃,连鸡鸭猪狗都不喜欢。所以,现在的农村没有存粮的必要。
为什么农村喜欢存粮?你如何看待?
再有几天老家就要割麦子了,母亲说,今年的麦子会卖一部分,存一部分。存够自家吃的吧。粮囤不够用,还要招待老鼠,存得多中间浪费掉的也多。她这观念,也是近两年才改过来的。
一、过去农村存粮的原因之前小时候家里有专门的粮囤,用土坯和红砖盖起来的,一边放小麦、一边放玉米,交了公粮之后,剩下的大部分就自己存贮起来了。
一则那时候家里饲喂的牲畜多,一头牛,两三头羊,还有三四只猪,除了存储草料之外,还是需要存储粮食的呀。
二则,一家人也是要吃的呀,那时候主食(面食)都是自供自足的,馒头房极少,都得自己做,粮食不够了,买粮吃就不合算了,自家种的,工夫和劳力都是自己付出的,舍得吃。
再者,家里若是缺钱花了,去农村集市上去卖袋子粮食。农村集市过去都会有专门的“粮市”,还挺繁荣的,如今没有了。
二、如今农村存粮的缘由如今农村,散养牲畜的少了,家里需要的粮食也少了。而且馒头都去买现成的,而且年轻人很多都常年在外打工,在家里吃饭少些,不需要储备那么多粮食了。但是农民依然会存贮粮食。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想卖个好价钱
如今粮食收了,大部分都是卖掉的,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但是依然有一部分人会选择把粮食存储起来,为啥呀?
因为新粮上市,往往价格不是特别好,人们会选择存储一部分,等一段时间,价格好一些再卖,无非就是想多换几个钱。
其实很多农产品都是一样的道理,比如我婆婆老家,枣庄那边,新地瓜上市,一般都是一两角钱,放在地窖里存储一段时间再卖,有的可能会买到四五角钱一斤呢。
但是也有,往往新粮食价格还可以,放好几个月,粮食干得没点儿水分了,老鼠吃得也胖了,但是价格却并没有卖高。这是常有的事儿,因此很多人选择收了粮食就卖,不放了。
2、自备的口粮
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春节期间,很多人都在家里,家里有存粮的就显得富足多了。眼见着今年天灾较多,有些人就想存一部分粮食,起码够自家吃的吧。“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嘛!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农村存粮的想法,都是以自家老家这边为依据的,不知道各位想法如何。
欢迎关注“漫行草木间”,喜欢记得转发。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