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否有大批的复读生?
这两天,全国各地的高考分数就要公布了,明年会不会有大批复读生,得看大家的位次与心里期望值有多大差距吧。
因为数学题难,到底对分数线影响多大目前不好说,如果相比模考,对省排名影响不大,复读的孩子未必会多。因此要分情况来看。
直觉告诉我,明年复读生应该不会多,因为觉得目前高看试题改革的局势还不明了,如果是我,孩子成绩只要还能接受 ,就不会让他去复读[流泪]
今年高考数学结束,听儿子发泄完心里的情绪后,我说我觉得今年复读的孩子应该已经崩溃了:复读生一般数学成绩都不好,辛辛苦苦努力了一年,分数还比去年要少几十分,搁说身上也受不了。
作为亲历者,我觉得2023年肯定不会有很多复读生的。
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今年数学题出的这么难,估计复读的孩子已经哭晕一大片了,该后悔走了复读这条路。要知道人生没有后悔药。
二是今年的高考出题组完全不按照套路出题,谁知道明年会出什么样的题目?浩瀚如海洋的知识,孩子们怎么复习?老师们该怎么辅导孩子?估计都有心理阴影了。
三是自主命题小六科,去年出的题目很难,听说出题组都被“约谈表扬”了,老师们给孩子们传递的信息都是去年难今年肯定简单,谁知道题目出的并不轻松,孩子选的物化生,每场出来表情都不轻松。看着这趋势,明年题目也不会轻快。
四是复读精神压力特别大:复读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这次发挥失常的;另一种是成绩很差,不复读就没有学校上的。对于第一种孩子,因为对自己期望值很高,自我压力非常大,如果心态再不好,就很麻烦;第二种孩子倒无所谓:就像儿子一个同学问他 数学题难吗?他们再复读也无所谓,成绩不一定能提高,就是占用社会资源
五是如果高考目的是选拔人才,以后的试题会越来越难,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不是简单重复刷题能胜任的。这个风向标对于复读生真不亚于一声闷雷
六是孩子已经经历了一次心理精神折磨,如果再来一遍,能不能受的了?今年的孩子就戴了三年口罩,上了一年网课,一年有365天,有太多的不可预知谁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
七是家长陪考四天都心力交瘁,试问自己愿意再来一次吗?所以从家长角度出发,只要能上个本科,先上了再说。想努力以后还有机会。
八是经济压力,复读完全是自费的,估计一年下来各种费用没有5-6下不来,疫情影响经济萧条,这笔花费值不值,真的考虑考虑。
写在最后:
儿子给我说发挥一般,要不要复读?我已经给孩子谈过这个话题,我觉得只要能有个说得过的学校上,就不要复读,复读是针对学习特别好但是发挥失常的。从儿子这几天的表现看发挥一般,但是也没有特别失常的。只是吐槽紧张不起来,没有模考状态好。虽然有点对不起12年寒窗苦读,但是要浪费一年时间去复读,去面对很多不可预知的变数,还不如就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明确目标,三年后华丽转身,考研考个211、985院校。人生还有很多次逆转机会的。
感觉现在复读的意义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友友们,如果是你,孩子高考成绩差强人意,你会选择复读吗?
2023年是否有大批的复读生?
由于2022年语文,数学,综合,英语科目部分试题难度偏大,增强了选拔功能,凸显了学科核心素养,加强了试题的灵活性,多样性,基础性和选拔性很多,学生在传统机械刷题的应试背景下还没有转变过来,在考试当中可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根据大学招生计划和应届高三毕业生的数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不断的努力想冲刺名校,所以复读成为部分家长的选择也是可以理解,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适合复读,有的人复读一年成绩会提升很多,但也有些人因为压力过大成绩原地踏步甚至还会下降。
面向高中应届毕业生招生院校占据90%,但是也有很多热门院校只招录应届毕业生。在部分地区还出台了相应的要求,如果被录取志愿放弃了入学资格第2年是要把复读生身份记录在档案当中的。是否选择复读,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能力,根据自己的文化学科基础以及未来一年复习后的预判,综合考虑自己是否有潜力来复读,是否有必要复读?是否值得复读。
从大趋势来分析,复读的学生可能会在部分地区显著增加,在很多地方已经限制公办高中招生复习生,所以未来复读生的成本可能会加剧,主要的复习生可能会迅速流向到私立学校高中。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关注。
2023年是否有大批的复读生?
肯定会,特别河南更多,因为数学难后中等生还想继续努力?
2023年是否有大批的复读生?
今年的高考题目比较难,许多同学没有发挥好,由此推测,考不上大学的同学,很多人会选择复读一年。但是,2023年的复读生,会和之前差不多持平,不会突然增加很多的,可以看以下几点分析。
大学录取的人数,不会因为题目难而减少。实际上,大学录取的人数和考试的分数没有必然的联系,每年大学招收的人数不仅不会减少,有时候还会增加。所以并不是题目难了,上大学的人就少了,如果题目难了,上同样的大学的分数会更低而已。
以河南省的录取为例,河南省近三年的理科一本录取人数在11万左右,2019年到2021年逐年有所递增。最后,不管分数的高低,全省都是有11万左右的人,能够上一本,29万左右的人能够上二本。
今年也不会因为题目难就减少人数,只会分数降低而已。
有些省市由于新高考的改革,在新旧交替之际,有许多变化的因素,反而让有的学生不会选择复读。广西和黑龙江在2023年执行新高考,2022年就是老高考的最后一届学生,今年只要能够上到大学,估计很多学生不会想再来复读,适应新的高考,毕竟,新东西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也有一部分学生不会选择复读,而是通过考取一个好学校的研究生来改变自己的学历。现在的学生学历越来越高,很多学生都是读完本科还要读研究生,这样,哪怕本科不一定考到自己最心仪的大学,他还可以通过考研究生来读到更好的大学,因而不一定会选择高三复读。
选择复读会增加时间成本,也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复读一年,让自己在原地踏步一年,可以说又多用了一年的时光读高中,很多人想来会觉得不划算。另外,觉得今年的题目难了,没有发挥好,明年的题目如何,也不能提前预知,如果继续很难呢?
有刚性复读需求的同学,当然还是依然会选择复读。这主要是指自己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又想通过考大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同学。考一年没有考上,没有考好,毕竟心中有诸多不甘,不想放弃考大学这条路,还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这样的同学依然还是会选择复读!
在竞争压力特别大的省市,比如河南、四川、陕西、广西、安徽、甘肃等高考大省,本身考生的基数很大,竞争非常的激烈,导致有许多优秀的同学也上不了好大学,不甘心放弃,参与复读,有些省市复读生的占比达到总人数的三成左右,竞争更加激烈了,大约1/3的同学高中要读四年,真是地狱模式的竞争。
2023年是否有大批的复读生?
今年高考不同平常,难度、新颖度大幅提升,给无数考生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很多考生刚出考场就扬言准备就读高四。其实,难,大家也难,并不影响高校招生,所以我觉得2023复读生会多,但也不会太多。具体分析如下:
1.从最近高考人数来分析
高考人数越多,我觉得可以推测复读生的增多,是比较靠谱的依据。
从全国整体来看,高考人数不断提升:
从2019年全国累计报名人数1031万人次,
到2020年全国报名人数1071万人次,
再到2021年的1078万人次,
乃至2022年的暴涨至1193万人次。
高考人数不断攀升,直接导致高考竞争异常激烈。
这样也就直接或间接造成大批的复读生。宏观来看是这样的,虽然各地有差异,但也差不了多少吧。
2.从最近高校录取情况来分析
根据历年招生数据,2020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967.45万人,其中,本科招生443.12万人,高职高专招生524.33万人,本科录取率为41.37%。
2021年,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招生1001.32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44.60万人,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高职高专招生552.58万人,本科录取率为41.6%。
可见,高校在稳步扩招,录取率在一点点提高,那么可以减少不少复读生,所以总体上看不会出现大批复读生,导致高考竞争越发激烈。
3.从最近大家的一个想法来看
今年高考非常难,不利于中等生,成绩比较差。都说,高考有大小年,明年会简单。特别想复读一年,从而大幅提升高考成绩,考进好大学。
从这方面说,复读生会增加不少,毕竟高考成绩距离平时成绩太多,好像再战提升100分!
4.从经济角度考虑
复读充满不确定性,并不是很好的做法。首先就是时间成本,正正一年的大好时光,学不到任何新知识。至于复读提分也是因人而异,差别巨大!加上高考改革,不确定因素加大。
今年高考很难,明年又如何?还是很意外,很棘手又怎么办。还不如把这份功夫放在大学,努力学习,将来考个名校研究生。虽然,考研也越来越难,个人觉得总比高考复读要好一点,个人机遇把控要好一点,更多更早地认识社会要好一点。
复读增加了家庭开支,挣钱也不容易,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所以说,复读生不会大批出现。
5.名校情结,就业压力方面考虑
很多同学或家庭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加上高校的就业环境不好,特别希望考个985或211的王牌专业,不然,毕业就失业,或者从事很低端的工作。
于是,容易产生复读的想法,甚至执念。从这方面考虑,复读生会越来越多的。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2023年复读生略有增多,但不会大批复读。毕竟高校在稳步扩招,复读成本又高,又具有不确定性。
大家觉得呢?欢迎交流评论。
2023年是否有大批的复读生?
高校招生各额固定,招收标准按考试成绩划线,指生指标不减,招收成绩浮动,没有有好的大学不上的道理。结论:不一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