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日本投降,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随着德国投降,在中国坏事做尽的日本“孤掌难鸣”,在太平洋战争中失利的日本,成为了地球上最后的罪人,他们在中国多年的烧杀抢掠,终于要结束了。

美国投掷的两颗原子弹,让日本了解到了他们注定要失败,此时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也成为了“强弩之末”,随着关东军被大部分抽调到太平洋战场,后续补充进来的关东军再也不是日本的精锐,而是老弱病残凑数的队伍。

1945年8月9日,苏联浩浩荡荡的150万大军犹如脱缰的野马一样鱼贯而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最后的军团关东军。在二战的过程中,苏联为了保卫祖国牺牲了6000万人,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除了德国外,就是日本了。苏联人面对日本这位最后的敌人,他们咬牙切齿的冲了过去,几乎在横扫的情况下完胜了这支“强弩之末”的关东军,一口气俘虏了日本将近60万人的俘虏,其中大部分是男兵,还有一小部分是女兵。

日本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无奈之下选择了无条件投降。本以为投降就没事的日本人,却错误估计了一个国家的想法,这个国家就是唯一没有接受日本投降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对日本人的愤怒达到了极致,他们选择不接受日本投降,将日本17万俘虏全部处死,无一例外。

与澳大利亚的选择不同,美国选择了接受日本投降,但是对日本俘虏的处理方式颇为独特。美国人将日本人俘虏的衣服脱光,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他们进行羞辱,这样一来,既防止了日本人随身偷藏武器伤人,又对日本俘虏进行了报复,让日本军人失去该有的尊严。如果说澳大利亚的处理方式是“杀人”,那么美国人的处理方式就是“诛心”。

苏联与澳大利亚、美国的做法都有不同,苏联人选择接受日本投降,同时又没有杀日本的俘虏,但是也并不遣返释放他们,而是将日本将近60万俘虏全部带回了苏联,流放到了西伯利亚的寒风中,成为了苏联的苦力。日本俘虏在西伯利亚的赎罪方式比死要痛苦,比脱光更羞辱,被苏联开发着他们最后的价值。

在苏联西伯利亚的集中营里,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暗无天日的黑洞,在那里,吃不饱是常态,没有冬衣,穿不暖是日常,劳苦的作业是他们能够活下去的价值。如果生病了,无法继续工作,苏联人可不会浪费任何一滴医疗资源去拯救这些战争罪犯,只会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在西伯利亚的寒冷中,日本俘虏早就失去了鬼扯的“武士道”精神,他们有的身体强壮,为了讨好女看守,宁愿沦为她们的快乐源泉,以此“谄媚”的方式换取一些牛奶和面包,甚至只是一夜温室的睡眠。

在这群俘虏之中,有一群日本女俘虏,在她们中间,有军队的通讯员、卫生员、慰安妇等等,不过在西伯利亚,她们的身份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俘虏。而作为罪孽深重的俘虏,她们即便死了也没人会关心,就更别提在寒冷的冬天被苏联士兵鞭打了。深夜里,留守在西伯利亚百无聊赖的苏联士兵,拿女俘虏取乐也再说难免,她们是否会想到,曾经日本人犯下的罪恶,会由她们来偿还一部分呢?

尽管一天只提供350克黑面包和20克糖来维系这些日本俘虏的生命,但是他们劳动的能力实在太差了,产生的价值甚至无法弥补集中营的亏损。也正因为如此,日本俘虏们终于迎来了被遣返回国的机会,只是到了1949年8月,所有日本俘虏遣返完毕时,曾经60万的俘虏,如今只有30万左右回到了他们的祖国,希望这些人可以铭记自己的错误,重新做人。

虽然他们的下场咎由自取,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回到日本后,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因为在日本的本土的人,对这些被俘遣返的俘虏十分鄙视,他们被视为日本的耻辱。

二战之后,日本投降,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1945年8月9日24点,苏联出动150万大军,越过中苏和中蒙边境,分三路向日本关东军大营发动突然袭击,此战击毙关东军8.3万,俘虏59.4万。

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8月23日,斯大林下达《关于接收并安置日军战俘参加劳动的第9898号决议》的密令,规定:“接收50万日本战俘参加苏联境内的强制劳动,将他们安置到国家的各个生产部门当中,采取适当措施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二战前夕,苏联人口约为一亿九千六百七十万。但是,根据朱世巍的《东线42-45》书中记载,在1941至1945年的卫国战争中,苏联伤亡人口高达6000万,其中死亡达2700万,伤亡率已超过30%。

可以说,苏联非常需要大量的成年劳动力来进行国家战后恢复建设。因此,苏联便毫不客气地将60万日本战俘押送回国,并投入到东西伯利亚、哈萨克及顿河流域的坦波夫州等地区,从事高强度重体力劳动。为此,苏联还修建战俘营267个、战俘管理所2112个,以便对战俘进行管理。

然而,1949年8月,当最后一名日本战俘离开苏联哈萨克斯坦时,回到日本的战俘只有不到40万,而另外的20万则永远留在了苏联的土地上。有数据显示,1945年12月,日本战俘死亡3385人;1946年1月,日本战俘死亡5168人;第一个冬天,日本战俘死亡高达5.5万人。其中,营养不良死亡的就占了48.2%。

那么,这些日本战俘在苏联究竟有过怎样的悲惨经历?

1945年9月4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滨海边疆区局副局长季姆琴科中校和战俘事务处处长凯达洛夫中校联合署名《关于滨海边疆区接受日本战俘准备工作的情况材料》。据该资料显示,日本战俘在苏联劳动时,主要在矿井、矿场、木材采伐加工厂、工程建筑工地、石油加工厂、铁路和公路等场地从事超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每天的口粮只有350克黑面包,20克砂糖,以及很少的杂粮粥,蔬菜汤,油、盐、烟草(你没看错)等。这些,就是造成日本战俘营养不良死亡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滨海煤炭联合企业安置战俘25000人、木材采运企业安置战俘18000人、建筑企业安置战俘12000人、铁路公路修建企业安置战俘5000人、国防军工企业安置战俘8000人等。

同时,日本战俘不但需要从事没日没夜的体力劳动,还要接受苏联的政治思想教育。如: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斯大林的丰功伟绩、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每日早上还要抬着斯大林的画像高唱国际歌等。对于稍有抵触的战俘,轻者遭受毒打,重者会被枪决。

当然了,对于表现好的战俘,苏联则允许他们同苏联妇女结婚,并在苏联安家。因此,便有一部分日本战俘在苏联落户安家,留了下来。例如:西伯利亚战俘劳改营的战俘蜂谷弥三郎,就曾娶苏联妇女克拉夫季娅·诺维科娃为妻。数年后,苏联妻子死后,他又回到一直未曾改嫁的日本妻子蜂谷久子身边,还写下《为战争而哭泣的两个老婆》一书,并畅销一时。

虽然,还有些战俘幸运活了下来,却因从事工种的特殊性,则被强迫永久留在了苏联。如:1949年7月,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参与特殊工程(原子弹工程)劳动建设的所有战俘和犯人不能回家。因当时缺乏防护工具,有些战俘痪上核辐射后遗症,不久病死,有些则被押送到科雷马,身份由战俘变为流放的雇佣者。

至于女战俘,基本和男战俘的经历差不多,只是会遭受苏联大兵的蹂躏,比男战俘还要悲惨,并有一些女战俘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身亡。

原本苏联押送60万日本战俘回国,是为了恢复国家战后重建,可是结果并不如人意。据俄罗斯学者卡拉曼和休科夫斯卡娅说:“日本战俘的劳动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是亏本的。”苏联经济学家们说:“战俘营是亏本经营。因战争而破产的苏联根本无力养活这么多日本战俘。”

理由是:虽然日本士兵的服从意识较强,但劳动效率却很低。主要是苏联准备不足,劳动工具和劳动材料匮乏、战俘又缺乏专业知识等。因此,后来苏联又将日本战俘陆续遣返回国,并关闭了战俘劳改营。

图片来源网络

二战之后,日本投降,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说起来很有讽刺意味,由于在苏日战争期间日军崩溃太快,苏军伤亡不大,所以日本投降以后,苏联对日本俘虏是比较宽厚的。

德国投降以后,美国为了减少自身的损失,希望苏联能出兵共同攻击日本。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百万苏军对盘踞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

此时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关东军中的精锐部队也被大量抽调去了太平洋各岛屿和日本本土加强防御。关东军虽然也补充了一些新的部队,但是其中新兵很多,训练严重不足。

另外由于长期陷入战争泥潭,加上美国的战略轰炸,日本的军工生产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关东军的武器装备也大量不足,坦克、飞机大多破旧不堪,不能使用,连步枪数量都不足使用,不得不收缴了伪满军的武器供日军所用。所以此时的关东军战斗力堪忧。

更糟糕的是日本对于苏联的大规模突击战术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还是按照老的理念,在一线部署大量防御部队,但是缺乏机动部队应急。结果在苏军的坦克、大炮面前,日军的防御体系在短时间内就崩溃了。

所以除了少数要塞地区外,苏军几乎没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一路上长驱直入,前进速度仅限于补给的限制,日军的抵抗几乎可以忽略,苏军的伤亡自然也是极小。

当然,这对于日军来说其实是一个好消息。由于在战斗期间伤亡不大,在日本投降以后,苏军也就没有刻意为难他们,只是因为战争期间人力损失太大,所以把60万日本战俘带到了西伯利亚,从事伐木、修路和开矿等工作。

这些日本战俘在第一年里死了大约5万人,不过这并非苏联人刻意虐待。只是因为西伯利亚的自然环境过于恶劣,而苏联在卫国战争以后自身的物资也严重不足,所以日本战俘的物质条件也比较艰苦,而他们从事的又是重体力活,体力耗费太大,所以才会出现了大量的死亡。

在第二年随着日本战俘逐步适应了西伯利亚的气候,苏联自身也逐步从战乱中恢复活来,战俘的居住条件和物质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甚至一些日本战俘回忆,在战俘营里的伙食甚至比当时日本国内还好一些。

在被抓到苏联的60万日本战俘中,前后共计死亡了大约15万人,在当时各国的战俘营中死亡率并不算高,如果再考虑西伯利亚的自然环境,应该算不错了。

二战之后,日本投降,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悲剧。这场战争使得数以亿万计的人死在了动荡之中,极大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人之一,日本有着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把战火带到其他国家,对这些国家的平民百姓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精神与肉体双重伤害。尤其是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他们对中国人的伤害尤甚。从1905年日本战胜俄国以后,他们就开始觊觎东北这片土地。东北自然资源丰富,交通线路也非常发达,所以很多在日本国内不得志的年轻人开始携家带口来到这里闯荡。

不只是那些想发财的日本年轻人,军国主义分子早已经把这里视为囊中之物。1918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通过强硬手段夺取了整个东北。为了奴役东北人民,关东军一度向这里大批量增兵,甚至还妄图以傀儡政权来代管东三省。

日本为了永久奴役东北地区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他们让东北人民学日文,讲日语,而且大量地迁居日本人到这片土地上来,东北地区日本籍人口呈指数上升。这其中男性占大多数,但是也有少部分女性。

来到东北的日本女性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在部队机关单位做通讯员,负责各个联队之间的联络工作。第二种是医疗人员,要不然就是在关东军医院里上班,要不就是在前线的医疗队服役。第三种就是日军所独有的慰安妇了,这部分日本女人已经被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完全洗脑,她们抱有伺候好每一位日本军官,以在精神上激励他们继续打胜仗的目的来到这里。

不管是在做什么工作,总之这些日本女人服务的对象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关东军。

二战后期,中苏达成一致,苏联对日本宣战。作为日本陆军中的最大军团,关东军一百万人陈兵在苏联边境,防备苏联的入侵。8月初,苏联已在东北边境部署了150多万军队、2.6万多门大炮、5500辆坦克、5000架飞机,只等指挥部一声令下就要揍日本关东军了。8日,苏联方面发起全面总攻。由于苏军在人数上,战术上,火力配备上都远远高出日本,所以尽管日军狂热分子使出当年日俄战争时期的不要命冲锋依旧没有太大的效果。

关东军败了,而且败得极惨。此刻日本国内也不得安宁,美军的原子弹就像是达摩克利斯利剑一样让天皇寝食难安。故而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

天皇都投降了,关东军也只好向苏军宣布投降,那么日本投降以后,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呢?对于苏联来说,这批女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经历过二战以后的苏联国内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他们最急需人来搞国内的经济建设。这批女兵很多都有着技术,像通讯、医疗、工程,所以说这些人的到来可以弥补苏联国内技术人员不足的缺口。

那些没有技术的人就比较惨了,很多都在远东的苏联城市里做苦力,她们每天承受着和男性一样的艰苦工作,晚上还要被苏联士兵拖到军营里面消遣。

在冰天雪地里由于营养不良,很多女兵浑身都溃烂了,而等待她们的命运只有死亡。勉强活下来的女兵只能是在苦难中挣扎,被换防来的苏军一次次蹂躏。

好在日本政府并没有遗忘这些苦命的人,政府通过缴纳赎金等手段不断和苏联政府接洽,最终把部分被俘虏的女兵都赎买了回来,但这些女兵大多都已经“不成人样”了。

二战之后,日本投降,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二战之后,日本投降,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我们知道,在二战后期,苏联打败德国后,集中兵力向远东地区发动进攻,日本关东军在苏军的猛烈攻打下,节节失败,直至日本投降后,大量的关东军沦为苏联的俘虏,其中还有大量的女兵。众所周知,日军在对待俘虏方面是非常不人道的,那么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和女兵的呢?

小编认为,针对日本的暴行,不管怎么对待日本俘虏都不为过。但是苏联对待日军俘虏的处理方法,相比日本对待俘虏而言,虽不算优待,但也没有违背人道,基本上就是劳动改造、思想教育。具体的有:

一是押送到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我们知道,苏联在整个二战中经历了卫国战争、柏林战役等,牺牲人员实在是太大了,二战前夕苏联人口约1.9亿人,在卫国战争中苏联人口伤亡高达6000万。并且战死的大部分是男人,导致劳动力急缺,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正常生产。可以说,二战后苏联非常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进行国家战后恢复建设。为此,斯大林曾下达《关于接收安置日军战俘参加劳动的第9898号决议》的密令。文件规定,日军战俘需要参加苏联境内的强制劳动,将战俘安置到国家的各个生产部门当中,采取适当措施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当年苏联特意修建267个战俘营,2112个战俘管理所,加强对战俘的管理。日本投降后,苏联将60万日军战俘押送回国,从事高强度重体力劳动。

根据苏联的《关于滨海边疆区接受日本战俘准备工作的情况材料》了解得知,日本战俘在苏联劳动时,主要在矿井、矿场、木材厂、工程建筑工地、石油加工厂等部门从事超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每天的口粮却只有350克黑面包,20克糖,以及少量的油盐。吃最简单最少的食物,从事没日没夜的体力劳动,同时还要接受苏联的政治思想教育,从思想到身体进行全方位改造。

二是允许经过考验的日本战俘同苏联妇女结婚。由于在二战中,苏联死伤了大量的男人,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苏联男女性别比例达到了1:2.7,甚至出现了在西伯利亚的集体农庄,四个苏联姑娘追求一个小伙子的事情。因此,不少嫁不出去的苏联姑娘就打起了日本战俘的主意。为了确保安全,只有那些表现良好、经过长期审查和多方考察之后,在苏联政府看来是信得过的日本战俘才可同苏联妇女结婚,留在苏联定居。比如,在哈萨克地区,就有19名日本战俘经过批准加入了苏联国籍,他们留在了哈萨克并与当地妇女组建了家庭。

三是对待日本女兵,除了在西伯利亚白天从事苦力劳作外,夜晚还要遭受蹂躏。当时关东军中的日本女兵主要是通讯员、医疗人员和慰安妇,苏联对待这些女兵的手段一点也不怜香惜玉,西伯利亚地区是一个极寒的不毛之地,在严寒的天气里依然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她们还缺少御寒的衣物,这些日本女兵来到这里都无法适应,不少日本女兵被活活冻死了。但是却又不能反抗,如果有不听话的人,就会被苏军直接扒光衣服,直接赤身裸体面对极寒天气。除了每天大量的劳动力,晚上还要成为苏联人“发泄”的工具,据资料记载,这些日军女俘虏被苏联关押在集中营里,一到晚上就是她们噩梦的开始。因为很多苏联男兵们在经过白天高强度的训练之后,就拿她们来消遣,有的日本女兵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尽。

所以,小编认为,任何国家发动非正义的战争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虽然苏联对待日本战俘和女兵比较残酷,但与日军对待战俘相比,还是比较人道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切都是侵略者咎由自取。

二战之后,日本投降,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日本投降后,苏军是怎么惩罚日本女战俘的?比小鬼子还狠!

大家都知道,二战时期,日本是非常疯狂的。特别是他们都非常凶狠恶毒,武士道精神充实着每个日本人的头脑。在日本人眼中,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就要想樱花一样绽放。日本人只会欺负弱者,而向强者低头。他们认为,强者可以随意的打骂弱者,甚至剥夺他人的生命。而弱者呢?就只能忍受着强者的欺凌,最后被欺辱而亡。

二战日军被打败了之后,很多人都会选择切腹,因为他们觉得,失败是一种耻辱,落在敌人的手上,更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因为日本人知道,他们俘虏敌国战犯的时候,是有多么凶残的虐待,他们也不想自己像那些俘虏一样,被虐成狗。

不过,即使是如此凶悍的日本,也逃不过正义的制裁。在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进攻下,日本终于选择投降了。他们的天皇,心目中的神人,也选择了向中国妥协。

战争后期,大家都知道,苏联出兵150万进攻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那么,那些日本战俘,苏军又是如何处置的呢?其实,当时投降的日本士兵,包括女兵,基本会有4种结局。

1、跟随大部队安全撤离,然后回到国内,看见国破家亡的场景,含恨切腹。

2、在逃亡的过程中被流弹所击毙,下场非常惨。

3、被中国好心的农民收养,这种针对于女兵。

4、被苏军俘虏,发配到西西伯利亚当劳工。大家都知道,在二战中,苏联死伤了数千万人,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被拉上了战场。这就导致,战后苏联人力短缺。而那些被俘虏的日军,真好填充得上这些漏洞,把他们送到寒冷的西西伯利亚做劳工。一方面可以惩罚这些侵略者,另一方面,也能对苏联的经济恢复有帮助。

而一些干不动活的女兵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她们可以称为营妓,供苏军享乐。而这些女兵就是最可怜了。她们每天都要忍受着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苏联士兵的侮辱,还天天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相比而言,留在中国和中国农民结婚的苏联女人就幸福多了。对此,大家又怎么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