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征战时将军骑着马,士兵却带刀枪在后面跟着跑,难道不累吗?

士兵跟着跑肯定会累,但是又无法避免。将军虽然骑马一般不会骑行太快。会根据士兵的行进速度和大部队行进速度进行调整。

古代步兵行进距离

古代步兵行进速度一天控制在30公里以内。这是一个正常的行进速度。当遇到紧急军情的时候会选择急行军模式,但是急行军模式不会持续太久,一般在七天左右。急行军速度提升大概可以达到45公里到50公里左右。三国志中有记载。孟达在新城启示司马懿从南阳出征,当时距离大概在今天的450公里左右。司马懿选择急行军模式,用了八天时间,兵临城下,平均每天行军大概在50公里以上。这应该是步兵急行军的极限了。

步兵入伍有行军能力考核

如此的行进速度,作为步兵需要背负武器,战甲以及军粮,自然会非常疲惫。但是也在承受之内,况且,魏国在选取“武卒”的时候也是有门槛的,其中一条就是必须能够“身负武器、甲以及三日军粮,半日行进百里”,这里的“百里”相当于今天的30公里,所以,身为步兵,是具备这种负重行进能力的,他们虽然累,但是身体完全能够负担。

综上,步兵背负武器、军粮、战甲日行进30公里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急行军,每天行军达到50公里,也是在能力范围之内,因为这样的能力是他们入伍时考核的一项,当然,也有无法达标的武卒,这样的士兵或者是在行军途中死去,或者是被主动放弃,运气好的可能会在选择急行军的精兵时就排除在外,但是无一例外,这些士兵在行军过程中是非常累的,但是在战乱时期,活着比累要好得多。

古代征战时将军骑着马,士兵却带刀枪在后面跟着跑,难道不累吗?

应该是这样的:古代战时将军骑马,士兵跑步,是受当时生活条件的限制的。古代的生活水平非常低,而普通劳动者是非常贫穷的,有时会为了一顿饱饭去投军,如果立功才会提成“将军”,只有成为将军,统治者才会赠与马匹骑乘,而平常行军打仗士兵只能走路了。只有两军阵前冲锋时或军情紧急时才跑路的。如以前的电影《南征北战》,我们的军队不都是走路吗?只有军、师首长才有马骑。

古代征战时将军骑着马,士兵却带刀枪在后面跟着跑,难道不累吗?

趣谈唐宋元明清,在幽默中掌握历史新知识!

并不是很累,古代大型作战计划的行军进度是非常缓慢的,涉及到粮草、辎重、武器库、装备库等等问题的考量以及诸多环境因素的限制。而将军因为要掌控全局,更需要费脑力。可如果是急行军的话,那会是很累的,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百里夜袭急行军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如何成为一名将军?

在此之前,请准许我插一句题外话:古代骑行兵速度很少超过四十公里每天。那种所谓动辄就七十公里、八十公里的绝大多数是被电视剧给坑了。

古代的路,并没有现在这样的宽广,很多时候都是一条小路,容纳三两个人前进。五十万的大军,辎重粮草数不胜数,要指望他们快速前进,恐怕是一件很了困难的事情。当初朱元璋打陈友谅的时候,集庆被围,紧赶慢赶一个月才到。想要千里江陵一日还,哪有那么简单?

只不过,士兵永远是羡慕将军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想要骑着马走,除了骑兵、近亲,就只能成为将军。

那,怎样成为将军呢?

答曰:杀人。

具体数据在各朝各代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公认的:你杀的人越多,战功越大,越能成为将军,也就是那个骑马的人。

没错,这就是事实

之前的时候,也有人探讨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不给所有士兵配上马呢?

答曰:没有马。

古代物资低的可怜,粮食也少得可怜,人都养不活,养什么马啊?

如果在战场上出现几十万匹马,那可真是煞为壮观了。历朝历代,能有五千匹战马,就可以组建好几只骑兵部队了。战马超过一万匹,连想都不要想。

在战乱之初,有些将军都没有马骑,只能用骡子或者牛拉着轿子满处跑。

要想有马骑,就得当将军。可是,将军是那么好当的么?

古代征战时将军骑着马,士兵却带刀枪在后面跟着跑,难道不累吗?

古代打仗有谁不累?累不累,自己看一下就知道了

将军

要管理好自己的军队,要谋划策略

要承担一切责任,哪怕是士兵失误

造成失败,皇帝老头怪罪的一定是你

要面临失败后的 ,皇帝的失望

官位的不保,同行的轻视

亲朋好友面前的无光

后代的反面教材,甚至世人的耻笑

你说够累吗

士兵

天天地狱般的训练,不能和父母促膝长谈

不能和妻子共缠绵,不能和孩子共玩耍

甚至单身狗不能找女朋友

万一送命了怎么传宗接代,打仗中,体力消耗

自己的命都不知道会不会有

百姓

天天害怕自己走在半路被勒索

半夜三更被杀死

长的好看的姑娘还害怕被强

天天惶恐不安,宝宝心里累啊

由此可知,哪里有不累的打仗, 打仗哪里不累,不累的打仗不是打仗

真心话,觉得讲的怎么样

古代征战时将军骑着马,士兵却带刀枪在后面跟着跑,难道不累吗?

我感觉平时将军也不会骑马嗷嗷跑吧。平时主要也是让马正常行走吧

古代征战时将军骑着马,士兵却带刀枪在后面跟着跑,难道不累吗?

当然一直跑几十里的真没有。

东汉末年,刘备携民渡江,每天只能行进十余里。曹操下令精锐骑兵追杀,一日一夜也只能行进三百里。

一百里是日夜兼程一天行军的距离了,差不多就是步行的速度。在战场上厮杀的尺度应该是十几里左右,跑个几公里这个应该不算很困难的事情吧。

第一,古代人大量从事体力劳动,和我们现在文职人员为主的社会形态完全不同。当兵的人还要接受严格的挑选和训练,可参考兵马俑中的形象。

古代行军

第二,“领导骑着马他们举着枪箭”并不是真正的古代军队调动形态。行军过程中,领导们处在中军,放马缓行甚至坐车才是正确的做法。突前的是斥候和先锋,那批人是不跟大部队走的。再往前数一点,春秋时战阵讲究战车,更复杂。

古代将军

第三,古代的战争对战阵的要求很高。正面战场开战之前都有列阵,奇兵为辅助。不是厮杀了一番接着跑那么简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