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大战役,东吴两战两胜,为何还是三分天下呢?

感谢邀请,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野史日记】很高兴为您解答!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其中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东吴都获得了胜利,这两大战役的胜利,促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究竟为什么呢?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获得赤壁之战胜利,阻挠了曹操吞并江南,致使曹操称霸天下受阻,也给到了孙刘两方势力发展的机会,孙刘两家分别向岭南和益州发展势力,扩大地盘,赤壁之战的胜利,使曹操没能一统天下,是孙刘联军得到发展,消弱了曹魏集团实力的同时,孙、刘两方借此机会实力大增,尤其是刘备集团,趁机占领荆州要地,得到了发展的根据地,至此正式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所以东吴第一战的获胜只是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而没有获得压倒曹操和刘备势力的实力。

夷陵之战

这场战役是刘备怒发冲冠之下,为了报关羽被杀之仇、泄东吴背盟之恨。东吴见此情景,立刻服软求和,哪知道刘备这次认准了死里,无论何人劝阻都不听,诸葛亮也不行,就是要与东吴决一雌雄,刘备总兵力在5-8万之间,还得算上外援,东吴兵力和他差不多,这场战役,以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结果收场,同时东吴也受到了重创,这是一场孙、刘联盟互相消耗的战役,给了曹魏一个统一的机会,刘备集团因为此战的失败,导致国力几乎耗干,而东吴也因此战损失不小,虽然胜利,却并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东吴虽然两战皆胜,但是得到实质性好处却并不大,赤壁之战因为刘备的原因而失去荆州;夷陵之战虽然胜利却是盟友间互相消耗的战斗,反而成全了曹魏。如果这两大战役东吴输了任意一场,恐怕东吴就再没了三分天下的机会,而是灭国的下场了。

所以,东吴胜了两大战役才能三分天下,这已经是胜利后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了。

三国三大战役,东吴两战两胜,为何还是三分天下呢?

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国时期,两大重要战役,还有一次官渡之战,与东吴无关。东吴在此两战两胜。赤壁之战,也只阻止了曹操的势力向江南扩张,并保住了自己的基本地盘,但得到的并不多;夷陵之战,阻止了刘备大军进军东吴,但这是盟友之间的撕破脸之战,从此,东吴也失去了重要的战略盟友。这两次战役,东吴收获并不多,势力也没有得到更大的扩张。此后,曹刘吴征战,东吴一直处于守势。能够守住江南,自成一国,三分天下,也就不错了。

三国三大战役,东吴两战两胜,为何还是三分天下呢?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汉天下属合天下,三国时属分天下也!虽有三大战役,却难动鼎立之势。

三国三大战役,东吴两战两胜,为何还是三分天下呢?

三国三大战役,指的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东吴参与了后面的两场战役的胜利,为何只能三分天下呢?

1.两次战役的相似之处,历史真是会开东吴的玩笑,东吴参战的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都是被动接受的,而不是主动出击的。而且两者都是在东吴生死存亡之际发生的。首先赤壁之战,当时曹操率军占领荆州时,准备顺江而下,一举消灭东吴的孙权和在江夏的刘备。面对曹操的大军,孙刘只能联盟抗曹,在东吴为主力和刘备为辅的积极备战下,一举打败了曹操,使曹操狼狈不堪的逃回许昌。按理说,东吴应该乘势夺取荆州,扩大地盘和实力,但因为和刘备的联盟,荆州地盘被刘备占了一半以上,刘备占了荆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曹操还占有南阳郡、章陵郡和江夏郡北部,而东吴的孙权只占有江夏郡南部和南郡大部。相比较另外两家,东吴的地盘扩张有限。再说说夷陵之战,刘备号称七十万大军伐吴,名为关羽复仇,实为夺取失去的荆州,结果在夷陵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蜀汉的援军里,刘备退往白帝城。一方面蜀汉的援军赶到,另一方面陆逊担心曹魏会派兵攻打东吴,就没有继续追赶。刘备作为败者,损失惨重,折损的武将和兵力严重,也拖垮了刚刚建立蜀汉的国力,而东吴保住了原属于自己的荆州地盘。可以说赤壁之战奠定了魏蜀吴三者鼎立的基础,而夷陵之战确立了魏蜀吴三者鼎立的结果。曹魏实力依然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

2.东吴的对外方针和策略,东吴前期的方针一直是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进而再图取天下。可在曹操统平定荆州后,东吴面临灭顶之灾之时,东吴无力一家抗曹,只能提出联刘抗曹的建议,这个决策在关羽死后被搁置,其他时间一直持续到蜀汉灭亡而终止。

3.东吴的领导者水平。东吴军事的控制权一直在武将手中,孙权是一直等到周瑜、吕蒙、鲁肃等名将死后才拿到军队的控制权利。孙权保家卫国还可以,但领兵打仗、对外扩张是外行,举个例子,孙权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被张辽八百骑兵打得打败,还差点被活捉。

4.东吴的内忧外患。江东六郡,更多的是世家家族在主导着,孙氏一边要争取士家的支持,一边要打压,陆逊就是当时世家大族陆家的代表。孙权晚年昏聩,继承人摇摆不定,导致东吴朝廷卷入继承人风波,为此孙权逼死中流砥柱的陆逊,此举加剧了东吴的内耗,实力也大打折扣。还有江东匪患众多,孙权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剿匪。外患指的是虎视眈眈的曹魏,曹魏多次举兵伐吴,孙权只得多次派兵抵抗。

5.总结。两次战役虽然以东吴为胜利方,但东吴并没有因此而扩大疆域,从而增强自己的实力。如果在两次战役中,东吴能消灭蜀汉,完全有能力和实力与曹魏分庭抗礼了。历史没有如果,东吴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是不易,且行且珍惜,它没有这个实力去图谋整个天下。

三国三大战役,东吴两战两胜,为何还是三分天下呢?

首先来说,赤壁之战,是孙权与刘备共同对抗曹操取得的胜利,此次战役虽然打败了曹操。但对于孙吴来说,仅仅是保住了江东,没有其他实质性的利益。消耗了兵士,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得到一城一池。反而使刘备有了立足之地。

夷陵之战,刘备为报结拜兄弟之仇,愤而起兵,倾全国之力,开始打的孙权是很惨的,虽然陆逊火烧连营,打败了刘备。但是他也只是守住了江东,不敢灭蜀。曹魏也是虎视眈眈的盯着吴蜀两国。夷陵之战刚结束,陆逊马上就去迎敌曹魏。这场战役也是未得丝毫土地。

再就是南方人习惯水战,多水师战船,不适合攻城略地,孙权据长江以自守,很少有主动出击的时候。他也不想直接面对曹魏集团,有一个刘备,曹操,就会有所顾忌。再者,蜀有诸葛亮,足智多谋,很快占据了蜀,自古也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可见灭蜀进军道路很困难。最后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三国三大战役,东吴两战两胜,为何还是三分天下呢?

三国三大战役:

1.官渡之战,跟东吴没关系,就不细说了。

2.赤壁之战,老曹倾全力打孙刘的联军,惨败,导致老曹五年之内不得动弹,但是孙刘两方也作为战胜方因为利益纠纷互相牵制,刘备在诸葛亮的策略在拿下了荆州,这让孙权是最气不过的,我堂堂东吴势在必得的荆州,你刘备凭什么不劳而获就夺取了荆州。荆州对孙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了荆州,没有蜀国的牵制,魏国就能轻而易举的打进来,所以孙权很气,这就为后面的第三大战役埋下了伏笔。

3.夷陵之战,刘备做的最错误的决定,本来在夷陵之战前面,蜀国国力最强,但让魏吴两家打了个夹击,丢了荆州,也丢了关二爷,但魏国一统中原许久,魏国不好惹,你个小小的吴国,我还动不了吗?刘备就协着复仇之心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一个人带着全国大军伐吴,岂知刘备早年的仗全白打了,连营七百里,以为显现了自己强大的国力,却一点军事知识都不懂,让陆逊一把火全烧了,这一把火烧了蜀国大半国力,也烧了诸葛亮讨伐天下的魄力。诸葛亮耗费数年的积蓄被刘备玩没了。虽说吴国在这一仗里打的很漂亮,但奈何国力是三个国家里最弱的,这一仗也仅仅是拿回了荆州并加以巩固,之后也没有精力再去扩张领土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