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如何理解?

老人认为盖房子有很多忌讳,避开忌讳则能安家立命,兴旺发达,犯了忌讳就会家运不济,家道难兴。所以在盖房子选材的时候很有讲究。比如:“头不顶桑,脚不踩槐”就是其中的道道。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忌讳呢?

先说“头不顶桑”

在古代,农村盖房不比现在,现在盖房基本都是用红砖、钢筋、水泥,以前所使用的材料基本都是木料。年长一点的人应该都清楚,农村在修建房屋时,有一根重要的房屋支柱叫大梁“梁定则房稳,基深则房固”,说的就是房梁和地基的重要性。所以在农村盖新房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叫“上梁”,上梁日需要找专人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上梁日当天,主人请来四乡八镇的宾客朋友,一旦上梁成功则大摆宴席以示祝贺,示意家庭兴旺,繁荣稳定。

仪式很重要,那么大梁材质的选择也同样重要,这个大梁使用的多是上好的松木或者花梨木但是绝对不能用桑木,虽然桑木也不赖,但是桑音同“丧”。你想想,房屋盖好之后,让一根“丧”木整天悬在自己的头上,多丧气,多糟心,心里想想就会觉得别扭,这日子还能过舒心吗?所以这就是所谓的头不顶桑说辞。

再聊“脚不踩槐”

说完头不顶桑,我们再来聊一聊脚下的忌讳,“脚不踩槐”又是什么意思呢?农村长大或者去过农村的人都应该清楚,农村以前的老房子大门口都有一个比较高的门槛,门槛在风水学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大门入口都会设有门槛,它在风水学中的作用是阻挡外部不利因素进入家中,并防止财气外漏,门槛象征着竖立一道墙,将一切不好的东西挡门外,特别是要把那些污秽之气拒之门外,以保一家人的平安幸福,足见门槛在古代的重要性,马虎不得。

虽然门槛的材质可以使用各种木料,但是唯独不能使用槐树木料,因为槐同“坏”,使用了槐木当门槛,也就意味着天天踏着坏事,这是极为忌讳的,又槐字右边是个“鬼”字,这里的忌讳即如果将槐木踩在脚下,是很容易招惹污秽的

看到这里,不得不为桑树和槐树叫屈,就因为名字的发音不是很符合人们的心意就要遭世人嫌弃。但事实上,桑木和槐木是很有栽种价值的树木。

先说桑树,桑叶养蚕,过去农村还能用来洗头,桑树还能结出酸甜可口的桑葚,桑葚可以生吃,可以酿酒,可谓浑身是宝

再说槐树,槐花香气飘十里,虽说有点夸张,但足以说明五月槐花的清香能沁人心脾。槐树的价值同样也不容小觑,槐树常被栽在庭院中供人乘凉,花蕾可以用来做染料,花被采蜜,种子还能做饲料,更重要的是槐树还有一定抵抗二氧化硫,氯气,这类有害气体的功效。

说在最后

“头不顶桑,脚不踩槐”,这句俗语严格来说反映的是古代农村的一种封建迷信思想,一种生活忌讳,不足以信,但同时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认知力不足的环境下,对于平安、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现代科学上来讲,盖房子不管用什么样的木料其实都是可以的,前提是木料本身要结实,不易腐烂!

您说呢?谢谢您的阅读,我是六哥,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农村老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如何理解?

点击右方关注,了解更多三农知识问题描述:农村老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如何理解?“头不顶桑,脚不踩槐”如何理解?

农村有很多老话,是农村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一种概括总结。农村老话既有从客观角度来阐述所见所闻的(如各种关于天气的俗语等),也有从主观角度去阐述的,比如像“头不顶桑,脚不踩槐”这种充满迷信色彩的俗语。农村老话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通俗易懂。就拿“头不顶桑,脚不踩槐”这句话来说吧,它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头上不顶桑木,脚下不踩槐木的意思。

“头不顶桑,脚不踩槐”如何理解?

前面说了,“头不顶桑,脚不踩槐”这句老话的意思是头上不顶桑木,脚下不踩槐木。那么为什么一些农村地区有这么一个说法呢?按照迷信的说法就是“桑”与“丧”音,“槐”与“坏”同音。“头不顶桑”,自然描述的是房梁不能是桑木;“脚不踩槐”自然指的就是门槛不能是槐木。按照迷信色彩来说,无论是桑木做房梁,还是槐木做门槛都是不吉利的。当然了,这一观点是从迷信角度出发的。

农村老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如何理解?

不过这句话从现实角度也能勉强说的通,桑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做家具或者农具,但是不会有人去拿桑木做房梁。在农村做房梁一般都是杉木、榆木等木材。至于槐木做门槛,我个人认为有些大材小用了,在农村地区用榆木做房梁的也有不少。

希望大家点赞关注村郎

农村老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如何理解?

头不顶桑,脚不踩槐,生不睡柳,死不睡杨。这老话说的有一定道理,也有受传统的迷信心理影响,是说建造房子用木料,做床做棺用木料上讲究忌讳。旧时建房多是砖木结构,三年造屋千年住,建房用料是有讲究有忌讳的。

传统上,凡事论阴阳,宅分阴阳,树也阴阳,人住的房子称阳宅,死人的坟墓叫阴宅。一般而阳宅用木料是不可阴树,桑槐之类属阴树。建造房子,柱梁是关键,用料更有讲究,多忌讳。桑是阴树,易生易长,但不耐用,质松而脆难承重又易虫蛀,所以桑木是不宜做柱梁的,桑与丧谐音,有心理忌讳,屋梁在头顶,若用桑做梁,一不耐用易出事,一是头上顶丧,认为极不吉,阴压阳,死压生,所以建房不可用阴木,绝不可用桑。旧时门框门端门栏也是用木做的,槐木是阴木,且槐由木鬼组成,与鬼有关,槐谐坏音,斗官穷,斗鬼绝,脚踩槐就被认为很不吉。所以门窗用木是不宜用槐木的,特別门端门栏更不可用,用之则犯踩槐之忌了,这也认为不吉而凶而要忌之。

生不睡柳,死不睡杨,其意与头不顶桑,脚不踩槐类似。即人睡的床不能用柳木,棺材不能用杨木。柳与留老谐音,也是忌讳,杨木易腐烂,也不宜做棺木。这说法有其合理性,也有心理上的忌讳迷信性。值得注意重视。

农村老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如何理解?

  1. 全文是“头不顶桑,脚不踩槐。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是旧时候的俗语,
  2. “头不顶桑”指不能用桑木做房梁,桑有着谐音丧,如果用桑木做房梁就会有顶丧戴孝的不好寓意,不吉利。
  3. “脚不踩槐”指不能用槐木做门槛,槐谐音坏,怕出门容易遇到不好的事情
  4. “生不睡柳”指不能用柳木做床,柳谐音流,怕聚不住财
  5. 死不睡扬”指不要用杨木做寿材,杨树生长快属于软料,容易被泥土虫蚁破坏寿材所以不用!
  6. 这些都是没有太多科学依据的,更多的是人们对于吉祥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是为了避灾祸、讨吉祥!

农村老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如何理解?

这句农村老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人们出于对一些字音忌讳的心理,使其尽量在实际生活避开,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事。

“头不顶桑,脚不踩槐,”这句老话,就是专指建房子选择木料说的。

“头不顶桑”是指用在房盖的木料,包括梁,檀,椽子等不能选择桑木。桑字与“伤”和“丧”谐音,听着很不吉利,尤其是用在房盖上。吉利话一般都是抬头见喜,举头现桑(伤)又是什么心情呢?所以民间认为桑木是不能用作建房材料的。同理“脚不踩槐”也是因为谐音不雅的原故,槐木不能用在门槛和地板上。

槐与坏为谐音,住进盖好了的房子,整天脚不离坏(槐),是不是也大煞心情,所以还不选这种木料为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材料花样繁多,己是今非昔比。许多建房用木质复合材料,己经很难区分是哪种木料复合而成的了。

所以“头不顶桑,脚不踩槐”,还有如“前不栽桑,后不植柳”一些老话,在现实生话中也很少有人再会去计较它,己经被人们逐渐淡忘了。

农村老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如何理解?

农村有很多的传统和民俗,有的既通俗易懂又包含着很深的人生哲理,但不是所有的民俗都是正确的,这个要根据现实情况,辩证地来看,如果一味的按这些民俗传统教育下一代,则有许多不足取之处,因为这里面也有不少封建和迷信的传说。

就拿“头不顶桑”这句话来说,就是农村人在盖房子时用的檩条或大梁,就没有使用桑树的传统,一是桑和“丧”有谐音的说法,不吉利也很丧气;二是桑树很少有长得直来直去的那种,用来做家具或者是棺材都是不错的选择,唯独在构建房屋时存在着忌讳。

“脚不踩槐“则是用在脚能踩到的东西,如地板和门槛,因为槐和“坏”也是同音,这是农村人图个吉利的原因,事实上在《鲁班经》里,对这些材料的用法,也有提及。

在农村不仅仅是有“头不顶桑,脚不踩槐”这种忌讳,就是在门口或者是院内,也不会种植桑树,这个是有“出门见丧”的传统说法,不仅不会种桑树,就是其它的树木也会有很多的讲究,总的来说,是为图个吉利和好的彩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