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家人被查出癌症,可即使倾家荡产也只能延长3-5年的寿命,您还会继续治疗吗?

我的观点是一定要治,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走了世上再没有这个人了,更何况是家人,家人就是你在世上最亲的人,能延长3到五年,肯定要治,也许三五年后有治癌的新药出来,就能把病治好了呢!

就我家来说吧!我家连我自己一共五个癌症病人,我们都是通过治疗活了下来,有十多年的,有二三年的,现在都活得好好的。

如果不治疗,我们家五个人肯定没了,一家五个人没了是什么概念,所以一定得治,治了才有希望。钱财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肯定有很多人会问,你们家有 钱才会去治病。可事实是我们家还真没钱,就是不治病我们已倾家荡产了。

因疫情,我们自家公司倒闭,全部资产清零还欠债。我们五个癌症病人能看得起病得益于我们都是退休人员,都有医保,看病的很大部分都报销了,这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我们五个人中父母和我都是癌症早期病人,只要手术都能治疗,手术报销后都花不了很多钱。

花钱最多的是我公公和婆婆,他们查出来时已都是癌症晚期。

我公公是因长期咳嗽,痰中有血去医院看的,后来查出已是肺癌晚期,而且肿瘤已很大,位置也不好,还有了骨转移。当时公公已经出现全身骨头痛还伴有呼吸困难。

医生说如果不治最多半年,治的话肯定要费很多钱,但也不能确定一定能生存多久。

我们是想也不想的肯定治,我们不想看到老人家这么难受地走了,治了不管他能活多久,我们这辈子至少不会悔。

后来我们就按医生的治疗方案去治,也跟医生说了家里的情况,尽量用药都能进医保。

公公就做了基因检测,靶向治疗,化疗12次,放疗28次的全套治疗,这样治疗下来钱是花了点,但人是好多了。

刚去磁共振检查,肺上的肿瘤小了很多,骨转移也好了,到现在快三年了,他活得挺好的。

我婆婆患得癌可算是最厉害的,她患了胰腺癌,癌中之王,死亡率很高。

当时婆婆因腰背痛到医院检查,检查时发现她的胰头上长了肿瘤,而且这肿瘤被大的血管包住,再加上肝上也有了转移,已到了晚期,所以也不能手术。

医生当时就跟我们说,这胰腺癌真是很难治,按她的现状,如不治,很快人将会痛死,而且这癌痛非常厉害,真是常人不能承受的那种。

如果治疗的话,我们也只能以现在最先进的方法去治,但不知道效果会怎样?生存期有多久这真不好说,可钱真是要花不少。

听了医生的说法,我们真的很伤心。我们不想婆婆这么快被痛死,但我们又拿不出这样多钱去给她治病,再说这癌这么厉害,就算治了钱花了下去,人也不会好,这不是人财两空吗。

但我们每次看到婆婆痛得满头大汗时,我们还是下定决心去给她治病,就算是去赌一把。

我们卖了家里唯一的住房,拿了钱后就按医生的治疗方案去治,给她做了基因检测,靶向治疗,进口化疗。

在做这些治疗时,婆婆出现了很大的副作用,呕吐,腹泻,嘴烂等对她来说是常事,但为了想要活下去,在和医生的全力配合下,她总于都挺了过来。

到现在也快三年了,她人挺好的,但化疗还是每个月做一次,靶向药已换了好几次了,也还是在继续吃。就这样每个月的治疗费还得上万。钱虽然花了很多,但人至少还在,她活得也还不错。

对于婆婆这样的胰腺癌,通过治疗能活到现在,快三年了真是个奇迹。医生也说是奇迹,也许真是现在的药越来越先进的缘故,婆婆这样我们觉得是赌赢了。

所以题主问家人查出癌症,即使倾家荡产也只能活三五年,你会去治吗?

从我家治疗后的情况来看,我肯定会去治的,只有去治了才有希望活下去,财产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现在医学发达,三五年后可能会有更好的治疗癌症新药出来,到时候也许治疗癌症真跟治感冒一样,那病人不是能长期生存下去了吗?

如果您的家人被查出癌症,可即使倾家荡产也只能延长3-5年的寿命,您还会继续治疗吗?

我已经是第二次赌博了,也可以说是赌命,第一次赌赢了,第二次还在赌的过程中!

2001年7月份,单位组织查体,发现右前叶肝占位(12×13×17cm),7月19日,在济南一家医院手术切除一巨大肿瘤,病理报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当年我33周岁,大女儿才6岁,我亲爱的妻子痛苦万分,但很快振作起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要给我治病,也许是她坚强的决心和对我无私的爱,感动了上苍,我们创造了奇迹,在医院治疗三个月后顺利出院,在家休养半年后,正常上班了,而且身体越来越好,仕途上也有进步,顺利度过了17个年头,大女儿大学马上毕业,小女儿也马上4周岁了(响应国家号召,要了二胎),这些年,我们夫妻二人共同努力,当年治病的债务也都还清了,还换了新房子!

天有不测风云,美好的生活却没有继续,2018年6月份,经常干咳,按照咽炎治疗了2个月不见好转,到省立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肺腺癌晚期,命运又一次和我过不去,我该怎么办?

短暂的悲叹命运后,很快振作起来,要抗争到底,我亲爱的老婆和我重披战甲,冲上前线!首先要到全国比较好的医院,找经验丰富的医生,再就是从网上了解这种病的前沿治疗方法,不能疼钱!我老婆说就是卖房子,倾家荡产,也要筹钱给我治病,我很感动!

后来我们去了北京一家医院,确定了化疗+免疫治疗的方案。2018年7月19日,化疗开始,艰难的抗癌征程上路,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坚持着常人难有的坚持,!化疗第四个疗程结束以后,做CT检查显示,肺部肿瘤几乎全部消失,我和老婆抱在一起大哭一场,即是兴奋,也是感叹!后来又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化疗了4个周期!现在已经停药了,目前看,各项指标正常!身体也在慢慢恢复正常!抗癌又一次取得阶段性胜利!

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不要轻言放弃,要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

二、不要怨天尤人,要感恩关心自己的人!

三、不要听信各种土方,要坚持科学抗癌!

如果您的家人被查出癌症,可即使倾家荡产也只能延长3-5年的寿命,您还会继续治疗吗?

我的一个亲戚,被查出了肠癌,查出后及时治疗。当时就住进了我们这里的省肿瘤医院,医院大夫也很积极,马上进行了全面检查,等检查结果全部出来后,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手术治疗方案。

很快进行了手术治疗,大夫说手术十分成功。

出院后,这个亲戚按照大夫的医嘱,按时进行了化疗,定期检查身体。从做手术到现在,已经有15多个年头了,现在老爷子75岁,身体很好,不仅能完全生活自理,而且还要接送孙辈上下学。

我的这个亲戚恢复的如此之好,除了按照大夫的医嘱定时检查治疗,还有其它重要的因素。

第一,他的心态好,战略上藐视疾病,战术上重视疾病。

其次,注意起居和饮食习惯。每天坚持练太极拳,注意饮食的粗细粮搭配,蔬菜水果足量,牛奶鸡蛋肉食适量。

在我来看,人是一个奇妙的组合体,一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大夫也是根据检查以及大夫的经验做出判断。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因此,有一线希望也应该去争取。

如果您的家人被查出癌症,可即使倾家荡产也只能延长3-5年的寿命,您还会继续治疗吗?

我就说一个真实故事:

最近病房里来了一位70岁的老者,精神矍铄。

我问他“你是什么原因来住院呢”?

他指了指头顶,仔细一看,原来是头皮上长了一个包。

头皮的包块,在神经外科来说是最小的手术。

但是,看了他的头部磁共振之后,我发现情况没那么简单。

这个包块是从颅内生长出来的,穿破了颅骨,突出到头皮上,甚至压迫到老人分管运动的“顶叶”,导致老人家双腿乏力,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瘫痪。

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如此高龄的患者,我们通常会做一个全身的检查。

包括腹部的B超,胸部的CT,甚至是全身的骨扫描等等。

目的很简单,就是排查是不是其它地方的肿瘤转移而来的。

2天之后,所有的检查结果都出来了。

在肺部、腹腔都查到了肿瘤,到底是哪里最早长出了肿瘤,哪里是后来转移过去的,不得而知。

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立即叫来了老人的子女,把这个消息正式的告知了他们,并给他们提供了2个选择,继续治疗还是放弃治疗。

继续治疗显然很难做到,但是可以切除头部的肿瘤,让老人不会太快地面临瘫痪的问题,然后做出病理检查,明确一下到底是哪里来的肿瘤。

放弃治疗,很简单,就是回家休养,不过也时日无多。

在国外,这种情况一般都会直接告诉患者。让患者选择是否告知家属。但是在国内,一般会先告诉家属,家属决定是否告知患者。

子女们听到这样严峻的结果时,脸上的表情很严肃。

也许是没有理解癌症和恶性肿瘤这些字眼;也许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坏消息不知所措。

“家属还有什么问题么?”我们一般还会这样问一下。

但是气氛安静,没有人提出问题。

问题很简单,继续治疗还是放弃治疗。

这是摆在子女面前的一道坎。继续治疗,面对的是花钱却并不能延长老人的寿命;而放弃治疗,就要背上“不孝”两个字。

无论是花光积蓄还是背上骂名,在中国,哪一条路都不好走。

这样的桥段天天出现在病房里。

患者想要放弃,但是家属拼命鼓励;或者是患者想要求生,但是家属不管不问。

即使在如今,中国依然是人情和亲情的社会。生命从来就不单单属于自己。

你有子女的责任,爱人的责任,父母的责任。

年轻人压力大,患上抑郁症,跳楼自杀。父母养育你那么久,却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是“不孝”。

而老人在生活不能自理之后,生活质量甚至寿命完全掌握在子女的手里,“久病床前无孝子”,或是不能成为子女的累赘,这都不是自己说了算。

这个患者的家属,沉思了半天,告诉我们要回家讨论。

第一天, 没有讨论好。

第二天, 依然在讨论。

第三天, 回老家讨论。

医生不能劝家属不放弃,毕竟手术虽然无法根治,但是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至少让老人不至于很快瘫痪。

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3 个子女,谁也无法做出继续治疗或者放弃的决定。

情况陷入了僵局。

老人自己的选择已经变得并不重要,特别是对于这种憨厚淳朴,每次查房都对我们露出稍显呆滞微笑的农村老人。

这时候,根据我的经验,只有一句话能打破僵局,也只有医生能打破僵局。

“治疗意义不大,还是回家休养去吧。”

这句话,像是全家人的救命稻草。一下摘掉了子女们头上“不孝”的帽子。

其实,这个选择对老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无论是对自己所剩不多的时日,还是对老人离世之后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种释放。

在一个平常的中午,我结束手术后回到病房,看到一大家子人离开了病房。儿子拎着箱子,女儿抱着脸盆,而老人拎着一个黑色的小包,低着头,远远地跟在儿女的后面。

看到这个场景,我的鼻子一酸,也就是在那个时刻,我决定要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

这个故事绝不是个例,而是每天都在医院反复上演。

如果这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那么,你呢?

如果您的家人被查出癌症,可即使倾家荡产也只能延长3-5年的寿命,您还会继续治疗吗?

如果不是母亲得了胃癌,从没想过原来癌症离我们如此之近。在县医院确诊后送母亲上车后眼泪止不住就掉了下来,一个大男人泪点也这么低。

我们家农村的,母亲知道后一度想放弃治疗,怕最后落的人才两空,我告诉她治好后还得帮着看孙女呢,再说是早期,现在的医疗条件完全没必要担心,有医保也花不了多少钱,拗不过我和姐姐总算选择治疗。

和姐姐不放心县医院的治疗水平,选择在市三甲医院住的院,接下来就是术前检查,谁曾想又出状况,医生告知心脏可能有点问题,让去咨询下心内科医生,得知想确诊心脏问题需做造影,可做了造影半年后才能做胃部手术。母亲是个急脾气偷偷的去问了主治医生,告诉他选择手术,手术中出现问题绝不会让家人找医院的麻烦。医生让先吃一个礼拜营养心脏的要药,手术中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担惊受怕的熬到五月十四号,总算要做手术了,告知手术中的各种风险,我签了手术同意书,和姐姐,父亲,表姐(表姐在县医院卖药的,是他托人在市医院找的关系)在手术室外的等待,是煎熬的三小时,担心母亲下不来手术台。看着母亲出来的那一刻,姐姐眼泪当时就掉了下来。

感谢医生总算没有出现吻合口喽的重大后遗症,接下来就是每月一次的化疗,或许是上天垂怜,胃癌是PT3n0m0,还不算太晚。

到七月二十五号母亲已经化疗两次了,各项情况看起来还不错,希望她能耐受住六个疗程的化疗,永远健康长寿。妈妈的胃是全切,骗他说只切了三分之一,希望他永远不知道这个秘密。

我呢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淡淡的生活,家人健康就好,可生活还是如此艰难。只要能多看母亲一眼,我会倾家荡产的延长他的寿命,感觉只要母亲在,这个家就还在。每天能看着她,我就会很开心。

祝愿天下的母亲,父亲永远无痛无灾,忘科学家能早日攻克癌症。

如果您的家人被查出癌症,可即使倾家荡产也只能延长3-5年的寿命,您还会继续治疗吗?

这个要分很多情况,癌症分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等,如果是结直肠癌、乳腺癌这种疾病,可以大胆的在大医院治疗,这些癌症的预后相对来说比较好。我国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其中上升较为显著的有:子宫体癌,由55.1% 上升至72.8%;甲状腺癌,由67.5% 上升至84.3%;宫颈癌,由45.4% 上升至59.8%;骨肿瘤,17.1% 上升至26.5%。

癌症分早期、中期和晚期,早中期的话可以积极治疗;还有就是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年龄不大,是家里面的顶梁柱,那肯定要积极治疗,毕竟人在的话钱都是可以回来的,如果是八十多、九十多岁了,平时疾病也比较多,也害怕手术后一下子起不来,那就可以适当放宽一下。

在中国,多数人都会认为父母有病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治疗,如果不积极治疗,就是不孝顺。哪怕因手术、放化疗折腾到最后人财两空,亲朋好友会认为这才是正途,儿女才算尽孝。他们很少会考虑一个绝症老人面对手术、放化疗时的痛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独自面对死亡的那种恐惧和绝望。

他们还不能换位思考,很难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于是必然需要面对的,是周围的流言蜚语。具体到我朋友一家,儿女以及老伴能不能顶住舆论压力,甚至能不能顶住自己内心的压力,都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假如,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没有能够顶住压力,中途把老人送进了医院,那么,又是一场新的折腾的开始,假如,朋友一家能够顶住压力,那么,我真的要大大地赞叹他们的团结,还有主事者的担当。

终末期病人的长期住院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找一些能提供基本处理的社区医院,不需要气管、插管等非常介入性的操作,能提供止痛药、安眠药等缓解症状的治疗即可。不建议进到ICU(重症监护室),因为这样每天就只有限定的半小时或者1 小时时间可以陪护.非常重要,也最艰难的是,当出现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需要一个主事的亲人,根据之前全家的商量,做出符合病人自身愿望的决定。

以我的经验,在肿瘤晚期病人的临终时间,最需要的不是什么医疗救助,不是花钱买昂贵的营养品或“灵丹妙药”,甚至也不是医生护士的关心照顾,而是家人发自内心、而且让他看得到的爱,并真的践行长久的陪伴,一直到离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