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的很清淡,胆固醇还“爆表”呢?
我国成年人中,大约有40%以上的人存在血脂异常的情况,有的朋友总有这样的疑惑,明明日常生活中吃的比较清淡,不油腻,但是为什么还是会出现高血脂,胆固醇超标的问题呢?
高血脂的发生和饮食油腻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其实,这是我们对于认识上一种误区,天天大鱼大肉的人,在长期高脂饮食的情况下,会对身体的脂质代谢造成一定的负担,出现血脂异常的几率可能会更高,但这样的结论并不代表反过来同样适用,导致高血脂胆固醇超标的原因,却并非只有吃的太过油腻这一个方面的原因,吃的清淡不油腻,同样也有可能会发生胆固醇超标的问题。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还是要弄明白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并不直接来自于我们外界饮食中摄入的脂质,而是主要来自于我们身体自身的内源性血脂的转化和生成,外界饮食摄入的脂质多还是少,并不能直接影响我们的整体血脂水平,通常在各个血脂指标中,甘油三酯受外界饮食影响最大,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与外界饮食是否油腻,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
因此,当血脂指标升高超标时,长期的高脂饮食影响,只是导致血脂代谢负担,使血脂升高的一个影响因素,而并非直接的影响因素和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之所以出现高血脂的问题,还是因为我们身体中的整体血脂代谢出现了问题,比如说我们身体的胆固醇的主要合成器官——肝脏,对于血脂的合成出现了异常,比如我们身体对于血脂的利用代谢出现了问题等原因,都会导致血脂的升高,出现胆固醇超标甚至是“爆表”的情况出现。
导致高血脂发生的原因,除了高脂饮食以外,还有很多这么说可能还是太抽象,我们再来谈一下具体的导致血脂升高的相关原因,除了饮食过于油腻以外,还有以下因素,同样也会导致血脂的升高。
首先是年龄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身体各个方面的代谢能力都会出现下降,同样也包括我们的身体对于血脂的代谢能力,身体对于血脂的产生和利用产生紊乱,产生的多,使用和分解的少,当然就会导致血脂的进一步升高,而年龄越大,身体出现血脂异常的几率往往也更高。
其次还有遗传方面的影响。高血脂问题往往有家族性发病的趋势,家中直系亲属如果有高脂血症的问题,个人出现血脂升高的风险就会加大,这与遗传基因,体质方面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具有家族性高血脂症基因的朋友,出现高血脂症,特别是严重血脂升高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的多。
年龄和遗传方面的因素,是我们不可控制的因素,而除了这2个方面的因素以外,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因素,也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
比如没有良好的运动习惯,身体对于脂质的消耗利用能力就会逐渐变差;
再比如身体肥胖而不控制体重,就会加大身体代谢负担,出现高血脂症的几率也就更高;
一些肝脏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慢性肾病等疾病问题的朋友,由于疾病影响了身体的代谢机能,出现高血脂问题的风险几率也会更大;
一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激素类药物,利尿剂类药物等,长期服用也可能会影响身体血脂代谢水平,导致血脂的逐渐升高。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除了饮食过于肥腻之外,导致高血脂的原因还有很多,所以说,及时吃的很清淡,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要多多注意进行血脂的监控测量,定期的测量血脂水平,如果真的出现了高血脂的问题,也不必太过奇怪,结合自身的血脂异常情况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情况,积极的控制好血脂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吃的不油腻,但胆固醇仍然超标怎么办呢?吃的并不油腻,但胆固醇仍然超标,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呢?
通常说来,对于血脂检查最常见的4个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这四个指标,受饮食影响最大的还是甘油三酯这个指标,如果吃的很清淡,而甘油三酯却仍然升高的情况,通常应该考虑加强运动来改善甘油三酯的代谢利用的问题,很多时候,通过加强运动,控制体重,戒饮烈性酒等方面的生活调理,甘油三酯水平,都会有所下降甚至恢复正常,而如果通过生活调理后,甘油三酯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则需要考虑使用药物来加强甘油三酯的控制了。
如果吃的很清淡,甘油三酯也不高,而偏高的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则更要引起注意了,这种情况说明,我们身体对于外源性摄入的脂质的初级代谢过程没有问题,而是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重要血脂成分的代谢过程出现了紊乱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做的是结合具体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再结合血压、血糖、心血管健康情况,是否吸烟,年龄,家族遗传因素等心血管评估因素,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具体评估,只有了解的自己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才能够更好的制定高血脂的控制目标,比如对于心血管疾病属于中低危风险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控制到3.4mmol/L以下的达标水平就是可以的,而如果是心血管疾病属于高危风险的患者,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到2.6以下,更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如果是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这个值控制到1.8以下则更佳。
结合不同的血脂调节分层管理目标,除了要做好清淡饮食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也要注意适度加强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等方面的生活调理干预,同时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使用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来加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的控制,不同的血脂调节药物,用药时除了要注意用药过程中,血脂调节的效果和平稳程度,也要注意用药安全性的问题,在保证身体耐受,用药安全的情况下,合理选择降血脂药物用药方案,加强生活调理干预,控制血脂达标,才是最合理的高血脂调节方式。
为什么吃的很清淡,胆固醇还“爆表”呢?
昨天一个朋友找到我,他是一家饭店的老板,今年45岁。年前查过一次血脂,发现自己高血压,后来就清淡饮食,几乎不吃肉,很少吃油腻的食物。自己是开饭店的,不吃餐馆的饭,都是在家做饭吃,以水煮和清蒸为主。
半年过去了,体重都减轻了,可是复查完血脂,胆固醇还是高,他就怀疑是不是查错了。找我就是想复查一次,看看是不是人家查错了,同时问问该怎么降血脂。
我对比了两次化验单:
半年前:甘油三酯5.4,胆固醇7.4,低密度脂蛋白4.8;
现在查:甘油三酯1.4,胆固醇7.2,低密度脂蛋白4.5;
我说:清淡饮食还是有效果的,您看这甘油三酯都正常了。
胡老板说:胆固醇还是高,人家说这胆固醇最可怕是不是?
我说:相对来说,胆固醇尤其是这个低密度脂蛋白对心血管影响比较大,升高后会产生更多的血管垃圾,甚至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但并不是不吃肉,不吃油腻,清淡饮食胆固醇一定会降到正常。
一、胆固醇为什么会升高
很多朋友都觉得,我们平时吃的太油腻,吃的肉太多,我们的血脂就会升高。这种想法没错,但不全对。
我们看看这种图:
也就是我们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是因饮食导致升高的,还有3/4是肝脏自身合成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有一小部分和饮食有关系。而绝大部分升高的原因是我们自身代谢异常,肝脏代谢来的,并非因饮食升高。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胡老板半年前,胆固醇和低密度都高,经过半年清淡饮食,目前胆固醇和低密度降得并不明显。
可是为什么甘油三酯这个血脂就正常了?
这是因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不同,甘油三酯主要是经过我们饮食不健康,比如肥腻、油炸、细粮、甜品等等都会引起甘油三酯升高。如果控制饮食,清淡饮食后,甘油三酯大部分都能下降,而且大幅度下降,能降到正常。
所以,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自身代谢,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不吃肉,有人很瘦,可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也高的原因。
二、胆固醇升高怎么办?
1、健康饮食是基础
虽然饮食对于胆固醇的影响比较小,但这是相对的,并不是饮食不影响,而且1/4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所以胆固醇升高,首先要健康饮食,但是健康饮食不代表不吃肉,不代表只能水煮只能清蒸。健康饮食是相对的,是全面的低盐低油低糖的饮食。具体一点,肥肉、内脏等少吃,红肉要适当限制,以鸡肉等禽类为主,且适当多吃鱼肉利于血脂代谢。水果蔬菜不限制,粗粮杂粮适当增加,坚果适量、奶制品适量。这样的饮食才是健康的,利于控制血脂,而不是不吃肉。
同时还得坚持适当的运动,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跑步、游泳、骑车等等,利于血脂代谢。
2、有时候不得不药物降血脂
但即便是这样,还有一部分胆固醇无法正常,这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是因为自身代谢引起的。这时候就可能需要服用降脂药来控制血脂,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首选他汀类药物。
1)、单纯高血压或其他高危因素,低密度脂蛋白理想水平<3.4。
2)、糖尿病;高血压+(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或+吸烟/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慢性肾病三期或四期;低密度脂蛋白≥4.9;
这4种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理想水平<2.6。
3)既往有明确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脏支架、心脏搭桥等等;高血压+糖尿病;糖尿病+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或+吸烟或+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且低密度脂蛋白≥3.4;
这3种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理想水平<1.8;或较基线水平降低幅度≥50%。
总之,健康饮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的基础,但对于高胆固醇血症,即使健康饮食,也有一部分人血脂无法恢复正常,可能需要降脂药。
为什么吃的很清淡,胆固醇还“爆表”呢?
一、我的病人,也是我朋友,老葛,50岁,公务员,不胖,生活习惯也很好,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平时很注重养生,但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已经10余年,而且血脂高的离谱,最高的时候总胆固醇(TC)达到16mmo/L、甘油三酯(TG)达到20mmo/L,应用多种办法都没有控制达标,血糖也是反复升高,应用多种降糖药物才勉强控制。就在去年得了心梗,治疗及时,放了支架。老葛他父亲也存在这种情况,老葛做了基因检测,明确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目前治疗这个病,除了饮食控制、药物降低血脂,还有就是血液透析和肝移植,但老葛暂不能接受。
二、正常量的胆固醇是我们人体必需的物质,因为胆固醇是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很多重要激素和维生素合成的前题、大脑及肝脏等重要脏器的组成部分等。缺少胆固醇,则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但过量的胆固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三、我们人体的胆固醇仅有约30%来自膳食,而70%则来自体内的合成。举老葛这个例子,想表达的是如果饮食很清淡,胆固醇还“爆表”的话,需要进一步明确有没有自身其他问题导致胆固醇增高。
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性的特征,患者本身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数值异常超高,若为同合子患者时其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数值是正常人的4~6倍,本病最特征的临床表现为血LDL-C水平增高、黄色瘤、角膜弓和早发性冠心病。
2、肾病综合征:在病情比较轻时仅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可正常。病情重时两者均可升高。但导致胆固醇升高的机制不明。近年来认为可能是肾病综合征导致低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合成增多,但影响脂类分解和周围组织利用。
3、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激素减少,人体处于低代谢状态,分解胆固醇能力降低。
4、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胆固醇升高。
5、梗阻性黄疸:比如结石、肿瘤、寄生虫、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可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不能正常排泄。一般这些疾病临床表现比较明显,比较容易发现及诊断。
6、药物:如抗癫痫要苯妥英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利尿药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等,也可引起胆固醇升高。
四、如果存在上述情况,需要去除这些原因,胆固醇才能更容易降低。如排除上述原因导致的胆固醇升高,那就考虑摄入外源性胆固醇增多,因此需要控制膳食的摄入。动物性食物(鱼肉蛋奶等)普遍含有胆固醇,植物性食物则普遍不含胆固醇。以下日常食物含有大量胆固醇,应引起高度注意:
1、猪脑(其他动物脑也类似)中含胆固醇极多,每100克猪脑含有胆固醇2571毫克(羊脑是2004,牛脑是2447)。
2、动物内脏,如猪肾、猪肝、猪肺、猪脾、猪肠(牛、羊、鸡、鱼等动物内脏亦同)含有较多胆固醇,大致含量是每100内脏含200~400毫克胆固醇。所以,动物内脏应尽量少吃。
3、蛋黄鸡蛋(其他蛋类如鸭蛋、鹅蛋、鹌鹑蛋等亦同)中含有大量胆固醇,且主要集中在蛋黄中。一个鸡蛋(以50克计)含胆固醇292.5毫克。普通成年人每天吃0.5~1个鸡蛋。高血脂患者保险起见,每周不要超过2、3个鸡蛋(黄)。
4、鱿鱼(或乌贼鱼)每100克鱿鱼含胆固醇268毫克。如果要吃鱿鱼的话,以每周不超过一、二次为宜。
5、贝壳类,如鲜贝、赤贝、牡蛎、扇贝、鲍鱼、蛤蜊、螺类等通常含有较多胆固醇,其含量一般在100~200毫克/100克。
6、其他,奶油、黄油、羊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脂中含有较多胆固醇。而且,这些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还可以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胆固醇。因此,应避免食用动物油脂。
四、大量研究证实,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明确作用。因此胆固醇高时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类食物,如魔芋、木耳、海带、裙带菜、洋葱、南瓜、地瓜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胆固醇的排泄。橄榄油、茶油、玉米油和菜子油中含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可在日常饮食中与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搭配食用。
五、胆固醇升高主要还是自身代谢问题,仅仅靠饮食控制很难完全降至正常,大部分都需要药物治疗。主要的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他汀类具有最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是临床研究证实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的调脂药物。具体单药应用或者联合应用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整体情况及血脂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下面是我们正常人血脂正常值:
总胆固醇(TC) <5.2mmo/L
甘油三酯(TG) <1.7mmo/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04mmo/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3.4mmo/L
为什么吃的很清淡,胆固醇还“爆表”呢?
为什么吃的很清淡,胆固醇还是很高?这的确是一个好问题,首先说这个问题在每天的临床上总是能够碰到,网上也会有很多人找到张大夫咨询。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好像只要吃的清淡,胆固醇就可以正常,反过来说胆固醇高就是吃出来的。其实,这么认识并不严谨和客观。
严格讲,胆固醇是受到饮食、身体代谢等多方面条件影响的一个血脂指标。而胆固醇高也不一定是坏死,比如说高密度脂蛋白也是胆固醇,它就是一种好的血脂,越高越好,因为越高越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低密度脂蛋白这种胆固醇就是一种坏的血脂,它是越低越好,因为它高了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说实话,其实饮食对于胆固醇的影响也是有效。有些研究显示,人体的胆固醇只有30%来自小肠对于的饮食吸收,剩余70%的胆固醇来自于肝脏的自身合成。所以,当你看到这里是不是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吃的很清淡,但是胆固醇依旧很高,这种情况下就多数是代谢出了问题。
其实,在胆固醇的代谢过程中,除了肝脏,人类的基因也同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些人属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们的胆固醇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因出了问题,而对于这些人来说,即使是吃的清淡,也很难保证血脂里的胆固醇降低。这也是一个很多人存在的现实问题。
总之,在胆固醇的控制过程中,饮食的确可以起到一定作用,而且有些人效果明显。但是不能说所有人都能通过饮食来控制住胆固醇,因为很多人的胆固醇升高涉及到代谢和遗传,甚至有时候还有基因突变在里面,这时候不仅仅是通过饮食就能解决的,这时候需要的是专业人员的专业治疗。
为什么吃的很清淡,胆固醇还“爆表”呢?
刚回答了血脂高的人怎么自已调理,又见到吃得很清淡为什么胆固醇“暴表”,看来许多人对血脂升高的认识仍然缺乏。有必要再解释一下: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绝然不同的两种血脂的主要成分,控制的方法当然也不同。
胆固醇的来源有两个:
80%左右是由肝脏和小肠合成,是内源性胆固醇;而内源性高胆固醇血症往往与遗传相关的基因导致胆固醇代谢功能障碍。巳合成的胆固醇除了参与人体细胞膜的组成、合成各种激素、参与神经活动兴奋传导、提供能量等,多余的胆固醇通过胆汁排泄到小肠后大部分通过小肠胆固醇结合蛋白重新回吸收到血液循环中。
20%左右是从动物性食物及其制品中摄取,是外源性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肉类、蛋黄、黄油及奶制品等摄入过多有关,何况你吃得清淡。所以胆固醇“暴表”与饮食关系不大,尤其是IIa型单纯胆固醇高或IIb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均是内源性胆固醇代谢障碍与遗传基因有关。
都知道胆固醇高对心血管危害比甘油三脂大,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占总胆固醇60%,它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核心脂质,LDL越高斑块生长速度越快、斑块导至的血管狹窄越厉害。这种斑块往往外面包裹的纤维帽跟不上斑块生长速度成为皮薄饀大的不稳定、易破裂的较斑块,一旦斑块破裂激活了血流经过粗糙破裂口的血小板并形成瀑布现象与纤维蛋白聚集成血栓。好在他汀类药物诞生后人类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直接降低胆固醇的方法。
2019.3.8
为什么吃的很清淡,胆固醇还“爆表”呢?
胆固醇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很坏的形象,其实胆固醇是人体必须的物质,在体内不但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还是合成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对于防止儿童佝偻病有一定作用。对于冠心病,也不是所有的胆固醇都有害,血液中有一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可以清除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有疏通血管、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胆固醇属于临床生化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血脂的参考值如下:血清总胆固醇在5.20mmol/l以下为合适范围,5.23~5.69mmol/l为边缘升高,大于5.7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有些人害怕高胆固醇血症,什么荤菜都不吃,天天吃萝卜青菜的,可是抽血检查胆固醇依然很高,于是很不解的问医生,我又没吃大荤,胆固醇怎么降不下来呢?
这是因为人体胆固醇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从食物摄入为外源性,从肝脏合成的为内源性。外源性大约占20%,内源性大约占80%。此外一些疾病以及遗传因素也会引起胆固醇升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某些人即使不吃肉胆固醇仍然高。
肝脏合成
肝脏是人体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在完全没有食物供给的情况下,肝脏每天大约合成1克胆固醇,如果由食物供给一部分胆固醇,肝脏合成的量就相应减少,借以维持体内胆固醇的动态平衡。所以,即便天天吃素,肝脏仍然在大量合成胆固醇。
遗传基因
部分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与基因突变等有关,纯合子基因突变低密度脂蛋白往往有4-6倍升高,杂合子基因突变低密度脂蛋白往往有2-3倍升高。
继发于疾病
比如代谢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痛风、慢性胰腺炎这样的一些疾病,它也可以导致胆固醇的水平增高。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会出现胆固醇增高。
肠道吸收能力
肠道吸收胆固醇的能力也是影响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重要因素。无论是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还是肝脏合成的胆固醇不会直接进入血液,而是通过胆汁酸先随胆汁排到肠道中,再经过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所以肠道吸收胆固醇的能力对于维持血液胆固醇水平至关重要。当肠道吸收胆固醇的能力增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就会升高。
所以,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仅占极小的部分,虽然如此,对于高胆固醇血症的人来说,平时还是要注意少吃动物内脏、红肉、高脂肪类食物,多补充一些膳食纤维,每天摄入的胆固醇控制在200毫克以下。除了饮食之外,还要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如果有长期胆固醇升高,需要进一步到医院检查,排除上述些疾病所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