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后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体检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这种情况还是值得引起关注的。

我们的血脂检查指标,一般最常见的有4个,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这四个指标中,最重要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

为什么说它最重要,首先,低密度脂蛋白是为身体运送脂质营养的主要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占血脂总胆固醇的量的60%以上,所以往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时,总胆固醇的水平也同时存在偏高的情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重要性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风险因素,因此,在评估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方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都是首要因素,这个值达标也是首要要求。

低密度脂蛋白就是血脂代谢过程中,与胆固醇结合的主要运载脂蛋白,当血脂水平处于正常水平时,低密度脂蛋白负责运载胆固醇供给身体细胞营养和能量,而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超标时,超标的低密度脂蛋白就会影响血管壁细胞健康,引发血管炎性反应,并且多余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在受损的血管壁内皮下形成沉积,逐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人体血脂代谢的重要产物,之所以这个指标之所以会出现升高的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身体的血脂代谢过程出现了异常,而为什么会出现异常,其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年龄的增长,或家族遗传因素导致的血脂代谢能力的下降,比如肝脏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成的过多,比如一些高脂高糖饮食,肥胖,长期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因素的长期影响,都有可能导致血脂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出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问题出现。前面我们也谈到,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积极重视。

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首先应该做什么?是吃药还是进行生活改善?其实都不是,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结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具体数值,以及身体其他方面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来综合评估我们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程度。

既然是体检发现的血脂高问题,通常说来是身体没有心血管疾病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就应该结合血脂指标,评估一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4.9mmol/L,不需要其他的风险因素评估,就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超标,但未达到4.9以上的水平,那么就要综合考虑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肥胖问题、是否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问题,是否吸烟,是否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龄等方面的诸多因素,来综合判断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了,通常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请医生来帮忙综合判断。

为什么要首先判断心血管疾病风险?这是因为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等级,决定了我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的不同。如果是经过综合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情况,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3.4以下的达标范围还是不够的,最基本的达标标准是控制到2.6以下;而如果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低风险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也应该考虑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至少控制到3.4以下的合格范围内。

明确了目标,我们才能够合理的调节控制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调理控制,无外乎还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两个方面——生活调理干预和用药。具体吃不吃药,要结合实际情况,如果心血管风险等级不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情况也不严重,不妨先从生活调理上入手,通过低盐低脂低糖饮食,科学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加强运动锻炼,保持良好作息等方面的生活调理来控制血脂指标,如果能够通过生活调理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达标,继续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做好血脂检查就好,也并非一定要吃药。

而如果对于通过严格自控的生活调理无法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朋友,可能就需要在生活调理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药物来加强血脂的控制了。目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常见的药物还是他汀类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的胆固醇合成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效果明确,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也有着重要的临床地位,除了他汀类药物以外,依折麦布、普罗布考,以及一些新型的注射剂型,如PCSK9抑制剂类降脂药,也是可供选择的用药,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来加强血脂的控制。

体检后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四十年,随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升高,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噩梦。实际上我们每天临床中常常说起的血脂达标也就是说的让低密度脂蛋白道标。而且人们约定成俗的观念里认为高脂血症就是指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大概的认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是高脂血症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严格说起来并非完全使这样的。且听张大夫细细道来。

一、什么是高脂血症?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可有四种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ol/L。

高甘油三脂血症

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 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既总胆固醇<5.72mmol/L。

混合型高脂血症

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0.90mmol/L。

大家看,高脂血症的定义里没有低密度脂蛋白什么事啊?怎么能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称之为高脂血症呢?严格说来,只有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是不能称之为高脂血症的。但是,要注意,总胆固醇含量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之和,只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了,往往总胆固醇就升高了,所以,大部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人总胆固醇都是超标的,以至于我们可以粗略的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是高脂血症。而且,除了高脂血症,很多疾病,比如冠心病、脑梗塞等,往往要求低密度脂蛋白数值达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那么重视低密度脂蛋白的原因了。

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和处理方式

低密度脂蛋白的来源有两条途径:①主要途径是由VLDL异化代谢转变而来;②次要途径是肝合成后直接分泌到血液中。而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基因缺陷、缺乏运动、高糖高脂饮食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对于严重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患者,或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我们强烈建议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给与他汀等药物治疗。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使低密度脂蛋白达标。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体检后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简而言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高脂血症的分型之一。

在血脂成分中,有四个指标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总胆固醇包括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胆固醇的成分。

我们知道,高血脂能够增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而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我们最主要关注的指标。因为,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参与其中,而且是斑块的主要成分之一,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状态,需要控制所达到的目标值是不同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饮食因素,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胆固醇,能够增加胆固醇的水平,占比约为20%。

第二个因素为自身代谢,也是自身的肝脏代谢能力,影响占比约80%,这也是为什么平时有的人控制了胆固醇饮食,仍然出现高血脂的原因,因为饮食只占有小部分影响的原因。

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方面,主要有两大块,其中之一就是生活方式干预,当然,虽然饮食因素占比较小,但仍需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积极的运动,能够帮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推荐的运动方式为有氧运动。如打球、游泳、慢跑等。

但是,如果罹患高脂血症,一定到心内科门诊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根据情况是否采取药物治疗策略。

体检后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2018-06-4 中华医学科普回答】如题,谢邀,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低密度脂蛋白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常常有患者带着体检报告咨询,血脂检查有很多箭头,有高有低,是不是高的就不好,低的才好呢?血脂里面还真不是这样,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疾病的坏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是血管的保护性因素。

冠心病在中老年人很常见,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降低血脂,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常见的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与机体摄入大量的油脂食物有关,特别是动物内脏、奶油之类的食物。还有一类情况是机体的脂代谢出现异常,比如一些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血脂代谢异常也会出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体检发现血脂高该如何调理呢?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的摄入要均衡,避免过油过腻的摄入,定期复查血脂,对于严重的高脂血症还容易并发胰腺炎等危及生命,因此特别注意。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中华医学科普平台”头条号,获取更多专业原创医学科普知识,本条为原创内容,图片来源网络,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体检后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感谢邀请!

血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主要是胆固醇水平升高。因为血液中的胆固醇必须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运输,低密度脂蛋白主要是运送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占了血浆总胆固醇的70%。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主要是胆固醇升高,而且是容易引起动脉硬化的胆固醇升高。

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外源性吸收(吃)进来的,约占1/4;一个是内源性自身合成的(主要在肝脏),约占3/4。

正常情况下,外源性和内源性胆固醇保持着动态平衡,再加上正常的分解代谢,维持着人体血脂的正常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人体内胆固醇的吸收、合成、代谢、排泄过程有关,过程很复杂,只能拣几个比较关键的环节(目前降胆固醇治疗的作用点)说一说。

人们吃进来的胆固醇是在小肠经过小肠绒毛刷状缘的胆固醇转运蛋白吸收到体内的;人体内很多组织都可以合成胆固醇,但最主要的是在肝脏,也就是说,内源性胆固醇主要产生于肝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经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转运后代谢的;胆固醇(80%)经过肝脏转化为胆酸后经过胆道排泄到肠道,但约90%又被重新吸收回来。

胆固醇在体内是有用的,可以维持细胞膜的完整,合成胆汁酸、皮质激素、性激素及维生素等。但是过多了,进入血管壁形成斑块就不好了。

所以,(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不外乎摄入(肠道吸收)增多,体内(肝脏)合成过多,分解代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减少或功能低下)、排泄减少。

图. LDL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

1.遗传基因缺陷。基因缺陷会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或功能低下,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就会明显升高,还可以伴有载脂蛋白的异常。一些载脂蛋白基因异常会使人在高脂饮食下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2.年龄。血总胆固醇水平随增龄而升高。老年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减退,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代谢率降低;并且随年龄增加,由胆固醇合成胆汁酸减少,肝内胆固醇含量增加,也影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3.激素水平。雌激素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血胆固醇水平升高。男性睾酮浓度低则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甲状腺功能低下者,血胆固醇水平升高。

4.环境因素:

肥胖(超重):体重增加可使血总胆固醇水平升高。

饮食结构:进食高脂饮食、富含胆固醇饮食后经消化吸收可以直接影响血脂水平。

吸烟:吸烟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会升高,如果还同时饮酒,改变就更为明显。

运动和体力活动: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运动量越大越明显。所以久坐不动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精神情绪紧张及应激:血胆固醇水平升高。

药物:噻嗪类利尿剂能使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疾病:如阻塞性肝病、肾病综合征、卟啉症、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积累病等可使血胆固醇水平升高。

季节:不同季节人和动物的血脂水平都可有明显的差别。我国曾有研究,血胆固醇水平秋季最高,夏季最低。

所以,降脂(胆固醇)治疗要改善生活方式。

降胆固醇治疗药物主要作用于这些环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胆固醇合成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分解——PCSK9抑制剂,还有抑制肠道胆酸吸收——胆酸螯合剂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体检后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低密脂蛋白是一种不溶解于水的脂蛋白,由于它不溶解于水,很容易吸附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物而影响血液流通,使人体器官供氧供血不足,滋生出心脑血管病。因此,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坏蛋白,它的存在越少越好。

低密度脂蛋白是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比如喜食猪肥肉,猪油脂和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以及喜静不爱运动。如果要把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到最低,我们平时要适当少食高油高脂及动物内脏食物,适当多一些清淡低油低脂食物。只有这样我们才尽可能地远离心脑血管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