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运动对血管才真正有益?
我们经常说加强运动锻炼,有益于心血管健康,但到底什么样的运动,才是真正有益于血管健康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一百个人回答,可能就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实际上,我们通过运动锻炼,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具体的运动方式,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还是把握好几个原则。
个性化把握运动量的原则不同的个体,想要运动有益于血管健康,所需要采取的运动方式很有可能也并不一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能够明白,比如说一个年轻人,年纪轻轻就有严重的肥胖问题,血压、血脂、血糖指标也都不理想甚至有的已经超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进行有益于血管的运动,就建议在身体身体耐受的情况下,进行能够有较大消耗量的运动方式,所采取的运动方式不但能够要起到运动锻炼的效果,还能够有助于改善身体的能量过剩,加强体重的控制。这样的情况下,可能进行循序渐进的慢跑运动,结合实际情况逐渐增大跑步距离,通过合理的运动锻炼,把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可能相关的代谢指标也都会有所恢复,对于血管健康的获益自然也就很大了。
而如果换成一位老年朋友,身体素质并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如果让他坚持长距离的跑步运动,那就有些不科学了,这样的运动方式,先不说是否能够坚持的下来,即使努力坚持,这样的一种运动方式,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心肺负荷,身体受得了吗?会不会因为运动量太大反而引发疾病风险,就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对于这样的一位老年朋友,可能选择快步走,广场舞,太极等更为和缓的运动方式,会更有利于身体的心脑血管健康。
因此,不同的个体,在运动方式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其原则就是,所选的运动能够达到一定的强度,起到锻炼身体,锻炼心肺功能,有益血管健康的效果,又要符合自己的身体实际情况,不会因为运动强度的过高而加大相关健康风险。
坚持运动锻炼的原则运动量的把握很重要,而持之以恒的坚持则更为重要。
对于运动锻炼来说,绝不是想起来就去活动活动,想不起来就几个月不活动,这样的方式是不可能起到有益于身体血管健康作用的。只有长期的,合理坚持的运动锻炼,才能够更好的起到加强身体素质,改善身体代谢,促进心肺功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
就从运动对于血糖的调节来说,研究发现,虽然一次运动也能够改善身体对于血糖的代谢利用,但只有长期坚持的运动锻炼,才能够更好的加强血糖的辅助控制,而如果停止运动超过2天以上,运动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就会消失,因此,对于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来说,建议每周应该至少进行4天或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才能够更好的通过运动锻炼来加强血糖的调理调控。
其实对于其他方面的健康获益,心脑血管的健康获益也是一样,只有长期坚持的,不懈的进行运动锻炼,才能更使得血管健康真正获益,才能够真正的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有氧运动的原则前面谈到的运动量的个性化选择,其实就是的运动强度的适度选择。
想要对血管有益,建议还是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一方面能够对于加强血压、血脂、血糖的调节有明确的获益作用,另一方面, 不会对身体特别是心脏造成过高强度的负荷,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或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极高危风险),比起无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更适合的运动方式。
比起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往往也更加简便易行,同时更加强调强度适中,持续时间便于把握,自由度高等优势,合理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也能够保持身体充足的氧供应,让身体的各个器官保持最佳的有氧状态,减少因相关组织器官缺氧而引起运动风险的几率。
注意运动风险的原则运动锻炼,同样也要注意风险。
这里谈到的风险,主要是指不合理的运动方式而导致的一些这样那样的健康风险问题。比如说高血压患者进行举重的运动,集中发力导致血压骤升引起的血管疾病风险;比如说有些糖尿病患者,明明还在空腹状态下,却非得去运动锻炼,从而导致的低血糖的风险;比如说有些朋友体力明明达不到,却硬要去做高强度的运动锻炼,从而引发受伤,或者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这些运动风险,都是在运动锻炼中值得注意的。
既要保证运动锻炼的强度,强度过低起不到锻炼效果,自然对于身体的血管以及其他部位的健康获益就太小,但也要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运动锻炼的安全性,不管是从运动时间的选择上,还是从运动方式,运动强度的选择上,都应该在考虑锻炼效果的基础上,考虑运动的安全性问题,只有保证运动安全,才能够更好的保证运动的健康获益。
对于如何运动才能够有益于血管健康,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最后为大家总结三句话,来概括今天的内容——
- 个性化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 选择有氧运动方式并做到长期坚持;
- 一定要注意运动安全,不要因为运动反而带来健康风险。
什么样的运动对血管才真正有益?
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头号杀手,尤其心脑血管疾病,不但会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供血不足、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外周血管闭塞等等疾病;这些疾病更会导致残疾甚至猝死。
上述这些血管疾病的本质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简单理解就是动脉血管,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了血管内斑块逐渐加重,直至影响血流,从而导致血管缺血,在心脏就是心肌缺血,在脑血管就是脑缺血;心脏动脉堵塞就是心肌梗死,脑血管堵塞就是脑梗死。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其实就是血管疾病的本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不健康饮食、熬夜、压力大、久坐不运动等等。这些因素越多,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二、运动和血管健康的关系
久坐不运动,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久坐本身就会增加肥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风险。肥胖加三高就是四高,四高的任何一项都是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那么久坐不运动肯定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对于四高的人群,运动能直接降血压,坚持运动可将血压降低3-7 mmHg,最高可达15 mmHg;运动能控制体重;运动能在一定程度是降低血脂;运动可降低25%~40%的2型糖尿病风险。四高得到控制,血管得到保护。研究显示久坐的人比运动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了107%!
所以,不运动肯定会导致血管疾病高发。
三、如何运动才能保护血管
目前各大指南,推荐的运动建议是坚持每周150-300分钟的有氧运动为主,加上少量的力量运动,有氧运动包括骑车、游泳、跑步、跳操、爬山等等,每次不少于30分钟,心率控制在170-自己的年龄,简单判断,运动的时候能说话,但不能唱歌。这种运动量对于血管,心肺功能都有好处。
大量研究表明,就算少量的轻度运动比起不运动也有好处,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运动,不但能保护血管,更是预防很多疾病的基础。
昨天开学第一课,钟南山院士给我们上了一课,钟院士坚持长期的运动,即使多年前放过心脏支架,在他健康生活以及坚持运动的基础上,现在虽然已经80高龄,仍然工作在第一线,第一时间驰援武汉。
钟院士告诉我们,一切的事情的基础都是健康,运动是健康的一大法宝。
什么样的运动对血管才真正有益?
什么样的运动对血管才真正有益?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它原因。血管疾病最可怕的是难以察觉,有许多"无症状"但"有风险"的人。而安静的生活方式,缺乏身体活动或运动是重要的诱因之一。
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一直持续增长,并呈年轻化趋势。按病理分类,以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表现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为导致死亡的首位疾病,远高于感染性疾病、肿瘤。换句话说,动脉硬化(AS)是“病根”,它已成为第一大杀手。
如何运动对心血管有益?针对心血管系统
1. 运动形式
有益于提高心血管功能的运动方式以耐力性运动为主。规律性的运动可以预防和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贵在坚持。常见项目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打太极、跳健身舞、跳绳、做韵律操等等。
2. 运动强度和时间
大多数研究表明,每天20-30分钟的运动是引起心血管机能改善的适宜量。每天10分钟运动3次和每天30分钟运动1次,改善的效果相似。低、中强度即可获得心血管效应,中等强度更好。
3. 运动频率
每周3-5天已可达到目的,当然,6-7天获益更多(循序渐进,刚开始3-4天,当机体的运动耐受能力提高,再增加时间)。
针对身体心肺功能、力量等整体机能
1. 18至64岁,每周至少完成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累计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2. 有氧活动应该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
3. 为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成人应增加有氧活动量,达到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每周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4. 每周至少应有2天进行大肌群参与的增强肌肉力量的活动。65岁及以上,除以上外,活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增强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活动;不能完成所建议身体活动量的老人,应在能力和条件允许范围内尽量多活动。
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心血管疾病运动相关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什么样的运动对血管才真正有益?
如何运动对心脏和血管更好?这是很多关注心脑血管健康朋友们共同想问的问题。而对于运动的好处这些年越来越很多人通过医学科普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其实,另外一个方向就是过度的运动可能带来更多的运动伤害。那么,到底多大强度的运动对于健康是有好处的呢?
其实,如何才能让运动量“恰到好处”这个问题来讲,并没有一致的答案,也就是没有一定之规。至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建议也就是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快走或以轻松的漫步),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也可以说普通人每周至少需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而高强度运动一般是每周75分钟,也就是每天25分钟,每周3次就可以。说实话,这种推荐很有道理,张大夫自己也都基本上每周坚持这种运动,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很多朋友想问,有没有更加贴近实际的运动方案可以推荐。要是这样,张大夫会给大家推荐走路和跑步这两个运动方式,因为它们简单易行,同时都对心脏和血管比较好。
说起走路,很多人会说,走路谁不会啊!走呗。其实,坚持每天走路,尤其是有一定速度的快走,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好的中等强度运动,便于坚持。其优点是走路需要的条件比较简单、而且运动效果不错。很多研究都显示,平时爱走路的人比不锻炼的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发病率更低,寿命也就更长。而且走路还能改善人的情绪,调整人的心情,增加记忆力。
而跑步更加适合那些可以有相对比较大运动量的人。跑步对于心肺功能的锻炼很明显,因为跑步的强度更大,所以一般大家较之走路可以时间短一些,可以每天跑步15分钟,每周3-5次,就能达到比较好的健身效果。另外,跑步同时能够让你的情绪更好,释放压力,使大脑更聪明,并使你的体型更好。
但是,无论是走路,还是跑步,千万别过度。很多研究都显示,太长时间的过度运动可能带来运动伤害,比如说半月板损伤等运动损伤。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运动性疾病的人来说,这两种运动绝对有益于心脑血管的健康,这方面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什么样的运动对血管才真正有益?
什么样的运动对血管才真正有益?
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有氧运动对血管真正有益。有氧运动有游泳、骑自行车、快走、跑步、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特别适合各个阶段年龄层,尤其适合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必须要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才能适合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反之,会适得其反。
因为通过有氧的运动让氧气透过身体的各个部位能很好地促进血液的循环,让身体微微的出汗。这些运动。大都能有让血管畅通的这种效果的。
想起多年前,本人由于忙于工作,忽视了体育锻炼,而又长期处于空调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身体每况愈下,有时一个月出现两次感冒,手脚有发凉的感觉,经常感觉有头痛的现象出现。自己感觉这样下去身体一定垮掉。于是乎,我从新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将早上锻炼安排快走;下午下班后,到游泳池去游泳。这个时候年轻可以接受这种运动量。
经过二年多的运动后,身体基本恢复正常。后来才把运动量逐渐减少。
亲爱的读者,继续欢迎光临我的评论区来讨论或发表你们的高见吧。谢谢!
什么样的运动对血管才真正有益?
什么样的运动对血管才是真正有益?
其实只要你动起来,不管什么运动总比要你不运动的时候要好。
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有这么一篇研究报告:14.9万的人近10年跟踪发现:每天就坐超过8个小时的人,相比坐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人,死亡风险要高52%,久坐不动的人比运动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80%;久坐不动的人比运动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要增加107%。
所以说,运动肯定是对血管有益的。
一、运动对血管有什么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久不运动对人的身体是极为不利的,自然对血管也是有一定的伤害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长期的不运动,如果说饮食和生活习惯要是还不好,那意味着你的就会有着变胖和三高的风险。而这些都是让血管硬化的因素之一。那么爱运动,自然就是降低了这一风险。
另外呢,运动的人的很明显的好处是能够起到降血压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脂。
二、如何运动才能保护血管对人体有益的运动,只要是你动起来了,就有一定的效果。
其实对人体最好的运动就是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说:慢跑、骑行、游泳、跳绳等在运动的过程中就可以让人体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50%~60%。这个时候人体的会很好的起到加快血液循环,让你的血液在血管中就会畅通。
但是如果你因一些身体原因并不能进行,那么不妨你用走的形式,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根据数据统计,每走一步,可推动人体50%血流动起来,活血化瘀;同时呢,还可以挤压人体50%的血管,是最简单的“血管体操。”
三、运动配合饮食、睡眠才更有效如果你只是单一的进行运动,而其他如睡眠、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都没有任何改变,其实效果是不好的。
因为血管健康并不是单一因素,只有多方结合一起做好,那才是真正的好。
首先,在运动之余,一定要注意的就是饮食,尽量让饮食的营养搭配上更加的合理,同时进行科学的摄入。
另外呢,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你的运动后的身体才能更好的恢复。
还有呢,就是让自己的生活习惯更加的健康,避免自己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这些因素也是能对血管健康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