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的健康人,能不能常规吃点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0多岁的健康人,能不能常规吃点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50多岁的健康人,能不能吃点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没必要,也不应该。

健康人群没必要吃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种在心血管领域广泛应用的百年老药。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血栓的形成,阿司匹林的临床基础用药地位,至今没有其他的药物能够替代,那么健康人吃点阿司匹林,是不是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呢?这就要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谈起了。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到底是起的什么作用呢?长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主要是发挥其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达到减少血栓形成风险的作用。血栓是怎么形成的,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动脉血管壁上的斑块逐渐发展,稳定性变差,如果出现破裂,就会引起体内的凝血反应,血小板会逐渐形成聚集,同其他的凝血物质一起,形成一个血块,从而堵塞我们的动脉血管。阿司匹林的作用,就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在斑块出现破裂时,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因此,50来岁的健康人群,如果没有三高等相关慢病,心血管健康状态也非常良好,并没有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根本也就谈不到预防血栓的作用,因为血栓发生的风险因素都不存在,还防它做什么呢?

除了没有必要以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并非没有健康风险。阿司匹林能够抗血小板凝集,其最大的健康风险就是当身体内部其他部位出现出血时,阿司匹林的这种抵抗作用,会导致出血风险和止血难度的加大,而阿司匹林本身对于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也会对胃黏膜健康形成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两重风险因素影响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都要格外关注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以及其他方面出血的风险。

为了一个不存在的健康获益,而去长期吃一种药物,还有可能带来较大的不良反应风险,这么做到底有没有必要,相信大家已经能够得出结论了。

什么情况下需要吃阿司匹林呢?

阿司匹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作用,目前是普遍认可的。所谓二级预防,是指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已经发作过急性心梗的患者,在经过治疗恢复后,在后续的疾病调理过程中,预防疾病二次发作的一种治疗应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的二次生成,常规一般推荐阿司匹林,如果对阿司匹林有服用禁忌的情况,可以考虑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

如果是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50来岁,就不用服用阿司匹林吗?倒也并非这么绝对。对于未确诊心血管疾病的人,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我们称之为一级预防,到底要不要吃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就要进行充分的评估了。

在2019年,我国发布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在共识中指出,阿司匹林曾经广泛的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研究进一步发现,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并不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健康获益主要在于减少缺血性的非致死事件,如心梗,梗塞性脑卒中等,而阿司匹林服药风险在于会显著增加非致死性的大出血时间,包括胃出血、颅内出血等。只有经过严格的评估,服用阿司匹林的健康获益明显大于用药风险,才应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这么说可能还是太抽象,我们来将这个共识中的一些要点为大家简单总结分享一下——

  1. 用不用阿司匹林,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如果年龄在50多岁,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但同时也属于出血的高危风险(比如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的情况),就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2. 出血的高危风险包括:长期服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如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有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年龄 >70 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 4~5 期,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3. 对于无心血管疾病,但心血管疾病风险属于高危风险的情况,如果血压无法控制到140/90mmhg以下,也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4. 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生活干预调理,同样能够起到安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生活基础,如果这些方面都做不到,阿司匹林还不如不吃。
  5. 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一定要充分了解阿司匹林导致出血的风险,能够在用药过程中积极的做好出血风险的控制和观察,一旦发生问题,能够积极的进行干预调理。
  6. 如果经过生活调理和疾病控制,各方面的心血管风险因素仍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排除,心血管疾病风险仍然属于未来十年内发病风险超过10%的高危风险的情况,经过评估又没有高出血风险的话,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看完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为什么50来岁的健康人,吃阿司匹林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到底哪些人该吃阿司匹林,哪些人不用吃阿司匹林,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了吧,最后还要奉劝大家一句,没事不要乱吃药,切记切记。

50多岁的健康人,能不能常规吃点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分为四个等级,零级、一级、二级、三级。零级、一级预防属于疾病前预防,二级、三级属于疾病后预防。目前临床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非常重视。在未患有疾病之前,对于已合并相关危险因素者,为了预防疾病发生而采取的预防措施,称为疾病一级预防。

使用阿司匹林有获益,也有风险

阿司匹林曾经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但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时,不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或心血管病死亡率。

其主要获益是显著减少非致死性缺血事件,包括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

主要风险是显著增加非致死性大出血事件,包括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 。

因此,只有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才有意义。

关于阿司匹林的使用,美国指南是如何说的

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 2019 版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同样认为:阿司匹林不宜常规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否则难有净获益。

然而,适当使用阿司匹林仍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具体推荐内容有 3 条:

(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但出血风险不增高的 40~70 岁成人可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2)70 岁以上成人不应为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而常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3)出血风险增高的任何年龄成人,都不应该为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而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关于阿司匹林的使用,我国指南是如何说的

我国专家认为,根据现有临床证据,一方面,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时必须十分谨慎;另一方面,目前尚不能认定阿司匹林没有一级预防价值。

首先,对全部一级预防临床试验数据进行的最新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仍然能够显著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

第二,无法落实其他一级预防措施(例如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可能更需要使用阿司匹林 。

第三,仔细评估,依然可以找出获益 - 风险比相对合理的个体。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主要适用于,经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后缺血风险仍然增高(10 年预期风险≥ 10%)、出血风险不高,且本人愿意长期预防性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 40~70 岁成人。

对于所有拟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用药前必须采取 4 项措施

(1)仔细权衡获益 - 出血风险比,筛查和排除出血高危人群,并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或动态地评估获益-出血风险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按照相关专科规范,采取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的防范措施,提前治疗消化道活动性病变(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必要时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这一类,或 H2 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这一类。

(3)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慎酒、科学膳食及运动)并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高血压患者须将血压控制在 <140/90 mmHg时才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4)在处方阿司匹林之前先进行医患沟通,患者同意后开始应用。

下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40~70 岁成人,初始风险评估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10年预期风险≥ 10%,且经积极治疗干预后仍然有≥3 个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难于改变(如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可参考 2017 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1)高血压;

(2)糖尿病;

(3) 血 脂 异 常, 总 胆 固 醇(TC)≥ 6.2 mmol/L 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1 mmol/L 或高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HDL-C)<1.0 mmol/L;

(4)吸烟;

(5)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 <50岁);

(6) 肥 胖, 体 重 指 数(BMI) ≥ 28 kg/m2 ;

(7)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100或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50%)。不推荐对一级预防对象常规进行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

不建议下列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1)年龄 >70 岁或 <40 岁的人群:目前证据尚不足以做出一级预防推荐,需个体化评估。

(2)高出血风险人群: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年龄 >70 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 4~5 期,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3)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

(1)已知对阿司匹林和含水杨酸的物质过敏的患者。

(2)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者。

(3)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围手术期疼痛的治疗。

(4)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

(5)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

(6)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

(7)有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

50多岁的健康人,能不能常规吃点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应该说,“阿司匹林,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的时代结束了!这种说法对吗?

百年阿司匹林,100多年前,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解热镇痛的非甾体抗炎药,德国人霍夫曼率先合成发明。在随后的100年间,阿司匹林除了解热镇痛,它的诸多作用被不断发现,比如说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后来人们发现阿司匹林具备的作用。

就在几年前,稍微上点岁数的人们,还会通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这几年突然很多医生就不再推荐大家通过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了。这是为什么,张大夫给大家解释一下。

1、为什么前些年推荐普通人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在早先的一些试验中发现,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即使对于普通人,也是可以收到益处。所以,在以前的时代,即使是普通健康人,稍微一上年纪,医生就会让你常规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其实,这和前些年的大时代背景有关系,比如说未大力推行戒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没有得到良好控制,所以说当时人们吃一点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为什么这些年不推荐普通人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不再推荐普通人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从2018年公布的3个大型试验说起,这3个大型试验分别是ASCEND、ARRIVE、ASPREE研究说起。这3个大型研究都提示健康人吃阿司匹林不但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还会增加出血风险。

说白了这还是跟大背景有关,当今社会戒烟已经成为潮流,同时大家都重视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同时吃他汀类药物的人也随之增多,这一切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再像前些年那么高发,这个时候再常规吃阿司匹林,更多看到的就是出血等副作用的发生。

3、如何正确认识阿司匹林?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通俗的讲,可以这样认识:对于阿司匹林这个经典老药来说,如果您已经明确诊断了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说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只要没有禁忌症,那就很可能需要吃阿司匹林。而对于那些没有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人来说,只要没有合并糖尿病这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等危症,已经不再推荐常规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了。

这就是关于阿司匹林这个经典老药的所有真相。说白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该吃就吃。没有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并不是必须要吃。您记住了吗?

50多岁的健康人,能不能常规吃点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我有朋友的朋友,50来岁,身体挺棒的,他也不知道听谁说,人道中年,得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于是让他在美国上学的闺女,给他买的进口的阿司匹林,当保健品吃。

这事还得从半年前说起,周三上午我正在上门诊,我朋友带着他的这位朋友来看病,说最近乏力、没劲、心慌。我一看脸色蜡黄,再看看眼睑苍白,我说贫血了!

他们还不怎么相信,我继续追问,问大便是什么颜色的,他说最近一段时间是黑色的。我说99%是消化道出血了,他们还不怎么信;于是我打电话联系了消化科医生,先去化验血常规和便常规。

果不其然,血红蛋白才60,正常值应该120,也就是将近一半的血都没有了,您说他能不心慌、没劲吗?便常规潜血(+++)。很快就确诊了消化道出血,随后赶紧治疗,后来消化科医生告诉我,这大神就是吃阿司匹林导致的出血。

问他有什么心脑血管疾病,他说没有;有什么三高等等危险因素,基本也没有,就是抽烟喝酒。

换句话说,本来就是一个健康人,可是听人说吃阿司匹林能保健,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想着吃了更健康,结果非但没有健康,现在搞出了出血。

我私底下给我没有说,这叫没事找事,健康人吃阿司匹林,那是脑子有问题。

一、健康人不但不用吃阿司匹林,啥药都不用吃

对于健康人来说,别说阿司匹林这么重要的药物,就是连一般的药物,甚至对于非常健康的人,保健品都不用吃。健康人,只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继续保证健康的法宝而不是靠保健品,而不是靠药物。药物是用来治病的,没有病肯定不用吃药;有病要不要吃药,吃什么药,也需要医生说了算,而不是随便一个人说吃药好,您就随便吃,会有很多副作用,甚至致命。

健康人,只有坚持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生活规律、好的心情、坚持查体等等,就能继续保持健康。发现小问题及时就诊,这才是预防疾病的法宝。

二、阿司匹林有明确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是非常重要的药物,说阿司匹林重要,一方面是阿司匹林确实能够给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很多好处,减少住院率,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同时另一方面,这阿司匹林是药,不是维生素,不是保健品,是药就得找医生,就是应该吃阿司匹林,也得长期监测有没有副作用。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全身出血,过敏,血液系统疾病,哮喘、尿酸升高、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等等各种副作用。

其中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所以对于没有必要吃阿司匹林的人,如果吃阿司匹林那真是没事找事,脑袋有问题。

即使对于该吃阿司匹林的人,也需要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监测副作用。

三、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

1、吃阿司匹林和年龄关系不大,并不是说到了中年或老年就得吃阿司匹林。

不分年龄,只要是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支架、心脏搭桥、脑梗死、严重颈动脉斑块、外周血管严重动脉狭窄等等这些疾病,不管是20岁,50岁,70岁,都需要吃阿司匹林来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血栓,预防心脑血管堵塞。

2、有人说自己有三高,是不是应该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呀?

《抗血小板指南》规定70 岁以上老人如果没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肯定不用吃吃阿司匹林,也就是70岁以上的人,即使有三高如果您没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支架、心脏搭桥、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梗死,不建议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不用。比如有明确的胃出血、脑出血、血液疾病等等不能吃阿司匹林。

3、哪些三高人群需要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0-70岁之间需要评价自己的缺血风险,

1、年龄:40-44得1分145-49得2分!50-54得3分!每增加5岁加一分!

2、血压小于120减2分!血压130-139加1分!血压140-159加2分!血压160-179加5分!血压大于180,加8分!

3、超重加1分;严重超重加2分!

4、高血脂加1分!

5、吸烟加2分!

6、糖尿病加1分!

总分大于10,基本上约等于10年心血管风险大于10%

我们要具体根据年龄、血压、体重、血脂、吸烟、糖尿病等六项具体得分, 若心血管风险大于10%可考虑服用阿斯匹林,评价消化道出血风险,改善生活方式,平稳血压,本人同意才能吃阿司匹林。

若风险小于10%肯定不建议吃阿司匹林。

这部分人最为复杂,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评估后才能决定要不要吃阿司匹林!

总之,阿司匹林不是保健品,阿司匹林会导致出血。健康人肯定不需要吃阿司匹林,健康人什么药都不需要吃。对于有三高的中年人,要不要吃阿司匹林,必须经医生综合评估后才能决定。

50多岁的健康人,能不能常规吃点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我是小影大夫。50岁健康人,能不能常规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不能随便吃!不仅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可能出现胃肠道和颅脑出血的风险。所以阿司匹林不能当保健品来吃,药不能乱吃。想要遇到心脑血管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低盐低脂饮食,营养均衡,定期体检就可以了。

阿司匹林不能乱吃

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对缓解轻中度疼痛,比如感冒引起的头疼,头痛、神经痛、肌肉酸痛,很多人感冒了,都吃这个阿司匹林,就是因为它可以缓解疼痛。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防止梗塞。

但是使用阿司匹林的适应症是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才能用,比如有胸痛、冠状动脉硬化、有脑梗、心梗的病史,有大血管的金属植入物的病史,有严重的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主要用于二级预防。总的一句话,就是自身很有可能会出现血管斑块、血栓形成的危险时,就可以吃阿司匹林进行预防,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评估下才能吃,并且剂量也要谨准医嘱。

50岁健康人,没有血栓形成或者梗塞的风险是没有必要吃的,是药三分毒。这个阿司匹林最主要的危害是出血,他本身就有抗血小板形成、抗血液凝结的功能。正常人血液为什么会这么通畅的流动,是因为人体有平衡和协调血液正常的功能。正常的血液不会引起血栓形成,如果还吃了抗血栓形成的药物,就很容易出现出血了。主要是胃肠道的出血和颅脑的出血。

所以,有基础病,需要每天小剂量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也是需要关注自己有无胃肠道出血的并发症。如果出现了大便变黑,很有可能就是出现了胃肠道出血,这时候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了。

药不能治百病,也不能乱吃!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个健康人,不要吃阿司匹林来预防。还不如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低盐低脂饮食,营养均衡,定期体检来的可靠。

50多岁的健康人,能不能常规吃点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不仅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还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再发的作用。那么,50岁的健康人,能否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回答非常肯定: 不推荐! 因为每种药物都有它的适应症。

阿司匹林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少中、老年人把它作为一种保健品去服用。但是,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的二级预防,避免疾病再次复发。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搭桥术后、脑梗、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患者。

在一级预防方面,就是目前还没有上述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是否需要服用呢?服用以后净获益如何呢?

因为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和出血风险的副作用,在临床上需要权衡利弊,考虑到风险与获益的关系,当获益>风险时,服用阿司匹林才能带来净获益。对此,国际多中心有好几个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得出结论: 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而且出血风险较低的40-70岁人群,才有净获益,不建议中低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

因此,不推荐50岁的健康人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得不偿失。

其实,对于心血管病的预防,改变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降压降脂的意义很大,更应引起重视。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