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人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要说清楚,痛风和高尿酸并不是一回事,关节剧烈疼痛的急性痛风发作,是以高尿酸为病理基础的一种关节部位炎性反应,而高尿酸则是以血液中尿酸盐浓度累积逐步超标,以血尿酸值水平超标为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当然不管是高尿酸,还是痛风问题,我们都强调每天要适量的多喝水,今天就来重点说一下,痛风发作时喝水的问题。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剧烈红肿疼痛,炎性反应比较剧烈,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健康的喝水呢?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高尿酸患者,血液中的尿酸盐浓度偏高,超出饱和状态后,就会析出细小的尿酸盐结晶,这些尿酸盐结晶会在关节等部位形成沉积,当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引起关节部位的炎性反应,出现红肿,剧烈疼痛等症状时,就是急性痛风的发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体会代偿性的增加肾脏对于尿酸的排泄,为了减少尿酸盐在肾脏累积对肾脏健康的危害作用,适度的多喝水,增加肾脏的循环代谢,减少尿酸盐在肾脏形成累积的风险,还是很有必要的。

多喝水的同时,也可以适度的进行碱化尿液的治疗,常见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片,枸橼酸钾钠合剂,颗粒等,都是可以用来碱化尿液,减少肾脏累积尿酸盐结晶的重要药物,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间,都可以服用。在服药的过程中,还建议监测尿液的pH 水平,通常说来,尿液的pH保持咋6.2~6.9之间最利于尿酸的排出,如果尿液pH 高于7.0,则反而不利于尿酸的排泄。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测量尿液的pH,实际上,买一点精密的pH试纸,就可以测量,方便也简单。

除了注意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注意碱化尿液以外,关于多喝水,每天的饮水量也要注意适量,建议痛风急性发作期,每天的饮水量可以控制在1500ml~2500ml之间,具体情况可以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通常说来,适量的多喝水,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是很有必要的生活调理方式。

如何科学合理的喝水,也很重要,当然不建议集中饮水,最好能够少量多次的喝,选择温凉的白开水就好,千万不要用高糖的果汁、饮料来替代白开水来补水,晚上睡觉前结合情况,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引起起夜影响休息和身体的恢复,同时也要注意按时服用抗炎止痛药物和碱化尿液的药物,以尽快的促进疼痛的缓解,保护好肾脏的健康。

当进入痛风疼痛停止以后,并不是痛风被“彻底治愈”了,而是进入了暂时不痛的“间歇期”,在这个阶段,更要把多喝水,勤排尿的好习惯坚持下去,同时注意监测尿酸水平,通过选择低嘌呤饮食,戒酒戒高糖,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合理用药等方面,把尿酸盐水平控制好,只有把尿酸盐长期的控制在稳定达标的水平,才能够进一步减少痛风再次发作的风险。

痛风病人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大家都知道,痛风的治疗原则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多喝水,这是因为痛风患者血尿酸升高,而这些尿酸需要溶解在尿液中通过肾脏排出,充足的水分摄入能够增加痛风患者的排尿量,血液中的尿酸也会随之降低,如果水分摄入不足,尿液排出减少,尿液中溶解的尿酸浓度升高,容易形成尿酸盐结石沉积于肾脏组织,长此以往,会引起慢性肾病,导致肾功能损害。

充足的水分摄入对痛风的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心功能和肾功能都正常,痛风患者每日的饮水量应保持在2-3L,这样的饮水量能够保证每日的排尿量在1500ml以上,有利于尿酸的排出。白开水、淡茶水和苏打水都是不错的选择,苏打水中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呈碱性,能够碱化尿液,尿酸盐更容易溶解于碱性尿液中,从而使尿酸盐排泄增加,最终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因此苏打水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是最佳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含有酒精和高糖的饮料代替水分的摄入,这是因为酒精可减少尿酸的代谢,加速尿酸的生成,尤其是啤酒,饮用后可以在体内形成嘌呤,促进尿酸的合成,是痛风患者应该绝对禁忌的饮料。此外,含糖饮料能够产生很高的热量,引起患者肥胖,过多的脂肪可增加尿酸合成,减少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尤其是含有果糖的饮料,可以促进内源性尿酸的生成,升高血尿酸水平,是痛风患者需要限制的饮品。因此,酒精和含糖饮料既不能作为痛风患者水分摄入的来源,过量摄入还有可能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应严格限制摄入。

痛风患者应经常饮水,不能等到口渴后才饮水,学会主动饮水,最好的方法是随身携带一个水杯,空闲时就喝上几口,养成随时饮水的好习惯。如果做不到随时饮水,可以选择清晨、两餐之间和晚间饮水,这是痛风患者饮水的最佳时间,清晨饮水的时间为起床后至早餐前半小时,这样可有效减少夜间尿液浓缩所致尿酸增高,加速尿酸排泄,两餐之间饮水可有效降低食物对尿酸的影响,晚上饮水的最佳时间是晚饭后1小时至睡前,这是因为长夜漫漫,不能像白天那样随时饮水,很容易导致尿液浓缩,尿酸浓度升高,诱发发痛风发作,晚上饮水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饮水应贯穿于痛风治疗的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科学饮水能够有效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的发生率,所以治疗痛风,先要学会饮水。这个时候,您是不是该饮水了?赶紧喝几口吧。

参考文献:

中国痛风治疗指南(2016版)

痛风病人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痛风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其发生机制是我们血尿酸水平升高超过饱和度出现结晶析出并沉积在关节等组织处所导致,所以对于痛风的治疗,应注意控制血尿酸水平,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结晶溶解和排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饮水,多饮水有助于稀释和排出尿酸,建议痛风患者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保持尿量大于2000ml为宜,推荐饮白水,也可适当饮用苏打水、淡茶水和咖啡,但应避免饮用果汁、可乐等果糖丰富的饮料。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患者饮水还是要因人而异,对于存在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饮水还需要个体化,不能强求量的达标,以免增加心肾负担。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①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不吃动物内脏、带壳海鲜和肉汤,少吃肉类;②多吃新鲜蔬菜,每日可吃一个鸡蛋,可饮300ml低脂或脱脂乳类及其制品;③戒烟限酒,需严格戒烟,最好不饮酒,特别应避免饮啤酒和黄酒,难以戒酒者可适当饮红酒;④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讲求循序渐进;⑤控制体重,肥胖者注意减肥;⑥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熬夜、劳累或情绪激动。我们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其中急性期应积极消炎止痛,根据病情选用非甾体消炎药或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缓解期应注意降尿酸,根据病情可选用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或促进尿酸排出的苯溴马隆,建议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60umol/L以内,如有痛风石形成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者,应控制在300umol/L以内,以最大限度促进尿酸盐结晶溶解和排出。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痛风病人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高尿酸血症患者增加饮水量可促进尿酸排泄,有助于减少痛风发作;痛风患者增加饮水量可使关节疼痛、红肿提前消失。因此无论是高尿酸血症还是痛风,增加饮水量均可获益。那么,痛风患者每日饮用多少水合适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物质,在新陈代谢、物质运输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运输物质的重要载体,进入人体的各类物质,通过水才能转运往身体各处;人体的代谢产物,也需要在水的转运下排出体外。尿酸由嘌呤代谢生成,生理浓度的尿酸溶于水,主要经肾脏排泄,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尿酸逐渐升高达到饱和状态时,会析出晶体,黏附或沉积在关节、肾脏与血管等处,沉积在关节及其附近的尿酸晶体,与人体的炎症细胞相互作用,释放炎症因子则会引起炎症反应,使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即大家所熟悉的痛风性关节炎。

发生痛风以后,由于疼痛剧烈难忍,多数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给予药物缓解关节肿痛。经过合理治疗,部分患者一周后关节肿痛即可消失,部分患者十多天后关节症状才会消失。那么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可能在于饮食治疗的差异。相关研究发现,若痛风患者改变饮食习惯并保持每日饮水量2500ml以上,关节肿痛可在7天后消失,平均住院天数为11天;若痛风患者依然坚持原有饮食习惯且每日饮水量低于1500ml,关节肿痛在11-13天后才会消失,平均住院天数也长达17.5天。因此,增加饮水有助于缩短痛风发作持续时间,同时可减轻症状。

那么,痛风患者每日饮水多少比较合适呢?痛风患者将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500-3000ml,将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有助于改善病情,但并非所有痛风患者皆可采用这一标准,有两类患者需饮水需慎重:一是心功能下降的患者,大量饮水后心脏负担增大,超出心脏的代偿能力后可能诱发急性心力衰竭,不适合大量饮水,需合理控制;二是肾功能下降的患者,水主要经肾脏排泄,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入量远超出量后,多余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可能引起水肿,同时易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肾功能下降的患者也不宜大量饮水,应据自身病情合理控制入量。

可能部分朋友会问:饮用什么水更有利于尿酸排泄呢?尿酸在碱性环境中溶解度更大,因此理论上饮用偏碱性的水更有利于尿酸排泄,苏打水是不错的选择,即使没有苏打水,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依然可改善病情。但选择苏打水时需注意,部分苏打水可能含有果糖,而果糖会抑制尿酸排泄,因此痛风患者选择饮品时需慎重。由于果糖可改善口感,因此存在于多种饮料中,大家常喝的碳酸饮料、果汁、蜂蜜等,均富含果糖,因此痛风患者也应少喝。同时,痛风发作期间禁止饮酒,饮酒不仅增加尿酸来源,还可减少尿酸去路,不但不会减轻病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除开上述饮品,部分饮品有助于降低痛风发生风险。首先要介绍的饮品为牛奶,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长期饮用牛奶可降低痛风发生风险,其原理可能为牛奶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但选择牛奶时尽量选择低脂或脱脂奶。其次要介绍的饮品为咖啡,有研究显示咖啡不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同时咖啡可降低痛风的发生风险,但遗憾的是咖啡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此外,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含糖饮料属于高热量食品,长期大量饮用不利于尿酸的控制。因此同样是饮水,不同成分的水却可对痛风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然,对饮水的控制不限于痛风急性发作期间,在痛风缓解期间坚持合理的饮水方式,也有利于减少痛风复发。除开饮水,痛风患者还应注意改变其它生活方式,尽量选择低嘌呤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这些食物属于痛风的保护因素;少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控制肉类食物的摄入,增加植物蛋白的摄入,不仅可降低尿酸,还可降低痛风发生风险。同时应规律运动,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减少腹围,同时可改善甘油三酯、血糖等指标,而这些指标出现异常均可增加痛风发生风险,因此合理运动有益,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应避免受凉,后两者也是痛风发作的常见诱因。除此之外,饮食不规律、经常劳累不仅易升高尿酸,还可能增加痛风发生风险,因此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应规律饮食与作息。

综上,痛风患者增加饮水量可促进尿酸排泄,有利于缩短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500-3000ml,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有助于改善病情,但心、肾功能下降的患者应据自身情况选择饮水量,这两类患者不能大量饮水。痛风患者可选择白开水或苏打水,但应避免富含果糖的饮料如碳酸饮料、蜂蜜、果汁等,否则会抑制尿酸排泄,同时应禁止饮酒。牛奶与咖啡可能有益于尿酸的控制,可能会减少痛风发生风险,因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可适当选用,但应少喝含糖饮料。除此之外,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应低嘌呤饮食,增加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运动并减轻体重,规律饮食与作息,更有助于控制尿酸,可减少痛风发作。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痛风病人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多饮水有助于稀释和排出尿酸,对于痛风的治疗有一定辅助作用,所以我们建议痛风患者每日饮水量应大于2000ml为宜,推荐大家饮白水为宜,也可适当饮用苏打水、淡茶水和咖啡。

我们在增加饮水的同时,也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做到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严格戒烟、限制饮酒、注意保暖、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大家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注意监测血尿酸水平变化和定期复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以稳定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讨。关注作者,每日持续性更新健康知识。

痛风病人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痛风每天要喝多少水?

你好,我是王药师,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患有痛风的患者,医生都会给出一条建议,那就是多喝水!

痛风的人如果水分摄取不足,尿量就会减少,尿中溶解的尿酸浓度增高,容易在尿路中形成尿路结石。只要肾功能、心功能正常,在喝足够多的水后,尿量会随之增加,尿酸更容易溶解在尿液中并排出体外,不容易形成晶体,从而预防尿路结石。

并且饮水充足后,还能使血液粘稠度下降,对于预防痛风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好处。

通常情况下医生告诉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的患者多喝水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尿液的排放将血液中的尿酸适度的排放出体外,来达到辅助降尿酸的作用。

那么痛风每天要喝多少水呢?

正常人每天排尿量约为 1 000~2 000 毫升,平均约为 1 500 毫升。对于痛风的人,由于体内尿酸过多,在同样的肾功能条件下,要想排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尿酸,就必须排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尿液。一般建议,痛风患者每日饮水上要积极,保证饮水量大于 2 升。

天气炎热或者剧烈运动以后出汗较多还需要加大饮水的量,因为大量出汗会导致血液的浓缩,也会导致血尿酸的波动,诱发痛风发作。

可以选择喝温开水,也可以选择喝苏打水或者是柠檬水,但是要注意少喝含糖的饮料,啤酒等,这些会导致痛风发作。

多喝水确实可以帮助患者促进尿酸的排放,但是通过饮食能控制的尿酸也仅仅占尿酸形成的20%左右。如果血尿酸很高超过了540 μmol/l,单纯依靠喝水不能解决高尿酸的问题,还是要建议口服药物的。长时间的高尿酸血症会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骨关节炎的风险。因此,尿酸过高的患者最好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再辅以非药物治疗,比如合理健康的饮食,多喝水、适当的运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痛风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