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疗法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如何调理血糖达标,并保持血糖平稳是最值得注意的,很多朋友有了糖尿病问题,总是想着通过这样那样的“疗法”来一蹴而就的控制好血糖,可惜这样的愿望虽然很好,但实际上基本上却是不可能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特别是占绝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综合调理血糖的概念,只有全面综合的多方面对血糖进行调理管控,才能够真正的把血糖控制好。
糖尿病的疗法有哪些?如果您希望看到一些新奇的号称能治愈糖尿病的疗法,那么您看到这篇文章可能会失望了,我这里还是介绍还是真正能够调理控制好血糖的一些“常规疗法”。
糖尿病的疗法之——饮食疗法之所以发生2型糖尿病的问题,总的来说还是身体一方面存在血糖代谢异常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以为你身体存在能量过剩的问题,要纠正高血糖,就首先要纠正能量过剩的问题,而控制饮食,就是从来源上控制能量过剩的基础方面。
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首先是要保证人体均衡的营养所需,在此基础上,尽量减少糖分及碳水化合物能易于升糖的食物的摄入,以及尽量的控制能量的过度摄入,这种饮食控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比如身体较瘦,同时劳动量或活动量又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就可以适当的多吃点,保证身体的能量供应,减少因过度节食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而如果身体肥胖,而日常活动量又少的朋友,则应该更注意节食和控制饮食结构,加强体重控制,来尽量的减少血糖升高的风险。
鼓励糖尿病患者多吃蔬菜、杂粮类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但又不会导致血糖升高的食材,同时豆类、奶类、肉类等食材,也要搭配食用,高糖高脂的食物或饮品不建议多吃,精细粮也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控制好饥饿感和能量摄入的平衡,都是饮食疗法控制好血糖的重要方面。
这些方面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对于一些积累已久的饮食习惯,想要彻底改变,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难的,个人建议:结合自身情况,调理控制好饮食,达到自身不会因为调节饮食而太受罪,而又有益于于控制血糖,达到这样的一个平衡点,才是合理的,我们也能做到的饮食调节方案。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应该是多样化的,结合个人情况的一种疗法,但总的原则不能变,就是尽量的通过饮食来控制身体的能量摄入过剩问题,至于这个“度”如何把握,就要个人的毅力和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了。
糖尿病的疗法之——运动疗法除了饮食以外,糖尿病患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活上除了要控制好摄入,还要加强消耗和输出,而加强运动锻炼,就是加强血糖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的运动锻炼,不但能够增强身体的能量消耗,还有助于改善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抵抗,肌肉的葡萄糖利用率,增强心肺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的获益,是糖尿病患者值得坚持的重要疗法之一。
运动锻炼的益处很多人都清楚,但能够坚持做到却对很多人来说很难。糖尿病患者加强运动锻炼,对于增强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等方面,都是有明确获益的。通常推荐糖尿病患者应该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行,一些挥拍类的球类运动等运动,都是可以进行和坚持的锻炼方式,注意要坚持,不要间断,研究表明,如果运动锻炼间隔超过2天以上,运动对于血糖控制带来的健康获益就会消失,因此,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的运动锻炼天数应不少于4天,合理的选择运动方式,持续的坚持运动锻炼,才能够使身体获得更多的健康获益。
运动锻炼的益处绝不仅仅是加强血糖控制,在很多糖尿病患者经常并发的高血压、高血脂控制方面,运动锻炼也是很重要的生活调理方式,而对于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疾病预防来说,不管是心血管风险高危的情况,还是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适度进行运动锻炼,都是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重要生活方式。
同样的,如何运动也是因人而异,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血糖控制情况,不同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都影响着我们对于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不会造成低血糖风险的,不会造成更多的健康风险的运动方式,长期坚持锻炼就好。
糖尿病的疗法之——药物疗法除了饮食和运动,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还需要辅以药物来加强血糖的控制,不管是服用药物还是注射胰岛素类药物,加强血糖控制,把血糖控制达标,都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重要方式。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药物有很多种,从给药方式来说,有口服药物和注射给药,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都属于口服降糖药物,而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制剂等,则是注射给药的降糖药物类型,其不但给药途径不同,作用原理也各不相同,不同情况的糖尿病患者,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的选择降糖药来应用。
降糖药可选的类型有非常多,各种药物也有各自的不良反应风险和禁忌症情况,总体的选择原则是: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不管是餐后血糖还是空腹血糖),身体没有禁忌症,长期服用也不会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期间,低血糖风险低,同时如果还能具有心脏、肾脏等方面的靶向器官保护作用,这样的降糖药应用和选择,就是最佳的降糖药用药方案。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具体的用药选择就不多说了,但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能光靠药物来控制血糖,这样是不可能控制好血糖水平的,前面谈到的饮食和运动疗法,结合合理用药,综合的来调理血糖,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好血糖水平,减少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风险,减少低血糖风险,总之,综合调理控制血糖,才是调理好血糖的真谛。
糖尿病的疗法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种病程长、并发症多、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的慢性病,又称“不死的癌症”。胰岛素是由于胰岛细胞的相对活绝对缺乏而引起的,胰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在糖尿病彻底治愈是不可能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步,虽然不能治愈,但科学家们一直不断的在寻找糖尿病药物作用的新的靶点。
各种新型药物主要有肠促胰素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 1 ( GLP-1 ) 。GLP-1 受体激动剂及其类似物: GLP-1 是由进食刺激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通过与GLP-1R结合发挥胰腺内和胰腺外两方面的功能。目前临床常见的GLP-1类似物成品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阿必鲁泰等;DPP-4抑制剂,DPP-4抑制剂主要抑制DPP-4 酶对体内GLP-1的降解。目前临床上使用的DPP-4抑制剂有: 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阿格列汀和利格列汀;钠-糖协同转运蛋白( SGLT) 抑制剂,SGLT-2抑制剂通过与转运蛋白的葡萄糖结合端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断部分 SGLT-2转运体的作用,抑制葡萄糖重吸收,使过多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目前已研发上市的有: 达格列净、坎格列净、伊格列净、托格列净、艾帕列净、鲁格列净;还有一些多巴胺受体激动剂、G蛋白偶联受体119、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 11β-HSD1)抑制剂、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TPv1B)抑制剂等一些新的靶点制剂也在研究中。同时糖尿病的基因治疗也在兴起,相信未来基因治疗糖尿病也会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阚卫军等.2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3).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糖尿病的疗法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与遗传缺陷有关,是体内胰岛素合成障碍导致的。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的,同时会引起患者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等。长期糖尿病还可能引起靶器官的慢性损害,也就是常说的糖尿病并发症。如何彻底治愈糖尿病是当前内分泌科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那么最近几年治疗糖尿病有没有最新进展呢?
随着科学的发展,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步,目前来讲,糖尿病还是以降糖药物的使用为主要治疗手段,虽然还不能彻底治愈,但是科学家们一直不断的在寻找糖尿病药物作用的新靶,不断发现新的治疗药物。最近三五年出现的新药有以下几种:
第一,百达扬,是针对2型糖尿病首次实现每周一次用药周期的药物。国内已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
第二,优泌乐,也就是赖脯胰岛素,是一种 “速效”胰岛素,在注射后15分钟开始起效,效果在一小时内达到顶峰,持续2-4个小时。2017年12月,美国FDA批准了后续产品的上市。
第三,恩格列净,2016年,FDA批准了恩格列净的新治疗方案:用于降低患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成年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
第四,来得时,也就是甘精胰岛素,能够缓慢稳定的释放胰岛素,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成人和6岁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能够维持一天的血糖水平。此外,2016年FDA批准的甘精胰岛素,作用持续时间可达36小时,可以让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注射频率,用药控制血糖更轻松。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糖尿病的疗法有哪些?
总得来说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生活中表现: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多一少”,即吃的多、喝得多、尿的多(我的很多病人因为这个长期夜间睡不好,而导致其他疾病发生),体重减轻(原因很简单,主要是人体对葡萄糖利用障碍,那就只能消耗人体的脂肪组织),提示一下,这个“三多一少”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人只有上面一项或者两项,这就是临床上说的同病不同表现。
诊断:官方的诊断写的非常复杂,很难读懂,先说一下正常人血糖,一般为空腹3.9-6.0mmol/L,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在3.9mmol/L的时候已经有低血糖表现,所以只能说这是一个书本上的数值(现实多变啊),具体诊断标准:具有糖尿病症状(就是三多一少)+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就是抽静脉血检测的意思,而不是手指血)》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实验2hPG(一种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检查方法)》11.1mmol/L。且上面的检查要重复检查一遍,这是我能想出最简单的解释方法了。
糖尿病危害:如果血糖长期处于高峰状态,就会出现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长期基础血糖》20mmol/L,且不有效控制,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到医院去最差可以要人命,恶心、呕吐、大汗吓死人)。糖尿病患者常常双下肢或者其他位置出现疖、痈(也就是大小不等的脓包),这种感染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症(这也是比较危险的状态),小李以前手上有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家是农村的谈不上控制血糖,有一次恶心、呕吐、昏迷,也是扛不住才来医院,后来经过一晚上抢救还是没救过来。慢性并发症:1、是大血管病变(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等都被侵犯)所以总是说,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疾病最大祸害之一。慢慢侵蚀你的学管,能好吗。2、微血管病变,就是人体非常细小的血管(也只能这样解释说多了反而搞复杂啦),导致什么结果,导致出现糖尿病肾病(过程慢性,但是危害大啊),视网膜病变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总是觉得眼睛越来越看不清,就是这个原因。33、神经系统并发症: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脑梗塞、脑出血,同时加速老年痴呆进程,还有就是周围神经病变(也就是四肢出现问题),一般下肢比上肢严重,先出现感觉异常(对各种刺激反应变得敏感或者迟钝),后可能出现肌力减弱、萎缩甚至瘫痪。4、这个比较多见就是糖尿病足,也就是患者双下肢出现溃疡、感染,严重的人双下肢要截肢(想想还是很可怕的)
糖尿病治疗:前面大致提了一下,最基本的
1、健康教育(你要自己教育自己,教育家人,注意休息,生活规律,戒烟解酒,不要焦虑等等等等,你懂得)。
2.口服药物治疗(一般用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就直接胰岛素了):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商品名那也一下子数不过来(特别是加上一些中药制剂那就更别谈了),总得分为以下几大类:
①、促胰岛素分泌类(总得来说糖尿病是因为你的胰岛功能缺陷,分泌胰岛素功能不足,所以血糖高),这类药类似于鞭子作用,打一下牛就往前走一点,胰岛就是那头牛。这类药分几个小类首先就是磺脲类代表药物:格列美脲、格列齐特(这个应该是大部分人见过的药物,凡是以格列XX开头的一般是这个药,但是不是绝对),主要适用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型患者且通过饮食运动控制不佳的人。其次是格列奈类代表药物:瑞格列奈比较常见,较适用于2型糖尿病早起餐后高血糖阶段或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老年人。
②、双胍类:这个大家就非常熟悉了,是一个非常好且常用的降糖药,代表药物:二甲双胍片。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2)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3)可与磺脲类降血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这个大家也非常熟悉了,代表药物阿卡波糖片: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具有使饭后血糖降低的作用。一般单用,或与其它口服降血糖药,或胰岛素合用。他的要点就是在和每餐第一口饭同时嚼服。
3.就是鼎鼎大名的胰岛素了。
超短效胰岛素
代表药物有优泌乐(赖脯胰岛素)和诺和锐(门冬胰岛素)等。本品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可餐前注射。
短效胰岛素
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代表药物诺和灵R、优泌林R和甘舒霖R为人胰岛素。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中效胰岛素
有诺和灵N,优泌林N和甘舒霖N。本品注射后3小时起效,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长效胰岛素
如来得时(甘精胰岛素),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在临床使用。本品注射后4小时开始起效,8~12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其缺点是药物吸收差,药效不稳定。长效胰岛素一般不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
预混胰岛素
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如诺和灵30R为30%诺和灵R与70%诺和灵N预先混合的胰岛素。选择30/70或50/50、70/30是根据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水平来决定早餐前一次剂量皮下注射;根据病人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来决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
糖尿病的疗法有哪些?
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方向主要是通过纠正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及代谢紊乱,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保持糖尿病的良好控制,主要包括5个方面:健康教育,血糖监测,饮食治疗,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
一、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等。良好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
二、自我血糖监测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主要为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如果血糖比较稳定,只是通过生活饮食方式干预或者口服药治疗,那么每周至少监测2到3次监测空腹或三餐后的血糖,如果使用胰岛素治疗,那么最好每周监测至少3到4次血糖。
三、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通过饮食治疗可以纠正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尽可能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饮食治疗总的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多粗粮少精米精面、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饮食。
四、运动锻炼对于糖尿病患者适当的运动锻炼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还可以减轻患者压力。
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最佳运动时间是餐后1小时,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运动量一般为每次30~40分钟,包括运动前的准备热身活动及运动结束后的放松。
五、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常用药物口服药物有: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等。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现大多数为混合制剂。
糖尿病的药物使用有严格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并且具体用药方法依据个人情况的不同而不同,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总之,糖尿病治疗除以上五项治疗措施外,还应注意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治疗原则。希望大家都能得到良好的预后。
糖尿病的疗法有哪些?
糖尿病的疗法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血糖过高会造成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治疗并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特别是占绝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综合调理血糖的概念,只有全面综合的多方面对血糖进行调理管控,才能够真正的把血糖控制好。
1. 饮食疗法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科学合理,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食物,促进肠道的蠕动,对于控制血糖也有一定的效果,并避免暴饮暴食,每餐只吃七八分饱就可以。
另外,需要严格的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进食果糖、蜂蜜以及含糖分的饮料,这些食物中的糖分较容易吸收,会对胰腺造成负担。不要吃油炸食物,多吃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2. 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平衡血糖、血脂的代谢平衡,但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之前,应该评估自己的病情,如果血糖太高、血糖太低或者血压太高、太低不适合剧烈运动,可以选择一些柔和的运动,如做健身操、打太极、散步等。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好,不要过度运动,不建议糖尿病患者空腹运动,因为可能会产生低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进食后先休息半个小时,适当消化后起身做一些缓和的运动,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
最后,在运动时需要穿合适的鞋袜,修剪好指甲,随身佩戴好应急卡,卡上要写上联系人的姓名、电话,随身携带几块糖,避免意外的发生。
3. 药物疗法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具体用药方案需要咨询专业医生。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善,病人已认真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2~3月,血糖水平仍未达标,则使用一种口服降糖药,并视病情需要进一步联合口服降糖药,或口服降血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最重要的一点是遵医嘱用药治疗。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糖尿病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