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定期检查?

得了糖尿病,确实是比较麻烦的事儿,不但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多数情况下还要长期服用控制血糖,比起这些,有时候还得定期去做检查,很多朋友都不能理解,我都在家经常自测血糖了,为啥还要定期去医院?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并不复杂,如果您认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身来综合调理控制,那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就是我们对于综合调理控制效果,糖尿病病程发展情况的一种检验,便于我们及时的发现问题,尽早的解决问题。

糖尿病我们为什么要控制,当然就是要尽量减少血糖升高带来的健康危害和并发症风险,因此,通过定期的检查,能够了解身体的各项指标情况,相关高血糖可能危害的靶向器官健康情况,根据这些情况,积极的调理和改善,才能够更好的保证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哪些项目,简单来为大家说几点——

1. 定期检查血糖情况

有的朋友说,我有自测血糖计,也经常测量血糖,还要去定期复查血糖水平吗?如果您真的能够做好定期检查,把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都控制好,定期复查血糖水平的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加大,但不管自测还是不自测,都还是建议间隔一段时间,去检查一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的值,反应的是血糖与红细胞的结合率,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反应我们在近期2~3个月内血糖的控制情况,通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果能够定复查的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着7.0%以下的水平,就说明我们的血糖控制是非常理想的,但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做到这一点也挺难的。

2. 定期检查血脂血压情况

糖尿病,怎么还要定期检查血压血脂情况呢?实际上,糖尿病和高血压、高血脂合并称为三高,并不是仅仅是因为他们都是需要长期调理的慢性疾病,也因为这三个疾病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而且经常伴随发生,因此,定期检查血压血脂情况,结合血压血脂情况,已经血糖控制情况,综合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和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光要控制好血糖水平,血脂、血压也要定期复查关注,如果同样存在问题的,也要积极的进行调理控制,同时生活上注意戒掉一些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坏习惯,如吸烟、长期大量饮酒,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不运动等等,都是保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方面。

3. 定期检查肾功能

糖尿病控制不好,不但损伤心血管健康,造成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样对于肾脏健康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定期的检查肾脏功能,有么有出现蛋白尿,肌酐水平怎么样,肾小球滤过率如何,在肾脏功能出现损伤的初期,就积极的进行调理控制,改善微量蛋白尿等问题,都是值得注意的。

肾脏是我们负责过滤排毒的重要器官,因此,想要保证身体健康,保护好肾脏尤为重要,对于糖尿病问题的朋友,还有高血压、高尿酸问题的朋友,一定要积极的保护肾脏功能,积极的控制血压、血尿酸、血糖水平,尽量减少这些慢性疾病对于肾脏功能的损伤。

4. 其他方面的相关检查

糖尿病不但带来心血管疾病风险,和肾脏功能受损的风险,糖尿病还会引发很多方面的微血管并发症,比如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眼底病变等等,糖尿病患者,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方面的健康状况也要定期的进行检查,确认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或发生情况,积极的进行应对和调理,多数糖尿病的并发症都是不可逆发生的,早发现早干预,才是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最佳做法。

总而言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您真的注重身体健康,在积极加强生活干预,合理使用降糖药的过程中,也一定要积极的进行相关指标和相关器官的健康检查,对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健康危害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好自身的健康状况。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目的有二:一是糖尿病属于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降糖难度会逐渐增大,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二是糖尿病可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且在病程初期不易被发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损害可能逐渐加重,需要定期检查以明确靶器官损害程度。

定期监测血糖控制情况

初诊糖尿病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血糖可控制在目标范围,但部分糖尿病患者却逐渐由一种降糖药增至两种降糖药,部分糖尿病患者逐渐将口服降糖药更换为胰岛素,这是为何?原因在于糖尿病的治疗并非一时之功,也不能一劳永逸,即使初期控制血糖达标,随着病情的进展,血糖可能也会逐渐增高,降糖难度也会逐渐增大,原有降糖方案将无法控制血糖达标。未出现急性并发症的情况下,血糖的变化通常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但这种变化却会增加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降糖方案。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项目包括指尖血糖监测与糖化血红蛋白,若指尖血糖严重超出正常范围,需给予额外降糖药,以预防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化血红蛋白是调整降糖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初诊患者每三月监测一次,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可每六月监测一次,当其高于目标范围时,如普通患者不能将其控制在7.0%以下时,则需要调整降糖方案,使用一种降糖药的患者,需要增加第二种降糖药;使用两种降糖药的患者,需要增加第三种降糖药;若联用三种降糖药三月后,依然无法控制血糖达标,则需要启动胰岛素控制血糖。

定期筛查靶器官损害情况

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在于预防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多数患者诊断糖尿病时已经出现了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等靶器官损害,只不过此时损害程度较轻,不会出现相关症状,因此诊断明确的糖尿病患者想要预防靶器官损害,几乎很难实现,只能通过合理的治疗预防靶器官损害持续加重,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出现。靶器官损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降糖治疗的同时应给予药物干预靶器官损害,如糖尿病肾病患者若合并高血压,不仅需要合理控糖、控压,还需给予药物延缓蛋白尿与肾脏损害如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当然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是这类患者的首选药物。

对于靶器官或慢性并发症的筛查,糖尿病患者通常每年进行一次,也可据自身病情而定。对糖尿病肾病的筛查,主要检查①尿白蛋白/肌酐,超过30为异常;②尿常规,尿蛋白阳性为异常;③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诊断明确时就应行综合性眼检查,无病变者每1至2年检查一次,有病变者则应增加检查频率。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每年均应检查一次,同时所有患者需行10g尼龙丝检查明确足溃疡与截肢风险。对下肢血管病变的筛查,需进行专科查体如触摸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搏动,必要时行血管相关检查。对糖尿病足的筛查,所有患者每年均应进行全面检查,因为一旦出现足部溃疡,治疗难度大且可能会反复发作,以预防为主以及早期干预。

综上,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降糖难度会逐渐增大,因此需定期检查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筛查靶器官损害也是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的另一个目的,因为随着病情的进展,靶器官损害可能逐渐加重,早期干预可减轻损害,需定期筛查有无肾脏、视网膜、神经、下肢血管病变,以及是否并发糖尿病足。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定期检查?

【专业为您做解答】

这是问题的答案非常明确又肯定,首先糖尿病本身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就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会不断发生老化一样,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自身胰岛功能会不断下降、调节血糖的功能也会逐渐减弱,由此而带来的血糖波动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会渐进性发生;其次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控制好血糖只是最基础的治疗,最终目标是阻止与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各种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检查。

那么,有糖尿病的人应当定期检查哪些项目呢?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血糖控制方面

最基本的是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的是即时血糖的控制情况;其次是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三个月来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二者结合起来,可对近期血糖控制的整体情况做较为全面的评判,据此可对治疗方案是否恰当做出准确评估。

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方面

除了血糖,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还有两个因素起着同等作用。一是血压,有糖尿病的人要求血压不应超过130/80mmHg,超出这个数值将会加速对组织器官的损伤;二是血脂,尤其是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它对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病变的发生比高血糖、高血压的危害还要大,必须随时了解其高低,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并发症发生方面

糖尿病所有并发症的发生均以血管病变为病理基础,各种病变表现与血管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尤其要重视致死致残风险较大的心、脑、眼、肾等重要器官是否发生了早期病变。常用检查方法有:

  • 眼底检查 可直接观察眼底血管是否发生了硬化、破裂、增生,反映全身体细小血管受累情况。
  • 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可以发现肾脏是否发生了早期细微病变,正常情况下尿中是不会有蛋白出现的,一旦检出有微量蛋白,表明肾脏滤过功能受损,肾脏发生了早期病变,及时干预治疗是完全可以逆转恢复正常的。
  • 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是全身大血管的代表,且最易受到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一旦有病变发生则提示心脑血管可能发生同样病变的可能。
  • 下肢血管检查 下肢血管离心脏较远,血流相对缓慢而易受损害,是引起糖尿病足的病理基础,通过检查下肢血管结构、血流量等指标,可预测并及早发现糖尿病足发生的可能风险。

总之,通过上述一些重点检查,可对糖尿病整体治疗情况做较为全面的了解,做到及早发现,大多病变及时发现进行干预治疗是可得到逆转的,至少也将大大延缓病变进展的速度。因此,有糖尿病的人应当做到定期检查,尤其是病程超过10年的人,每年都应做一次较全面的检查防患于未然。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定期检查?

糖尿病是今天很常见的慢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生活模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定期检查?

其实,糖尿病本身没有致命风险,但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却会危机患者的生命。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疾病。而这些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都是极为严重的,也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的关键因素。

1、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进行检查: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据统计高达8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是因为并发症而死亡,而有效控制血糖,是减少糖尿病对心脑肾、神经等的损害,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而多数情况下,并发症是需要定期监测来提前发现的,只有及时发现,才有可能进行有效治疗,实现逆转。

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复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病变,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诊治,调整治疗方案,还可便于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帮助患者纠正不当行为,更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与未定期复查的糖尿病 患者相比,定期复查的患者可更好使得糖尿病所致的紊乱症得到控制,更好地预防并发症发生。

2、糖尿病患者定期复查的项目:糖尿病患者最基础的检查项目而血糖,可在家自行测量,血糖控制不佳者,需要增加测量频次,控制良好者可减少,应根据自身病情选择。

除此之外,患者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的项目包括,首先是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稳定者可6个月一次;其次是一些基础的检查项目,包括体质指数、血压、血脂、尿常规、尿蛋白、心电图等常规的检查项目,3-6个月检查一次,以便发现不利威胁因素,帮助发现潜在并发症风险;另外还有肝肾功能、心脏彩超、眼底检查、骨密度、足部检查、眼底检查、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神经系统检查等,这些检查项目是针对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来进行的,是尽早发现并发症,及时逆转病情的关键,患者可根据病情发展,选择每6-12个月检查一次。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复查与控制血糖稳定一样重要,是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定期检查?

每次就诊,糖尿病患者肯定会听到医生告诉你,要定期来检查哦。这里指的检查不光包括血糖,还会有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B超等等,很多病人就会说,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检查,是不是你们医院又想赚我们钱?

听得多了,就想到有必要在这里和大家说明一下,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定期检查?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还不能除根,也就是说,从诊断糖尿病那一天开始,身体就一直处于疾病状态,无论血糖控制的如何,无论年龄大小,这种状态都可能导致身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并发症情况。

而这种并发症情况是在一种隐匿的状态下出现的,所以我们说糖尿病是一种“甜蜜的杀手”,“沉默的杀手”,不知不觉中,如果不定期进行检查,那你就不会知道你的眼什么时候逐渐模糊,你的手足什么时候开始麻木,你的血压升高,你的心脏供血出现了问题?

而我国糖尿病控制的达标率很低,还不到40%,自觉进行复查的患者更少,因此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会更高。

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血糖是必须、较为密集的检查,血糖控制尚可的可以10-15天进行一次血糖谱的检查,如果控制较差,一天测几次血糖都是必要的,有了血糖结果,我们才能调整治疗方案,才能知道我们的饮食、运动方案,积极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

糖尿病又是一个综合征,它可能影响糖尿病朋友的血脂、血压、心脏、眼睛、肾脏、神经等等大血管及微血管。所以通常建议半年要做一次以上的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要求每3月检查一次。早期发现相关的并发症情况,可以积极治疗逆转,不注意就可能错失最好的治疗时机。

在临床上经常会发现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来就诊,如眼底出血、尿毒症、糖尿病足坏疽等的病人,这时的医生,只能对症处理,改善症状,对严重慢性并发症,医生其实是没有太好的办法的。

看到许多有治疗条件的糖尿病朋友,由于自己不重视,最后出现了多种严重并发症,都觉得非常可惜。希望不要到那个时间段再后悔,做好每一个阶段的自己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定期检查?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定期检查?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很多并发症在初期是并没有什么征兆的,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很严重了。数据统计,约有80%的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失去生命。定期检查是为了确定胰岛功能情况,同时及时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调整治疗方案,延长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

那么,到医院检查具体都检查什么呢?一是血糖监测,另外就是监测一些并发症。

一、血糖监测

血糖分空腹血糖、随机血糖、糖耐量测试、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一次)等等。

二、一些相关指标的检查

每年检查一次生化全项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尿酸等,每年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每年检查一次眼底,还要进行神经肌电图、心脑血管及肢体动脉的相关检查。

另外,还有血压、血脂及心脏功能检查,因为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

以上这些项目主要是为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做到及时控制,及时治疗。定期复诊还可以对患者定期进行糖尿病教育,监测各项指标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