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如果不管,危害大吗?
很多朋友知道,血糖升高时,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等方面的各种症状,但很多时候,血糖升高的隐匿性也是很高的,很多人在血糖升高的初期不会有任何感觉,因此,想要控制好血糖,尽量避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注意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过度肥胖人群、家族性糖尿病史的高危人群,更是要对血糖水平多多关注,尽早的做好血糖异常的控制干预。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一定要了解“糖尿病前期”这样的一个概念,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已经超出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们的血糖代谢出现异常的初期阶段,是由正常血糖过渡发展到糖尿病的前期阶段。何为糖尿病前期,一般情况下,对于空腹血糖超过6.1,不超过7.0的空腹血糖受损,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不超过11.1的糖耐量异常的情况,都可以称之为糖尿病前期。
之所以给出这样的一个糖尿病前期的阶段和概念,正是为了让我们尽早的发现血糖的异常状态,尽早对已经呈升高趋势的血糖做出干预和控制,因此,糖尿病前期的时候,就对血糖进行严格的调节和控制,对于糖尿病的病程发展和并发症控制,意义非常重大。
糖尿病前期是否一定会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问题,糖尿病前期多少年会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问题,完全取决于我们在糖尿病前期对待血糖控制的态度和做法。如果你因为还没有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问题,就不去管它,日常生活中该吃吃,该喝喝,烟酒不忌,也不控制体重,这种情况下,可能要不了多久,血糖就会继续升高,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问题,如果能够在糖尿病前期阶段,积极在生活上进行个方面的血糖调理,尽早启动严格的饮食和运动干预血糖,你的血糖不但可能会恢复正常,而且可能会维持很长一点时间,即使最终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问题,其后续的病程发展,并发症发生风险,也会因为我们早做干预的做法,而大大的减少。
糖尿病前期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是做好生活上的调理干预,有肥胖问题的,积极的控制好体重,除了体重要降下来,体脂率和腰围最好也降下来,很多时候,肥胖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代谢异常问题,也包括了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等方面的问题,而如果能够减肥减重,一些轻度的代谢异常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糖尿病前期的朋友,在饮食方面,也要多多的加强控制,高脂高糖的食物,尽量少吃,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膳食结构,在保证身体营养供应的前提下,尽量的控制摄入的热量,这种饮食上的控制,对于高血糖的控制,特别是轻度血糖升高朋友的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控制,效果往往是明显的,这种饮食摄入量的控制,切忌死板,如果近期活动量较大,体力消耗也较大,体型本来就偏瘦的朋友,就不妨适量的相对的多吃点;如果是本身就有肥胖问题,平常活动量也很少的朋友,摄入量的控制上,就不妨做的更加严格。
加强运动,加强体力活动消耗,也是我们加强血糖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一些平常活动量小,没有运动锻炼习惯的朋友,发现血糖升高时,如果能够积极的加强运动锻炼,对于血糖的控制效果,往往也是很明显的。运动锻炼能够增强身体的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问题,提高身体的糖代谢能力,能够从多方面的加强血糖控制,降低血糖水平。
通过减肥、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的对高血糖进行生活干预,一般血糖轻度升高的糖尿病前期情况的朋友,血糖水平都会出现明显的改善和降低,如果血糖恢复了正常,这些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建议您还是长期的坚持下去,只有进行长期的生活干预,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好血糖水平。
总而言之,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朋友,如果真心为自己的健康考虑,绝对是不建议您完全不去管的,虽然不一定要服用药物控制,但通过生活上的严格自控来调理控制好血糖水平,尽量的把持健康良好生活方式,让血糖的控制获得长期的效果,才能够更好的让我们的身体获得更多的健康获益,如果能够在糖尿病前期,就做好血糖的控制和调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人来说,都是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疾病预后和预期寿命的一大幸事。
糖尿病前期,如果不管,危害大吗?
糖尿病前期缺乏典型症状,以致多数患者不知情血糖已出现异常,其患病人群远超糖尿病,属于糖尿病后备军,包括空腹血糖位于6.1-6.9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位于7.8-11.1mmol/L的患者。那么,糖尿病前期若不采取干预措施,有何危害?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糖尿病会带来哪些危害。糖尿病患者血糖短期急聚升高后会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这两种并发症起病急聚,均会出现严重脱水,前者会出现酸碱代谢紊乱,后者会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重者可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慢性升高后会引起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心血管、脑血管等大血管病变可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发病风险,视网膜、肾脏等器官的微血管病变可引起视力下降、失明,蛋白尿、慢性肾衰竭的发生风险,神经病变累及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时可引起心率增快、无痛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累及消化系统时可出现胃瘫、腹泻、便秘等,累及外周神经时可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不适,同时可引起糖尿病足,增加截肢风险。
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水平低于糖尿病,这是不是意味着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就不会发生以上并发症了呢?当然不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糖高低密切相关,血糖达到16.7mmol/L时可能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达到33.3mmol/L可能发生高渗高血糖状态,糖尿病前期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均低于上述范围,因此不易发生急性并发症,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慢性并发症,即使糖尿病前期血糖升高幅度不大,依然会对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等靶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升高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对风险为1.26,餐后血糖升高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对风险为1.30;糖尿病前期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8.1%,慢性肾脏疾病患病率约17.1%,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换患病率约为19.8%。因此,糖尿病前期虽然血糖升高幅度不大,依然会对靶器官造成损害,更严重的是,若未加干预,约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进展为糖尿病。
那么,糖尿病前期患者如何治疗呢?所有糖尿病前期患者均应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每日饮食总热量应减少400-500千卡,相当于100-125g主食;增加豆类、谷物、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比例,这些食物具有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烹饪时尽量选择植物油;每日钠盐摄入低于6g,同时戒酒;建议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将体质指数控制在24kg/㎡以内,或体重减轻至少7%。发生糖尿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药物控糖。
那么,哪些糖尿病前期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呢?主要包括:①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同时升高的患者;②体质指数(BMI)超过24kg/㎡,或男性腹围超过90cm,女性腹围超过85cm的患者;③工作或生活方式以久坐不动为主的患者;④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⑤发生过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⑥合并高血压或血脂紊乱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⑦合并代谢综合征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⑧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这部分患者以空腹血糖升高时可选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餐后血糖升高时可选用阿卡波糖控制血糖,同时升高时可联用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需要注意的是:发生糖尿病风险较低的患者,经6月生活方式干预性治疗,若血糖依然不达标,甚至呈升高趋势,依然建议给予药物治疗。
综上,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位于6.1-6.9mmol/L和(或)餐后血糖位于7.8-11.1mmol/L的患者。糖尿病前期患者虽然不易发生急性并发症,但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损害、神经病变的风险依然高于普通人群,因此需给予合理干预,以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同时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发生糖尿病风险较低的患者以生活方式干预性治疗为主,发生糖尿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应给予合理的药物降糖。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糖尿病前期,如果不管,危害大吗?
糖尿病前期应该还不算糖尿病,危害大吗?
在临床中,有一位刘先生前段时间单位组织体检,医生说他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需要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并且定期复查血糖。
糖尿病前期应该还不算糖尿病,不知道他的危害大吗?
糖尿病前期有哪些危害?既然称之为糖尿病前期,说明处在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分水岭,进退两重天的重要阶段。
积极干预就有可能回复到正常至少不会发展为糖尿病,如果放任自流就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标志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高,每年约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更重要的是,研究显示,高血糖的危害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就已经发生。
(1)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即使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2)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现也存在同样的风险。
(3)肿瘤:2
型糖尿病和肿瘤存在共同的潜在危险因素,即易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数也是易患肿瘤的高危因素,
研究也已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患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肝癌、癌及结肠直肠癌,还有研究证实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所有癌症死亡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4)痴呆:
日本研究发现,糖尿病是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在糖耐量减低(糖尿病前期)阶段痴呆风险已有明显增高。
(5)抑郁:
来自我国的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前期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增加。
文章: 陈奋鹏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一科
配图:网络(侵删)
文章若对您有帮助,请关注@健康医学科普,非常感谢您的点赞、转发与评论的支持!糖尿病前期,如果不管,危害大吗?
谢谢邀请。所谓的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偏高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从而呈现的“中间”状态,是糖尿病早期的预警信号。数据表明,我国大约有1亿多的糖尿病患者,3-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这些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不加以干预,几年之后就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前期的血糖升高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空腹血糖升高(IFG),血糖介于6.1-7mmol/L之间,也称为空腹血糖受损,二是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IGT),血糖介于7.8-11mmol/L之间,也称糖耐量异常。在我国70%左右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为糖耐量异常,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异常情况。
无论是空腹血糖升高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其本质都是胰岛素抵抗,血糖的升高仅仅是症状!何为胰岛素抵抗?它指的是身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通俗说就是胰岛素对糖的代谢能力的下降。糖耐量异常主要表现为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空腹血糖异常则主要表现为肝脏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
因此,必须指出,对于糖尿病前期必须予以干预!干预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胰岛素抵抗!换句话说,一旦胰岛素抵抗缓解,无论是空腹血糖受损,还是糖耐量异常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迎刃而解。
解决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低碳饮食!所谓低碳饮食就是指碳水化合物的每日摄入量不超过80克。通俗说就是大幅降低米面的摄入!道理很简单,没有碳水化合物,就没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自然迎刃而解。
谈到这里,可能有人提出反驳,大幅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会不会导致身体能量的不足?实际上,我们身体的能量供应系统除了淀粉-葡萄糖系统之外,还有一套系统,那就是脂肪酸-酮体系统,通过该系统供能,仍然可以满足身体能量的需求。
总之,对于糖尿病前期必须予以干预,低碳饮食模式非常简单、易行和有效。如果放任不管,糖尿病的发生是无可避免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
,
糖尿病前期,如果不管,危害大吗?
糖尿病人在成为糖尿病之前,都要经过糖尿病前期,这段时间可长可短,长可能让你在这段时间把它逆转成健康人。短,可能,你根本没有察觉到,你的血糖就非常高了。
对,糖尿病前期就是健康人和糖尿病之间的那一段时期。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是4.4-6.1mmol/L,如果超过7.0mmol/L,那么就有可能是糖尿病了。
我们再来看看正常人的餐后血糖,正常人的餐后血糖为4.0-7.8mmol/L,如果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再加上空腹血糖超标,那么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
在6.1-7.0mmol/L之间的血糖称为空腹血糖异常(IFG),7.8-11.1之间的血糖成为餐后血糖异常(IGT),如果为口服75g后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的结果,则称为糖耐量异常。
以上任何一种异常就可以称之为糖尿病前期。
这段时期非常重要,它可能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减重等恢复成健康人,并可能长期保持健康的状态,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它就会发展为糖尿病,在糖尿病早期还有逆转可能,如果继续发展,那么血糖升高明显,就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才能保持血糖的平稳。
这段时期没有任何症状,需要体检才能发现。而很多时候,即使你体检出来,也可能被不太重视这个结果的你或者医生忽视掉,因此拥有这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
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要经常体检,以尽早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干预。
我是孙医生,关注孙医生讲糖,持续了解更多优质健康知识,有帮助请点赞,有疑问请留言,必复!糖尿病前期,如果不管,危害大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有一位高中同学,因为工作原因,长期饮食不规律,不是加班熬夜,就是吃饭时囫囵吞枣,而且平时也缺乏锻炼,多坐少动,一直也不注意身体健康。有一次体检发现血糖超过了正常值,医生告诉他,他这是糖耐量受损,是糖尿病前期,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糖尿病。但是他并没有当一回事,认为只不过是糖尿病前期,又不是糖尿病,而且加上认为自己还年轻,就没有将医生的话放在心上,也就对这个检查不理不顾。就这样过了一两年,等到再次体检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糖尿病了。
所以,通过上面这个案例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糖尿病前期不积极进行干预,就有机会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这个糖尿病前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应该如何去干预,如何去逆转,使血糖恢复正常。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即是指糖耐量异常,是介于糖尿病与正常人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一是空腹血糖升高,但是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在6.2~7.0之间;二是指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的7.8mmlo/L,但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这两种情况都是属于糖尿病前期,即是一种正常人向糖尿病的过度状态,这部分人群虽然说还不是糖尿病患者,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干预措施,将来就很大机会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大吗?患者会如果发展?上面已经提到,如果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不加以有效的干预措施,有一部分的人就会转变成为糖尿病患者。有资料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有8%~10%左右的患者最终会转变成为糖尿病患者,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之后,有一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会恢复正常,另外剩下的那些就会保持原来糖耐量异常的状态。
所以说,经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之后,是可以将糖耐量异常的情况逆转的,也会减少向糖尿病的方向发展。
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如何实施有效的干预?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造成糖耐量异常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像暴饮暴食、肥胖、高血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摄入热量过多等因素都会造成胰岛细胞功能受损。所以,我们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去干预,具体做法如下:
1.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热量的摄入,特别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甜食等,要做到少吃多餐,多吃水果蔬菜。
2. 避免熬夜,作息规律。熬夜不仅会影响到糖原的合成和分解,造成胰岛素分泌异常。
3. 戒烟戒酒。吸烟喝酒会影响影响到肝脏的正常功能,从而使血糖出现异常。
4. 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避免多坐少动。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消耗多余热量,减少糖原的合成和促进糖原的分解,还可以消脂减肥,有利于控制体重,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
5. 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定期体检,控制好血糖。
总而言之,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只要加以有效的干预措施,就可以减少转变成为糖尿病的风险,甚至可以起到逆转的效果,将血糖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不管不问,那么就有很大机会发展成为糖尿病。所以,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应该要引起重视,如果任由其发展成为糖尿病,那就后悔莫及了。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