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吃“阿司匹林”和“他汀”,需要复查哪些检查?

同时在吃“阿司匹林”和“他汀”,需要复查哪些检查?

如果你是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能够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控制病情,那么阿司匹林和他汀这两种药物你一定不会陌生,因为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最重要的两种药物。

阿司匹林的作用的抗血小板聚集,减少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出现破裂或糜烂时,引起血小板凝血反应,聚集产生新鲜血栓的风险;而他汀类药物则是控制血脂的基础用药,特别是对心血管风险影响最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他汀类能够有效的调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已达到减缓动脉硬化,稳定斑块的作用。一般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要求在没有用药禁忌的情况下,应该长期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药物来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二次发生预防;服用他汀类药物,应该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在1.8mmol/L以下为标准,控制血脂水平达标,能够让动脉斑块停止发展,加强斑块稳定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二次发生风险。

但是药就有用药风险,长期用药绝不是仅仅获得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健康获益那么简单,长期服用这些预防性的药物,还应该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问题。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出血”的风险,血小板的作用是预防出现和促进伤口愈合,当在血管内出现斑块破裂时,血小板的聚集会引起血栓的风险,而当身体出现外伤性出现,或消化道出血时,血小板就能够积极的在伤口附近聚集,减少出血的风险,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这种抵抗作用是没有区分的,因此,在有效预防血栓的同时,阿司匹林同样也有造成出血的风险,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是脑出血等问题,都应该积极的注意。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值得注意的,也是出现风险几率最大的是“消化道出血”的问题,这不光与阿司匹林本身的抗血小板药理作用有关,同时也与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影响胃黏膜健康有关,因此,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本身就胃不好,有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黑便、柏油样便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如果一旦出现,应该停服阿司匹林,及时的就医治疗。对于服用阿司匹林要不要每年检查凝血功能,一般的临床指南都是不推荐的,可以考虑每年检查下血常规,当身体出现异常的皮下出血、牙龈出现等问题时,可以结合情况检测下身体的凝血功能,同时评估是否是由于服用阿司匹林所引起。

他汀类药物是降血脂的基础药物和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首选降血脂药物,但同样也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问题,建议大家在注意用药安全性方面,千万不要凭感觉,比如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的问题,但转氨酶升高是一把不会有明确感觉的,如果能够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定期的及时的复查肝功能,一旦发现转氨酶升高程度严重,就及时的停服药物,一般肝功能都是能够逆转的,转氨酶也是可以恢复的;但如果因为没有不适感觉,就不去检查肝功能,转氨酶升高了3倍以上了还不知道,升高了十几倍几十倍了还在吃药,最后导致不可逆的肝功能损伤,就得不偿失了。

服用他汀类药物,除了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以外,在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痛时,也要及时的检查肌酸激酶水平,肌酸激酶如果升高至正常值上限的5倍以上或基线值10倍以上,均应该停用他汀类药物,如果继续用药,可能会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朋友,也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有些他汀类药物对于血糖代谢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如果血糖出现升高问题,一般不作为他汀类药物停药的依据,毕竟血糖升高一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调理,而心血管疾病风险预防,是更为重要的。

如果服用他汀类药物发现身体不耐受的不良反应,可以考虑降低服药剂量或换服其他类型的他汀类药来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几率,就我们中国人的体质来说,一般选择中低强度的他汀剂量服用,用药安全性一般还是很高的,如果选择中低剂量他汀降脂强度达不到时,不妨联合应用依折麦布等其他类型的降脂药来加强血脂的调控,毕竟控制血脂水平达标,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吃“阿司匹林”和“他汀”,需要复查哪些检查?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

阿司匹林和他汀药物都是心血管科最常用的药物,这两种药加在一起,可以说是治疗冠心病的黄金搭档。甚至在某些时候,这两种药成了“有病治病,没病保健”的神药,当然这是使用的误区,药可不能随便吃,要掌握科学的适应症,因为胡乱用药增加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能加经济负担、浪费医疗医院。对于确实需要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药物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复查,多数医生给患者使用药物的时候都会交代。为什么要复查呢?复查哪些内容呢?复查结果怎么看?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1、为什么要复查?

评价一个药物,很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有效性和安全性,通俗地说就是要看疗效、副作用,所以,复查也主要针对这两方面。比如阿司匹林,它的最主要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出血,那我们复查的时候就要着重针对是否有出血进行检查。再比如他汀类药物,它的直接功效就是降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以,我们复查之一就是要看看胆固醇怎么样了。如果不进行复查,就这么闭着眼睛一直吃药,耶不知道有效果没效果,又副作用还是没副作用,等到发现没效果或者重大副作用的时候,病情已经变得严重、复杂、难以纠正,那就糟糕了。常复查,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那病情就会稳定,治疗效果可以保证。

2、要复查哪些项目?

(1)血常规:血常规,也叫做血细胞计数检查,主要是计算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血液中大体上有三类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要注意观察血常规检查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为什么呢?因为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有可能引起出血。如果身体内存在持续比较多的出血的地方,就会体现出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下降。那血小板呢?简单的说,血小板是有助于凝血功能的,能够防止出血。正常人血小板的数量在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下降,又同时在使用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那就要注意出血的问题,如果血小板太低,甚至要停用阿司匹林。

(2)凝血功能:人体的凝血功能涉及到多种凝血因子,复查这个项目的作用,和前面复查血常规的作用类似。我们去抽血化验,结束拔针后,会拿一个棉签压着,有些人压比较少时间就可以,有些人需要压比较长时间,这就和凝血功能有关。

(3)肝功能:他汀类药物最重要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肝功能损害,有一定的发生率,在这个检查项目里面,我们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如果有发生肝损害,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

(4)肾功能、尿酸:这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有关,阿司匹林会影响尿酸的代谢,部分人使用阿司匹林会引起尿酸升高,而一些他汀类药物也会造成肾功能损害。

(5)血糖:这是使用他汀类药物特有的一种副作用,他汀有可能使原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而且有可能导致原来没有糖尿病的人发生新发的糖尿病。

(6)肌酸激酶:这是使用他汀类药物产生肌肉损害的一个复查指标,有些人用他汀后出现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就和他汀的肌肉损害有关。

(7)血脂:前面这些检查关注的都是副作用,而血脂检查,就直接看药物的效果,咋们吃他汀,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不就是降血脂嘛,所以也要复查,看看有没有效果。血脂检查一般都包括有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复查结果怎么看?

检查很简单,开个单,验个血,数小时之后就拿到报告了,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指标,不知道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怎么看,拿给医生看,扫了一眼,就说了几个字“没事”、“挺好”或者“还可以”。有兴趣的可以往下看,自己也能粗略的看一下。

(1)血常规:看两个指标,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如果数值在化验单参考范围内,那就安心啦。血小板低,前面说过,出血风险增加,那也要看低多少,越低风险越高,如果低于50×10^9/l,那要特别引起重视,给医生看看,找找原因,调整治疗方案。另外一方面,如果高了呢?也不好!稍微升高一点也不用太在意,如果明显升高,比如大于450×10^9/l,需要去血液科看看,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2)凝血功能:看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如果这两个数值增高,也会增加出血风险。

(3)肝功能:转氨酶升高提示可能有肝损伤,如果升高程度小于标准值的3倍,可以考虑密切观察,继续服用他汀药物,过段时间再复查。如果超过3倍,说明肝损伤比较明显,该考虑停用他汀类药物。

(4)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在3.9~6.1mmol/l,复查目的就是看看血糖有没有升高,血糖高于参考值,一般不是停用他汀类药物的指征,有必要到内分泌科看看是否需要应用降糖药。

(5)肌酸激酶:这是肌肉损伤的指标,有些人检查前一天进行跑步、登山等运动也有可能出现肌酸激酶升高,如果怀疑是他汀药物引起的肌肉损伤,当肌酸激酶高于正常值5倍时,该考虑停药。

(6)血脂:最后一个讲,但它是最重要的。总的来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三个指标要低一点比较好,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高一点比较好。重点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同人群降低的目标不一样,并不是说在正常值以内就可以,具体要降低到多少需要您的主管医生评估后确定。

总结,阿司匹林和他汀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阿司匹林是抗血栓的,他汀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降血脂的。长期服用药物要注意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定期复查。复查结果要给主诊医生看看,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关注知心蓝医生,了解更多心脏知识。

同时在吃“阿司匹林”和“他汀”,需要复查哪些检查?

吃阿司匹林没按时复查,导致胃出血没有及时发现,休克,病危。

吃他汀没按时复查,导致肝功能损坏,糖尿病等等。

我们每年都会遇到这样的患者,总觉得没事,就不按时到医院复查,最终酿成大祸。

同时吃阿司匹林和他汀的朋友,一定是明确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比如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脏支架、心脏搭桥、脑梗死等等疾病。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进而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进而预防心梗,预防脑梗。

他汀并不是一种药,而是一大类药物,包括好几种比如:辛伐他汀、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等药物。他汀不但能够降低坏血脂,升高好血脂,从而减少血管垃圾形成,减少心血管狭窄。而且他汀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稳定斑块抗炎,啥意思呢,斑块在炎症刺激性就可能发生破裂,进而形成血栓,他汀能够稳定斑块,抗炎,从而减少斑块破裂,进而预防血栓。

也就是说阿司匹林和他汀,两个的目的都是预防血栓,都能预防心梗,预防脑梗。只不过他汀更靠前预防,防止斑块破裂,阿司匹林是相对靠后,一旦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要形成血栓的时候,阿司匹林这时候预防血栓。所以阿司匹林加他汀就是双保险,从而起到预防血栓,预防心梗,预防脑梗的作用。

但任何药物都是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阿司匹林和他汀也不例外,我们首先在服用前,一定要明确自己该不该吃这两种药,而不能稀里糊涂的随便吃。

一旦开始服药,必须定期复查,长期观察有没有副作用出现。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消化道出血,所以,我们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需要长期观察大便颜色,如果大便颜色变黑,尽快就诊,以防消化道出血。同时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至少每年查一下血常规,看看有没有问题,这是最基础的复查。

他汀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肝功能损坏、肌肉损伤、血糖异常,所以服用他汀期间需要在第一个月,第三个月,半年,以后每年复查肝功能、肌酶、血糖,看看有没有副作用出现。当然同时还必须复查血脂四项,因为我们服用他汀的目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8,如果没有达标,我们还得想办法。

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的朋友,不但要观察副作用,同时还得观察上述说的血脂四项,以及监测血压,监测血糖。三高都要达标。同时每年查一次心电图、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都是有必要的。有心脏病的朋友还需要查一个心脏彩超。

总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的朋友,必须定期复查: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四项、肌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同时在吃“阿司匹林”和“他汀”,需要复查哪些检查?

随着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大家的医疗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都会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和他汀两个药。那么,这些长期服口服阿司匹林和他汀的人们,应该如何定期复查?复查应该查什么?这就都成了问题。很多人都会到医院找医生问,下面张大夫就给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我觉得对于这类患者,下面这些检查是应该注意检查的。当然还有一些患者病情有自身特点,还可能有不同的检查项目,那另当别论。咱们今天把具有共性的检查给大家说一说。

1、血常规

因为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出血问题,有些情况下出血了,自己未必能觉察到,这时候如果查血常规,就能看到血常规血色素降低这样的变化。所以一般血常规是需要常规检测。

2、便常规

吃阿司匹林的患者,为了监测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平时要注意大便颜色,如果变黑,要注意查便常规。平时复查的时候也要注意查便常规,因为便常规如果看到潜血,那要注意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3、肝肾功能、血脂、血糖

吃这两个药,肝肾功能也要常规检查。因为阿司匹林可能升高尿酸,他汀可能导致肝酶升高,有时候还会影响血糖。同时血脂也要定期复查,目的是为了明确他汀降脂治疗效果,如果效果不好,而可以考虑调药。

4、肌酸激酶

长期口服他汀,药特别注意肌肉损伤,一旦肌肉损伤会导致肌酸激酶的升高,这时候如果升高到一定限度就可以考虑调整他汀用药方案。

5、心脏彩超和心电图

对于很多同时吃阿司匹林和他汀的患者,一般都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这些人复查的时候复查一下心脏彩超和心电图也是有可能的。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检查之外,临床医生还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安排一些相应的检查,那就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了。

同时在吃“阿司匹林”和“他汀”,需要复查哪些检查?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服用的目的是减少血栓的风险;他汀是降血脂药物,降血脂的同时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

大夫之所以给题主开阿司匹林和他汀一起吃,应该是题主有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风险需要预防。

二、吃阿司匹林和他汀需要复查什么?

从这两个药物本身对身体的作用来说,要定期查一下:

血常规;凝血功能;便潜血;血脂;肝功能;肌酶。

查这些是了解阿司匹林和他汀的效果,并且尽早了解药物的一些副作用。

另外,从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的原因来说,题主至少是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风险的,也需要定期做些检查,包括:

1.尽量每天测血压;

2.定期(大概每个月)测血糖(血脂上面已提到),如果血糖已经不正常,还应查一查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查一查血半胱氨酸水平;

3.还可以定期(大概半年到一年)查查颈动脉的超声,心电图,心脏超声。

另外,题主定期到医院和医生“见见面”,让医生多了解题主的身体情况,也有有利于随时调整治疗,更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病。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欢迎关注及点赞!

同时在吃“阿司匹林”和“他汀”,需要复查哪些检查?

在服用药物期间,之所以要复查身体指标,主要是因为药物有副作用。定期复查,有利于评估药物疗效以及避免药物副作用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尤其是肝肾功能等。

那么同时在吃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需要复查哪些指标呢?首先我们要知道阿司匹林和他汀类都有哪些副作用,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检查项目。

1、阿司匹林

我们知道阿司匹林目前主要用于抗血栓,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如用于解热镇痛、治疗风湿症,应选用大剂量规格的阿司匹林制剂。

对该药过敏者及有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尤其是出现过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者禁用。溃疡病活动期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禁用。

(1)定期查凝血指标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能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所以应该定期到医院复查大便常规、凝血功能(主要指标有凝血四项)。如果大便潜血阳性、凝血酶原时间值升高、皮下有出血点等,可能提示有胃肠道出血。

与抗凝药(如华法林、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及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血的危险。

(2)定期查肝肾功能

痛风、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肾的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患者大量用药可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3)查血常规,警惕阿司匹林过敏

过敏反应多为易感者,表现为哮喘、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对本品过敏者在使用其他水杨酸类药或非水杨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物时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可通过查血常规,如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指标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发现阿司匹林过敏。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应慎用。

(4)如与降糖药、降尿酸药和激素类药物同服,要注意剂量调整

阿司匹林可加强和加速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因此同服时应适当减少降糖药的剂量;而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即激素类)同时应用可增加阿司匹林的排泄,因此同服时应适当增加阿司匹林的剂量。

阿司匹林与甲氨蝶呤和丙磺舒同用时,可减少甲氨蝶呤和丙磺舒从肾脏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对肾脏的毒性反应。阿司匹林与丙横舒(促尿酸排泄)或磺吡酮同时应用可降低后者的排尿酸作用。

2、他汀类药物

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对本品过敏、活动性疾病或无法解释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的患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1)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肌酸激酶

对于有弥散性的肌痛、肌软弱及肌酸激酶(CK)升高至大于正常值十倍以上的情况,应考虑为肌病,须立即停止本品的治疗。血清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至正常上限3倍时,或有肌炎、胰腺炎表现时须停止他汀类治疗。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无须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30ml/分)应慎用;大量饮酒者,肝病史患者慎用他汀类药物。

(2)定期监测常见症状

他汀类不良反应常见恶心、腹泻、皮疹、消化不良、瘙痒、脱发、眩晕;罕见肌痛,胰腺炎、感觉异常、外周神经病变、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和持续升高、横纹肌溶解、肝炎、黄疸、血管神经性水肿、脉管炎、血小板较少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关节痛、光敏感性、发热、潮红、呼吸困难等。

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使用人群最为广泛、使用时间最长,而其中的不良反应也应该高度重视,并定期检查相应的指标,评估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一点对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