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冠心病,浑身不舒服,这是为什么?有哪些高危因素?

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得了冠心病,是否有冠心病是有明确的医学诊断的,只有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因为冠状动脉的硬化狭窄,对心脏供血形成影响,才可以称作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冠状动脉狭窄,但没有症状,但进行体力活动时,就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属于冠心病,或者存在慢性的稳定性心绞痛,也属于冠心病,急性的冠状动脉梗塞也属于冠心病,而由于冠状动脉问题导致的心衰,也可以称之为冠心病。

对于一些并不严重的冠心病问题朋友,本来是没什么感觉的,因为确诊了冠心病的问题,开始觉得浑身不舒服,心脏原来只有劳累时才不舒服,现在一直都觉得不舒服了,不光是心脏不舒服,身上哪哪都不舒服了,出现这样的问题,疾病的影响只是一方面,不妨也多从自身心理上找找原因。又有确诊了冠心病问题,紧张,焦虑这些情绪的影响,臆想出来的一些症状,会让大脑指挥身体,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可以说,一多半是心病,如果能够积极的应对冠心病,用乐观达观的心态去面对冠心病,这样的不舒服也会减少很多。

还有一种情况是,把各种不舒服的症状,都归咎于一种病,比如说一位更年期女性,确诊出冠心病的问题,同时还出现腿疼,肌肉痛等问题,都认为是冠心病引起的,但在女性更年期,由于雌性激素的流失,还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尿酸升高等问题,不管是骨质疏松引起的骨骼肌肉痛,还是高尿酸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这些问题都不能认为是冠心病所引起的,因此,“浑身不舒服”,还是应该明确病因,一个冠心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疲劳,气短,头晕等症状,但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也该积极进行排查和处理。

与其紧张,焦虑,与其总是觉得浑身不舒服而烦恼,不如积极的去应对冠心病问题,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积极的控制动脉硬化和狭窄程度,是减少冠心病发展和减少急性冠脉综合症风险的最根本因素。

如何控制冠脉的硬化和狭窄呢?首先当然是尽量消除影响冠状动脉血管的健康的一些高危因素,高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影响心脏动脉健康的一些重要风险因素,因此,想要控制好关系,首先要从基础上控制好这些慢性疾病,该降血脂降血脂,该降血压降血压,该控血糖控血糖,生活调理加上合理的药物控制,把三高控制好很重要。

除了慢病影响因素以外,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一些不良的生活因素,也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高危因素,吸烟,肥胖这2个因素,在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时,都是两个独立的风险因子,因此,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再加上合理的饮食调理和良好的作息,平和的心态等,这些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也是控制好冠心病风险的重要方面,这些良好生活方式的保持,与三高的调理控制是相辅相成的,想要调理好三高,如果生活上不能做到严格自律,保持健康良好生活习惯,恐怕三高和冠心病,都是控制不好的。

除了做好风险因素的控制以外,还要积极的做好预防工作,冠心病的药物预防,最常见的两类药物,就是他汀类的降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这两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稳定斑块,减缓冠状动脉硬化进程(应将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以下),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斑块破裂后引起的急性梗塞风险,都是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药物,冠心病患者应该结合药物的有效性,身体的耐受性,用药安全性等方面的情况,具体选择药物,长期服用来进行预防。

得了冠心病,浑身不舒服,这是为什么?有哪些高危因素?

冠心病一旦确诊,我们不得不和冠心病长期共存,因为冠心病目前不能根治,需要长期药物以及定期复查。

冠心病的人经常会有一些不舒服,有时候是心脏引起的,有时候并非心脏引起的,那么我们如何判断自己的不舒服是不是冠心病本身引起的呢?

一般来说冠心病几乎不会导致浑身不舒服!

一、心脏的原因

1、心肌缺血

冠心病最常见的不舒服就是心肌缺血发作,也就是心绞痛发作。心绞痛并不是老百姓理解的就是心脏部位疼痛,心绞痛有很多表现,每个人都不一样,大部分心绞痛会表现为胸痛、心前区疼痛,但还有很多人后背疼痛、牙疼、头疼、上腹疼痛、肩膀疼痛;甚至有时候并不疼,而是胸闷憋气、咽部紧缩感、出汗、想上厕所,甚至极个别人表现为浑身不舒服。

但有共同特点那就是:每次持续2-15分钟作用,常常几分钟。多于活动、劳累、运动、寒冷等等情况下发作。休息后会逐渐缓解,缓解后如常人。

如果浑身不舒服是发作性,每次几分钟,且在活动、运动等以后发作,休息后能缓解,那么首先考虑心绞痛。

2、心功能不全

冠心病另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胸闷气短、乏力、呼吸困难。特点也是活动胸闷憋气、乏力等症状加重。有时候会出现下肢浮肿,食欲不佳等等。有人感觉不一样,或描述不准确,也会觉得全身不舒服,所以当冠心病浑身不舒服,也要排除心功能不全。

二、非心脏病的原因

1、疾病的原因

我们说了冠心病一般不会变现为浑身不舒服,而且浑身不舒服这个词过于笼统,过于朦胧。没办法因为浑身不舒服就告诉您是什么原因或什么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比如贫血、发烧、电解质紊乱、肝病、肾病、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等都会导致浑身不舒服,所以需要提供伴随症状,必要时还得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浑身不舒服的原因。

2、非疾病的原因

浑身不舒服最常见的原因有时候不是疾病引起的,比如长期熬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情绪低落、压力大、抑郁、焦虑、更年期等等问题都会导致浑身不舒服。

三、冠心病注意事项

冠心病如果有不舒服需要前往医院,进一步明确排除心脏病导致的,如果是心脏病导致的医生会根据原因进一步调整治疗。但不管是不是心脏病引起的不舒服,我们需要:

1、坚持规律服药,冠心病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一定不能随便停药或减药,任何治疗都需要有医生指导。

2、坚持定期复查,因为冠心病长期吃药,需要复查了解药物是否有副作用,低密度脂蛋白是否达标,心率血压血糖等控制怎么样。

3、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坚持运动、低盐低糖低脂饮食、避免熬夜、保持好的心情等等是控制冠心病的基础。

总之,如果有冠心病,且出现了浑身不舒服,如果长期这样一定要去医院看看是不是心脏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才知道如何是好。

得了冠心病,浑身不舒服,这是为什么?有哪些高危因素?

谢邀请,如果确诊完得了冠心病以后浑身不舒服这种情况的话,跟您高危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其实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近期可能还会给胰岛素抵抗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病毒感染,衣原体感染,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都有一定的关系。

冠心病其实就是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动脉管,腔闭塞后失去弹性使管腔作小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受累的动脉,可以从内膜开始先后发生各种病变,包括脂肪,富含糖类,聚集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积等斑块形成。

一般超过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比较快,但也有一些青少年,比如说也会发现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实这个事情已经有开始了,但是随着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男性比女性相比,女性发病率比较低,更年期后女性发病率增高。

病变出现以后可能会出现脑力,体力衰退,同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的感觉,可能会出现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严重的话会出现声音的嘶哑,如果气管移位阻塞会出现肺动脉受压,你会出现心脏的增大主动脉夹层。

发挥患者的主动配合能力,如果有客观证明的话,需要经过合理的预防,可以延缓阻止病情的进展,甚至可以逆转病情,所以说需要从生活方式上改善合理的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尽量以花生油,豆油,菜籽油植物油为食物油。适当的参加运动,参加一些一定的体力劳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功能调节脂质代谢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不易做剧烈的运动,对于老年病人提倡散步,每日一小时可分次进行,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愉快情绪,避免熬夜劳累过度,保持充足睡眠,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动物性脂肪饮食,

得了冠心病,浑身不舒服,这是为什么?有哪些高危因素?

这是由于冠心病特性造成的!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旦确诊就代表自身冠脉血管至少狭窄50%,我们需要清晰一点:“任何日常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我们之所以活着是因为血氧能量的充足供应”,而冠心病患者由于冠脉狭窄程度高于50%,所以自身血液的循环流动肯定受到严重阻碍,如果狭窄程度只是最低的50%、如果患者年龄较轻动脉硬化程度不高、如果患者天生側支循环建立较好,可能还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太多异常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狭窄会逐渐加剧,一旦患者心肌血供无法满足日常血氧消耗,就会出现一系列心脏类疾病的症状,而且由于长期缺血的情况,不仅可能伤害心功能,更会影响到其他多个脏器的正常工作。

不要小瞧血液,它的正常流通受到阻碍,身体自然会不舒服!

1,血液其实就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呼吸进来的氧气和吃进来的食物,大家可以理解为“给努力工作的组织细胞准备的食物”,只工作不吃饭能舒服就怪了。

2,血液除了将能量送到各组织细胞外,还要在离开时,带走代谢废物(毒素),通过膀胱(肠道)排出。

这种不舒服,还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痕迹!

只要得病了就不是好事,更别说是冠心病了,由于冠心病难以治疗,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奋战,更有死亡风险,所以很多人都对其有着极大的恐惧。

患者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压抑、负面的精神状态下生活,很容易导致神经紊乱无法正常工作,这种紊乱的神经系统会影响到其支配的脏器,由于神经系统遍布全身各处,所以患者会有多处不适,也就是常说的“心病”,但这种心病一旦持续过长,也会反向影响身体。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不良饮食:长期大量摄入高热、高脂、高糖食物,很容易导致冠心病出现。

长期吸烟:吸烟会破坏脂质代谢、加速动脉硬化,而且烟草中的一氧化碳入血,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丧失携氧气的能力和作用,血液携氧量降低,自然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体重过高:肥胖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体重过高的肥胖者患有冠心病的几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1倍左右,而且由于脂肪大量附着在心脏上,心脏的收缩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易诱发心衰。

合并三高:如果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会极大增加冠心病出现几率,不仅仅是血压升高时的动脉硬化加剧,更与脂肪摄入过多、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脊柱病变:患者长期用脊姿势不良,会慢慢使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一旦压迫神经,就会导致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影响血液的正常供应。

(我是罗民,三甲级医院在职主任医师,有着三十多年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医生,我的努力只为收获大家的认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希望您能点赞、关注,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或私信我,我会尽力帮助大家!)

得了冠心病,浑身不舒服,这是为什么?有哪些高危因素?

冠心病患者应该注意哪些生活中的细节?这的确是很多人最想知道的一些日常保健知识,别说这种问题不专业,这里面可能有大学问。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从闻名于世的奥斯陆一级预防试验(Oslo PPT)说起。大家别害怕,这个试验很有启发意义,看完了您一定有收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死于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同时欧美社会都陷入了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阶段,尤其是高血压、心肌梗死和脑梗塞,成了困扰欧美社会的可怕幽灵。

在这个浪潮下,受灾最严重的的就是美国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在当时,欧美社会也很纳闷,怎么经济大发展,人们日子越来越好,却导致了这类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呢?回头看,当时的欧美社会与我们现在是何其相似。

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挪威也经历着这么一场浪潮。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尤其是在挪威的首都奥斯陆,很多人整天喝酒抽烟吃肉,结果导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于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挪威在1973年开展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奥斯陆一级预防试验”。看到这里,您一定继续往下看,看完了你就明白怎么拯救自己和家人了。

奥斯陆一级预防试验的研究方法是从挪威首都奥斯陆的16202名高血脂患者中筛选了1232名男性高血脂患者,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抽烟喝酒爱吃肉。随后分为两组,一组给与饮食和戒烟干预,让他们戒烟,同时要他们少吃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猪牛羊肥肉、鱼子和蛋黄等食物),代之以不饱和脂肪酸(海鱼肉、橄榄油等)。另外一组不加任何干预,接着让他们过自己的幸福小日子,继续让他们抽烟喝酒吃肥肉。这两组患者在随后的5年里一直被追踪随访。

5年后试验结果公布,那一组戒烟外加改善饮食习惯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比率明显降低,而且这群人发生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的机率也明显降低。试验结果显示两组人的健康状况对比十分明显,没有给与干预那一组人死死伤伤。

讲完这个医学界著名的试验,张大夫就想问问大家,如果1973年你在挪威,你愿意参加这个试验的哪一组?说到这里,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呢?

得了冠心病,浑身不舒服,这是为什么?有哪些高危因素?

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冠心病的确切病因,很多因素可以引起冠心病,也就是说冠心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因此,这些病因又叫高危因素。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家族史〔即遗传因素〕、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等。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生活习惯

1.吸烟

抽烟同冠心病关系明确,已经成为公认的冠心病高危因素之一,也是诸多因素中较为可控的因素之一。拒绝吸烟和拒绝二手烟,有研究显示可明显降低冠心病发病率。

2.酗酒及高脂饮食

之所以把酗酒同高脂饮食放在一起,是因酗酒多合并高脂饮食,酗酒及高脂饮食是生活习惯中也可改变的因素,虽没有抽烟那样临床研究证据确凿,但酗酒同高脂饮食亦是冠心病高危因素之一。

3.疲劳及情绪紧张

疲劳几乎是所有疾病的基础,而快节奏的紧张生活,也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冠心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适量放松,减少疲劳和紧张节奏,将会减少冠心病发病。

4.缺乏运动

其实缺乏运动几乎是现代人的通病,不运动或者很少运动的人群中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经常运动的人群。适量运动,所获益的是冠心病发病率的降低,也是可控的危险因素之一。

二、疾病所致

1.高血压病

高血压有明确的临床试验证实,其可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损伤,所以,血压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冠心病发病率的高低,而高血压的出现,也是其他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2.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虽不是较高危的危险因素,但是其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群较为关注的危险因素,多数人到医院后会监测血脂,是人们认识冠心病高危因素中较为熟悉和清楚的一个。相当多的研究证实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同冠心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3.糖尿病

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一样,是冠心病极为密切的病因之一,在糖尿病病人中,冠心病是糖尿病病人中的首要死因,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预示患者冠心病发病率的高低。

4.肥胖症

肥胖已经明确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个体差别因素所致

1.性格

性格急躁的人,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而且促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年龄

年龄是和冠心病呈正相关的因素之一,有学者表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的一生,所以,只要活到足够年龄,冠心病的发生几乎是百分之百。所以,年龄越大,冠心病发病率越高。

4.性别

绝经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低,绝经后女性发病率同男性相当,所以,性别不同,其冠心病发病率也有所不同。

预防冠心病,就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检测身体动态,在疾病刚刚出现征兆的时候及时的进行调理治疗,恢复健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