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日常生活饮食应注意什么?

血压升高了,到了160/110mmhg左右的水平,已经超出了140/90的正常诊断范围,是可以明确诊断为高血压问题的情况,之所以会发生高血压,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

如果排除极少数的疾病或药物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大多数的高血压问题都属于原发性的高血压问题,原发性高血压与家族遗传,年龄等方面的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同时也与生活中一些不利于血压控制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问题息息相关。对于年龄,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控制,但生活中的这些不良习惯,却值得注意,您的血压到了160/110这样的水平,不妨先反问一下自己,平常生活中有没有这些问题和不良习惯呢——

1. 口味重,吃的咸;

2. 高脂高糖饮食;

3. 身体肥胖没控制,腰围肚子都大起来了;

4. 日常经常久坐,不喜欢运动,也没有运动锻炼习惯;

5. 脾气急躁,或经常焦虑紧张,无法保持平和心态;

6. 吸烟,长期大量饮酒;

7. 经常熬夜。

这些方面的不良习惯,长期累积下来,血压出现升高,其实一点也并不奇怪。既然血压已经高了,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改善这些方面的问题,来辅助调理和控制血压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下,血压160/110这样的一个血压水平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虽然看高血压是否严重,不能但看血压值,还要看身体其他的心血管指标情况,但我们对于高血压的高低,也是有一个分级的,这个160/110的血压水平,属于二级高血压的边缘,马上就要到了三级高血压了,因此,这样的情况,应该属于中重度的高血压问题,虽然并不一定有感觉,也不一定就会引发心脑血管方面的急性问题,但如果要不注意控制,或者完全不控制,长期影响下来,不但会逐渐对心脑血管健康形成危害,同样也会对肾脏健康,眼底健康等多个方面形成健康危害。

对于这种二级高血压甚至都快到三级的情况,一般是建议立即启动药物治疗的,而且一般推荐两种降压药联合用药,来控制血压水平。之所以上来就让服药控制,一方面是血压值较高,通过单纯的生活调理通常控制不下来,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的治疗作用,把血压逐步的较快的恢复正常,也能够减少中重度高血压带来的健康危害。但不得不说的是,生活上多加注意,做好高血压的生活调理,始终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调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饮食方面,建议首先是控盐,6g,5g盐的标准都说了很多年了,但还是有点抽象,但注意吃的淡一点,也要注意调味品,零食中隐形盐的摄入,对于高血压的调节是很有帮助的,除了控制好盐的摄入量以外,多吃新鲜的果蔬,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杂粮,适量的吃坚果和豆奶制品,均衡适度的营养摄入,才是真正健康的有助于血压调理的健康饮食。

除了健康饮食方面以外,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要想从生活上做好血压的调理干预,应该注意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和养成一些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比如坚持合理的运动锻炼,有氧运动为主,结合抗阻运动,比如有吸烟习惯的,试着逐渐的戒烟,有饮酒习惯的,尽量的控制少喝点,能不喝更好,有肥胖问题,尽量的控制下体重,能够把体重和腰围都减下来最好;原来经常熬夜的,试着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样也要注意好心态的调整,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的控制好和调理好血压问题。

高血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日常生活饮食应注意什么?

概述

我们的心脏每天跳动,将血液送往全身。但是不是靠心脏将血液打到手指,心脏将血液打出来后,进入大动脉,大动脉接到血液后,会不断透过收缩,不断传接,将血液送到动脉,毛细血管,送到全身各处。如果送不到的话,就会感觉手脚冰凉,表示你可能有高血压的倾向。看一个人有没有心脏病的前兆,摸一摸他的手,如果手脚冰凉就知道他的血液输送有问题。手脚过热、过红、过涨,同样地,也是心脏有问题。手脚冰凉表示心脏的跳动力度很弱,手脚太红太热表示心脏跳动过猛,过凶,过于疲惫,都是很危险的。

血压调控机制

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泵血能力加强(如心脏收缩力增加等),使每秒钟泵出血液增加。另一种因素是大动脉失去了正常弹性,变得僵硬,当心脏泵出血液时,不能有效扩张,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过比正常狭小的空间,导致压力升高。这就是高血压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和变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由于神经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动脉可暂时性收缩同样也引起血压的增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第三个因素是循环中液体容量增加。这常见于肾脏疾病时,肾脏不能充分从体内排出钠盐和水分,体内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

相反,如果心脏泵血能力受限、血管扩张或过多的体液丢失,都可导致。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肾脏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自动地调节身体许多功能的部分)的变化来调控。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慢性的疾病,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心理的,生理的,社会的因素等。

1、超重、肥胖:体重指数增加是高血压病最危险的因素。肥胖人脂肪多,这不仅引起动脉硬化,而且还因脂肪组织内微血管的增多,造成血流决量增加,结果易产生血压。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

2、饮食:食入过多的食盐,可招致高血压。此外,钾和钙食量过低,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也被认为是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3、性别、 年龄:年龄与高血压关系也很大。就总人群来说,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9.3%---42.5%。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患者甚至高于男性。

4、性格:性格与高血压也密切相关,性格、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体内产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比如说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引发高血压。

5、精神紧张:长期精神紧张、愤怒、烦恼、环境的恶性刺激(如噪音),都可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6、工作压力过重: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

7、饮酒:过量饮酒量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反应的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逐渐升高,长期这样,高血压发病率增大。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30mg(约1两白酒),女性应不超过20mg。

8、吸烟:吸一支普通的香烟,可使收缩压升高1.3~3.3kPa(10~30mmHg),长期大量地吸烟,也就是说,每日抽30~40支香烟,可引起小动脉的持续性收缩,天长日久,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血管内膜渐渐增厚,形成小动脉硬化。

9、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约个60%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 压家族史。高血压的遗传可能存在主要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两种方式。在遗传表型上,不仅血压升高发生率体现遗传性, 而且在血压高度、并发症发生以及其它有关因素方面,如肥胖,也有遗传性。

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对已有高血压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个体或群体的预防。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有互为补充的两种对策:一是针对高危险(即易得病的)人群,寻找出将来可能发生高血压的人,在非常早期、血压尚未升高前进行预防;另一方面是对整个人群进行预防。具体的措施是:

1、 减轻体重 因肥胖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2、 低盐(氯化钠)饮食 每天氯化钠应小于6克,每增加1克钠, 收缩压升高2mmHg,舒张压升高1.7mmHg。

3、 补钾 每天应补钾4克,每天应吃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这样可得到充足的钾,从而使收缩压降低4.4mmHg,舒张压降低2.4mmHg。

4、补钙 补钙可使血压降低3—6mmHg,成人每天应摄入钙800毫克,每250毫克牛奶大概可补钙250—300毫克,400克新鲜蔬菜也可补钙400毫克。

5、 补镁 补镁可降低血压,镁主要来源于蔬菜、豆类、干果、粗粮中。

6、 戒烟限酒 大量饮酒血压肯定会升高,有饮酒习惯的人应限制饮白酒,可改饮少量红葡萄酒或啤酒。

7、适当运动 有规律的运动可使高压降低5—15mmHg,低压降低5—10mmHg。

8、 低脂饮食 补充优质的蛋白和维生素。

9、 心理平衡 保持良好、快乐的心境,消除烦闷、改善情绪。

二级预防措施是:

1、对35岁以上就医者(不知自己血压水平的人)首诊医生必须测量其血压并记录之,以便高血压病人的早期发现。

2、对35岁以上人群每年查体测血压1次。

3、建立高血压门诊、实行档案制,预防、随访跟踪服务。早期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每周测血压2次,治疗稳定后每周测血压1次,坚持每月测血压至少1次。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主要是对已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病人的并发症预防。这些并发症,多为全身动脉硬化所致,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以及眼底动脉硬化而引起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进行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日常生活饮食应注意什么?

高血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 高血压目前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1, 原发性高血压占90%以上,具体原因不清楚,病因为多因素,尤其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一起或交互作用,但是,这两者具体通过何种途径升高血压,至今尚无完整统一的认识。因为,高血压不是一种均匀同质性疾病,不同个体间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病程较长,进展一般缓慢,不同阶段的起因、维持和加速机制不同。

只能说以下因素与高血压有关:

(1) 遗传因素

表现为高血压家族聚集性。但是高血压基因研究报道多,但尚无突破性进展。所以,若是高血压患者从小培养孩子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不一定会遗传给孩子。若同长辈一样的不良生活习性等,孩子们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大。

(2) 环境因素

如高钠盐、高脂肪、大量饮酒、低钾饮食等,与高血压发病相关。精神应激如长期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不良噪音等与血压升高有关。吸烟也引起血压增高。

(3) 其他因素

如体重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药物如避孕药,麻黄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甘草等可使血压升高。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均与血压升高严重程度有关。

以上因素是病因吗?答案是否定的。只能说以上是诱发因素,当诱发因素一旦启动高血压疾病,并严重到一定程度,就是改变以上的因素,高血压也得不到治愈。故与之有关,但不一定是病因。高血压的重要预防应从小培养科学生活方式和健康心态。

二, 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某些确定的病因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占高血压的5%~10%左右。其病因和疾病如下表

高血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日常生活饮食应注意什么?

我认为高血压的根源是人体对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的代偿反应。为什么?

第一张图:

举一个例子,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当椎动脉受压时大脑因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那么大脑又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人体会为了使他供血充足从而加大心脏的供血力度,所以血压会很高。

第二张图:

从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大家可以看出,全身重要器官脑、胃、肝、脾、肾都是心脏直接单向供血的器官,人体是个非常精密的仪器,具有强大的自我调控能力,如果上述器官中的任何一个因堵塞而缺血缺氧,心脏则误以为自己动力不足,从而加大泵血力度,最终导致人体血压升高。

我们平时冶高血压时一定要找准病因,标本兼治,才会取得很好效果!

高血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日常生活饮食应注意什么?

您好,首先感谢邀请!

高血压分类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个类型;

原发性高血压-指的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这一类型是找不到明确的病因,也不是在明确的疾病所导致,这一类型约占所有高血压的95%;通常简称为高血压,所以您所提出的“高血压”应该是指这个类型。

继发性高血压-指的是由于某些确定的疾病或者病因(如肾脏实质及血管病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等)引起的血压升高;这一类型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

高血压怎样形成?

此处所说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形成机制,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知道是没有明确的病因的,但是其发病又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而高血压的发病是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环境因素约占到60%。

1.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据统计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压,尤其是早年发病的,其后代的发病概率可以高达46%,也就是将近一半;基因遗传导致发病的高风险性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即便携带有患高血压的基因,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病,因为上面已经提到高血压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环境因素占比60%。

2.环境因素

1)不良的饮食习惯

a.最突出的问题是钠盐摄入过量,尤其是对钠盐敏感的人群,《中国营养与慢性病报告2015》中得到我国居民烹调用盐摄入量的平均值是10.5g,注意这还只是指的我们老百姓所说的盐巴的量,还不包括豆瓣、酱油、泡菜、咸菜、各类高钠零食等中的钠盐,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5》,中推荐摄入量是<6g钠盐,包含上述调味品及零食中的钠盐哦,想想一下大家超过了多少的量,这是高血压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b.高蛋白摄入:随着社会及大家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食品工业及餐饮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国家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逐步在向欧美发达国家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靠近;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导致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也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c.大量饮酒:我国的“酒文化”深远,在饭桌上“感情好一口闷”,“喝酒当喝汤”等豪言壮语甚是常见,而无论是谈生意、聚会,少了酒是达不到效果的,前些时间甚至多次报道“醉死”,过量的饮酒也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诸如上述,不良饮食习惯还很多包括: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或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过高、低膳食纤维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2)精神应激

当然,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掌握的知识、技术也在飞跃式的增长:来自学业、就业、工作、生活、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也在快速增长,比如目前以应试教育为背景又要求多才多能的学习环境使得童年时期需要应对来自学业的压力而处于精神应激状态;每年毕业生六七百万人,使得刚刚迈出大学校园的学生们不得不面对来自就业的压力;等等。

当然除了这些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如超重或肥胖、避孕药等等。

目前部分学者提出,遗传可能更多的不是基因层面的遗传,而是生活方式的“遗传”,如父母喜食泡菜、腌腊食品、肥肉等食物则儿女多有同样的生活习惯,故更多的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善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生概率。

所以,也在此呼吁:重视膳食营养、注重心理疏导、勤加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生概率。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小小内科医师||营养师一枚,欢迎关注】

【才疏学浅,如有不足,望批评指正!】

高血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日常生活饮食应注意什么?

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有:

1、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是逐渐上升的。

2、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也比一般人高。

3、不良的饮食结构,暴饮暴食,吸烟、长期大量饮酒,长期摄入高热量、高盐的食物,如各种油炸食品、甜食、腌制食品等,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缺乏运动,容易引起高血压。

4、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增加,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可导致血压升高,长期下去,可引起高血压。

5、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患者容易发生高血压。

预防高血压的主要措施有:

1、控制食盐的摄入,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6克,尽量少用酱油、味精等含钠盐的调味品,不吃腌制食品,如咸鸭蛋、咸菜、火腿、腊肉等。

2、吸烟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之一,大量饮酒会造成肥胖、肝脏损害、血压升高等,戒烟限酒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3、超重或肥胖者需要减肥,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科学减肥,不可盲目节食减肥。

4、限制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各类甜食、油炸食品、烧烤类食物等。

5、坚持体育锻炼,每天30分钟,每周5天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如快步走、太极拳、八卦掌、骑自行车、游泳、慢跑等。

6、心理压力较大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放松,多参加运动,多与朋友聚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适当休息,保持心态平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