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以下,还需要吃阿司匹林吗?

先说答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8以下,与是否吃阿司匹林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如果身体情况不需要吃阿司匹林,就不要吃,如果确实需要长期服用,还是应该坚持长期服用。

如果这位朋友是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如果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阿司匹林通常是需要长期服用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般说来,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时,建议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1.8mmol/L以下的水平,这样能够大大减少心血管疾病二次发作的风险,但阿司匹林并不是控制血脂指标的药物,通常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方面,医生会推荐他汀类药物或他汀类药联合其他降脂药的方式来控制血脂,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1.8以下是非常好的数值,是减少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指标。

有的朋友说,我听说阿司匹林是改善血液粘稠的,我的血脂指标都下来了,血液也就不粘稠了,阿司匹林还用吃吗?其实这种说法还是没有真正理解阿司匹林对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作用,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改善血液粘稠,而是通过发挥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减少血栓风险。当我们的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时,会触发身体凝血反应机制,血小板等凝血物质聚集形成血栓有堵塞血管的风险,阿司匹林的作用就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反应,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和他汀是最常见的两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指标,减缓动脉硬化进程,稳定斑块减少斑块破裂风险,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1.8以下最好;阿司匹林能够有效的抵抗血小板的聚集,减少斑块破裂带来的血栓风险,2者相符相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多数情况下,即使血脂已经控制指标达标,达到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8以下的水平,也不建议您停服阿司匹林,这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分的2条腿,一条腿达标了,另一条腿却停药了,这样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但阿司匹林并非就一定不能够停药,很多时候,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身体健康获益是抵抗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而其用药的风险,同样也是抵抗血小板聚集,导致的出血风险,这种出血风险包括消化道的内出血,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发生风险的加大,因此,对于长期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定期的评估自身的出血风险,如果出血风险加大或者已经出现出血问题,应该及时的停服药物并就医处理。本身有较大出血风险的朋友,高龄的老年人,在这方面更是要多加注意,千万不要闷头吃药,不顾风险。具体如何评估风险,用药还是停药,是很专业的事情,还是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判断为宜。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点,不管是他汀和阿司匹林,长期服药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不管是否用药,都应该注意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规律三餐,根据身体情况坚持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作息,这些对心血管方面有益的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是任何长期服药都无法替代的,也是最安全的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方式,这才是值得终身坚持的,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正确方式。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以下,还需要吃阿司匹林吗?

谢谢您的邀请!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数值严格来说和吃阿司匹林没有直接关系,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脂的一个成分,通常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要使用他汀类药物。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心脑血管病。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到了多高该控制,到了多高该开始吃他汀,都得看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有多少。

没有心脑血管病风险的并不要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的特别低,降低到3.4mmol/L以下就可以。

如果有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家族史等或者就是40岁以上有糖尿病,那么应该控制到2.6以下。

当然,心脑血管病风险很高或者有过心脑血管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要求控制到1.8以下。

通常,如果是医生要求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控制到1.8以下,那就是上面第三种情况,也就是有过心脑血管病或10年内心脑血管病风险很高,那么,这种情况下,只要没有出血风险、胃溃疡、哮喘、痛风、阿司匹林过敏等,通常也是建议要服用阿司匹林的。

因此,要不要吃阿司匹林,还是要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有多少,风险小,可以不吃,风险大,建议吃。跟单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关系不大。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欢迎关注及点赞!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以下,还需要吃阿司匹林吗?

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的目的在于延缓血管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服用阿司匹林的目的在于预防血栓形成,也是为了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看似二者目的相似,但如果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还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与胆固醇结合,将胆固醇从肝脏转运至动脉内膜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形成斑块,是影响心脑血管健康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老年人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以后,应采取低脂胆固醇饮食,必要时给予他汀将脂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合理范围,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1.8mmol/L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脂目标之一,主要适用于已经发生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这部分患者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同时,应注意适当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缩小并逆转动脉斑块,预防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但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并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就无需干预。在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前,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经控制在1.8mmol/L以下,在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后,应进一步降低该指标,应在原数值上再降低30%,以降低复发风险,药物应选用他汀,并非阿司匹林。

可能部分患者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部分病人在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同时,会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呢?这要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讲起。出现不稳定动脉斑块以后,需要使用他汀稳定并缩小动脉斑块,以防其破裂;如果斑块破裂,动脉内膜下组织暴露在血液中易聚集血小板形成血栓,从而堵塞心脑血管,进展为心肌梗死、脑梗死。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聚集,可预防血栓形成,它与他汀一样,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药物,因此,许多服用他汀的患者会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就是为了预防斑块破裂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服用阿司匹林的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并非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综上,服用阿司匹林的目的为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并非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需要通过他汀实现。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说明可能已经发生了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在无禁忌症与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这类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用他汀与阿司匹林。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以下,还需要吃阿司匹林吗?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有两项措施非常重要,一是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目标水平,二是预防血栓形成避免梗塞性疾病发生,因此有不少人认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会形成血栓,而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形成,所以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下来,就可以不再服用阿司匹林了,事实上这样的认识混淆了这两项措施的作用。

首先,低密度脂蛋白不会直接导致血栓形成。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脂肪运送进血管内皮的运输工具,它的水平越高运送进血管内皮中的脂肪越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下来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与延缓血管病变的进展,对已经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人来说,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

其次,血栓不会无缘无故形成,它是在斑块发生破裂后,大量的血小板聚集在斑块破裂暴露出的脂质物周围而形成,而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以避免斑块发生破裂时血小板聚集成团,它并不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形成。

由此可见,低密度脂蛋白能不能降到1.8mmol/L以下,与服不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关系,即便低密度已经降到了1.8mmol/L以下,只是起到了阻止血管病变进展的作用,并不能消除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斑块破裂的可能依然存在,还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的形成,也就是说阿司匹林是不能停用的。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