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引发的血栓要怎样预防?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心悸、乏力、头晕,胸闷等,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晕厥多尿等,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还有部分房颤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因此,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特别房颤风险的朋友,应该定期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控制。

房颤最大的危险是引起血栓的风险,当发生心房颤动时,正常循环的血液会在心房内滞留并形成涡流,此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就会形成聚集,形成血栓,血栓如果脱落,进入脑动脉,引起脑动脉的栓塞,就会形成缺血性的脑卒中(心源性),这是房颤的最大健康风险,除了会引起脑动脉栓塞以外,房颤还可能引起下肢、肠系膜、内脏等体循环动脉的栓塞,心梗,心衰的发病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因此,如何控制好房颤引起的血栓风险,是房颤患者治疗和改善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对于有房颤问题的朋友来说,也不必过分惊慌,房颤问题同样也有轻重之分,从轻度的毫无感觉的阵发性房颤,到持续性的房颤等,同时伴发的疾病情况,身体状况等,也是评估房颤引发血栓风险的重要方面。统计数据显示,非风湿性瓣膜病的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6~8倍,而伴有风湿性瓣膜病的房颤患者,其发病风险是对照组的17.6倍,而伴有肥厚型心肌病、心腔内有血栓或自发超声回声的情况,也都是发生血栓的高风险人群。

通常对于房颤引发血栓的风险,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评估过程,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发病史,性别,心脏功能情况,血管疾病情况等,都是评估房颤引起血栓风险的评估因素,临床上也有一套完整的评分系统来评估房颤引起血栓的风险大小。如果通过这套评分系统男性的评分>2分,而女性>3分,就属于血栓风险较高的人群了。

如何预防房颤引发血栓的风险,很多朋友说吃阿司匹林呗,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有些朋友会把抗血小板的预防药物和抗凝药物弄混,对于房颤预防血栓的风险预防,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作用已经不足够了,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更严格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药物一般传统用药就是华法林,这个药物是一个应用多年的老药,临床数据比较完善,用药前和用药期间需要注意评估出血风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不管在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中,华法林可以使卒中的出现风险降低64%,死亡率降低26%,但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这个药物,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遵医嘱个性化用药,并定期监测INR。除了华法林外,现在也有一些新型的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艾多沙班等药物,这些药物不受食物影响, 抗凝效果也稳定,安全性相对较高,不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用药更加便捷,但缺陷是治疗费用高。

除了要进行抗凝治疗外,想要减少房颤患者的血栓发病风险,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控制好心率水平,减少房颤的发生率。房颤的心率控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选择药物控制心室率,如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非二氢吡啶类的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洋地黄以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等,可以用于日常的心率控制,对于心率控制的目标值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这与房颤患者严重情况不同,并发症情况不同等个体差异化较大有关,但通常说来房颤患者的宽松心率控制应该至少在110次以下,而严格的心室率则应该控制到80以下,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心动过缓的发生。除了药物控制以外,对于心室率的控制,心律失常的复律等,临床上还有一些列的其他治疗方案,具体还请根据情况遵医嘱进行治疗。

最后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房颤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做到防大于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失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长期饮酒,运动过少或过度,都是增加房颤发作的风险,因此,如果能够积极的控制和调理相关疾病,加强生活调理,控制好体重,戒烟酒,适度合理运动,这对于预防房颤发生,减少房颤引发血栓风险,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房颤引发的血栓要怎样预防?

张大夫前面的文章曾经写过,房颤是一种跟年龄相关性很大的疾病,可以说是一种老年性疾病。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发生脑卒中。一旦发生脑卒中致死致残的机率就很大了,所以房颤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那么,作为医生有哪些手段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呢?今天我给大家说一说。

预防房颤造成脑卒中发生的关键是有效的抗凝治疗。通俗的讲,现阶段主流的抗凝药物就是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三个药物。其中华法林使用时间最长,最为经典,也最为便宜,但是出血机率较高,要定期查INR这个数值。而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两个药,这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出血风险较低,不用监测INR这个数值,比较方便,但是价格比较贵。

我国房颤治疗中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使用阿司匹林来代替上面提到的三个抗凝药,这是非常不应该的,这样有可能增加房颤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张大夫个人也不推荐。在此再次提醒那些房颤患者,切不可一位吃阿司匹林就能预防房颤带来的脑卒中,这是不科学的,还是应该正规进行房颤危险评分,必要时吃抗凝药。

房颤引发的血栓要怎样预防?

目前房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房颤所带来的危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左心耳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流进入脑血管,可以导致脑血管闭塞,形成急性脑梗死,引起失语或运动障碍,甚至有生命危险。

根据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血栓形成高风险人群是需要抗凝治疗的。

哪些人群属于血栓形成高风险人群呢?

减少房颤患者卒中的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的目标,目前医生用来评估卒中风险的标准是CHA2DS2-VASc评分,这看起来是个专业的术语,不过,对于广大房颤患者还是有必要知晓的,大家可以给自己打个分,看看是否是卒中的高危人群,如果是,您的房颤就更需要积极治疗了。

有房颤的患者不妨对着下表看看,自己评几分?

0分,低危,阿司匹林

1分,中危,阿司匹林或华法林

≥2分,高危,华法林

高危人群的血栓预防治疗

华法林是经典的抗凝药物,用于血栓预防有很好的疗效。但服用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徐医生跟大家说一说。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活化,从而产生抗凝作用。因此任何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都会影响到华法林的代谢,影响到抗凝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徐医生总是叮嘱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一定注意饮食的原因。

华法林与饮食有个“平衡”

服用华法林的患者,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食物,但记住,要想保持抗凝效果的稳定,在饮食方面需要保持饮食结构的稳定,也就是量的稳定,而非“忌口”。

哪些食物需要注意呢?

某些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甘蓝等,维生素K的含量很高,维生素K可以“对抗”华法林的作用,消弱其抗凝效果,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宜突然增加或减少这类蔬菜的食用量!

某些水果,如西柚、葡萄柚等,可以抑制肝内代谢华法林的酶,增强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切勿大量食用。

为什么要频繁抽血?

华法林的治疗窗很窄,需要将凝血指标中的INR控制在2~3之间,才有治疗效果,而且出血风险相对较小。

INR低于2,达不到治疗效果,血栓风险仍然存在,INR高于3,出血风险大大增加。

而且,虽然同样服用华法林,每个人的服用剂量千差万别,医生需要通过服药过程中频繁的抽血化验,调整出一个适合你的具体剂量。

服用华法林,3天开始起效,需要抽血了解INR,然后每周查PT、INR,根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剂量,如果通过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控制在2~3了,还需要连查2次,稳定了再改为2周查一次,连查2次稳定,改为每月查一次,连查2次稳定,可以每2月查一次,而且必须坚持监测这个指标。

温馨提示:如果有感冒等感染情况,使用了抗生素,应该注意监测INR,因为抗生素会影响华法林的代谢,增加出血风险。

华法林这么麻烦,有没有替代的药物?

华法林治疗效果的口碑是杠杠滴,可有没有跟它效果一样,不需要频繁抽血,也不需要注意饮食的药物呢?

有!近几年上市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泰毕全、拜瑞妥等药物就可以满足这类人的需求,简单、方便,也为临床医生所喜欢,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费用有点高,日治疗费用30元左右。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房颤引发的血栓要怎样预防?

上周看过一个患者,好好的就大面积脑梗了,入院后发现是心脏病引起的脑梗死。

心脏病怎么会引起脑梗死?

心脏病中有一个病叫房颤,这个心脏病就会引起脑梗死。房颤是什么?我们的心脏正常跳动是一下一下比较规律的跳动,但因为各种心脏病可能会导致心脏跳乱,其中有一种心跳叫房颤。

正常心脏跳动的时候,心脏把心脏内部的血液能充分的送入血管,运送到人体,血液不会停留在心脏内部,就不会形成血栓。当发生房颤的时候,心房不能充分把血液全部运输到血管,就会有一部分血液留在心脏内部,血液留在心脏内部就会形成血块,也就是血栓,这种血栓有可能掉下了,随着血流来到脑血管,堵在脑血管就会发生脑梗死。

如何预防房颤形成的血栓呢?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三点:1、不要让心脏房颤,2、药物抗凝预防血栓形成,3、把血栓掉下了的那条路给封死。

1、不要心脏房颤,也就是发生房颤后,我们尽可能的把房颤纠正为正常心跳,一般有药物和射频消融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效果都不完美,药物的效果一般有效性维持不了多久,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有效,但时间长了就会失效,常用的药物包括倍他乐克、胺碘酮、心律平等等。射频消融手术的成功率也比较低,很多医院也开展不了。

2、抗凝预防血栓,这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预防房颤血栓的方法,常用的抗凝口服药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等。华法林属于老药,服用期间需要经常定期化验血液,否则会出血或无效。新型抗凝药物,一方面较贵,一方面有些有心脏瓣膜疾病的心脏病不能使用。

3、把血栓掉下了的路堵死——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结构独特,是一个带钩的长管状结构,因其独特结构以及内膜面丰富的肌小梁决定了其结构内容易造成血流淤滞,从而形成血栓,研究显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房血栓90%以上存在于左心耳,而通过内科介入封堵左心耳可消除其形成血栓的场所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而引起的卒中风险。 简单理解就是把把左心耳这个地方给堵上,防止血栓掉下了,那自然也不会形成脑梗死了。

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血栓,所以一旦发生心慌心悸,需要查一份心电图看看是不是房颤,如果是,一定正规治疗,预防血栓是关键。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房颤引发的血栓要怎样预防?

大家好,我是医疗工作者张,是一名执业医师,可以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房颤引发的血栓要怎样预防?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全称心房颤动。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引起血栓有哪些相关因素呢?
  1. 内皮损伤 血管内皮系统是人体最大的自分泌、内分泌和旁分泌器官,覆盖整个血管系统并至心内膜表面,心内膜是内皮系统在心脏中的延续,心内膜完整和功能正常对于防止心内血栓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房颤患者心房壁不规则的运动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内皮细胞受损,促进血栓的形成。
  2. 高凝状态 纤维蛋白原增高表示体内凝血活跃,处于高凝状态。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升高与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不规则的心房壁运动引起左房内血流方向紊乱,血小板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心房内膜和肺热肠内皮损伤,刺激肺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6,进而细胞合成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黏滞性增高,促进血栓形成。
  3. 炎症 血栓形成与炎症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CRP)作为主要的炎性标志物之一,心房颤动时存在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可能引起心房内膜组织受损。当心房肌发生炎症反应时可产生CRP,CRP与补体结合后激活补体系统,参与局部的炎症反应,损伤心房肌细胞。
  4. 脑钠肽的异常改变 高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是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独立预测指标。BNP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耳血栓方面是独立于CHADS2评分且优于CHADS2评分的一个指标。
  5. 心房重塑 随着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的延长,心房肌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排列走形紊乱程度、Aschott细胞数量、间质水肿程度、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程度等方面都进一步加重,左心房逐渐扩大,使血流更加缓慢,涡流更加明显,严重的涡流可造成心房内膜损伤,继之激活血小板,促使凝血功能亢进,心腔血栓的发生率及血栓重量也进一步提高,最终导致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该怎么预防房颤引起的血栓呢?
  1. 有发生脑卒中危险的非机械瓣膜患者,长期口服华法令并且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应维持在2.0~3. 0之间。(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是既往有血栓栓塞史,全身栓塞和风湿性三尖瓣狭窄。)
  2. 华法林应用于多于一个中度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这些因素包括年龄>75岁、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
  3. 阿司匹林(81 ~325mg/d)应用于低危险度或对华法林禁忌的患者。
  4. 置入机械瓣膜的患者,应该根据机械瓣膜的材料 决定抗凝的强度但INR至少维持在2.5以上。
  5. 年龄>75岁房颤患者有较高出血风险且对华法林无禁忌,INR值不能安全地维持在2.0~3.0时,可以把INR维持在2.0左右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栓塞。
  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应停用华法林以避免引起穿刺部 出血,这时可以应用阿司匹林,但是在术后应尽可能及早再次应用华法林且INR调整在治疗范围。
  7. INR维持在2.0~3.0时仍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全身血栓,可以增加一个抗栓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且把INR维持在3.0~3.5。
总结:阿司匹林属于抗栓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并不能起到抗凝的作用,抗凝还是首选华法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觉得写得不错的话,记得点个赞哦!如果还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识,关注我,私信为你解答!

房颤引发的血栓要怎样预防?

房颤病人很容易在心房形成血栓,如果不治疗,这些血栓可能会掉下来,流到血液里面去,循着血流流到大脑就是中风了,流到肾动脉就会导致肾梗死,流到肠系膜动脉就会导致肠子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流到四肢动脉也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所以,房颤的血栓是非常致命的,必须要预防。

目前用来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常用药物是华法林,华法林这个药吃下去,能稀释血液,预防血栓形成,所以华法林属于抗凝药。但是吃华法林有点麻烦,那就是剂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了可能会造成抗凝过头导致出血(脑出血是非常严重的),过小了那么达不到抗凝的效果,还是会形成血栓。所以要调整华法林的剂量不大不小正合适最好,怎么样才是合适呢?那就是抽血化验凝血功能,看INR值,INR在2-3之间是合适的,所以用华法林的老人家往往要经常抽血化验INR。很多人嫌麻烦,不想抽血,那是比较危险的。

现在有新型的抗凝药了,比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这些药物也能抗凝,而且不需要频繁抽血化验相关指标,所以比较方便,但是费用比华法林昂贵多了。

总之,房颤患者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凝治疗。至于选择哪种方案,要具体分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