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有斑块,可以跑步吗?

具临床数据统计,4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有45%的人,有颈动脉斑块的问题,而70岁岁以上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比率则高达84%!之所以和大家分享这样一组数据,是想告诉大家,颈动脉斑块是很常见的一种动脉硬化性问题,千万不要因为有了颈动脉斑块就过分惊慌。对于是否还能运动的问题,我们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的颈动脉斑块患者,都是可以进行适度运动的,选择跑步还是其他运动方式,还要根据颈动脉斑块的具体情况。

颈动脉斑块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颈动脉斑块问题,说到底还是与血管内壁的炎性反应,脂质沉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的衰老,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各种慢病影响以及肥胖、吸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都是导致颈动脉血管出现硬化斑块的风险因素。通常首先是出现血管壁内皮的炎性反应,动脉的内膜完整性受到破坏,血液中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更易在血管壁内膜下方形成沉积,沉积的胆固醇会被巨噬细胞氧化呈泡沫状的脂质细胞,这些细胞逐渐融合成血管壁下方的脂质核心,最终上面还会形成纤维蛋白等组成的“纤维帽”,这就是一个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整体过程。

颈动脉硬化,颈动脉出现斑块问题,确实是引起血管梗阻,甚至引起梗塞性脑卒中的重要风险因素,但多数情况下,颈动脉斑块的大小、稳定性等方面的情况,是评估颈动脉斑块风险的重要因素。通常说来,引起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的颈动脉斑块,脂质核心较大而纤维帽较薄的斑块,或者进展速度较快的斑块,都是风险较大的斑块,应当给予适当的控制和干预;而还有很多的颈动脉斑块问题,斑块非常稳定,不会引起颈动脉的严重狭窄,大小也相对问题,多年也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再来说颈动脉斑块问题朋友运动的问题。

对于我们前面说到的斑块并不大而且非常稳定的情况,如果您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不超过50%,也没有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在运动方面,选择性就更多一些。跑步当然是可以的,只要符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坚持进行适当运动量的跑步,对于改善血脂血糖代谢,降低血压,增强心肺功能,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都是非常好的健康习惯,如果能够再配合饮食调节,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这种坚持的运动习惯,对于增强斑块稳定性,减少卒中风险,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发现颈动脉斑块,而且是不严重的稳定的斑块,完全不必过分担心,有的朋友说不能跑步,不能唱歌什么的,都是无稽之谈。

而对于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的情况,或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不好的情况,也并非是完全不能运动了,只是在运动方面,需要注意的事情更多一些了。实际上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该在生活干预的同时,注意启动药物的治疗,来控制斑块稳定了。在药物治疗方面,他汀类药物是重要的降血脂药物,应该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1.8以下更佳;而抗血小板的药物,阿司匹林等,可根据情况评估风险后长期服用。在生活调节方面,运动仍然是重要的健康生活方式之一,通过合理的运动,同样可以有效的稳定斑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果想跑步,也建议以慢跑为主,控制好心率,以中等强度的运动为主,除了慢跑以外,对于不适合运动强度太大的朋友,走路,太极拳等,也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另外,对于有高血压、房颤、心动过速等问题的朋友,在相关疾患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不建议进行运动,更不能进行剧烈强度的运动,以免引起斑块稳定性的剧烈变化,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颈动脉有斑块,可以跑步吗?

有颈动脉斑块,跑步当然是可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担心在跑步过程中,斑块破裂、脱落,导致血管堵塞?你真的是想多了,斑块这么容易脱落,那岂不是有斑块的人都不敢活动了?

颈动脉斑块是如何形成的?

颈动脉斑块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血管内皮后经氧化与内皮细胞、各种炎症细胞、炎症因子、肌纤维组织和血小板等成分混合而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年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缺乏运动等因素可增加其发生风险。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脱落的?

颈部血管彩超是发现颈动脉斑块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斑块成分比例、斑块大小、位置等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可分为稳定性斑块和易损斑块。长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的刺激容易造成斑块内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炎症相关因子、血小板、新生血管等成分增加,容易导致斑块内出血、破裂,从而引起斑块脱落。

颈动脉有斑块,可以跑步吗?

由以上可以看出,斑块的脱落主要是由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的长期刺激引起斑块内的成分异常而导致的。而跑步不但不会增加斑块脱落的风险,反而有利于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的控制,从而降低斑块脱落的风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篇幅有限未能面面俱到,如需了解更多医学知识,欢迎关注“医师杨浩”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颈动脉有斑块,可以跑步吗?

我一个同事甘油三酯7.8,为了降甘油三酯,每天跑10公里,突然有一天在公交车上感觉胸有点不舒服,大汗淋漓,赶紧下车,运气也不错,下了车旁边就是三甲医院,赶紧去急诊,心电图显示下壁心梗,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回旋支,右管,都堵了百分百,估计当时是侧支循环管网也堵了,当时三甲医院说上不了支架,因为血管有鼓包了,只能开胸搭桥,他不肯开胸,住了一周院后去广州上了三个支架,现在好好的,但每天要吃八种药

颈动脉有斑块,可以跑步吗?

了解颈动脉斑块这病还是从一个病例中学到的,真的让我记忆犹新,让我知道这个病有多么厉害,下面我通过对这个病历的讲解,让你从中学到颈动脉斑块患者能不能进行跑步。同时也要知道该如何治疗。

那是我大学实习的时候,在神经外科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人,是一个60多岁的女性,就是因为这个病来住院的,询问病史的时候 ,病人和家属讲平时的症状,说刚开始就是头晕、头疼,后来就是感觉记忆力不好了,有时候活动一多就头晕的厉害, 有几次都差点摔倒,而最近还感觉手有点麻,这不就害怕了嘛,要来住院看看。老太太人很随和,家里面有一个姑娘,为了给她治病,还要费劲周折请假。

她住院了以后,查了查心脏以及其他脏器功能都没事,因为家属也着急,就尽早安排手术。但是手术方式需要病人及家属来选择,一种是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在颈动脉斑块处放置一个支架支撑卡死,这样左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也小,但是不保证这个支架能坚持多长时间,而且也存在支架堵塞的风险。

另外一种就是通过开刀手术,打开颈动脉,将斑块切除,彻底解决问题,但是手术风险较高,很可能发生术后脑梗死风险。

家属考虑之后决定行开刀手术 ,但是偏偏就出了并发症,病人术后发生脑梗,肢体完全不能活动,也不会说话了,整个人的状态很差 病人的女儿都要急疯了,本来住院的时候还能走能说的,现在做完手术就瘫痪了,谁也承受不了啊。

这个病例中,病人颈动脉斑块进展,以至于稍微增加运动量就会出现严重的头晕、头疼等症状,有时甚至会摔倒。因此,我不建议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跑步运动的,以免发生脑部的急性缺血TIA的发生,导致严重后果发生,但是,适当的活动还是没有问题的,散散步、大大太极拳都可以啊。

关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否则后悔莫及。我个人建议可以先行介入支架治疗,也可以缓解症状,平时也要吃一些降脂药以及稳定斑块的药,同时避免高脂饮食。

颈动脉有斑块,可以跑步吗?

颈动脉斑块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形成,它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甚至可达到一半以上。颈动脉斑块会使得颈动脉狭窄,引起脑部的供血供氧不足,出现眩晕、头痛等,严重的可引起昏厥,所以颈动脉斑块被看作是脑血管疾病的一大诱因。

上图的颈部CTA血管图像,可以看到右侧颈内动脉局部出现了狭窄。颈内动脉出现了斑块真的不能运动吗?

很多人对于颈动脉斑块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颈动脉斑块会发生脱落,脱落后形成栓子,可能会发生栓塞,如肺栓塞等,而引起斑块脱落的一个原因就是剧烈运动,所以就有了一个这样的错误理论: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不能运动。

实际上,颈动脉斑块不仅可以运动,还要多运动。前面提到颈动脉斑块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缺乏运动、过于肥胖、脂肪堆积等原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于颈动脉斑块的预防以及缓解,除了药物外,还要勤于锻炼,促进脂类的代谢,减少脂肪的堆积。

那很多人还有一个疑问,如果运动导致斑块脱落怎么办?

实际上颈动脉斑块是很稳定的黏附在血管壁上的,毕竟每天都要受到无数遍血液的冲击,所以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些较小的颈动脉斑块不需要考虑因运动导致的脱落问题。

而对于一些较大的斑块,其所占面积超过血管面积的一半,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75的,这种稳定性会较低,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纠结要不要跑步了,而是需要及时到神经外科或心血管科就诊,来处理造成血管狭窄的斑块了。

所以说,发现轻度颈动脉斑块的人群也是需要适当运动的,可以有效改善血液血环,增强心肺功能。

颈动脉有斑块,可以跑步吗?

首先,颈动脉有斑块后是否可以跑步,取决于血管狭窄的程度。

一般将颈动脉狭窄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这四级,0%-29%为轻度狭窄、3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99%以上为闭塞。

如果患者检查结果是轻度、中度,且为稳定斑块,是可以锻炼身体,如跑步、游泳、打太极等锻炼方式。但是,如果患者检查结果为重度,甚至闭塞的程度,且属于不稳定斑块,则不建议剧烈运动,可以做些相对平缓的锻炼方式,如慢跑、散步等。避免斑块脱落,导致血管堵塞。

另还需注意,如发现经动脉有斑块,不论斑块大小,是否为稳定斑块,都不可进行颈部按摩,以及颈部美容护理。这样可以促使斑块脱落,堵塞血管。

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应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合理饮食,限制盐、脂肪摄入量;加强锻炼,控制体重;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小晓医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