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经常吃药会形成耐药性吗?
冠心病是以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总称,通常情况下,如果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则可以被判定为冠心病的问题了。冠心病初期可能会没有太大感觉,处于无症状或隐匿性的心肌缺血期,但随着病程的不断进展,冠心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心梗、缺血性的心肌病(包括心脏肥大、心衰、心律失常等),甚至引起猝死等问题。
因此,一旦确诊为冠心病的问题,就应该尽早给予生活方式调理的干预,同时也要根据身体情况,启动服用药物的预防和治疗。对于有冠心病问题的朋友,在冠心病的发展期,主要是服用药物,控制冠状动脉进一步硬化、狭窄的进展,另一方面服用药物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调节心肌功能,改善症状的同时,减少心梗或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如果已经出现心梗、缺血性心肌病的情况,同样需要用药控制疾病,加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在不同阶段,可能要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和改善疾病,那么到底这些治疗和改善冠心病的药物,长期服用会不会产生耐药性呢?我们把冠心病常用的药物分别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1. β受体阻滞剂和CCB类药物这2类药物是冠心病人的常用药物,这么说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要是说到各种洛尔类的药物、地平类的药物,比如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等药物,大家一定就不陌生了。
这两类药物都是具有降血压作用的高血压用药,同时它们也都是具有缓解心绞痛作用的冠心病用药,对于有稳定性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问题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CCB类药物,除了能够有效降压,还有助于改善心绞痛,调节心肌供血和供氧,延缓疾病进展,改善心肌功能,是最常用的冠心病用药之一。
对于心绞痛问题较为严重,或者需要联合用药控制血压的患者,还可以采用CCB地平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的方式来改善心绞痛的和血压问题。这两类药物联合应用,还可以减少地平类药物单独应用引起心动过速的风险。
从作用机理和多年的临床应用来看看,不管是β受体阻滞剂,还是CCB类药物,长期服用都不会产生耐药性。
阿司匹林和他汀有冠心病问题的朋友,阿司匹林和他汀一定不会陌生。这两个药物都是预防心梗脑梗的预防性用药,同时他汀类药物还是调节血脂,减少动脉硬化进程的基础用药。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肝脏合成,达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的作用,对于冠心病患者,最好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或联用其他降脂药,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以下,才算是血脂水平达标,会大大减少出现梗塞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有助于延缓冠状动脉的硬化和狭窄。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抵抗血小板凝集,减少斑块破裂造成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的发生几率,长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础用药。这类药物还有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同样的,从多年的临床应用数据来看,这两类药物长期服用,也不会产生耐药性。
普利和沙坦类药物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也是冠心病患者常用到的药物之一。研究显示,普利或沙坦类药物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还有改善微量蛋白尿,预防肾功能损伤等的作用,对于心衰患者,这两类药物有助于改善心肌功能,是心衰治疗的金三角药物之一。
因此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心衰或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高危患者,都建议首选普利类药物,对于普利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可以选择沙坦类药物。
这两类药物,都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达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长期服用,同样不会产生耐药性。
硝酸酯类药物在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方面,还有一类较常见的药物,就是硝酸酯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从而达到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的作用,短效的用于缓解急性心绞痛的硝酸甘油、长效的单硝酸山梨酯,或单硝酸异山梨酯,都属于此类药物。
这类药物的血管扩张作用具有一定的内皮依赖性,如果在24~72小时内,多次连续给药,则容易出现耐药的问题。因此在应用此类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留出一定的用药间隔时间,以防止连续用药导致出现耐药性,而药物失效问题的发生。比如说,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可以白天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缓解心绞痛,而夜间休息时就应该停服,这样第二天白天急性服用才会确保药物有效,再比如,使用硝酸酯敷贴片的患者,适宜白天敷贴,而晚间去除,或夜间贴敷,而白天去除,只有间隔应用,这类药物的作用效果才更好。
冠心病患者经常吃药会形成耐药性吗?
感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药物治疗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议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性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药物并不存在耐药性一说,因为药物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所以冠心病患者应长期规律服药,不必过于担心,正规诊疗下是利大于弊。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延缓病情进展的阿司匹林、他汀类等药物,改善预后的ACEI/ARB类和β受体阻滞剂等,以及对症缓解症状的硝酸酯类等药物。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只有硝酸酯类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耐受性(注意不适耐药性),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有效果,但通过停药一段时间后,其耐受性可以逐渐减小直至消失,重新恢复到原有的对药物反应水平。这也是不同于耐药性药物的地方,耐药性一旦产生,停药并不能逆转疗效,只能换药。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写,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五大类。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支架介入和搭桥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严格戒烟、限制饮酒,要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作息和注意控制体重。 无症状心肌缺血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而对于频繁心绞痛发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行支架介入治疗。而对于支架介入治疗无效或冠脉病变复杂的患者,则可考虑行搭桥治疗。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冠心病,积极正规就医诊治很关键,切勿偏听偏信、以免贻误病情。
感谢阅读,祝大家身体健康。本文由您的家庭医生-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于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冠心病患者经常吃药会形成耐药性吗?
冠心病一旦确诊之后,患者就需要长期服药,而且确诊就说明,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50%,乍一听可能没有那么严重,既然病灶已经找到了,去除治疗不就好了?
冠心病可怕就可怕在,病因多发无法治疗,而血管的狭窄会影响身体血运,心肌缺血缺氧,一旦狭窄程度过高就会需要支架手术急救,所以大多数医生都是建议患者保守调理,用药物控制病情,使狭窄程度不再恶化,让患者和斑块血栓和平共处,这就是最好也是最常见的控制方式,但前提是需要患者长期服药,减缓病情发展速度,预防发生心绞痛、心肌缺血,预防心衰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常用药物:阿司匹林:如果不幸,斑块破裂,血小板会在血液当中快速凝聚,形成血栓,血栓堵塞到人体哪个位置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例如:心血管血栓堵塞会造成心肌梗塞,脑血管会造成脑梗塞,阿司匹林的作用就是防止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斑块形成主要就是因为血液当中杂质过多,这都是因为患者血糖和血脂过高导致的,所以预防斑块继续扩大恶化,就要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数值,他汀类药物就是非常全面的降脂药物,让患者血脂达到标准数值。
硝酸甘油:如果不幸患者心脏病发作,心绞痛等急性病,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够缓解患者的病痛,防止患者猝死。
冠心病患者经常需要常备的药物有三种:阿司匹林、他汀、硝酸甘油。这三种药物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目前没有任何耐药性之说,如果有注意事项也是人体耐受一说,也就是说长时间服用这种要会不会有较为明显的副作用,耐药性就不会考虑了,耐受性的话,还真有。
副作用:他汀:长时间服用患者会有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如果发生应该立即到医院检查肌酸激酶(CK),避免出现横纹肌溶解等严重副作用。如果CK值上升10倍以上,要马上停止服药,改变服药方案。
阿司匹林: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症状是阿司匹林最为常见的副作用了,比较常见症状有:呕心呕吐、腹泻产生疼痛等,如果之前有消化系统溃疡等症状,不宜口服阿司匹林。
一般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并没有耐药性的问题,不然也不能在医学界适用近百年,如果大家没有上述问题的话,大家可以放心长期服用。
冠心病患者经常吃药会形成耐药性吗?
耐药性一般指的是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对药物的反应降低,也就是细菌和病毒发展出对抗药物的本事,药物的疗效明显下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量使用某种药物时,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减弱,药物作用降低,这个是指人对该药物产生了耐受性。
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中,仅有一种药存在耐受性的问题,那就是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依姆多等药物。
这类药物在血液中长时间高浓度存在时,效果是减弱的。
这类药物一般的服用时要“偏心”给药,或间歇给药。就是让药物在血液中有一段是空白的。
具体怎么用,请听医生的建议。一般来说,有以下的几个原则:
1、如果做完支架,没有任何心绞痛症状,可以不用。
2、如果有心绞痛,但都是在白天活动时犯,可以平时白天口服硝酸酯类药物,服用长效的硝酸酯类药物,如依姆多和异舒吉等。在较为剧烈的运动前,可以加量。
3、平时配合β受体阻滞剂和有抗缺血作用的钙拮抗剂,以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的用量。
4、有严重的血管病变,既不能搭桥,也不能放支架的人,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没有上限。建议使用5mg一片的消心痛,逐渐加量,直至心绞痛控制为止。因为剂量较小,且为短效,调整剂量比较方便。但要根据心绞痛发作的时间,让药物有一段在血液中的空白期。
5、如果是严重心绞痛,在休息时也有心绞痛,必须用静脉输液的方式,同样输液剂量无上限,逐渐上调剂量,直至最大能耐受的剂量。
冠心病病人其他常用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XX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XX沙坦)都没有耐受性。
冠心病患者经常吃药会形成耐药性吗?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治疗,最基本的药物是阿司匹林加他汀。
这两种药物没有耐药一说,只有是否耐受:比如有人吃了会发生副作用,有人吃了效果不好。
但冠心病的治疗,并不是只有这两种药物,还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倍他乐克、沙坦类、普利类、地尔硫卓、曲美他嗪、尼可地儿、硝酸酯类等等。
在临床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心率、血压、支架是否、糖尿病、心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等情况来决定是否加用这些药物。
在这些药物当中有一类药物叫硝酸酯,也就是硝酸甘油、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单硝酸缓释片等等。这一类药物,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留有空白期,要不然就会逐渐无效。
啥意思呢?比如您吃着消心痛或单硝酸,要么白天吃,要么晚上吃。不能说白天晚上都吃,如果白天晚上都吃就会造成24小时药物覆盖,这样的结果就是渐渐的硝酸酯就没有效果了。
所以,如果说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有所谓的耐药之说,那就是硝酸甘油这个大家族。其他的药物并没有这些特点。
总之,冠心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正规的药物,不能随便换药、减药、停药,否则病情必将加重!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冠心病患者经常吃药会形成耐药性吗?
冠心病患者可能要吃很多药物来控制病情, 而且很多药物是长期吃,那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我们对耐药性的担忧。 根据我们的一些临床经验,有些药物肯定是会形成耐药性的。
如果你在正规用药控制冠心病,当然包括饮食及生活方式,仍然反复出现胸闷胸痛症状,你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某些药物耐药性的可能,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或波立维抵抗,其他药物相对较少见。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很多:
(1)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用药。
硝酸甘油片:只有长期吃这类药物且每日3次,每次3片以上的用量时,人体才可能产生耐药性,每日吃1次,甚至天吃上三四次、每次1片,或间隔5分钟以上就不会形成耐药性的。
硝酸甘油片针,连续使用24小时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但停用一段时间后又可以恢复药效,所以我们一般不连续几天持续应用,中途要停个把小时。
(2)抗血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
阿司匹林片,可有耐药性,称为阿司匹林抵抗,阿司匹林可减少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但在规律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仍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称为阿司匹林抵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必须换药,比如用西洛他唑来替代。
波立维片,可有耐药性,称为波立维抵抗,波立维可减少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但在规律服用治疗剂量波立维的情况下,仍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称为阿司匹林抵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必须换药,比如用替格瑞洛来替代。
至于其他的冠心病用药如A纤溶药物比如链激酶。B β-受体阻滞剂即如比索洛尔。C 钙通道阻断剂可如地尔硫卓。D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如贝那普利。 E调脂治疗如他汀类等等都一般不会形成耐药性。
希望大家补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