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很多朋友喜欢这样问:身体有什么疾病问题,吃什么药效果最好?但实际上,由于个人体质差异,疾病的情况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往往没有所谓哪种药物是“最好”的,而只有哪种药物是最适合您的。

就拿痛风这个病来说吧,痛风的发病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当体内血液中的尿酸超出正常水平,微溶性的尿酸盐就有一定几率析出尿酸盐的结晶,这些尿酸盐的结晶沉积于关节部位,引起关节部位的免疫系统反应,引起剧痛、红肿、灼热感等感觉时,就是痛风性关节发作了。痛风性关节炎又分为多个阶段,包括痛风急性发作期,痛风急性发作过后的痛风间歇期,如果控制不好,还会发展为有痛风石的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在不同的阶段,用药也各有不同,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痛风的常用药物。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当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症状,影响正常活动,往往非常痛苦,如果不进行干预治疗,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在这个阶段,发现急性痛风发作,尽早用药是最好的选择,这个阶段的用药,主要是考虑止痛和缓解炎性反应,而通常不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进行降尿酸治疗。在这个阶段主要考虑服用的药物有——

1. 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的种类非常多,我们常见的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属于这一类,而较新型的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等也属于这一类,这类药物大多数都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风险主要是胃肠的刺激性,用药安全性较高,已经渐渐成为临床上最常应用的痛风急性发作期用药之一。对于急性痛风发作的情况,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较老的有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萘普生等,较新型的有依托考昔、依托度酸、罗非昔布等,这些药物都是可以用于缓解疼痛,改善炎性反应的。

2.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曾经是痛风患者急性发作后的首选药物,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尽早的应用秋水仙碱,会使痛风症状在24小时内出现明显的缓解,但这个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还有导致剥脱性皮炎的严重不良反应风险(发生率极低),因此,现在临床上如果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而没有用药禁忌的情况下,已经较少应用了。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密切相关,因此,一般情况下,应用秋水仙碱的朋友,能口服不要注射,能低剂量不要选择高剂量。

3. 糖皮质激素,很多朋友都谈激素色变,但实际上,正确合理的应用激素,有时可以达到其他药物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在急性痛风发作时,除了上述两类药物以外,短期应用低剂量的激素来缓解疼痛和炎性反应,其效果也是很明确的,研究显示,短期应用激素对于痛风的治疗效果,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效果相当,且安全性良好,对于服用非甾抗炎药物与秋水仙碱有禁忌或不耐受的痛风患者,选择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也是很好的选择,泼尼松龙、曲安奈德等药物,都是痛风患者可以短期应用,缓解疼痛和炎性反应的激素类药物。

痛风间歇期及慢性痛风石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急性痛风发作在治疗干预和充分休息调养的情况下,通常会在1~2周内逐渐缓解,疼痛及其他症状逐渐消失,但症状消失并不代表疾病已经被治愈,只要高尿酸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痛风还有可能在一定的诱因下卷土重来,反复发作,因此,对于在痛风间歇期,控制好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再次发作的几率,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

在痛风间歇期的主要任务就是——降尿酸!

在痛风间歇期,控制好尿酸水平,尽量把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可以有效的减少痛风反复发作几率。降尿酸首先应该从自身查找引起高尿酸的可能原因,海鲜等高嘌呤食物吃的太多吗?长期大量饮酒,特别是啤酒吗?平常喝水少吗?身体超重肥胖吗?身体的高尿酸问题是属于排泄不良性还是生成过多型,还是混合型?针对这些情况,在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生活调理降尿酸的同时,对于痛风每年发作2次及以上的情况,在痛风间歇期,通常建议也要选择适当的药物来控制尿酸水平。

降尿酸药物目前主要还是两大类,一类是一直尿酸生成,另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催化尿酸生成的相关酶的活性,达到减少尿酸的体内合成的药理效果。别嘌醇、非布司他都属于这一类药物,从作用效果上来说,这两个药物都是降尿酸效果不错的药物,非布司他较别嘌醇更新,降尿酸效果也更强,但近年来FDA发布了了其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的警示,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慎用。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于尿酸的重吸收,丙磺舒、苯溴马隆这两个,丙磺舒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苯溴马隆目前是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的首选,相比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往往降尿酸效果更明显,这是因为,大约有90%的高尿酸患者都是尿酸排泄不良型,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选择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往往有较好的降尿酸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有肾结石或相关病史的朋友,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都是不宜服用此类药物的。另外在服用该类药物期间,也要注意多饮水,配合服用碳酸氢钠等药物碱化尿液。

如果能够充分控制好尿酸水平,痛风的再次发作几率会明显降低,但对于痛风长期反复发作,最终发展为慢性痛风石关节炎的患者应该如何用药呢?通常情况下,如果痛风石症状较轻微,没有出现压迫神经问题的朋友,通常还是以降尿酸治疗为主,降尿酸药物的选择上可以参考我们前面谈到的两类药物,而对于有痛风石的患者,尿酸控制达标值则建议更低,一般建议控制在300以下,但不低于180最佳;而对于如果出现痛风石已经压迫神经造成神经病变的情况,可以考虑开刀取出痛风石,并配合服用降尿酸药物(一般首选别嘌醇),来控制和改善病情。

痛风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感谢邀请。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是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超过饱和度而出现结晶析出并沉积在关节等组织处所致。所以痛风支架的关键在于控制血尿酸水平、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结晶溶解和排出,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降尿酸药物的综合性治疗,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诊疗对于痛风长期稳定控制必不可少。 痛风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适合的个体化方案,一般原则为急性期积极消炎止痛为主,缓解期注意降尿酸。急性期可选择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依托考昔等)或小剂量秋水仙碱,如不能耐受副作用,也可以选择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曲安奈德等)。痛风在病情缓解后一到两周,应及时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可选择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药物使用中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存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要慎用别嘌醇和苯溴马隆。痛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建议为:①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不吃动物内脏、带壳海鲜和肉汤,少吃动物性肉食、鱼肉、干香菇等;②多吃新鲜蔬菜、粗粮,多饮水,以白水为宜,也可饮苏打水、淡茶水和咖啡,不宜饮用果汁、可乐等果糖丰富的饮料;③积极戒烟、限制饮酒,不饮酒最好,急性期需严格戒酒,病情稳定时可适当饮红酒;④适当规律运动、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受凉;⑤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作息;⑥控制体重,肥胖者注意减肥。我们要正确认识痛风,痛风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的,重在正规诊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服药。希望大家切勿偏听偏信、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感谢阅读,祝大家身体健康。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于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版权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痛风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新型降尿酸药物,聚乙二醇重组尿酸氧化酶(pegloticase)注射剂是2010年由美国FDA批准并上市并推荐用于难治性痛风的降尿酸治疗,用于其他常规降尿酸药物疗效不佳或存在禁忌证的成年难治性痛风患者。Pegloticase是一种聚乙二醇化的尿酸酶,由转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产生,该菌株催化尿酸氧化成尿囊素,尿囊素是一种更易溶解的终产物,并经过尿液排出体外来降低痛风患者体内的尿酸水平。

该药物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每两周注射一次。

国外进行的两项为期6个月,有212名受试者参加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能够降低尿酸水平,并且能够减少关节及软组织中的尿酸结晶沉淀物。但该研究也同时发觉,在接受Krystexxa治疗的患者中,有1/4的患者会出现严峻过敏反应,因此医务职员在开具处方和给药时应事先给以患者类固醇和抗组胺类药,以降低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风险。临床试验中出现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骤发痛风、恶心、注射部位青肿、鼻腔刺激、便秘、胸痛、呕吐。FDA同时提醒医师:鉴于该药至今并未进行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试验研究,因此医师在为此类患者开具处方时也需慎重。

因此,该药是用于难治性痛风的治疗,不适合用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治疗及对普通降尿酸治疗有效的痛风患者。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推荐[1]: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推荐别嘌呤醇用于一线降尿酸治疗,从低剂量(100mg /天)开始,如果需要,每2-4周增加100mg增量,以达到尿酸目标值。如果通过适当剂量的别嘌呤醇不能达到目标,别嘌呤醇应转换为非布索坦或促尿酸尿,或与促尿酸尿药合用。如果不能耐受别嘌呤醇,也可以使用非布索坦或促尿酸尿药。只是亚洲人使用别嘌醇可能有潜在药物过敏,剥脱性皮炎的发生,因此使用别嘌醇之前建议进行基因HLA-5801基因筛查,该基因阳性血,慎用别嘌醇。对于严重衰弱的慢性痛风和生活质量差的患者中,其中以最大剂量(包括组合)使用任何其他可用药物不能达到尿酸达标,才建议使用聚乙二醇重组酶(pegloticase)注射剂)。

参考文献:[1].Richette P, Doherty M, Pascual E, et al,2016 updated EULAR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17;76:29-42.

痛风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痛风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痛风性关节炎,根据有无急性发作,痛风性关节炎分为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病情处于不同的时期,用药也不尽相同。那么,痛风性关节炎在不同的时期吃什么药效果最好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为缓解关节炎症状。急性发作期间冷敷受累关节并抬高患肢,可增加回流,减轻水肿。药物选择上,秋水仙碱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均可取得不错的药效,至于二者谁的效果最好,关键在于你对谁更耐受,若能耐受,每一种药效均较好。秋水仙碱的用量越大,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而小剂量秋水仙碱(首次服用1mg,1小时后继续服用0.5mg)在缓解关节炎症状的同时,还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耐受的主要原因为胃肠道不良反应。若对秋水仙碱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均不耐受,糖皮质激素是最好的选择。

痛风缓解期的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为降低尿酸,减少痛风发作。有用药指针的患者,可选择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包括别嘌呤、非布司他,优选非布司他;另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为苯溴马隆。至于这两类药谁的药效最好,取决于患者尿酸升高的原因。若升高的原因为尿酸生成过多,选择非布司他药效最好;若升高的原因为尿酸排泄减少,选择苯溴马隆药效最好。需要注意的是,初次药物降尿酸治疗的患者,由于尿酸波动会增加痛风发作风险,因此建议联用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综上,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秋水仙碱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药效均不错,用药的关键在于你对谁更耐受;痛风缓解期的患者,若尿酸升高的原因为尿酸生成过多,选择非布司他药效最好,若升高的原因为尿酸排泄减少,选择苯溴马隆药效最好。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痛风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治疗痛风最好的药物有哪些?

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

治疗痛风的药物包括急性痛风发作时使用的止痛药及平时的降尿酸药。

一、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止痛药

常用三类药物: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解热止痛药)和激素,其中,前两者是一线药物,应该首选。

1、秋水仙碱:

是治疗痛风的特效药,越早用药,疗效越好,超过36小时疗效明显降低。具体用法:开始口服2片(0.5mg/片),1个小时后用1片,12小时后再用1片;以后每次1片,每天2~3次。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很大,而且副作用与剂量明确相关,常见副作用的有:

①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腹痛及食欲不振,发生率高达80%,长期服用者可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或出血性胃肠炎。

②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严重者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时可危及生命。

③肝损害: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④肾损害:血尿、少尿,血肌酐升高等,严重者急性肾衰竭。

⑤其他:肌溶解,脱发,皮疹,发热,抽搐及意识障碍。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治疗有效时,药量离中毒剂量就不远了。

文献提示,秋水仙碱中毒在24 h 内首先出现胃肠道症状,之后进入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者服药后第24~72 h内死亡。死因多为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等。

2、非甾体抗炎药:

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解热镇痛药,这一类药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常用的有消炎痛、扶他林、布洛芬等,以及新型的止痛药(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后者的副作用小,建议选择。

①胃肠道症状:这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穿孔、上消化道出血等。

②肾损害:血尿,血肌酐升高等,长期使用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中药还高。

③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对严重肝损害,凝血酶原过低,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可引起出血。

③过敏反应:以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

④水杨酸反应:大剂量服用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导致过度换气,酸碱平衡失调,高热等。

3、糖皮质激素:

就是我们常说的激素,不首选使用,只有当上述两类药无效,或者肾功能不好不能使用上述药物时可选择使用。使用中效激素比如泼尼松(强的松)或者甲泼尼龙,泼尼松的用法:0.5 mg/kg/日,相当于泼尼松或者甲泼尼龙每天6~7片,清晨一次顿服,用药2~5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天。

激素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很多,短期使用可导致胃肠道反应,比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等;长期使用导致向心性肥胖、感染、钙丢失、骨质疏松、糖尿病、胃溃疡等。

对严重痛风、剧烈疼痛者,可联合用药:比如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或者秋水仙碱+非甾类消炎药。不提倡非甾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激素的联合,因为二者对胃肠粘膜的损害都很明显,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

二、降尿酸药

常见降尿酸药物有:减少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等。

1、别嘌醇:

成人初始剂量50~100mg/天,最大剂量600mg/天。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减量,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时剂量为50~100mg/d,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时应禁用。

不良反应有:

①过敏:皮疹的发生率为3%~10%,可呈瘙痒性丘疹或荨麻疹,也可为水疱性反应。

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剥脱性皮炎是一种致死性的超敏反应,常发生在HLA-B*5801基因阳性者,同时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和肾功能不全者也易发生。HLA-B*5801基因在汉族人、韩国、泰国人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白种人,推荐在服用别嘌醇治疗前进行该基因筛查,阳性者禁用。

②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

2、非布司他:

初始剂量20~40mg/天,最大剂量80mg/天。对肾脏安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无需减量,重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时慎用。

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恶心、皮疹等。最近有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报道,多发生在大剂量(每天80mg)使用者,具体的危害还要等详细的研究报告证实。

3、苯溴马隆:

成人起始剂量25~50mg/天,最大剂量100mg/天,早餐后服用。对肾脏安全,肾小球滤过率20~60ml/min时,推荐50mg/天,肾小球滤过率<20 ml/min时,或者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有

①尿酸性肾结石: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导致尿尿酸浓度升高,诱发尿酸性肾结石。

②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等。

痛风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谢谢您的提问。

(1)痛风是继糖尿病后第二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者尿酸过高而排泄减少所导致的,尿酸钠盐过饱和形成结晶体,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地方,而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患。痛风也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后新一“高”,合称“四高”。

(2)治疗痛风的药物:

1)痛风急性发作期用药:

特效药/首选药-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物-秋水仙碱:首剂0.5mg-1mg顿服,以后每隔2小时给药一次,直到疼痛缓解;秋水仙碱,越早用药,疗效越好,超过36小时疗效明显降低;

止痛药-吲哚美辛,初次剂量25mg-50mg,每8小时给药一次;布洛芬,一天3-4次,每次0.2-0.4g;塞来昔布,一天2次,每次0.2g;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一天2次,每次75mg;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一天3-4次,每次10mg,症状缓解逐渐减量停药;甲泼尼龙每天6~7片,清晨一次顿服,用药2~5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天。

2)慢性痛风间歇期用药:

促进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立加利仙),一天一次,每次25-100mg,饭后服用;

丙磺舒,初始剂量0.25g,一天1-2次;每天最大剂量3g;

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通常在急性痛风发作平稳后2周开始使用,长期服用从小量开始服用,通常初始剂量50mg,一天1-2次,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0mg;

非布司他,每日一次,每次40mg或者80mg;

非布索坦,初始剂量40mg,一天一次,对于血清尿酸高于60mg/L的患者建议服用80mg;预防急性痛风发作至少用药6个月;

苯磺唑酮,起始剂量100mg,每天2次,最大剂量每天800mg;

碳酸氢钠片,每日3次,每次0.5g-1g;

3)中药及外用药:

舒通饮,方药主要组成:半枫荷 15 g、金钱草 15 g、救必应 20 g、川牛膝 15 g、布渣叶 20 g、两面针 20 g、甘草 10 g。每日 1剂,煎取 300 mL,分早晚 2次温服。

伤科黄水,湿敷关节,伤科黄水主要成份为黄连、栀子、紫草、薄荷,能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用于关节炎、跌打损伤、软组织及骨骼损伤。用法:外用,湿敷患处,用无菌纱布覆盖, 一日 l ~ 2 次。

对于痛风患者,每天多喝水(包括茶及咖啡)至少2000mL。

希望对您有帮助!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