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哪些人获益更高?为什么?
二甲双胍虽然上市已经历经超过60年的时间,但其临床使用率却仍然呈缓慢升高的趋势,作为各国共识指南都推荐的2型糖尿病患者初治的首选药物和全程药物,二甲双胍的临床地位,目前还没有其他类型的降糖药可以替代。
2型糖尿病人,在没有禁忌或不耐受的情况下推荐服用二甲双胍,那么对于二甲双胍这个药物,是否可以可以用来服用预防糖尿病呢?答案是:虽然目前没有任何国家将预防糖尿病正式批准为二甲双胍的适应症,但二甲双胍是目前唯一有良好临床数据支持的,可以预防糖尿病的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可以用来预防糖尿病,是不是说没有血糖异常的正常人就该服用二甲双胍来预防糖尿病呢?或者年龄大了就要服用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呢?当然都不是的!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经历了“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在6.1~6.9之间)和(或)“糖耐量异常”(糖负荷2小时后血糖>7.8,不超过11.0),在医学上通常对于这样的情况,都称作为糖尿病前期,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值超过5.6,未超过6.4,也可以考虑糖尿病前期的问题。
对于糖尿病前期问题的朋友,是否可以服用二甲双胍来预防糖尿病呢?和大家分享一组近期的糖尿病预防研究项目的临床研究数据:这项研究包含了3200多名受试者,他们的体重指数超过24(亚洲人超过22),都存在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的问题,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服用安慰剂、服用二甲双胍(850mg剂量,一日2次)分为三组来对比进行研究,通过平均超过2.8年的跟踪随访,结果显示,相比安慰剂组,强化生活方式组的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8%,而服用二甲双胍组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31%。研究结果还显示,对于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服用二甲双胍可以糖尿病高危患者发病率降低41%,对于年龄<60岁,体重指数超过35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和服用二甲双胍组,使糖尿病发病率减少的几率近似。
这是一组很有代表性的临床研究数据,实际上对于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还有很多,还有一些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但在各国的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指南中,对于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的作用也给予了一定的肯定,根据各项文献资料的汇总,对于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给出以下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1. 二甲双胍用于预防2型糖尿病,最好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糖尿病高危: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异常和(或)糖化血红蛋白在5.6~6.4之间
年龄不超过60岁
体重偏胖,特别是体重指数超过35的糖尿病高危患者
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
2. 二甲双胍用于预防2型糖尿病,应该在强化生活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对于强化生活干预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在考虑服用二甲双胍来预防糖尿病;
3. 二甲双胍用于预防糖尿病,应该限于符合上述条件,且对于预防糖尿病有良好意愿,能够做到坚持用药,并有条件能够定期进行血糖控制情况监测的患者。
最后还是需要强调的是:二甲双胍用于预防糖尿病,是属于超说明书范围的用药,如何用药,用药剂量如何选择,是否需要服用来预防糖尿病,都应该经过临床医生的严格评估,根据情况来考量,强烈不推荐害怕自己有糖尿病风险,生活上又不能做到严格自律,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朋友,自行选择二甲双胍来降低糖尿病风险,这样做的结果和效果,一定不会太好。
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哪些人获益更高?为什么?
二甲双胍是抗糖尿病的经典老药,不仅可用于预防糖尿病,还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那么,二甲双胍用于预防糖尿病时,哪些人获益更高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二甲双胍不同于其它降糖药,它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不仅可降低肠道葡萄糖来源,同时可增加血葡萄糖的去路;与此同时,二甲双胍与部分降糖药联用,还可增加第二者的降糖作用,减少第二者的用量,因此,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药物。在预防糖尿病方面,血糖正常的患者,无需口服二甲双胍,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非药物治疗,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已经出现血糖异常的患者,在发展为糖尿病之前,会经历一个特殊的时期,那就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分水岭,在该期若采取了积极措施,可预防发展为糖尿病,甚至有机会使血糖恢复正常。
糖尿病前期主要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与糖耐量减低。前者是指空腹血糖高于6.1mmol/L,但低于7.0mmol/L;后者是指餐后2血糖高于7.8mmol/L,但低于11.1mmol/L,虽然两者的血糖均高出了正常范围,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此期可通过低糖、低脂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措施预防发展为糖尿病,对于非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通过应用一些抗糖尿病药物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二甲双胍就是常用的预防性药物。二甲双胍既可降低空腹血糖,又可降低餐后血糖,但对前者的降低幅度更大。因此,使用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所有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皆可受益,但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患者获益更高。
综上,二甲双胍既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也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用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皆可受益,但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位于6.1-6.9mmol/L的患者)获益更高。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哪些人获益更高?为什么?
二甲双胍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用药历史,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1.5%,而且对糖尿病人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和改善血脂的作用。虽然已证明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的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但在我国尚不用于糖尿病的预防,这主要是因为长期的疗效、花费等卫生经济学的益处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甲双胍的适应症有哪些?1.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平稳,可以考虑应用二甲双胍,尤其是有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而且如果没有禁忌症,可以一直保留;
2.1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使用二甲双胍增加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从而减少胰岛素用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3.可以与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联合降糖。
二甲双胍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二甲双胍虽然本身没有肝肾毒性,但会加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乳酸酸中毒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损伤。所以,使用二甲双胍应当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现问题及时在医生的建议下决定是否调整剂量或停止用药。
2.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为胃肠道反应,一部分人会有恶心、腹泻等症状。二甲双胍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最佳有效剂量(500~200mg/d)。
3.部分患者禁止使用二甲双胍,如对二甲双胍过敏、酗酒、机体组织缺氧、有严重感染和外伤、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具体在医生建议下使用。
总而言之,二甲双胍虽很常用,但也不可胡乱使用,应当注意药物的安全性。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篇幅有限未能面面俱到,如需了解更多医学知识,欢迎关注“医师杨浩”
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哪些人获益更高?为什么?
二甲双胍是全球使用最多的一种口服降糖药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使用,其疗效和安全性都有确切的证据,而且对于心血管并发症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二甲双关主要用于治疗10岁及以上二型糖尿病患儿,对于超重或者体重正常的患儿,只要没有禁忌症和不耐受的情况,都可以从一开始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目前并不推荐使用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
二甲双胍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减少肝糖原的输出,改善空腹血糖和减少小肠内葡萄糖的吸收,从而使血糖降低。使用二甲双胍,一般使用最小剂量开始,即每天500mg,最大剂量可增至2550mg,二甲双胍的疗效与剂量有呈现依赖性,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可以加量至患者血糖达到最佳状态,使用二甲双胍能够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左右。
对于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以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包括与胰岛素联合,能够进一步改善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而且能够减少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和低血糖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65岁以上人群,需要定期监测肾功,患者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以上,应该避免使用,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通过检查肾脏清除率来调整剂量。该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比如腹胀,腹痛,一般在用药初期,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患者可逐渐耐受其不良反应,为了降低副作用发生率,使用二甲双胍可以从最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剂量。
欢迎关注无名药师,我会分享更多合理用药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