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卖的2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可以天天吃吗?
药店卖两块钱的维C,可以天天服用吗?答案是:不可以!也不推荐!
如果身体需要补充维生素C,药店里2块钱一瓶的药字号维C,和某些动辄几十上百的“天然维C”比起来,确实是很好的选择,可以说是“价格便宜量又足”!一方面的药字号的维C,通常标识含量是100mg/片,一片就可以达到成年人所需的日补充量,而且其含量有严格的治疗标准控制,生产都是在经过严格的药品GMP认证的生产车间进行,因此,其含量和药品质量都是很有保障的。而某些号称“天然维C”的保健食品,甚至是食品级的维C,虽然卖的贵,但含量并没有保障,产品的质量也很难保证,所谓的天然维C,在化学结构和药物补充效果上,与化学合成的维C也并没有区别,因此,选择那些特别贵的,非药字号的天然VC服用的情况,除了多花点钱,交了“智商税”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好处可言。
维生素C是人体中重要的一种维生素,对于维持胶原蛋白的合成,保持肌肤美白,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缓衰老,保证血细胞健康,促进红细胞合成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理作用。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的维生素,通常通过尿液,汗液等排泄过程,每天都会有一定的流失,而人体又无法自身合成维生素C,因此,每日有意识的补充维生素C,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然2块钱的维C价格便宜,量又足,人体又确实需要每天补充维生素C,为什么还不可以每天吃呢?
大家在补充营养素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服用补剂,而应该考虑的是饮食的补充,如果饮食补充不能重复吸收,或者身体确实有缺乏相关营养素的问题,才考虑服用补充剂来作为日常膳食外的补充。中国营养膳食指南中,对于维生素C的日补充剂量推荐量为100mg,日推荐最大剂量和身体耐受量为不超过1000mg,而一片药字号维生素C的含量就高达100mg,而加上每日膳食营养摄入的维生素C,这个剂量则会大于推荐日补充量。
有个词叫做“过犹不及”,同样也适用于营养素的补充问题,绝大多数的水果蔬菜中,都含有维生素C这个营养素,而某些食材中,如猕猴桃、橙子、鲜枣等中更是富含维C,半个番石榴、2个猕猴桃,200ml鲜橙汁中,所含的维C,就足够100mg 的日补充剂量了。过日常均衡膳食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身体是不会缺乏维生素C的,因此,通常也就不需要额外服药来补充维C。
有朋友说,补充维C的最大剂量不是不超过1000mg吗?我每天吃一片维C,也不会导致超过1000mg剂量吧?但实际上,虽然水溶性的维C每日都会通过尿液排泄一部分,但实际上维生素C还是一种代谢半衰期较长的药物,维C半衰期长达16天。因此,如果长期每天服用维生素C,而维C在体内的代谢清除又周期较长,长期累积,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C过量的问题,从引发健康风险。
维生素C补多了,有何危害?
1. 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C,可能会导致腹痛、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2. 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C,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刺激,同时也可能刺激胃酸的过度分泌,导致胃黏膜受损,严重者甚至出现胃出血问题;
3. 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C,可能会诱发泌尿系统的草酸盐结石问题;
4. 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C,可能会影响血尿酸的代谢,引起高尿酸痛风问题的发生;
5. 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C,会改变体内对于维生素C的正常代谢,一旦停药,可能会产生撤药反应,导致维生素C缺乏,甚至导致坏血病的产生,孕妇如果长期过量补充维C,会导致婴儿出生后的维C依赖症,此种情况下,婴儿如果不每日摄入大量维C,就可能会产生牙龈出血,精神不振等情况,严重者也可能会发生坏血症的问题。
6. 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C,还有可能引起皮疹、药物过敏,免疫力降低等方面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果身体有缺乏维生素C的问题,可以服用补剂加日常生活调理补充维生素C,如果身体没有缺乏的问题,那么补充维C,还是建议大家以食补为主,多吃水果蔬菜,才是补充真正的天然维C,也不必担心补充过量引发健康风险的问题。
药店卖的2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可以天天吃吗?
就从去年疫情结束后,我就发现身边的很多人开始吃维生素C了,显而易见这是为了增强抵抗力。可是,有些人吃的是几十上百的维生素C,有些人吃的却是几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这时候就有人说了“一分钱一分货”,宁愿多花钱买点好的,不吃亏。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药店卖的2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可以天天吃吗?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说在药店里有人去买维生素C,工作人员拿出的是108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可是这时候买药的人点名要小瓶的、便宜的维生素C,工作人员还一再解释说他推荐的是天然VC,而几块钱一瓶的那是化学药,不是随便能吃的。可是,这人就不听,非要便宜的。工作人员还在坚持,说健康是自己的,真的没必要省这点钱。就在这时候,买药的人淡淡说了一句话——我就是医生。工作人员再没说什么,乖乖开药。不知道这是个笑话还是真事,反正大家应该明白一二了。
2块钱一瓶的VC和108块钱一瓶的VC有何不同?一分钱一分货在VC这里是不存在的。上面工作人员说的也对,便宜的VC是药品,而昂贵的VC是保健品。乍听一下,确实保健品更安全。但事实上呢?所谓的天然VC真的不知道有多少的有效成分,大多都是添加剂罢了,可能贵就贵在品牌,贵在广告推广费,贵在包装上而已。保健品本就是高消费产品,就喜欢骗那些不怕花钱的中老人群。但是大家都知道,保健品代替不了药物,究竟能有多大的功效,真的不得而知。工作人员还会拿送人来当理由给你推荐,但是谁会送VC呢?
再说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肯定是药品的质量要求更高啊!对药品而言,只有合规不合规之分,因为这是事关生命的东西。至于保健品,它的成本其实很低,只不过厂家为了拼价格,拼命在包装、辅料、广告上面下功夫,让它好看好吃好卖,所以必然更贵些。而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对产品本身的功效并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因为有效成分含量的降低,功效降低,可能还不如一个橙子中含有的VC多。但是,2块钱一瓶的VC就不一样了,它重在品质,既然是药物,质量是有保障的,而且其中除了淀粉外,没有其他的添加剂,成分含量更好,效果更好。
就像有人说的,保健品比药品多花的钱,都是你交的智商税。所以,但凡是专业点的人,都会选择2块钱的VC而不是108的VC。
维生素C可以长期吃吗?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VC的服用问题。大部分人吃VC都是自发的,不是医生给开的药,就是觉得自己免疫力差,需要补充VC,或者有些人没有任何理由,就是想吃。但其实,需不需要补充还得看个人情况。
首先,注意适量补充VC。根据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200mg维生素C就足以满足机体所需,帮助预防慢性病发生。这里的200mg就包括食物摄取以及额外补充。所以,如果你每天吃的水果蔬菜足以满足机体所需,就没有必要额外补充了。如果你不喜欢吃蔬菜水果,或者因为工作需要缺少蔬菜水果的摄入,这时候就有必要额外补充VC。根据观察发现,目前成年人大多存在VC摄取不足的表现,所以可以长期补充,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VC并非越多越好,适量摄取,不得超标。还有就是药补不如食补,一定要多吃富含VC的蔬果。
其次,适合补充VC的人群。体内长期缺乏VC时,人体也有些表现。比如乏力、容易疲惫;抵抗力差,经常感冒;牙龈出血、肿胀;经常性的口腔溃疡等等,若常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VC缺乏,就有必要进行补充。另外,对于备孕、孕期妇女,一般也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除此之外,有些疾病患者也需遵医嘱进行补充。
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相关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药店卖的2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可以天天吃吗?
大家好!我是福爸,执业医师。专注体重管理和疾病营养治疗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在药店和保健品商家,销量最大的药品或者保健品之一就是维生素C,从2块钱100片的药品维生素C到价格昂贵的保健品都有。那么我们需要天天吃维生素C吗?便宜的维生素C和昂贵的保健品维C有什么差别?福爸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维生素C有什么用?维生素C广泛参与人体代谢,多种生理功能都离不开维生素C。严重缺乏维生素C,会得一种叫做“坏血病”的致死性疾病,在欧洲大航海时代,坏血病是海员的头号噩梦,至少有一半的船员死亡是由于坏血病。
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C缺乏导致人体不能制造胶原蛋白,是坏血病的根本病因。
参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维护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参与胆固醇代谢,维持胆固醇稳定。
解毒,肝脏的很多解毒功能依赖维生素C。
抗氧化作用,不解释。
抗体形成离不开维生素C,维持正常免疫功能。
促进铁的吸收。
还有其它功能,就不一一细说了。总之,维生素C功能作用多多,每个人想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离不开维生素C。但是、然而、BUT,人类不能自己合成维生素C!只能通过植物性食物获取。而地球上绝大部分动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C,连鸡鸭猫狗都能自己解决维生素C的问题。真是气死个人,
什么情况下需要吃维生素C补充剂很简单,当身体会发生维生素C缺乏的时候,吃维生素C补充剂。
长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水果的人,出海的船员、极地工作人员、野外工作人员等。
大量消耗维生素C的人,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的人、训练量巨大的运动员、严寒情况下的体力工作者。
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的人。
中国营养协会对维生素C的推荐剂量是100毫克/天。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当中,每天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可以吃进去100~300毫克维生素C,一般不会发生维生素C的缺乏,也就不需要额外吃维生素C补充剂。
另外,维生素C不能预防感冒,也没有治疗感冒的作用。超大剂量吃维生素C是毫无道理的。好在维生素C很安全,吃多了问题也不大,就是有点浪费。
便宜的药品维C和昂贵的保健品维C有什么不同维生素C的结构只有一种,不管价格高低,不管天然还是人工合成,都是一样的东西。
药品维生素C是人工合成的,超级便宜。药品维C当中没有保健品推销员说的添加剂,只有塑形剂,一种淀粉做的东东,完全无毒无害。
保健品维生素C有人工合成和天然两种。天然维生素C价格最贵,同时还含有多种有益的植物提取物,仅见于极少数高端保健品品牌。如果宣传是天然维C却没有植物提取物,十之八九是假的。至于人工合成的保健品维C,福爸认为完全对不起价格。另外,根据我自己在实验室的分析,部分保健品维C的实际含量远远少于标称值,只有几个高端品牌符合标称值。反而极其便宜的药品给量十足。
所以,如果必须吃维生素C补充剂,福爸推荐2块钱100片的药品维生素C,性价比超级高。土豪随意。
我是福爸,执业医师,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点个赞呗😜 关注我的头条号,这里有更多实用有趣营养健康资讯。
药店卖的2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可以天天吃吗?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我们都知道药品安全无小事!所以,每当我经常遇到有熟人问我:“某某药店的某某药品,只卖几块钱,能吃吗?”之时,我都要耐心地从我国药品管理规范,以及如何区分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等等,进行一大圈地讲解。
今天,正好借药店卖2块钱一瓶维生素C的问题,集中在这里和大家伙一起,聊一聊对于便宜药,如何做到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仅供参考。
认准准字号,质量有保障首先,向大家伙解释一下,我国的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的不同适用法律规定。
1.我国普通食品管理大法,适用《食品安全法》来进行调整,其生产批准文号,采用的生产许可证编号管理。
如龙夫山泉橙子的生产许可证编号为:SC10633012714141。
2.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大法,适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来进行调整,其生产除了采用与食品相同的生产许可证编号管理以外,还要具备保健食品的生产批文号。
如汤臣倍健维生素C片的批准文号是:卫食健字G20050179号。
3.我国治疗药品管理大法,适用《药品管理法》来进行调整,其生产采用批准文号许可管理。
如国内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维生素C片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H37021864。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是,我国对于药品管理的法规,除了《药品管理法》之外,还有《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以及《药品 GMP 认证管理办法》等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以及药品,这3种不同类别产品,实行不同的法律管理,业内人士把它们称为:普通食品是食字号管理;保健食品是健字号管理;治疗药品是准字号管理。
因此,只要在合法的经营场所(药店、医院)内,购买的是准字号维生素C的药品,无论多么便宜,质量都是有保障的。
看清适应症,健康有帮助其次,我们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范围。
有关我国对产品说明的内容管理,这里也针对普通食品、保健食品与治疗药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简要说明。
由于普通食品的原料都是我们日常食用的一些食材,主要目的是用来补充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而对人体生理功能,几乎不具有调节作用;
而保健食品的原料主要是药食同源材料,它们既可以作食品,也可以当药品,主要目的是用来调节改善身体的机能,或者辅助药物发挥治疗作用;
最后治疗药品的原料主要是化学原料、生物原料、中药原材料以及植物药原料等等,主要目的是治疗疾病。
因此,普通食品、保健食品与治疗药品的说明介绍,治疗药品最严格,保健食品次之,普通食品最宽松。
例如,作为治疗药品的维生素C说明书,其中的适应症为:“本品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等。”
而作为保健食品的汤臣倍健维生素C说明书,其中的产品功效为:“补充维生素 C,补充水果蔬菜摄取不足。”
由此可见,同样的维生素C,治疗药品的维生素C与保健食品的维生素C,说明书功效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谨遵说明书,服药不过量最后,如果天天吃维生素C颗粒/维生素C片,那么,用量应当控制在多少范围内呢?
根据准字号的维生素C说明书载明:如果是口服维生素C颗粒或者维生素C片,
1.用于补充维生素C:成人1日50-100毫克;
2.用于治疗维生素C缺乏:成人1次100-200毫克,1日3次;儿童1日100-300毫克,至少服2周。
总结:只要认准准字号,药店里卖2块钱一瓶维生素C,质量是没有问题的,可以买;但能否天天吃,要根据适应症以及具体用量。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你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药店卖的2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可以天天吃吗?
我是儿科医生雨滴,很高兴为你解答!
维生素c天天服用当然是不可以!这样对人体有害无益。
一:维生素c属于人体中很重要的一种维生素,他有什么好处?
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的维生素它能通过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能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能促进红细胞的合成,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理作用的维生素。人体是无法合成的,我们主要通过食物摄入,比如说吃深绿色的青菜、水果。如猕猴桃、橙子、鲜枣等中更是富含维C。2个猕猴桃、200ml鲜橙汁中,维C就足够100mg 的日补充剂量了。
所以多吃水果蔬菜,身体是不会缺乏的。
药店里两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虽然比外面一些保健品的动辄几百块的维生素c效果相对来说,可以说是价美物廉料又足,一片才几分钱,含量就有100毫克,但也不能天天吃。
我们在补充营养素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食物补充,如果是食物补充不了,那么才考虑添加补充剂。中国营养膳食指南中,对于维生素C的日补充剂量推荐量为100mg,日推荐最大剂量和身体耐受量为不超过1000mg。
而现药字号维生素C的含量就高达100mg,而加上每日膳食营养摄入的维生素C,这个剂量超过推荐日补充量。
有人会问我每天吃一片维C,也没有超量啊,哪有什么危险?
但事实是水溶性的维生素c虽然每天会通过尿液排出一些,但是维生素c它的半衰期长达16天。也就是说他大概要16天以后他才能消除干净,你每天吃一粒,那么积累起来是有多少呢?
二:假如长期过量补充,对身体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1. 可能会导致腹痛、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2. 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刺激,刺激胃酸的过度分泌,导致胃黏膜受损,严重者甚至出现胃出血问题;
3. 可能会诱发泌尿系统的草酸盐结石问题;
4. 可能会影响血尿酸的代谢,引起高尿酸痛风问题的发生;
5. 改变体内对于维生素C的正常代谢,一旦停药,可能会产生撤药反应,导致身体维生素C缺乏,甚至导致坏血病的产生。
6. 可能引起皮疹、免疫力降低等问题。
对于不管是保健品还是药物类的,建议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等食物补充就尽管吃吧,少花钱还更健康呢,你说呢?
想知道更多的健康知识,请关注雨滴医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药店卖的2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可以天天吃吗?
“老板,麻烦给我拿瓶维C,谢谢!”
“好的,189”
“嗯……,老板,我要2块钱的那种”
“2块钱那种的都是化学药物,一般人不能乱吃的,我们这个XXX是从天然食物中提取的,最健康了。”
“没事的,老板,我就要那种,麻烦你给我拿下”
“年轻人,你们不懂,是药三分毒,不要省那点钱,天然提取的维生素C肯定比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好,天然的东西可以长期吃,你去试试长期吃这种2块钱的化学药物,保证吃出问题,是哪个医生要你来买的吗,千万不要乱吃。”
“嗯……,老板,我学医的。”
“得嘞!”
我们真的需要额外补充维C吗?维生素C大家都不陌生,有时候上火了、感冒了、口腔溃疡了,甚至有事没事就喜欢来一颗,从美白、抗氧化到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维生素C的地位越来越高。那么我们应该额外补充维生素C吗?
想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个营养学的概念:
推荐摄入量(RNI): 是指正常人某种营养素的摄入参考量,按这个摄入量吃,可以保证人体的需要。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大部分人超过这个值则有可能出现危害。
而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RNI)为100mg/d ,最高可耐受摄入量(UL)为2000mg/d。
如果维生素服用过量,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影响,最常见的就是消化系统紊乱,比如腹胀、腹泻、恶心、胃痉挛等等。
维生素C摄入过量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例如,维生素C可能会降低体内维生素B-12和铜的吸收以及铁的过吸收等等。
如果长期服用高剂量维生素C后突然停用,还会出现维生素C相对不足的表现,比如牙龈出血等。也有研究表明,补充过多的维生素C会有利于草酸和尿酸在尿中排出增多,而引发肾结石。
所以,补充维生素C来源,最好还是从蔬菜、水果摄入。如果能保证每天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每天200~350g的新鲜水果,基本上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C。
除了常见的各种绿叶菜以外,一些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也非常高,比如典型的像一些枣、猕猴桃、柠檬或者柑橘类的水果。
2块钱的维C和200块钱的维C究竟有什么不同呢?首先,200块钱的维C是保健品批号,即蓝帽子标识,它们执行的标准是食品的标准。而2块钱的维C是药品批号,即国药准字,有 OTC 标志的,为非处方的药品。国家对药品的管控要比食品类严格和健全的多,从安全性来说,药品大于保健品。
200块钱的维C是从天然食物中提取的,而2块钱药品是化工合成的,所以保健品要优于药品?
且不说保健品是不是都是天然提取的,就算会含有一定的天然提取物,大多数保健品维C除了主要的维生素C外,还有麦芽糊精,橙味香精,二氧化硅,柠檬黄等让它能变得酸酸甜甜的的添加剂。而药品维C主要成分就是维c和淀粉等。
所以添加剂的层面来看,话2块钱的维C要比200块钱的维C要安全。
所以,2块钱的维C和200块钱的维C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大概是心理作用吧。
我是护士林可斯说健康,专注健康干货、日常研究养生,喜欢我的作品欢迎多多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