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有哪些药用?

每到春天,城里乡村只要有土的地方,就会有人拎个小筐或食品袋,手持铲子在找挖野菜,这野菜就是蒲公英还有曲麻菜。 这种菜在我家那边被称为“富贵菜”,最受年龄大的人和城里人欢迎。 蒲公英是我们最熟知的一种植物,个头小又随处可见,在3-8月期间,不论田间地头,还是山林草地,到处都有开着小黄花的蒲公英。

蒲公英,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草,在我们老家那边,被称作“婆婆丁”,这种随处可见的野草,还是一种药用的植物,菊科蒲公英的干燥带根全草,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一般在每年春夏花开时采集,洗净晒干或以鲜品入药均可。

蒲公英味苦,甘而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清代汪绂编纂的《医林纂要》中,对蒲公英这样评价:"蒲公英,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疗毒乳痈,皆泻火安土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齿牙,去阳明热也。"

蒲公英最早的入药,可见于唐代,当时主要是用于“乳痈”,即乳汁排泄不畅而导致的急性炎症,沿用至今,蒲公英仍是治疗乳痈的特效药物,蒲公英治疗乳痈,可以说是怎么用,都可以,不论是鲜草捣汁服用,还是干品煎服,还是捣烂外敷,对于消肿止痛,都有很好的疗效,除了单用蒲公英,对于急性乳腺炎,还可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使用。

蒲公英除了能够治疗乳痈,在清热解毒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肝炎等急性热病的中医治疗中,既可以单用蒲公英,也可以与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等联用;而治疗疔毒(即皮肤急性化脓性的炎症),蒲公英则常于紫花地丁、菊花、金银花等配用,清代《医宗金鉴》中的五味消毒饮就是治疗疔毒的名方。

一味蒲公英,功胜白虎汤。蒲公英在清泄胃火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功用。蒲公英能够清泻胃火,且常服不会影响胃气,对于胃火旺盛而导致的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用鲜蒲公英煮水喝,或者将煮好的蒲公英吃掉,都会有很好的疗效。而少量应用蒲公英,与橘皮、砂仁等中药合用,可以有健脾胃的功效,对于消化不良,胃脘胀痛,慢性胃炎等疾病。

蒲公英除了入胃,还入肝,因此,对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如急性结膜炎、眼睑缘炎等疾患,可用蒲公英煎汤熏洗,有很好的效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一个“一味蒲公英汤”,就是将蒲公英浓煎内服,治疗眼疾肿痛,胬肉遮睛,赤脉络目,目疼连脑,羞明多泪等一切虚火实热之证。

除了上述功效之外,蒲公英还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对于尿路感染有很好的疗效,另外用蒲公英鲜品捣碎加蛋清搅匀,外敷治疗还可以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蒲公英虽好,但主要应该应用于实火热毒所致的上述问题,症状来进行对症治疗,如非实火热毒者,如大量应用蒲公英,可能会导致泄泻的问题。

蒲公英有哪些药用?

蒲公英有哪些用途?

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该属的种类很多,世界上有2000多种,我国有七十种呢,它们的叶片、花、果实等形态都有差异的。在我们这里秦岭北坡西段就有四个种,即蒲公英、华蒲公英、药蒲公英、川甘蒲公英等。分布最普遍的就属蒲公英了,下面谈谈蒲公英的用途。

第一,蒲公英也叫婆婆丁、地丁菜等,在我们当地常叫“革老菜”(译音),在以前我知道它能吃,当时生活困难,蒲公英和苦菜是充饥的“姊妹菜”。到了现在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蒲公英仍然是人们喜爱的野菜之一,食用部分是蒲公英的幼苗、嫩叶和嫩花及葶,吃法很多,可凉拌、做馅、做汤等,花葶可生吃。

第二,据现代研究表明,蒲公英的根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甾醇等物质,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等作用。药用时请遵医嘱。

另外蒲公英的果序在成熟后圆球形白色的,风吹后随风漂移,小时候我们经常拿它玩。

蒲公英有哪些药用?

蒲公英也是从民间到临床医生应用都非常多的一味药,近几年来,在一些商家的操作之下,也变得越来越火热。那么,这一篇就来好好聊聊蒲公英的功效以及能不能长期服用!

蒲公英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蒲公英最早载于《唐本草》,其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本草纲目》云:“蒲公英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本草新编》谓:“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医林纂要》称之:“补脾和胃,泻火”。

所以从上面本草的著作中可以得知,蒲公英最主要的功效还是清热解毒,清热利尿。随着不断的应用,蒲公英也被广泛的应用于乳痈,被称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在临床的配伍应用上,如果是用于乳痈,疮痈,常常配伍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清热排脓之品,以增强其清热消痈的作用;

此外,蒲公英还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用于热淋、黄疸上,常常配伍金钱草、车前子以增强其清热利尿的作用。配伍茵陈、栀子以增强去利胆退黄的作用。

蒲公英的应用禁忌

蒲公英为苦寒之品,是治疗热毒内外痈肿的常用之品,尤其善于治疗乳痈,但也正是因为它的苦寒之性,所以以下的几类人群应当谨慎使用。

1. 阳虚体质的人。蒲公英药性寒,用量过大又具有缓泻作用,因此,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表现的人应慎用。

2. 行经期的女性。蒲公英寒凉,可凝滞血脉,引起经期不适。

3. 哺乳期女性。蒲公英过于寒凉,容易伤及母体,也会引起婴幼儿不适。哺乳期间,如需使用,应以鲜品捣烂或干品水煎液外敷为宜。

4. 孕妇。蒲公英具有通利下行之性,有滑胎、动胎之弊。

5. 过敏体质者。有少数人对蒲公英过敏,接触后易产生荨麻疹,这类人应慎用。

蒲公英应用疗程

蒲公英已经被吹捧为能够治疗和改善很多疾病的神药,常常被作为养生保健的“日常之品”,有些人甚至将他们晒干保存后,四季都吃。然而,从中医角度而言,对于这一类的苦寒之品,从来都是有疗程的。长期饮用蒲公英这一苦寒之品,势必导致脾胃虚寒。

对于这一类药,中医认为,中病即止是最好的疗程。

所以,总体来说,蒲公英更适用于春、夏季热证调理,更不宜长期、大量食用。

蒲公英有哪些药用?

第一点:蒲公英是全草入药,并不光是地上部分。

第二点: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热证效果较好,比如五味消毒饮中有蒲公英,治疗疮疡肿毒效果非常好;再比如蒲地蓝口服液或者片中含有蒲公英,治疗咽炎,扁桃体发炎效果非常好。

第三点:蒲公英虽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第二点提到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凉,长时间服用会伤及脾胃,脾胃虚寒的人群就不适合服用。

服药有量,做事有度,蒲公英虽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蒲公英有哪些药用?

蒲公英的功效是什么?

1、抗菌

蒲公英能够有效抵抗伤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且也能够杀死绿脓杆菌,清理肠胃,减轻细菌对人体的伤害。研究表明,蒲公英还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能够有效抑制奥杜盎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等等多种真菌和细菌。

2、抗肿瘤

蒲公英含有类似香菇的多糖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免疫机制的调节功能,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3、预防感冒和肠胃疾病

蒲公英具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蛋白质,维生素,可以防止人体的便血,咳嗽症状。而且还能预防感冒和肠胃疾病,帮助肠胃的吸收和消化。

4、减轻泌尿系统感染

蒲公英含有蒲公英醇,有机酸、菊糖,能够促进人体的排尿,将体内毒素排出体外,减轻泌尿系统的感染。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吃法多样,可生炒,熬汤等等。

蒲公英有哪些药用?

蒲公英在“本经”中没有纳入,中医史上它不是经典药,经方中也不出现。后世李时珍将其纳入“本草纲目”,属于清热药。纳入的原因是民间在广泛的食用这种草药,有清火作用。

凡是食材,其药性都是微弱的,否则在果腹期间会出现大量中毒事件,所以食材基本都可以往饱了吃,长时间吃。民间所说的它有很多“药性”,但很弱,不能指望它治病,但可以用它保健,“治未病”。夏季用它清火,减少体内毒素引起的轻微炎症和不适。

作为一种营养野菜,它是很称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矿物质分量很足,植物蛋白在蔬菜中也排到中上,还含有很多有益的甙类酮类,有调理身体的作用。

总体排类,它综合营养高于普通蔬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