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是餐前服好,还是餐后服好呢?有什么依据吗?
不管是二甲双胍还是别的什么药物,之所以选择餐前服用还是餐后服用,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 进食是否影响药物的吸收起效;
2. 药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或胃黏膜的刺激性;
3. 药物的剂型。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人的首选药物,也是在无禁忌情况下的全程用药药物,在改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方面都有一定作用,同时还具有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的作用,另外二甲双胍除了应用于2型糖尿病人,在1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血糖控制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二甲双胍对肝肾无毒性,长期应用副作用小,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的兼容性好,是临床应用上最广泛的血糖控制药物之一。
二甲双胍虽好,但它有一个发生率较高的副作用,那就是对消化道的副作用,服用二甲双胍会对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有些患者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甚至腹泻等副作用,但通过低剂量起始用药,逐渐加量的办法,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身体都可以逐渐耐受,但是为了减少其对消化道的刺激性,对于二甲双胍的普通片、胶囊和缓释片来说,一般推荐餐后服用,首先,进餐不影响二甲双胍在人体内的吸收起效,餐后服用还可以减少二甲双胍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是较好的服药方式。
但二甲双胍还有一种剂型,那就是肠溶片,顾名思义,肠溶片的外层包有一层肠溶衣,会使药物进入肠道时才开始崩解吸收,从而减少对于胃部的刺激性,因此一般建议空腹服用二甲双胍肠溶片,空腹服用能够使药物尽快的通过胃部进入肠道,减少药物在胃部的停留时间,快速的进入肠道溶解吸收起效。
因此,对于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餐后服用还是空腹服用的时机选择也是不同的,如果是服用二甲双胍普通剂型,胃肠道反应较大的朋友,不妨试着选择缓释片或肠溶片,这两种药物制剂,一种是减慢药物的释放速度,一种是减少药物对胃部的刺激性,对于减少胃肠道副反应方面,有一定的好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缓释片还是肠溶片,都不可以掰开服用或嚼碎服用,一定要整片吞服。
二甲双胍是餐前服好,还是餐后服好呢?有什么依据吗?
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药物,只要没有禁忌症,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使用二甲双胍。它不仅可单独使用,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无效的糖尿病患者;还可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与胰岛素联用,可增加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与磺脲类联用,可协同降血糖。目前二甲双胍主要有三种剂型:普通片剂、缓释剂型、肠溶剂型。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服药时间不一样。
二甲双胍片由于普通片剂在胃中溶解,故建议随餐服用,可减少胃肠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始剂量为0.5g,每日两次,按需逐渐加量,每日最大剂量为2550mg(一天三次)。
二甲双胍缓释片缓释片通过缓慢释放药物,每日仅需服药一次。但缓释片进入胃内,就开始释放药物,故为了减少胃肠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随晚餐服用。缓释片起始剂量为500mg,按需缓慢加量,每日最大剂量为2000mg。
二甲双胍肠溶片肠溶片进入肠道后才开始溶解,可明显减少对胃壁的刺激,但需要餐前服药,可减少胃酸对肠溶片外壳的腐蚀,避免在胃中溶出,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肠溶片起始剂量为0.25g,每日两次,按需缓慢加量,每日最大剂量为1800mg。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但大多可自行缓解,出现上述症状时,分次服用二甲双胍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甲双胍比较罕见的不良反应:乳酸酸中毒。虽然乳酸酸中毒的发生率极低,但一旦发生,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腹痛、低体温、昏迷。多见于肾衰竭的患者,也可发生于急性肾功能恶化的糖尿病患者。
服用二甲双胍的注意事项对二甲双胍过敏的患者不能服用二甲双胍。任何对药物过敏的患者都不能使用该药,二甲双胍也不例外,虽然发生率较低。
二甲双胍主要经肾脏排泄,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主要是CKD 3b期及以上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45的患者)不能服用二甲双胍,否则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休克、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组织缺氧,诱发乳酸酸中毒,故不能使用二甲双胍。
严重感染、外伤,容易导致血糖暂时性控制不良,故出现严重外伤或感染时,需停用二甲双胍,可换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能服用二甲双胍。
酗酒的患者,可能诱发乳酸酸中毒,不能服用二甲双胍,建议戒酒。
造影检查的患者,典化造影剂可引起肾衰,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应造影前48小时停药,检查完后至少48小时,在肾功能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继续服用。
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的患者,因为二甲双胍会抑制他们的吸收,可引起贫血,故不能使用。
综上,二甲双胍普通片剂随餐服用,缓释片剂随晚餐服用,肠溶片应餐前服用。不同的剂型,在不同的时间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使用二甲双胍期间,注意避免乳酸酸中毒的发生,对二甲双胍过敏、严重肾功能不全、心衰、呼衰、心梗、休克、严重外伤、感染、代谢性酸中毒、酗酒、造影检查、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不能服用二甲双胍,需谨记。感谢阅读!
二甲双胍是餐前服好,还是餐后服好呢?有什么依据吗?
(2018年11月2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
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被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所熟知。它以有效、便宜捍卫了其在临床应用上的地位。
很多人对二甲双胍都是耳熟能详,但极少有人知道这个药该怎么吃?到底是应该餐前吃还是餐后吃?是一天一次还是应该一天三次?针对这些问题,曾医生接下来就详细地跟你们唠唠~
我们都知道,二甲双胍对胃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而二甲双胍根据其结构又可分为普通剂型、肠溶剂型、缓释剂型三种,不同的剂型吸收及作用部位有所不同。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可调整其口服时间。而且病情不同,所以每个人服用的剂量及次数也都有所不同。
1、普通剂型
普通剂型指的是盐酸二甲双胍片或盐酸二甲双胍胶囊。因其服用后在胃内就开始溶解吸收,同时在小肠内也同样可以吸收。其药理作用决定了其在药物吸收率高的同时,对胃的刺激也是相对来说较大。因此,盐酸二甲双胍片在餐后或餐后立即服用,可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此外,普通剂型吸收的时间比较快,血糖较高需要服药剂量较大者,最好不要一次性吃完一日的剂量,应平均分配到三餐中来服用,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2、肠溶剂型
肠溶剂型指的是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或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是药物在肠溶材料的包裹下,直接抵达小肠而发挥作用。因肠溶材料在酸性的胃部环境中不被溶解,在碱性的肠道中才被溶解释放。这种剂型克服了普通剂型对上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还能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因此二甲双胍肠溶剂型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这种服用方法的优点在于当餐后血糖达高峰时,药物浓度也相应较高,作用较强,较好地覆盖了餐后血糖高峰期,从而达到有效的降糖作用。肠溶剂型与普通剂型只是在服用的时间上有所不同,在相同剂型的前提下,服用次数是没什么区别的。
3、缓释剂型
缓释剂型指的是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或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缓释剂型是药物制剂上的一种突破,是以凝胶包裹药物,慢慢释放出药物,延缓了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及吸收,从而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由于采用缓释技术,药物在胃中溶解量大大减少,从而也避免了上消化道的不良反应。由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可持续达24小时,每日仅需服用一次,且一天中任何时间段都可以服用。服药简便,特别适合上班族和记忆力减退的老年患者。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二甲双胍是餐前服好,还是餐后服好呢?有什么依据吗?
拥有50多年历史的二甲双胍,依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一来該药安全,一般单用不导致低血糖,而且研究显示对其肾脏还有保护作用。二来該药能帮助控制体重,对于肥胖的糖友自然是绝佳选择。
但临床上我们看见很多人不能坚持用药。原因包括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对于胃肠道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的,还是比较可惜的。
二甲双胍有多种剂型,包括普通的、肠溶片及缓释制剂。
- 对于普通剂型,一天需要吃三次,胃肠道反应会更大,一般建议吃饭的时候同时服用,或者吃完饭马上服用,以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
- 缓释制剂可以提高依从性,一天一次服用就可以起到很好效果,建议晚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
同时二甲双胍能抑制肠道对糖的吸收,故而二甲双胍不建议空腹服用,应该在餐食服用或餐后立即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及有效发挥其降糖作用。
二甲双胍是餐前服好,还是餐后服好呢?有什么依据吗?
糖尿病现在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里首选推荐二甲双胍作为口服降糖药,有的患者对服用二甲双胍不知该什么时间服用才好,那二甲双胍是餐前服好,还是餐后服好呢?
首先,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糖药,可促进胰岛素的充分利用,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葡萄糖的吸收,提高和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高血糖的作用,还有轻度的降低血胆固醇作用,它的作用机制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如血细胞、脑、肾髓质、肠道、皮肤等组织);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糖的输出;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贮存,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水平。二甲双胍主要在小肠吸收,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为50%~60%,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时可在体内蓄积,导致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和肾毒性。二甲双胍无促进脂肪合成亦无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对正常人的血糖无降低,2型糖尿病单独服用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
二甲双胍临床上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于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不但可降血糖,还可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对某些磺酰脲类药物疗效差的患者,可与磺酰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合用,较单用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亦可与胰岛素协同增强治疗,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初始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初始口服剂量每次0.25-1g,每日2-3次,1周后如仍达不到血糖控制目标,根据疗效调整剂量逐渐加量,1日量最大不宜超过2g。普通制剂(片剂、胶囊)应于餐中或餐后立即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肠溶制剂、缓释制剂胃肠道反应较轻,可于餐前服用,注意,肠溶制剂及缓释制剂应整片吞服,不可嚼碎或掰开服用破坏药粒的完整性,影响药物的缓释效果。特殊情况的妊娠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首选胰岛素,禁止使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避免与碱性溶液或饮料同时服用。如出现低血糖,口服糖果或葡萄糖可缓解症状。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二甲双胍是餐前服好,还是餐后服好呢?有什么依据吗?
二甲双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降糖药物之一,该药安全性较高,副作用也比较少,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但作为一种口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作用是我们无法忽略的一个大问题,为了能够减轻药物对肠胃的副作用,便有了咱们常用的肠溶制剂和缓释制剂,肠溶制剂通过降低药物在胃内的溶解度而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而缓释制剂可以利用其长效的特性减少药物的服用次数,间接达到保护胃粘膜的目的;
对于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而言,其服用时机还是有所区别的,比如盐酸二甲双胍片,这是该药的普通片剂,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剂型,服用后会直接在胃内溶解,并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所以该剂型比较适合餐时或餐后服用,因为食物的掺杂减少了药物与胃黏膜的直接接触,进而降低了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性;
另外,二甲双胍缓释片也比较适合在餐时或餐后服用,但是其肠溶制剂却只能在餐前服用,因为该药只有在进入肠道后才会溶解起效,进食后再服药不仅会阻碍药物进入肠道,还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吸收,甚至会降低该药的生物利用度!
注:服药之前应该仔细查看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的建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