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缬沙坦夏天比较理想但是冬天效果不好,该怎么办?

该加大剂量还是换其他药,或者联合用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本来在夏天控制良好的血压,天气转凉到了冬天以后,吃同样剂量的降压药,血压就不能达标了,这是怎么回事,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为什么冬天血压比夏天高?

这个问题其实看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是大家很熟悉的物理原理——热胀冷缩。冬天天气寒冷,人体的血管受到寒冷刺激,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血管收缩在同样的血容量的情况下,导致血管壁承受的压力更大,这就是冬天为什么血压高,高血压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秋冬季节,天气寒凉,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朋友,还有对于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一定要多注意保暖,尽量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另外还有一点对于血压的影响也稍微提一下,那就是人体夏天会出汗,汗液的排出会导致血容量的下降,而冬天出汗的几率则相对低,从血容量本身来说,冬天相对于夏天就要大一点,这也是冬天血压会比夏天高的原因之一。

冬天单服一种药物血压控不住怎么办?

对于这样的问题,首先还是要多注意血压的监测,如果血压在秋冬季忽然升高,而且较平时监测值有较大差异,那么首先应该做的,不是考虑如何用药的问题,而是应该先去医院就诊,排查身体有没有出现其他问题,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出现;如果是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出现的血压逐步升高,最终无法控制达标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我给您以下几个建议:

1. 对于药物的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您原先服用的降压药物剂量不大,比如缬沙坦每天服用40mg的剂量,而且身体耐受,没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不一定非要联用其他药物,可以先将药量增加至80mg/天;如果您已经服用的是常规剂量的单种降压药,那么可以考虑联用其他药物,还是拿缬沙坦为例,加服利尿剂氢氯噻嗪,CCB类的氨氯地平,倍他乐克等药物,都是很好的组合。这仅仅是举例,具体的用药方案,还是建议咨询医生,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身体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组合。

2. 生活上要更加的严格自律:高血压的控制,不能单靠服用药物,生活上的调理也不可或缺,既然血压控制不良,那么就更应该注意低盐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平和心态,保持良好作息,这些生活上的调节如果能够都做到,血压控制就会更平稳,更容易。

3. 冬天一定要注意心血管疾病风险:除了控制好血压,对于还有其他血脂血糖问题的朋友,在冬天一定要注意控制好相关指标,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在生活上,除了注意保暖以外,起床时不要过急过猛,大便时不要过于用力,这些方面都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服用缬沙坦夏天比较理想但是冬天效果不好,该怎么办?

在多种类型的降压药中,如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以及利尿药的降压相对疗效大致相等,并且同一药物的降压效价不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真正决定一个降压药的降压效果更多的是机体在冬天、夏天不同的生理状态决定的。

血压会由于季节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以下的一些因素影响着血压在冬夏季节的变化。

在寒冷的冬季交感神经张力增加,机体儿茶酚胺分泌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率增快等因素导致血压增高。

血浆和尿液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增加是有力的佐证,肾尿钠排泄也可见到冬季减少夏季增多的周期性变化。

夏季温度增高可导致皮肤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出汗和蒸发排除水分和钠盐致血压下降。

在终末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也可见到血清钠在冬季高而夏季低的季节性变化。

此外环境温度对内皮功能的影响也可能是血压变化的因素之一。

有资料显示在寒冷的冬季人体血压明显高于炎热的夏季,其中收缩压变化最为明显,平均相差为 8 ~ 10mmHg。有报道环境温度降低 10℃收缩压升高5 ~ 7 mmHg,甚至冬夏之差可达20 ~ 30mmHg,不同的季节血压确有明显差异,在不同季节的高血压病诊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季节和环境温度变化的因素。在临床上还是其他的研究中都可以见到高血压病患者在炎热的夏季主动要求减少药物剂量,或自行停药。

所以即使正常人体的血压在冬季都会高于夏季,而高血压人群的血压变化就更加明显了。

对于使用缬沙坦控制血压的患者。日常用量为80mg/d,如果在冬季无法将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可以加量到160mg/d。或者加用利尿药(加用利尿药的附加获益大于使用80mg以上的缬沙坦)。

综上所述,使用缬沙坦常规剂量治疗的患者在冬季血压控制不佳是可以选择加量或者联合使用利尿药。当然,最好的选择是联合使用利尿药如氢氯噻嗪。缬沙坦+利尿剂的复方制剂是最好的选择。

更多医药养生学知识,请关注作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