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脏病,如何正确服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大家都知道这个药物是个救急的药,心脏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吃,但对于这个药真正的适应症范围,和哪些情况下不要吃硝酸甘油,出现急性症状时如何服用硝酸甘油,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今天就和大家来谈下硝酸甘油的应用问题。

硝酸甘油的药物作用机理

谈一个药物,要明白它怎么应用,应用要注意什么,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它的作用机制。

硝酸甘油这个药物主要的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其作用的方式非常简单但是有效,主要是通过释放NO,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从而调节平滑肌的收缩状态,达到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硝酸甘油这个药,能够扩张静脉血管床,还能扩张动脉血管,对于心外膜冠状动脉分支也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

硝酸甘油的应用范围和服用方法

从作用机制可以看出,硝酸甘油的主要适应症,是缓解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而不是心脏不适都可以服用硝酸甘油,特别是对于急性心梗早期患者,伴有低血压及心动过速情况的,严禁服用硝酸甘油来缓解病情,这么做除了不会缓解病情,反而可能危及生命。

除此之外,对于青光眼,严重贫血,颅内压增高等情况的患者,也不宜服用硝酸甘油来缓解心绞痛。

对冠心病引发的心绞痛,通常舌下含服1片,3~5分钟即可起效,5分钟后可加服一片,如15分钟后,疼痛症状无缓解,应立即就医。

给大家强调下,这个药物是舌下含服,切勿吞服。舌下含服立即吸收,起效最快,吞服起不到快速缓解心绞痛的作用。

硝酸甘油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其他注意事项

硝酸甘油含服后,可能会立即发生头痛的副作用,除此之外,由于硝酸甘油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能会产生直立性低血压的相关症状,如虚弱,眩晕,乏力,心悸等,另外其他的不良反应可能有恶心,虚汗,苍白,虚脱等, 可能都是服药引起的低血压反应。

因此,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时,应当注意尽量采取卧位,避免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的摔倒损伤等问题,另外,对于大量饮酒者,服用过西地那非者(伟哥),都不宜服用硝酸甘油,以免引起严重的低血压危及生命。

另外,服用硝酸甘油应当尽量选择有效的低剂量,不要因为急性发作的疾病就大剂量的服药,大剂量服药可能会诱发心动过缓和加重心绞痛,药物过量甚至会引发严重的低血压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危及生命。

如果低剂量服用后,无法缓解,服用2次仍然不起效的,应尽快就医诊治,切勿延误病情。

突发心脏病,如何正确服用硝酸甘油?

首先要明确硝酸甘油平片舌下含服仅仅适用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用来缓解症状的急救药物。

稳定性心绞痛发作往往与劳累有关,因此白天步行过多、过快、上楼、提携重物、用力过度有关,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很快缓解。典型症状是胸骨中下1/3处突然发生剧烈绞榨、撕裂、刀割样疼痛,少数仅表现为程度较轻的突发性胸闷、气急,有些伴有咽喉或左肩、臂疼痛,同时有种窒息或濒死感。其发生原因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增多使冠脉血供减少,不能满足劳累时心肌氧耗的明显增加而引起的。

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非心肌梗塞一型,其发生原因是不稳定软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聚集成血栓,血管腔变窄时心肌缺血而发生的心绞痛。由于血栓形成同时也激活了人体自身的抗纤溶系统溶解血栓,溶栓的速率优于血栓形成的速率,即血栓未能完全堵塞血管腔就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它可以表现为初发性心绞痛、恶化加重性心绞痛、卧位(休息)性心绞痛、情绪激动时产生的变异性心绞痛、心肌梗塞短期内再发性心绞痛。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虽有效但没有像劳累性心绞痛效果好。而且持续15-20分钟不缓解很有可能演变为心肌梗塞了。

有“胸痛”的人太多了,因为很容易和冠心病心绞痛掛钩。但演变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往往自身有几项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家属史、嗜烟史、长期控制不好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史。因此有多项危险因素、年龄偏大、尤其是初次发生典型心绞痛的人应迅速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会自己备用可以向他人借用)并立即赴医院急诊,因为你不知道以后病情如何演变、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

心肌的神经对針刺无痛感,但对乳酸的剌激特别敏感,心脏自身每天收缩、舒张10万次左右,会产生大量乳酸(就像爬山后次日小腿痠痛),全靠冠状动脉丰富的供血,如果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导致乳酸堆积、劳累后更增加了心肌血供的需求因而产生心绞痛。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快速吸收并输送到冠状动脉和全身动静脉,由于释放出大量一氧化氮作用于血管的巯基,使冠状动脉急速扩张改善心脏血供,同时又扩张了全身动、靜脉而降低回心脏血容量,从而减轻心脏收缩的耗氧,通过双重作用来缓解心绞痛。

最后强调二点:

1.没病防病是根本、无论有无家属史戒烟、控制体重、运动和建立良好生活模式和保持良好心态最阻止三高最有效的措施,即使发生了必须重视并持之以恒的治疗。

2.发生了心绞痛后一定要立即治疗,那种治疗方案可以多跑几家医院听听各种意见后再决定,千万别忱误下去。

2018.10.20

突发心脏病,如何正确服用硝酸甘油?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这句广告语用在这里很合适。

不是所有的心脏病都需要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一种扩张冠状动脉、全身静脉的药物,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所以扩张冠状动脉能给心脏带来更多血液,在心脏的冠脉狭窄的时候,用硝酸甘油是正确的。比如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管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都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以,这个疾病用硝酸甘油是理所当然的。比如一个冠心病病人,突然胸口痛了,这时候很有可能是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可以考虑使用硝酸甘油。

但是,一个胸口痛的病人,不一定就是冠心病啊。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可能是肥厚型心肌病,可能是急性心包炎,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可能是肺动脉栓塞,可能是气胸.....

上述提到的可能的疾病,都不适合用硝酸甘油,而且硝酸甘油可能没效果甚至有反作用。

所以,用硝酸甘油的前提是,您得知道自己是冠心病。

所有冠心病胸痛的患者都适合用硝酸甘油么?不是的!!!!!

冠心病心绞痛的时候,最好是测量一个血压,如果血压低了,那就不要再使用硝酸甘油了,因为这个药会让血压进一步下降,导致休克,那就麻烦了。所以网络上很多帖子说什么冠心病患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搞个硝酸甘油含服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很多冠心病胸痛的病人可能是有低血压的心肌梗死,这时候用硝酸甘油是火上浇油。

以上是说了那部分人需要用硝酸甘油。

用硝酸甘油的时候,最好是舌下含服,这个估计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把药片放在舌头下面,含着,不要嚼碎,含着会自己化的,因为舌头下的静脉丛非常丰富,能够迅速入血,迅速发挥疗效,所以经典的用法就是舌下含服。

青光眼的朋友要慎用硝酸甘油,因为可能加重青光眼。

突发心脏病,如何正确服用硝酸甘油?

突发心脏病往往指的是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心脏缺血引起的疼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

及时服用硝酸酯类可以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紧急时刻应当服用起效比较快的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而不要服用起效慢的单硝酸异山梨酯。

那么服用硝酸甘油需要注意什么呢?

1.硝酸甘油需舌下含服,不可压碎、咀嚼、吞服。一次0.25-0.5mg,每5分钟可重复1次,直至疼痛缓解,一日总量不超过2mg。如舌下黏膜明显干燥,可能使舌下含化无效。建议舌下黏膜明显干燥的患者用水或盐水润湿黏膜后再用药。

2.中度或过量饮酒时使用硝酸甘油可致血压过低,故用药前禁止饮酒及适应含有酒精的食物。

3.舌下含服时应尽可能取坐位,以免因头晕而摔倒。用药期间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须谨慎,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免突发直立性低血压。

4.如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或症状加重,或出现头昏或眩晕频繁发作、昏厥、头痛难忍、发汗、恶心、呕吐、异常或不明原因的症状,或需增加用药频率等,或视物模糊或口干等不适应告知医生。

5.心绞痛发作频繁者,可在大便或劳动前5-10分钟预防性含服硝酸甘油。用于缓解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如15分钟内含服1.5mg尚未见效,应立即联系医生。

6.应随时携带硝酸甘油以预防心绞痛发作。

7.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血压和心功能。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突发心脏病,如何正确服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片是冠心病患者的常备药物,也是目前针对心绞痛急性发作最有效的药物,但是很多患者对该药的了解并不全面,以至于经常出现一些因为错误服用硝酸甘油而造成的意外事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应用该药呢?

第一,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应该是舌下含化,当心绞痛发作时取硝酸甘油1片置于舌下慢慢含化,若药物用尽而症状尚未缓解,则可以每5分钟重新含化1片,直至疼痛减轻,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心绞痛发作期间硝酸甘油片的用量不应超过3片,若是连服3片后疼痛依然不能缓解,则考虑是否已经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此时最好的办法便是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第二,在服用硝酸甘油时,为了避免发生药物性低血压而造成晕厥,患者应该使自身处于坐位或卧位;

第三,当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冠脉痉挛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而硝酸甘油舒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又会进一步减少回心血量,如果此时活动量较大的话,就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进而加重心肌缺血的情况,所以,在服用硝酸甘油时应该尽量减少活动;

第四,硝酸甘油片应放在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以方便患者能够迅速服药;

第五,心肌梗死早期并伴有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速时、严重的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和已知对硝酸甘油过敏的患者应该禁用硝酸甘油,必要时可以选择速效救心丸作为急救药品,但其效果因人而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