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氯吡格雷(波立维)的作用和副作用是什么?
常常给大家谈阿司匹林,今天来说下和阿司匹林一样,具有抗凝作用的氯吡格雷,比起阿司匹林这个老大哥,氯吡格雷属于“小兄弟”了,它最早于1998年上市,迄今为止仅仅20年的时间,但却也是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物的最重要的药物之一,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机理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吡啶类抗凝药物,与阿司匹林抑制血栓素A2的作用机制不同,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膜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能够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ADP受体,从而抑制活化血小板释放A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在氯吡格雷上市之前,还有一个这类药物,叫噻氯匹定,由于氯吡格雷的副作用小,耐用性好,服药安全方便,且骨髓毒性较低,目前已逐渐取代噻氯匹定,成为了一线的ADP受体拮抗剂类抗凝药物。
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目前为止,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疾病都限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病征的应用,预防动脉粥硬化性血栓的生产,主要包括:
1. 心肌梗死患者;
2. 缺血性卒中患者;
3. 确诊外周性动脉疾病的患者;
4. 对于确诊非ST段升高的ASC患者,但不准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搭桥手术的,可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坚持服药1年;
5. 对于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患者,无论是否采用溶栓治疗,均应给予氯吡格雷,并建议长期服用;
6. 对于非ST段升高的ACS患者,进行过支架或搭桥手术的,一般术后应给予氯吡格雷预防血栓的生成,如无出现风险,应长期服用。
另外,对于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ACS行支架或搭桥手术的患者,临床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双抗疗法”,效果优于服用阿司匹林单药。
氯吡格雷的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主要考虑的风险与阿司匹林一样,都是“出血”的风险,氯吡格雷长期服用导致严重出血的比例约1.4%左右,与阿司匹林不同的是,氯吡格雷对胃黏膜没有明确的刺激性,它导致出血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对血小板膜的ADP抗体的拮抗作用。
除此之外,服用氯吡格雷还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头痛,头昏、眩晕,还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相比噻氯匹定,服用氯吡格雷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噻氯匹定,无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
长期服用氯吡格雷,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果与非甾体抗炎药同时服用,应更加注意出血风险。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时,并不明显增加出血风险,但对于有消化道问题但又确需服用的患者,不建议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来保护胃黏膜,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药物可以服用,一般推荐消化道风险患者,在服药前评估消化道出血风险,服用氯吡格雷的,尽量避免服用奥美拉唑及埃索美拉唑进行胃黏膜保护。
请问氯吡格雷(波立维)的作用和副作用是什么?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常用于冠心病及缺血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已经患病,预防再次发作)。阿司匹林已经被人们所熟悉,其实除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也是一个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用量预防血栓的心血管药物,特别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往往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者联用。
作用机制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机制和阿司匹林不同。氯吡格雷是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其本身是一个前体药物,没有活性,其代谢产物之一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要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必须通过CPY450酶代谢,生成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代谢物。氯吡格雷的活性代谢产物选择性的抑制ADP与其血小板P2Y12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IIb/III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由于这种结合不可逆,应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的剩余寿命(大约为7-10天)受到影响,而血小板正常功能的恢复需要新的血小板生成。
氯吡格雷的适应证(1)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
(2)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
(4)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5)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 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氯吡格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警惕出血风险
1.心血管系统 脉管炎、低血压。
2.呼吸系统 支气管痉挛、间质性肺炎、呼吸道出血(咯血、肺出血、鼻出血)、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3.肌肉骨骼系统 骨骼肌出血(关节血肿)、关节痛、关节炎、肌痛。有肌腱炎的个案报道。
4.泌尿生殖系统 血尿、肾小球肾炎、血肌酸酐升高。
5.免疫系统 血清病、过敏反应。
6.神经系统 意识错乱、颅内出血、头痛、头晕、感觉异常、眩晕。
7.精神 幻觉。
8.肝脏 肝功能异常、急性肝衰竭、肝炎。
9.胃肠道 胰腺炎、结肠炎(包括溃疡性或淋巴细胞性结肠炎)、口炎、腹泻、腹痛、消化不良、胃肠道出血、腹膜后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呕吐、恶心、便秘、胃肠气胀、味觉紊乱。
10.血液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血小板减少(包括严重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获得性血友病A、出血时间延长。
11.皮肤 血管神经性水肿、大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多形性红斑、红斑疹、荨麻疹、湿疹、扁平苔癣、皮疹、瘙痒、皮肤出血(紫癜)、药物疹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DRESS)、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上市后还有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的报道。
12.眼 眼出血(结膜、眼内、视网膜)。
13.其他 血肿、淤伤、发热、注射部位出血、手术创面出血。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1.如出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时在用药后2周内出现),需立即采取治疗(包括血浆置换)。
2.如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伴或不伴有出血,可能为获得性血友病,如确诊,应停药并进行治疗。
用药警示1.不推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7日以内)患者使用本药。
2.需择期手术的患者,如抗血小板治疗并非必须,应于术前7日停用本药。
3.应避免中断用药,如必须停药,需尽早恢复用药。过早停用本药可能导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全血细胞计数。
请问氯吡格雷(波立维)的作用和副作用是什么?
氯吡格雷(波立维)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叫做血小板,血小板是我们人体血液成分之一,血小板的功能就是负责堵住破裂的血管、防止出血的。那些血小板功能低下的病人,动不动就会出血。当然血小板太高也不好,太高就容易凝血,形成血凝块。正常的血流是非常顺滑、顺溜的,没有血栓的,一旦有血栓就可能在某一处地方塞住血管,导致缺血了。这叫过犹不及,适度最好。
这就是血小板。
而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说白了,氯吡格雷就是一种防止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的药物,没问题吧?
这样你就知道,为什么冠心病的病人要吃氯吡格雷了吧?知道为什么冠心病做了PCI术后要吃氯吡格雷了吧?都是为了预防血栓形成啊!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就是因为冠状动脉里面有血栓形成,这些血栓堵住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我们做PCI手术,把支架放进去冠脉里面,撑开了狭窄的冠脉,为了防治这里再次有血栓形成,就必须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否则一旦血栓重新形成,手术就白做了,病人的状况也会持续加重。
这就是氯吡格雷的作用。
但副作用是什么?
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防治血液凝固的,一旦吃的量过大,是有可能造成出血的。这很容易理解吧。防止血液凝固,过头了,就会导致另一个极端,出血。所以如果你长期吃着氯吡格雷,最近需要做手术了,医生都会要求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一个星期左右才感给你动手术,否则怕手术中你的伤口无法愈合,不停地出血,那就恐怖了。
出了出血以外,其他的不良反应,比如皮疹啦,腹泻啦,腹痛啦,一般都不会很严重。
请问氯吡格雷(波立维)的作用和副作用是什么?
我是方健,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三甲医院副主任临床药师,临床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氢氯吡格雷(波立维),这里我来介绍它的作用和副作用:
1.氢氯吡格雷(波立维)的作用 氢氯吡格雷(波立维)和阿司匹林一样具有抗血小板的药理作用,具有稀释血液、预防血栓形成之功效,常用于脑梗死(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和冠心病或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再次发作。
氢氯吡格雷常用剂量每日一次,每次75mg(等于一片波立维),可以第一次服用时给大剂量,通常300mg,这种重拳出击给药方式叫“负荷剂量”,目的是尽快使得药物浓度达到理想效果。
通常首选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梗和脑梗再次发作,如果因为胃溃疡或阿司匹林过敏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可选用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能抗血小板,但二者的药理作用路线并不一致,通过不同分子通路实现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二者还可以强强联手,通过协同机制发挥强力抗血小板作用,因此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需要同时使用氢氯吡格雷(波立维)和阿司匹林进行“双抗”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2.氢氯吡格雷(波立维)的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氢氯吡格雷也不例外,它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就是出血,它的抗血小板作用是“双刃剑”,既能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再次发作,但同时有可能导致出血,如鼻出血;皮肤出血表现为瘀斑瘀点;牙龈出血;胃出血等。 少见副作用还包括血象异常如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颅内出血;眼底出血。
因此使用氢氯吡格雷(波立维)同时,需要注意有无上述出血表现,定期(3个月或半年)检查血常规看血象有无异常,如需要进行外科手术,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服用此药,一般术前7天要停用氢氯吡格雷。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药师方健》,分享药物与健康的干货知识。 如果回答对您有帮助,请为我点赞!
请问氯吡格雷(波立维)的作用和副作用是什么?
一、波立维是个什么药?
波立维是一种常见的血小板抑制剂,其可以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随后抑制激活ADP与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波立维和阿司匹林一样,也是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功能,进而减少因为血小板聚集引起的相关疾病。
二、波立维用于那些疾病?
明白了波立维的作用机制,我们就知道玻璃为主要适用于哪些疾病。其主要适用于冠心病,脑梗塞,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急性事件,都跟血小板的急性聚集有关,所以波立维可以有效的减少这些疾病的急性事件的发生。
三、波立维有哪些副作用?
玻璃杯的副作用也和它的作用是有相关性的,因为其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所以其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出血性相关疾病。尤其是胃肠道出血最为常见,其次脑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也比较多见!当然,消化道副反应也比较常见,比如反酸烧心、消化不良等。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请问氯吡格雷(波立维)的作用和副作用是什么?
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聚集,还可阻断活化血小板释放的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激活而进一步抑制血小板聚集,适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如心肌梗死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或确诊的周围动脉病变患者,还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阿司匹林联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阿司匹林联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与阿司匹林联用,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
氯吡格雷不良反应有:
- 血液:常见出血,如紫癜。偶见严重血小板减少。罕见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报道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 胃肠道:常见恶心、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胃炎、食欲缺乏、便秘等,偶见胃肠道出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
- 皮疹:常见斑丘疹、红斑疹、荨麻疹、皮肤瘙痒,偶见皮肤黏膜出血。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头痛、眩晕、感觉异常等。
- 泌尿生殖系统:可出现血尿。
- 其他:偶见支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或类过敏反应、血肿、鼻出血、眼部出血(主要是结膜出血)、颅内出血。
常吃氯吡格雷需要注意:
- 对氯吡格雷过敏、严重肝损害及活动性病理性出血的患者(如消化性溃疡、颅内出血等)禁用。
- 对有胃肠道出血倾向病变(如溃疡病)的患者应慎用。
- 氯吡格雷对由于外伤、外科手术或其他病理情况而导致出血危险增加时应慎用。择期手术患者应在术前5-7日停用氯吡格雷。
- 氯吡格雷过量时无特殊解毒药,如需迅速恢复正常出血时间,可输注血小板以拮抗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
- 用药期间应监测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 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在体内需经过肝药酶CYP2C19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才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然而有大约14%的中国人肝药酶CYP2C19功能缺失,即为慢代谢型患者,代谢不佳的患者服用推荐剂量氯吡格雷与CYP2C19功能正常者相比,表现出较高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故推荐服用氯吡格雷前须常规检测基因型或血小板功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