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丁啉能当消食药吗?
今天有粉丝留言,问吗丁啉和莫沙比利那个可以长期服用促进胃动力?这个问题正好也是关于吗丁啉的,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胃动力促进药吧。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用药知识与你分享!吗丁啉是于20世纪70年代上市的胃动力促进药,在国内曾经广告铺天盖地,风靡一时,很多人把它当成家中必备的消食药,其实服用这个药物有很大的风险,今天不谈说明书的那些适应症、副作用,单谈风险。
在不同的国家,吗丁啉的监管差异很大。在美国,吗丁啉一直未被FDA批准为人用药物,就连含多潘立酮的制剂也不会获批;欧盟和加拿大则于近几年多次发布了药物警示,并修改了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适应症。那么吗丁啉到底有什么风险呢?
欧盟EMA对于多潘立酮提出的药物警示主要是:EMA的前药物警戒工作组(PhVWP)此前已评估了多潘立酮对心脏的严重影响,包括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2011年,PhVWP建议更新含多潘立酮药物的产品信息,以提示这些不良反应的风险,并警告在患有某些心脏病的患者中谨慎用多潘立酮。其他国家对于吗丁啉的不良反应警示,也主要集中在对于心脏的影响上,因此,心脏有问题的朋友,尽量就不要服用吗丁啉了。
中国国家食药监总局也于2016发布第152号文,要求对多潘立酮制剂(包括马来酸多潘立酮制剂)非处方药和处方药说明书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项进行了修订。不谈处方药,单就非处方药物的吗丁啉片剂主要修订内容包括:增加了和细化了对于心脏病人服用该药物的风险提示,对于用药周期做出了了规定(一般不应超过1周),提示了老年人的用药风险(60岁以上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等。
看到这里,就应该明白,吗丁啉是不能当作助消化药物,长期服用的,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就更应该禁服该药物。对于普通老百姓,服用该药物到底该注意什么呢?李药师给大家以下几点建议:
建议严格按照欧盟修订的适应症:恶心、呕吐症状的缓解。其他的腹胀、烧心等情况不要服用吗丁啉;
肝功能中度或重度受损者,已经存在心电异常或心律异常者,以及出现上述情况风险较高的患者应禁服吗丁啉;
成人及35kg以上少年服用剂量推荐10mg,一日不要超过三次;
35kg以下青少年服用剂量为0.25mg/kg体重,一日不要超过三次。
服用时间不要超过一周。
简单说下莫沙比利,莫沙比利是另一种消化道促动力药物,主要通过激动消化道黏膜神经丛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从而产生上消化道的促动力作用。其主要副作用有腹泻、腹痛、口干等,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三酰甘油升高和肝功能异常等。如服用一段时间消化道症状无改变,应停服(通常不超过两周),老年人用药需注意观察,发现不良反应时应适当处理。对于这个药物,也不建议长期服用作为消食药,毕竟其对肝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服用时间较长,建议定期检查肝功为宜。
对于长期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的朋友,建议寻求中医药调理的方式缓解胃部的动力不足问题,吗丁啉和莫沙比利,虽然能够促进胃动力,但从其副作用和临床获益的比较来看,都不适宜长期服用。
感谢阅读李药师的科普问答,更多用药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继续探讨!吗丁啉能当消食药吗?
多潘立酮,商品名就是大家熟知的吗丁啉,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胃肠蠕动,促进胃的排空与协调胃肠运动,增加食管较低位置括约肌张力,防止食物反流,发挥胃肠道促动药的作用。
由于广告做得好,吗丁啉的使用非常普遍,很多人胃不舒服,自行服用吗丁啉。吗丁啉在服用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事项。
1 吗丁啉不宜与解痉药一起使用。
吗丁啉与胃肠解痉药(抗胆碱药),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合用时,会发药理拮抗作用,减弱吗丁啉的胃动力作用,所以两者不宜联用。
2 吗丁啉与胃粘膜保护剂一起用,降低药物疗效。
硫酸铝,胶体枸橼酸铋钾,铝碳酸镁(达喜)等含铝盐,铋盐的药物,口服后能与胃肠粘膜蛋白结合形成络合物保护胃壁,而吗丁啉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缩短这些药物在胃内作用时间,降低了这些药物的疗效。
3 吗丁啉与助消化药合用,降低药物的疗效。
胃酶合剂,多酶片等消化酶类制剂在胃酸环境中作用较强,而吗丁啉加速胃排空,使助消化药迅速到达肠腔,疗效降低,两者不宜联合使用。
4 吗丁啉与抗酸药和抑酸药,不宜联合使用。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抑酸药和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抗酸药升高胃内的PH,减少吗丁啉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吗丁啉的疗效。如果需要联合应用,抑酸药和抗酸药应该在餐后服用,而吗丁啉在餐前30分钟服用。
5 吗丁啉是强有力的催乳素释放药,使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大剂量使用吗丁啉可能引起非哺乳期泌乳,并在一些更年期后的妇女及男性患者中出现乳房胀痛的现象,也有致月经失调的报道。
6 中,重度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吗丁啉,比如重度脂肪肝患者就要禁用吗丁啉。
7 吗丁啉禁止与氟康唑,伏立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胺碘酮等药物合用。
所以,在使用吗丁啉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用药时须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