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能治感冒吗?
阿莫西林是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对感冒并没有什么疗效,如果感冒引起细菌感染引发的咽炎、支气管炎等,其病原体又对阿莫西林敏感,可以服用阿莫西林进行抗感染治疗。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关注,更多用药话题与你分享!
感冒了,吃点消炎药?阿莫西林就能治感冒?只是一个被大家广为流传的谣言而已。
感冒,不管是普通流感(Common Cold)还是流感(Influenza),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人体自限性疾病,虽然症状不完全相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流感也要大得多,但一发现感冒症状就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之类的药物,是非常不可取的!
首先,抗生素本身对病毒感染无效。抗生素是一种对抗体内细菌感染的药物,如阿莫西林的作用原理就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而病毒作为一种寄生于宿主细胞内的非细胞形态,抗生素是无法对其产生作用的。
另外,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菌谱,应用时一定要对症,如阿莫西林对肺炎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多种细菌敏感,但对于一些青霉素类耐药的细菌以及超级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明确有细菌感染,但应用阿莫西林却并不见效的原因。
还是要强调,如非临床必须,不要随便乱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引发的超级细菌爆发,已经不单是某个医院、某个地区的问题,已经是成了全世界的大问题,连WHO在2017年也公布了12种超级细菌,作为新抗生素类药物开发的指导方向。什么叫临床必须?就是检查指标明确指征有细菌感染:如白血球、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支原体检测强阳性等情况,均应立即应用抗生素进行对抗治疗。
阿莫西林是较为安全的抗生素,但一定要注意,青霉素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调整剂量服用,阿莫西林可进入乳汁,可能会引起幼儿药物过敏。如哺乳期妇女服用阿莫西林,应尽量在24小时后再行哺乳。阿莫西林亦可有少量进入胎盘,孕妇也应在仅是必须的情况写服用。
关于阿莫西林和感冒,先介绍这么多,欢迎大家继续留言探讨!
阿莫西林能治感冒吗?
阿莫西林不治感冒,不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阿莫西林对病毒无效,感冒使用阿莫西林不但无效,长期使用可增加耐药性,还可产生不良反应。只有少数患者可原发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这时才有指证应用阿莫西林。细菌感染常表现为持续高烧不退,流脓鼻涕、咽喉红肿、疼痛、扁桃体发炎,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
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其半衰期短,为 1~1.3 小时,因此每天需服药3-4次。其特点是抗菌谱广,临床应用广泛。由于阿莫西林不耐β-内酰胺酶菌,对于产β-内酰胺酶菌的细菌抗菌效果差,克拉维酸钾有抑制β-内酰胺酶菌作用,二者结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使抗菌活性增强,对耐药菌更有效,抗菌消炎效果更好。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
1、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其的病原菌主要为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 C 组或 G 组溶血性链球菌。可口服阿莫西林,疗程为10天。
2、急性细菌性中耳炎、鼻窦炎: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最为常见,初治可口服阿莫西林。如当地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酶菌株多见时,也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疗程7-10天。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原菌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最为常见,如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可选择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4、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如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可选择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5、社区获得性肺炎:应尽早给予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选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6、急性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应尽早给予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选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7、轻、中度腹腔感染: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选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8、骨、关节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 组溶血性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可选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疗程 4~6 周,急性关节炎疗程 2~4 周。
9、口腔感染(如牙周炎,冠周炎、牙周脓肿):可选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疗程3-7天。
10、根除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可作为三联或四联治疗方案其中一种药物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
11、其他:急性单纯性淋病、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等。
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贫血、血小板减少、二重感染;偶见兴奋、焦虑、失眠、头晕以及行为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用药注意事项
1、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2、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和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3、疗程较长患者应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
4、有哮喘、枯草热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