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时,尿葡萄糖指标可不可以作判定糖尿病有否的依据?

你好,葡萄糖是机体的能源,而且尿糖来源于血糖。血液中葡萄糖在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正常情况下这部分滤过的葡萄糖在肾小管又能重吸收入血液。所以正常人尿液中的葡萄糖是检测不到而呈阴性的。

尿糖阳性说明尿中已经出现葡萄糖,按尿中葡萄糖的多少,从一个加号到四个加号不等,加号越多说明尿中葡萄糖越多。

尿糖阳性常见于糖尿病,也见于肾脏疾病,还有些妊娠期妇女由于一次食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甜食、过于劳累者等。另外血糖正常人如果大量进食甜食也有可能出现尿糖加号(阳性),但一般多为一过性的。

因此,尿常规中的尿糖阳性只能提示可能有血糖异常的情况,但是不能判断血糖水平,所以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如果出现尿糖阳性,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表现,比如有无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的症状,同时要结合空腹静脉血糖是不是大于或等于7.0mmol/L,而且要检测两次,同时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如果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2小时后的血糖也是大于或等于11.1mmol/L,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才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尿检时,尿葡萄糖指标可不可以作判定糖尿病有否的依据?

尿常规中有尿糖这个指标,当原尿中的糖到了一定的值就不会再吸收了,就会通过尿排除,建议检测血糖明确诊断,如果血糖连续高需考虑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来共同诊断。尿常规中有一项葡萄糖,如果葡萄糖为阳性则考虑患有糖尿病或肾脏疾病也可出现。

尿检时,尿葡萄糖指标可不可以作判定糖尿病有否的依据?

血糖升高并且超过肾糖阈后尿中就会出现葡萄糖,所以有了尿糖一定需要进一步明确血糖情况,进一步明确诊断,早诊断早治疗。

尿检时,尿葡萄糖指标可不可以作判定糖尿病有否的依据?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葡萄糖很少,尿检一般检测不出来,这是因为人的肾脏有重吸收葡萄糖的作用,不至于糖从尿液中流失,所以正常的尿液检查结果应该为阴性。肾糖阈

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8.96~10.08mmol/L时,就可能超过正常人肾脏所能重吸收的能力,就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通过尿液被排出来,而当尿液开始出现溢出葡萄糖被检测出来,此时最低的血糖浓度就是肾糖阈。

肾糖阈每个人都不一样,可以随人的病理生理改变而改变,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肾糖阈可以升高,而怀孕的妇女和肾性糖尿的患者肾糖阈会降低。

另外,一些特殊情况,如静脉输葡萄糖、口服摄入较多的糖、发热、尿路感染等都可以出现尿葡萄糖阳性。

糖尿病怎么确诊?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了解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情况,还要结合是否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症状,才可以作出诊断。

因此,尿检出葡萄糖作为判定糖尿病的依据特异性不高,但在排除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作为怀疑的依据,进而去完善确诊糖尿病必要检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