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龙的唱功如何?
华语T2(弱),CD点触A4,Live稍显稀碎,语感年代感重,沈音出身,浙音教授。
庞龙,这个从《两只蝴蝶》、《狼爱上羊》、《你是我的玫瑰》到《兄弟抱一下》的华语男歌手,他实际上是发迹于刀郎之后、模仿刀郎的道路,以科班出身身份接盘刀郎的下沉市场音乐受众。整体上唱法咬字的年代感比较重,尾音处理偏向于发音共鸣点靠前的嘴皮子归韵,和南方现代声乐的延音思路相比稍显油腻,可能是东北话造成的地域性影响。高进、李玉刚都有这个问题。
但是从声乐教育背景角度讲,庞龙他是科班出身,他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通俗演唱系。沈阳音乐学院是我国第一批艺术院校,他的前身是鲁迅艺术学院,是东北核心音乐学院,声乐教师谷建芬,和新生代的汪苏泷以及庞龙三个人都是沈阳音乐学院的。同时庞龙成名后在浙江音乐学院任职,在流行音乐系当教授。就是单依纯就读的学校。
但是庞龙的Live演唱水准,和他的音乐教育水准严重割裂。庞龙的Live声线过于干瘪,缺乏基础共鸣,整体的音准还不错,但一直在抖,有一种新人上台的紧张感。中文语感归韵造成的发音共鸣点波动非常严重。旋律是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而不是丝滑的线性声压推动的律动感声线。只能说和靠唱歌吃饭的职业歌手有较大差距。以下就不说人的Live短板,以CD为标准。
从音色上讲,庞龙就是典型的学院派唱法——真声音色强咬字为主,杜绝假声化,在中低音为胸声、自然音区为真声,高音区为部分咽音化的混声点触。整体音色上追求胸声力量维持真声情感,相比于流行音乐的弱混、强混、平衡混、气混、声带边缘化等音色,缺乏了一定了华丽和可变性。
从音域上讲,庞龙是具有T2水准的歌手,在《两只蝴蝶》之中强咬字G4四分音符,在《兄弟抱一下》之中是一个最高音A4的八分音符,这样的音域能力在职业歌手算是比较扎实的。整体音域在一个八度+六度之中,单音质量上,整体合格但整体声压律动感较弱,音高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并没有强大的气息声压传来律动。
从腔体上讲,庞龙整体合格,但不论是胸声共鸣、还是腹腔支撑基本功的程度都比较一般,有点浅尝辄止,猜测是和早期声乐知识局限的观念有关。腔体基本功对于庞龙而言,更多的是时代观念的差距,比如说强弱控制,庞龙控制的方式是扼断气流的强弱,而不是维持气息的咬字强弱,扼断气息会导致声压、声线就没有一个大环境的气息包容性和统一性,导致声线跳脱过大,受众很难满足专业人员的律动性审美。
简单从音色、音域、腔体具体补充说明。
1:音色;在音色上,学院派主要以真声为核心,以控制真声厚度的胸声芯体为雕饰核心。但实际上真声的操控差异不大,这也就导致了学院派成员的音色比较匮乏,因为在学院派的审美之中,通常是一招鲜、吃遍天的艺术型思维,而不是一个市场化选择思维。
在具体音色上庞龙主要是真声和强混两种音色,低音的胸声都很少见。而仅此而已的两种音色,种类上的确很难在流行音乐市场之中获得很好辨识度和猎奇性优势,如此庞龙的音乐定位实际上并不是华语流行音乐中最核心的半专业音乐爱好者和音乐生受众,而是和音乐知识关联不大的老百姓。
这种服务于和本职业、专业关联不大的市场称之为下沉市场,分布于广袤的非城市地区,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孩子、学生、中年人、老人,比如刀郎、李玉刚。我小时候就喜欢听刀郎、李玉刚的歌,但长大之后就很少听了,因为专业知识增加后,他们的音乐稍微简单了点,不符合求知欲。
对于庞龙也是如此,庞龙的音乐定位就是孩子、学生、中老年人,一定会占据人生某一个阶段。这种市场的确定,看似和音色无关,但实际上恰恰是源于音色技能出发的音乐制作人思维。因为音色,是流行音乐之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歌手的歌曲风格。比如说陶喆、王力宏的弱混声音色唱法,就是源于欧美的R&B紧张音色审美。
在学院派之中,对于真声音色的雕琢,庞龙的音色雕饰程度我个人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我们以姚贝娜的真声音色为核心,简单对比一下。学院派对于音色的审美,主要集中在均衡二字。对于低音要求高位置的明亮度,对于高音要求低音厚度,均衡二字。可以在姚贝娜身上得到非常完美的表达,高音不尖锐反而厚实,如此形成磅礴听感。低音不阴暗反而具有声压,令人深沉。
如此对比庞龙,庞龙低音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他的音色咬字,不是一个延音维持音高的思维,而是一个音高跟随音响程度(声音大小)的模式。这会导致整体音乐的旋律感较弱,而歌词的情感会强化。降低了一定的音乐审美,听得懂歌词就能欣赏100%的音乐内容。
那相比于流行音乐的模式,缺乏了一定的内容度和复杂性,以及基于流行音色的转音美感、升调、转调美感。所以本质上,庞龙的音乐是一个特定环境之中特定情感的记忆,而不是依附于音乐性的内容质量而传播。
所以,对于庞龙也好、高进也罢、旭日阳刚的刘刚他们这类歌手,歌词就显得比歌曲更重要,作曲只要朗朗上口不那么难听就行。而歌词需要有一个强烈的情感方向,在特定时间之中完成音乐唯一性。比如刘刚的《怀念青春》,比如《兄弟抱一下》都是歌名即是强烈情感主题的思路。
2:音域;庞龙CD音域:C3-A4;
庞龙Live音域;C3-G4;
质量音域:感觉没有,非要说的话C4-E4。
在音域上,如果以Live为核心的话,我个人觉得庞龙整体问题都比较大,因为他的语感和咬字,这两点太弱了。他不咬字时声带闭合程度是合格的T2水准,但是一咬字,就破功了。整体的咬字连接有一种固有的东北话归韵思路,缺乏了音乐的延音思维。这导致音域的单音质量较低。
简单说一下归韵问题,中文讲究“字正腔圆”所以存在汉语第三首这种言语转音的音高波动,而且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汉语每一个字都或多或少有闭口音。而实际上汉语一个语言自带音高的语种,我们汉语四声就是带着天然音高。
音乐的思维是延音,稳定一个音高然后延续音高的拉长。可是当我们唱歌带着歌词咬字的时候,不可避免得会出现说话的习惯,比如说“海”字、“爱”字,这种三声字在音乐之中需要归韵,归到特地元音上作为延音。
比如说“的”字,这个三声字在美声、民族唱法唱成“大地”的“地”,同样“海”字,我们需要唱成“a”音、“爱”同样归韵为“a”,以这些特定的元音来完成节奏的延音满足。而不是按照汉语的音调思维,去唱一个转音。比如说“海”字的音高如果是”1“,大部分人会唱成“7”转“1”,甚至是“6-7-1”,乃至于离谱的“6-1-7”。
这种归韵造成发音共鸣点波动,从而影响音高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破坏了曲谱之中对于尾音延音的美感,而且没有一个长音、转音、颤音的空间。要知道好的音乐大部分都需要转音、颤音、长音、切分等节奏、声乐、时值技巧来帮忙的。而庞龙没有。
归韵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没有人点破,没有人告诉你,你就不会意识的问题。因为语言的习惯是天然的隔阂,大部分人唱歌难开口,大部分人说自己五音不全,有中文汉语难归韵的原因。庞龙这位教授,就是一个典型归韵导致发音共鸣点剧烈波动的例子。
庞龙的唱功如何?
庞龙的“唱功”就是口水歌,唱功一般。比如《两只蝴蝶》只要不跑调,作为流行元素的歌曲、人们应该都会唱起来很自如。我一直以为他的红可能是原创,刚才翻阅资料方知,词曲作者叫牛朝阳,正因如此庞龙只是红了短暂的一段时间,一、不创作,二、没唱功也就这样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