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蔡琴的声音?

华语T1,独树一帜的淳厚女中音音色,高程度腹腔支撑和胸声共鸣,最高音A4。

蔡琴,这位在《无间道》之中用作音响试音碟的女歌手,以如同大地一般厚实的淳厚女中音音色,在流行音乐之中独树一帜,成为成功拓宽流行音乐声乐界限的顶级歌手。蔡琴的歌,应该是当下浮躁的快餐流行音乐时代中最契合华语老百姓审美的歌曲:宁静、深情、慢板、一咏三叹。

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对于音乐的感官,并不是欧美那种狂飙高音的审美思路,我们的文化更喜欢委婉与内敛,更喜欢基于平静的爆发。东方文化认为,最深的情、彻骨的痛并不是歇斯底里这个舶来词,而是大悲无泪、大喜无声、大爱无言,最终化为悠长的歌手和醇厚包容的歌声。这就是蔡琴对于音乐的演绎思路。

从音色上讲,蔡琴是以高胸声程度的真声作为唯一音色,将音色的空间感、浑厚拉满,加上女声的生理构造比男生高明亮度。如此,音色醇厚无比。在我们特定的文化下,这种醇厚女中音具有母亲呢喃、大地怀抱、山海辽阔、长者回忆逝去青春的联觉思维,这四点成为了蔡琴音乐制作思路的核心。以至于即使音色单一,却一招鲜、吃遍天。

从音域上讲,蔡琴是典型的女中音,无混音女中音,但是在这个混音遍地走的时代下,蔡琴的音乐依旧如此动听,如此具有魅力。原因在于女中音的市场是和男歌手重叠,一般男歌手的音域是C3-F4(四大天王、陈奕迅),而蔡琴音色则是将调式提高了三度E3-A4,这是一个将生理优势完美的发挥,对比男歌手的音域思路。音域和音色具有完美的色彩统一性,这是其他歌手难以做到的。

从腔体上讲,蔡琴是一个在民族、美声之中有取经借鉴的歌手。她注重于发扬基础功“腹腔支撑”和“胸声共鸣”,这两点是美声、民族声乐的基础课,在蔡琴崛起的年代之中,苏芮算一个将美声民族唱法带入流行的歌手,但苏芮是注重高音,而蔡琴则是注重于中低音。腔体能力不具备混音。

整体上讲,蔡琴音色平平、音域能力平平,腔体不具备混音,为什么就这么好听呢?因为统一性,高度的统一性。注意,音色有自己的尖锐度色彩,音域有他自己的固定音高高低音紧张度色彩,腔体有气息技巧的空间泛音色彩。这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声线组成不是单一的,歌声的情感、能否具有超越时间的力量也不是某一维度强大,多维度的均衡匹配才是永恒不变的美。

那么醇厚的音色,配上中低音的音域,再配上低音共鸣和腹腔支撑的圆润感、空间,不论是音色、音域还是腔体,都契合悠扬、厚实、广阔、宁静的色彩。这种程度的统一性,在流行音乐市场很少见。一般见于戏剧名角,因为要一招鲜吃遍天的专注度才足够完成。

以下具体从音色、音域、腔体三方面切入补充。

1:音色;发音点集中度较弱。

蔡琴平常的说话的声音实际上和普通的女生音色并没有太多的明亮度差别,但厚度的确高于普通女性,这一点也成为了蔡琴塑造自己商业辨识度音色的关键所在。在当年,王菲、那英乃是刚刚出道的时候,更早的苏芮等人,已经牢牢的将流行音乐女歌手市场巩固为高音入场券。

这对于蔡琴而言,显然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蔡琴塑造自己音色的思路,显然就非常灵动和具有智慧。他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和其他女歌手争锋而再度开辟一条属于自身的道路,这条道路后来被韦唯等人再度行走——厚实中音。

在我们如今的流行音乐之中,实际上厚实度是在发音点的基础之后完成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一个学习唱歌的歌手,都需要先完成对于发音点的集中共鸣概念,可是蔡琴似乎对于发音点的概念比较模糊,更多注重于她的腹腔和胸声。

这在蔡琴的Live之中,我们会发现蔡琴的咬字总是存在波动位置,几乎没有长音延音,这一点实际上令我早期比较困惑,以为是什么特殊处理,但是观看了大量蔡琴的Live演唱,最终数据上笃定了,蔡琴对于发音点的集中度的确存在一些认知上的不足。延音数量非常少,大量延音,都会出现卡壳和挤卡音

造成这个原因的解释,应该是蔡琴认为的塑造厚实度音色的方式,是以腹腔和胸腔为主,以共鸣腔体作为了音色的核心,而忽略了一些上共鸣腔的发音点集中问题。因为整体上蔡琴咬字的习惯,是跟着胸声走的,对于上共鸣腔,本身就不涉及混音的高位置,这无疑让蔡琴没有对于高音的探索欲和开拓性。

这样久而久之的后果是,下共鸣腔对于音色的影响程度越来越重,而上共鸣腔却越发被忽视,演唱音色的三点下共鸣腔、声带闭合和上共鸣腔的发音点集中,缺一不可。所以对于蔡琴而言,她实际在她自己的高音部分G4、A4的咬字,质量较低,音色开始波动,朝着假声转变。

这让蔡琴演唱歌曲的方法总是点触,缺乏长音,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给电影人的情书》,单依纯演唱的版本和蔡琴演唱的版本,从音乐审美上单依纯完胜。蔡琴的原版CD演唱,在李宗盛的指导下,还是存在大量的发音点波动音,和高音点触。这实际上有点说不过去,G4、A4对于女歌手是很简单的音高,普通人都可以唱。

整体上,蔡琴的确是不具备,G4、A4的高密度咬字维持发音点的能力,过于注重腹腔支撑和胸声,导致发音点维持程度不够,蔡琴所有的长音都是中低音,超过G4之后,就有发音点下坠的波动问题。Live上十分明显。

发音点波动,会导致对于曲谱演绎的减弱。尤其是延音部分,李宗盛作曲之中,有非常大的延音空间,可是蔡琴都没有表现出来。单依纯的版本更好的诠释了声乐之中发音点喉位稳定性对于情感延音效果。无独有偶,在《张三的歌》等歌曲之中,我们会发现,没有高音延音,是蔡琴的通病,蔡琴多为低音的延音。我第一次听到蔡琴版本的《张三的歌》就有一种延音缺失的感觉。

当然,我们是站在当下已经完全成熟的声乐体系上进行分析,而蔡琴本身也是当年业余出身的歌手,四十年前当年的声乐知识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而如今蔡琴也早已经过了去较真声乐的年龄,所以这里仅仅是探讨和惊醒一下。

2:音域;音域过窄

蔡琴CD音域:E3-B4;

蔡琴Live音域:F3-A4;

蔡琴质量音域:G3-F4;

从音域上切入,实际上蔡琴的能力非常有限,我们普通女生的音域是G3-C5,这个是生理决定的,不管你是女低音还是女中音,甚至是女高音,你的声韧带理论上都可以来到C5的换声点,但是质量会进行低音、中音、高音的区分。而对于职业歌手而言,经过混音的训练,每一个人,即使是女低音,也可以完成混音音域拓展进入C5、D5的能力。音域是可以锻炼的。

蔡琴,就属于不具备混音音域拓展能力的歌手,未能触碰到混音边界和芯体共鸣的歌手。他在音域上长期局限于自己的舒适圈,这当然无可厚非,人家已经非常成名了。但是从声乐角度考虑,蔡琴的确有非常大进步空间。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当下四十年后声乐体系健全的今天。

从本质上,蔡琴一个八度+三度的音域,是一个典型的普通人歌手、亲民歌手、民谣歌手。他的歌,可以作为喜欢唱歌的朋友入门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卡在一个八度+三度,和一个八度+四度的音域,这对普通人而言非常亲和。我学习唱歌,也是使用蔡琴的歌曲作为平常开嗓练习曲。效果很好。

综上,其实商业歌手思路有时候比机能本钱更重要,蔡琴就是很好的例子。对于演唱的情感统一性理解,才是升华的关键。

如何评价蔡琴的声音?

声线特别干净,演唱朴实不炫技。

如何评价蔡琴的声音?

个人最喜欢徐小凤、蔡琴、梅艳芳、陈慧娴的歌。邓丽君的唱功当然是顶尖的,但她的歌也只限于好听,耳熟能详的经典也很多,但都没什么思想,好听是好听,就是没有激励精神,引人深思,让人感概良多的歌。当年谓之靡靡之音虽有点过,但还真就是有那种感觉,一句话,邓丽君的歌太小女人气

如何评价蔡琴的声音?

我根本没什么音乐上的知识,训练以及素养,仅仅只是一个爱听流行歌曲,也经常听流行歌曲的人。所以本来是没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我就说一说自己听歌的真实感受。

我听蔡琴的歌不多,只听过几首,还次数很少。原因很简单,因为一点都不喜欢听。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她的歌里,听不出感情的倾注和投入。最典型的就是那首《给电影人的情书》,蔡琴唱的时候,我完全无动于衷,也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过后就完全遗忘了这首歌。

但是,在《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中,一位很年轻的歌手叫单依纯,参加比赛时也选了这首歌,她唱哭了自己,也感动了我,过后我从酷我上下载了这首歌,听了很多遍,觉得很好听。

我只是个普通的听歌的人,不是任何人的歌迷和粉丝,也没什么音乐素质之类的东西,说的只是自己的真实经历,如实回答了头条君给我推送的这个问题。因为真实,所以我不怕各种批评讽刺或指责,准备全盘接受。

如何评价蔡琴的声音?

听不腻。

如何评价蔡琴的声音?

蔡琴的许多歌曲是音响发烧友煲机或试机时,对机器或器材对人声还原能力的一个感性指标。由此可见其唱功方面的高深造诣。

声音沉稳,穿透为极强。歌声中感情充沛,感染力强。

就我个人理解,蔡琴作为一名歌星,没有自己写的歌(作词或作曲),还是美中不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