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任贤齐唱功并不出众,为什么在90年代却那么火?
任在音乐专业度上远高于四大天王,吉他的魅力完美展示。90年代无需高音唱功
先给任贤齐爆火的结论,后文详细展开:
1:任贤齐取代了四大天王的纯包装性,低专业度音乐,推动了中国器乐发展。他是国内最早的民谣吉他推广歌手,让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孩子看到了音乐不仅仅是四大天王的人声旋律,还有吉他伴奏的器乐。如今中国85后、90后的吉他梦想,基本上都是从任贤齐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开始的。这一点上,四大天王四个人没有一个能弹得响乐器。
2:任贤齐的第二编曲人兼吉他手的Michael Thompson(缩写MT),是欧美一流录音型吉他大佬,90年代欧美R&B的专辑吉他录音很多出自他手。其中MT在《心太软》的间奏Solo和前奏泛音,是留给华语音乐的宝藏。这也是第一首华语流行音乐的现象级经典Solo,电吉他手入门必学科目一。
MT在欧美和席琳迪翁(《我心永恒》原唱)、迈克波顿(《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原唱,格莱美最佳男歌手)、大卫·福斯特(欧美音乐教父,超级音乐制作人)、昆西·琼斯等艺术家均有合作。任贤齐吃一辈子红利的《心太软》很大程度上有MT的重要功劳。
3:任贤齐的音乐在节奏、套路和弦运用的美感提升巨大。相比于四大天王的音乐,任贤齐的音乐在节奏上,出现了典型的吉他扫弦节奏型和放克、布鲁斯以及R&B的慢摇节奏。尤其是节奏的内容改变,这让四大天王游离散漫的音乐在节奏维度上更为丰富。其中编曲配器的思路,运用了大量的欧美风靡的布鲁斯配器、R&B配器,民谣、乡村配器,以及在和弦审美上从三和弦递进入七和弦。
4:歌词立意不在局限于传统四大天王式的情爱,而是开始关怀个人感受,以平凡大众的小生活情感为主。《心太软》的立意就是集中于一种知性的同情和理解,《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就是一种少年的完美新世纪爱情思路,给少男少女做到了一定正确的爱情观,不必压抑对于爱情的本性。具有新鲜感和文学正向效果。
总结一下:任贤齐爆火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音乐质量在90年代足够优秀。不论是从作曲的套路和弦、节奏表达上,还是编曲的完美吉他特色和Solo创作上,以及歌词立意上,都和HK商业媒体包装的低专业度四大天王有区别,对于华语音乐是有推动作用。
以下简单从90年代的审美、做补充说明:
90年代审美核心:亲民音域,不需要高音;在上个世纪之末,任贤齐成为了四大天王之后唯一一个造成了大量现象级传播,一定程度上,任贤齐在当年比陶喆更火爆,虽然陶喆的专业度更高。
在音乐上,任贤齐是华语市场在四大天王较低音乐制作专业度,朝着周杰伦成熟化音乐制作的过度阶段产生的现象。本质上任贤齐、张学友、刘德华、和周杰伦在《东风破》、《青花瓷》等低音歌曲上是同一个市场类型,同一个音乐市场思路:亲民音域+大众化审美旋律。
90年代主要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音乐让大众拉近于明星的距离,从音乐上产生明星同情效果,是早期华语音乐市场的主要娱乐利润点。要求是:
1:亲民音域;歌曲的音域不能超出未经过声乐训练的老百姓上限,大部分在C3-F4之间,可以有较少G4高音,这样的音域,老百姓可以随便唱出和明星歌手一样的音高,一样的调式。这种老百姓唱出明星歌曲效果的交互共情能力,在早期明智未开和刚刚起步大陆音乐雏形市场,是最大的利润点,非常受欢迎的。
2:套路和弦的大众化旋律。音域不能太高的情况下,歌曲的旋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1996年-1999年这三年之间,是华语音乐开始逐渐意识到欧美音乐套路和弦的年代。套路和弦的意思是,欧美流行音乐市场发现,固定走向的和弦级数写出的歌曲,老百姓更爱听,全人类也更容易接受。使用套路和弦写出的作品,大众接受度更高。
任贤齐和四大天王在音域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C3-G4。其中任贤齐也是一个非专业出身的业余热爱状态,和张学友、刘德华一样,在刚刚出道时学会基本声乐演唱后,具有一个G4的高喉位挤卡,任贤齐的高喉位就在《心太软》上。在第二张专辑后,任贤齐的音域就开始集中在E4、F4上,对于高音的表达开始下降。
如今华语音乐的审美音域是在A4-D5,乃至于更高的G5。不论是任贤齐,还是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他们如今开始退出流行音乐圈的主要原因是能力不够,缺乏新的声乐知识和时不我待。任贤齐进入影视业是有迹可循的。
早期的音乐是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而且明星市场刚刚兴起,大众对于音乐心底默认为是一种非常时髦的玩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可以和明星唱同一首歌对于大众而言就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音乐市场的体量在扩大,亲民音区的音乐太多了,这导致了一个非常常见的情况:
歌星的门槛太低了,是个明星开个口就是歌手了。这导致了大量的歌手更本不具备基本音乐素养和能力,如今还有非常多的F4以下的小鲜肉,偶像,老百姓开始疲惫,对于音乐的热爱,开始追求更高音区的审美需求,对于C3-F4平平无奇已经感到厌烦。
任贤齐的《心太软》恰恰处于一个市场疲倦四大天王的转型阶段。G4的音高也具有一定高音能力,好比如今的陈奕迅极限咬字。
当年的高音歌手同样很吃香,比如张雨生的《大海》、《我的未来不是梦》同样具有现象级。如此,以现在流行音乐市场的飙高音思路去审判任贤齐的成功,显然是不正确的。
2:任贤齐也仅火了三年,第二张专辑就有些疲态了。任贤齐在《心太软》的爆火之后,又推出了《爱像太平洋》,这一张专辑的质量相比于第一张就下降了非常多,第一张专辑《心太软》的第一编曲人Christopher Troy仅仅做了一首,这也代表着写出《心太软》的吉他手MT,并没有在第二张专辑之中再次出现。
第二张专辑活了两首歌,一首歌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一首是《伤心太平洋》,两首歌的编曲、作曲、作词人员全部大变样,和第一张专辑没什么关系。而且将已经发布的《心太软》又放在第二张专辑之中,就只能说资本无耻。
从这第二张专辑开始,任贤齐的音乐问题也开始出大问题,《伤心太平洋》是中岛雪美的作品,换句话说主打歌《伤心太平洋》竟然成为了翻唱作品,还是日本歌曲,这一首歌对于华语流行音乐没有任何裨益,只有耻辱翻唱历史上增加一首日本歌曲。
除去《伤心太平洋》第二张专辑只有一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是合格的。这一首歌至今为止还是十分经典,成为了学习民谣吉他、古典吉他的朋友,在弹唱路上最简单的入门曲目,和《童年》一个级别。
但是相比于《心太软》的Solo部分创作,显然《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就是一首非常初级的歌曲,他的最高音不过是E4,调式是C调,相比于《心太软》的最高音G4降了3个Key。但是作为阿牛的作品,《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还是非常合格的。
从第二专辑后,任贤齐就直接拉胯,1997/1998/1999三年黄金期,随后入驻影视,2000年周杰伦粉墨登场。
感觉任贤齐唱功并不出众,为什么在90年代却那么火?
现在歌坛为什么越来越烂,因为陷入了一个误区,往往把唱功放在第一位,因为唱功好就无敌。实际上唱功是最没用的。
一首歌火不火,第一看旋律,第二看味道,一句话就是看好不好听。
你跟我飙高音,拼技巧,对不起不好听就是不好听。
所有火的歌曲,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传唱度比较高。
所有不火的歌曲,都有一个共同点,不好听。
有的曲子本来不火,为什么换个歌手唱,就火了,原因就是先前唱的人演绎的不好,不好听,还真不是唱功的问题。
感觉任贤齐唱功并不出众,为什么在90年代却那么火?
有个说法:以任贤齐的长相,可以演杨过和楚留香。可想而知他的火爆程度。任贤齐靠唱歌走红,但神奇的是,他红那么多年,却不像罗大佑、周杰伦那样能创作,也不像郭富城那样会跳舞。难道靠唱功?更不是了,虽然没人说任贤齐唱功差,但只能说还不错.
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回答——大众天王。任贤齐是大众天王,歌曲的传唱度非常高,当然不会是唱功型歌手,不能和孙楠、张学友、陈奕迅比较。但是他可以说是一个唱功比较好的歌手。任贤齐从1997年走红至今整整20年了,这些年他的演唱会基本没有间断,每次都唱足至少两个小时。任贤齐1997年因为一首《心太软》火遍两岸三地。1997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港台娱乐迅速进入内地。1997年的华语乐坛中心还在香港,因为那是四大天王的年代,但四大天王已经不在巅峰时期。任贤齐差点离开滚石,靠心太软才没被滚石解约,走红恰是时候。其实心太软之前,小齐已经有一首金曲——《依靠》,只是大众是在认可心太软之后才把它扒出来的。1998年以后的任贤齐绝对是华语乐坛最红的男歌手,没有之一。1998年的《爱像太平洋》奉献了《我是一只鱼》、《神雕侠侣》的主题曲、《伤心太平洋》和《任逍遥》。大家一边夸赞主题曲好听,一边吐槽电视剧太烂。《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首歌的受众群体超过了心太软,成为任贤齐传唱度最广的一首歌。
任贤齐的这把火一直持续到2000年,《为爱走天涯》甚至凝聚了半个台湾乐坛的精英,专辑质量可想而知。《流着泪的你的脸》《橘子香水》传唱度颇高,来自任贤齐版笑傲江湖的三首歌更加了不得——《死不了》《天涯》和《沧海一声笑》。
整张专辑最火的是《天涯》,甚至成为《对面》之后小齐的又一首口水歌。《春天花会开》任贤齐本人作词作曲,也是《对面》一样的小情歌,但更多的是清新明快的感觉,传达的仍然是男追女而不得这种普世的爱情观。
时间来到了2001年,任贤齐还是一如既往地火,一如既往地出新专辑,还带来了《浪花一朵朵》《兄弟》《花太香》这样的好音乐。但2001年的金曲奖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叫周杰伦的年轻人带着自己的第一张专辑《Jay》来了,新人见多了,最多给他个最佳新人奖。但这一届的新人还有孙燕姿,戴佩妮,范玮琪。最佳新人给了孙燕姿,《Jay》居然拿到了最佳专辑!从来没有过的音乐,金曲奖鼓励一下应该的。但是估计火不了,因为太另类,太前卫了。不会有几个人喜欢的。
但是这次媒体预估错了,没过多久就是更加另类的《范特西》,特别是那首《双截棍》,周杰伦火了,不单是他一个人火了,整个台湾乐坛瞬间爆炸了,王力宏、蔡依林、SHE、五月天,甚至连孙燕姿,林俊杰,梁静茹都选择从台湾出道。华语乐坛的中心来到了台湾,流行乐又像90年代初一样人才辈出。大家很快忘记了任贤齐,虽然他又有了那一首《我是有钱人》,这种歌曲嘛,闲时听听还可以,但是唱法已经老旧了。现实总是残酷的,不止任贤齐一个人,好像90年代走红的歌手都被遗忘了。
感觉任贤齐唱功并不出众,为什么在90年代却那么火?
现在的音乐节目,动不动就是飚技巧,唱功。一首歌,不在于你难度有多大,旋律优美好听,老百姓喜欢是第一要素。
感觉任贤齐唱功并不出众,为什么在90年代却那么火?
人红其实挡得住的,但是红成任贤齐那样的确实挡不住。网上流行的一个说法是,以任贤齐的长相却可以同时出演杨过和楚留香这两个角色。试问这个演艺圈有谁做到过。更别说任贤齐是一个歌手了。
任贤齐的火,那真的不是盖的。可能现在许多年轻人了解不到他当时有多火了。但是我们来说一下任贤齐的作品。
1997年《心太软》火遍两岸三地,1998年以后的任贤齐绝对是华语乐坛最红的男歌手,没有之一。1998年的《爱像太平洋》奉献了《我是一只鱼》、《神雕侠侣》的主题曲、《伤心太平洋》和《任逍遥》。《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是当时任贤齐传唱度最广的一首歌。《流着泪的你的脸》《橘子香水》传唱度颇高,来自任贤齐版笑傲江湖的三首歌更加了不得——《死不了》《天涯》和《沧海一声笑》。时间来到了2001年,任贤齐还是一如既往地火,一如既往地出新专辑,还带来了《浪花一朵朵》《兄弟》《花太香》这样的好音乐。
我们继续来看看那些台湾省出名的艺人,周杰伦、王力宏、蔡依林、SHE、五月天,甚至连孙燕姿,林俊杰,梁静茹。这些人够火吧,但是这些人都是任贤齐之后才火的哦。
有一说一,任贤齐的唱功确实不属于那种顶尖的一类。这一方面确实跟孙楠、张学友、陈奕迅不能比较,但是歌手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能不能唱火一首歌。
华晨宇怎么样,这几年网上说的太疯狂了。华晨宇唱功怎么怎么好,但是他传唱度高的歌曲有任贤齐多吗?歌手立足的基本还是要看自己歌曲的传唱度不是。
当然今年任贤齐还会再度曝光一把,因为电影《边缘行者》。话说整个香港电影圈最后还得要靠一位歌手来扛大旗吗?
任贤齐的火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歌,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人。当然他的歌也确实火的不得了。
最后我想知道,10年之后你认为有谁火的能跟当时的任贤齐比呢?
感觉任贤齐唱功并不出众,为什么在90年代却那么火?
唱功是什么?唱功是指唱歌的综合能力它是由,音准、音域、音量、音色、音质、共鸣、气息、发声、咬字、乐感10个基本功构成。这是音乐学院对学生进行唱功的训练的一套科学系统。判断唱功的好坏,就要按照科学的标准来评价。
这是学院对于专业人员的全方位的全面的培养,就像我们上学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实际上可能我们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出色就可能已经成功了,社会上和学院里有着太多的差别。
这样看来任贤齐确实唱功不怎么,与科班学生相比他不够全面,不论音色、音质、还有气息等确实不如科班出身的强。
但是流行音乐所面对的听众不是科班学院的老师教授,也不是所谓的专业人士,而是大众,流行音乐最终面对的是大众,大众才是他的消费者,大众认可就行。
对于普通听众来说,唱功不是重要的,作品好听或者好记就可以,好听可以循环听,好记也就是自己也可以唱,像小苹果等歌曲,或者滑板鞋,这种自带洗脑性质的歌,到了听众哪里自然就很难忘记,记忆深刻。
一首歌听众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就红了,歌手也就火了,任贤齐出道后一首《心太软》火遍两岸三地,简单好唱,旋律好听,于是就火了。
另外那个时候港台歌曲大量被盗版到内地,可能歌手没得到一分钱,但是名气却有了,任贤齐当年能大火的原因还有一方面就是四大天王后劲不足,任贤齐崛起的时候几乎无敌手。
想想当年他多火,看看以他的长相能演杨过和楚留香就知道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