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Jackson在 “就是这样”彩排,唱功怎样?

世界T1,去世前两天,胸声削弱,真声疲惫后喑哑,撕裂音D5、混音能力E5,依旧顶级

结论:慢板情歌和巅峰期30岁无差别,快歌高密度高音强混、撕裂音换为弱混和头声。胸声、甲杓肌机能生理性下降,疲惫状态下有抬喉挤卡和部分喑哑的情况。

迈克尔杰克逊于北京时间2009年6月26日凌晨五点去世,而在两天前MJ还在为最后一场的谢幕演出《This Is It》彩排,最终在2009年10月上映的《This Is it》影片之中,我们看到MJ生前数百个小时的彩排视频,包括去世前两天的部分歌曲原声。

从声乐角度切入,迈克尔杰克逊在生命最终阶段时的唱功能力,相比于早期巅峰时有一定生理性下降,主要体现在因为年龄增长导致的声韧带机能退化,尤其是胸声的厚度上,出现了清晰可听的由厚实变为纤薄。这一点从迈克尔杰克逊的最后一次采访时也能听出,迈克尔杰克逊的嗓音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从舞蹈阶段进入,迈克尔杰克逊的体重严重偏瘦,而舞蹈的质量和年轻时没有区别,乃至于更高,舞蹈部分占据了迈克尔杰克逊大量的体力。

在具体的音色上,迈克尔杰克逊从早期摇滚多用痉挛咽音和强混,转变为多用弱混和声带边缘化,整体力量上下降了一个档次,但质量依旧饱满,并不像早期那种强烈的节奏冲击感,而是开始追求还原歌曲味道和音准。尤其是在五组高音上,多使用弱混。在四组上,真声也存在一定的喑哑。

在音域上,迈克尔杰克逊维持的十分完美,E5的标志性尖叫和音依旧具有,而A4-D5的黄金高音部分,A4、B4可以用咽音和强混,A4-D5可以用弱混,在一些慢板抒情情歌之中A4-D5可以用强混表达,而在快节奏歌曲之上A4-D5明显从强混改为弱混。整体音域依旧是世界T1男歌手水准。

在腔体能力上,迈克尔杰克逊十分强大,和早期主要的区别就是在快歌摇滚之中的生理性胸声不足,但是在慢板情歌之上,50岁的迈克尔杰克逊和30岁没有区别。

但是观看彩排全程,我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迈克尔杰克逊太累了,唱的累,跳的累,而他的体重太瘦了,有一种随时都在体力不支的风险情况下,连服装都有些瘦的无法支撑。

以下简单从音色、音域、腔体三个方向来做详细补充。

1:音色:弱混为主要音色,High C次数过多,高强度。

迈克尔杰克逊的生涯音色,主要有三种:

一是我们最熟悉的标志性创造性音色撕裂音,以《Billie Jean》、《Beat It》、《Earth song》副歌为代表。

二是情歌的声带边缘化,抒情空灵音色,以《天下一家》、《You Are Not Alone》为代表。

三是中期快歌的痉挛式音色,以《Dangerous》、《犯罪高手》。

这三种主要音色,是重复音域的。什么意思呢?同一个音高比如说C5,迈克尔杰克逊巅峰状态下是可以用三个音色同时演唱,更具不同歌曲的需求完成挑选。这样更好表达音乐的情感。

但是在最后一次彩排之中,迈克尔杰克逊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就不再是具有独立性音色选择,转变为了根据音域来选择音色。这是典型的机能下降导致的局面,因为年龄增长,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了48年的甲杓肌和环甲肌不可避免出现了高强度的磨损,这种日积月累造成的损伤是非常巨大的。

撕裂音和痉挛音色,本质上都有一定的摩擦和挤卡,是非常伤嗓的。迈克尔杰克逊的声乐老师不止一次地提醒迈克尔,但是迈克尔说无法控制,唱嗨了就自动使用了音色。在高强度工作,高强度混音,高强度音域和高强度歌曲演唱次数下,迈克尔杰克逊的嗓子,可以继续维持五组高音能力,依旧绝世罕见了。

玛利亚凯莉后期也倒嗓了,惠特妮休斯顿倒嗓得更狠,迈克尔杰克逊则还是停留在机能退化,并未到倒嗓的严重水准。

整体上迈克尔杰克逊的音色,在最后一场之中在五组高音之中以弱混为主,而在F4-B4之间,还是可以使用撕裂音和痉挛音,以及强混。换句话说,五组以下,迈克尔杰克逊没有大变化,五组以上,开始用质量弱混。

弱混的音色,会比较纤细,偏向于迈克尔杰克逊青年时期的R&B唱法。在这个唱法之中,迈克尔杰克逊也拿了一张格莱美小金唱片。同时如果存在连续五组咬字,迈克尔杰克逊会存在一定躲音的情况,太累。歌曲写的太难,每一首歌都在D5。

对于五十岁的迈克尔杰克逊,他一场演唱会可能唱了别人三年的High C次数。粗略估计,一首歌的High C评价次数在5次左右,这还不算High D、High E的,假设演唱是15首歌,那就也是在两个小时内唱75次High C,这个强度堪称恐怖。

2:音域能力。

迈克尔杰克逊13岁音域:C3-G5,完美质量咬字,A5、B5和音;男歌手天花板。

迈克尔杰克逊18岁音域:C3-C5,换升期过后音域下降,唱法转变为R&B紧张音色唱法。

迈克尔杰克逊30岁音域:C3-G5,重回巅峰,开发混音,头声,咽音。

迈克尔杰克逊51岁音域:C3-E5,机能退化,E5头声,C5-D5弱混,B4-C4以下等同于30岁。

最后一场彩排之中,迈克尔杰克逊在音域之上是有明显退化的,但对于流行音乐而言没有太多影响。因为流行音乐的标准黄金音域在A4-D5,迈克尔杰克逊依旧保持着E5的标志性尖叫音色,时不时来一下。

主要的改变在于C5和C#5和D5这三个音,早期迈克尔杰克逊的这三个音都是高质量咬字,可以在撕裂音、强混、弱混、咽音四个音色之中来回切换。而在最后一场彩排之中,迈克尔杰克逊出现了大量的“躲音”和咬字弱化。

比如说《Earth Song》之中,大量的五组高音,开始没有像年轻时一样使用撕裂音,而是弱混偏向于头声,同时音量、音响程度、声压都有些疲态。最经典的间奏桥段的撕裂音冲击感,直接用全弱混去替代。

从这一点上,慢慢理解了迈克尔杰克逊说“《This is it》是他最后一场演唱会的原因”。因为这种不可逆的机能退化对于当事人才是最难受的。这每一首歌都在告诉迈克尔杰克逊你老了,你唱不了了。这种状态下,加上迈克尔杰克逊自身的健康就是大问题,退出舞台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偏偏发生了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

3:腔体;

在腔体上,迈克尔杰克逊最主要的问题是胸声无法给出明亮音色,声韧带磨损得太厉害。强混的金属芯已经无法维持五组高音的压力,声韧带的机能也开始下降退化,在这种情况下弱混是更好的选择,因为环甲肌对于迈克杰克逊而言比甲杓肌更健康。

这一点才是迈克尔杰克逊音色改变的关键。而在其他的腔体能力上,迈克尔杰克逊并没有下降。

腹腔支撑的程度还是最高基本,一开口就好听,没有任何的喷麦、口水声,每一个音的咬字都非常完美,那种共鸣感隔着屏幕都你会感觉迈克尔杰克逊是不是放的原声带,这就是顶级腹腔支撑的效果。那种程度在录音室之中几乎不需要太多地调整混音,本身的共鸣腔就非常完美。

胸声点缀,这是最大的问题,机能退化最明显的就是胸声提供的真声芯体。而迈克尔杰克逊又是一个巅峰爆炸的撕裂音非常磨损,这个无法解决。胸声就是提供冲击力和情感充沛的核心载体。弱混、声带边缘化还是存在一定的审美差距。

总体而言,迈克尔杰克逊的唱功因为高强度高音负荷,和年龄增长的确存在下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