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郑中基?
华语T2(第二梯队较差),音色完美,中低音优质,高音断腿,音域E4以下。
只评价唱功。特地去听了郑中基One More Time演唱会2019香港站的全程视频。
第一感觉很不错啊,声线清晰、颗粒度爆棚,很有磁性。腔体倾向有一点偏向周华健的鼻音腔,部分歌曲还有一点张学友的咬字语感。
总体上有如下优点:
1:腹腔支撑扎实,声线可听度很高;
2:音准在线,基本上没有偏差。是否是绝对音准还需要更多数据支撑,但是演唱会上没有半音以上偏差;
3:乐感、节奏在线,妥妥的职业歌手水准。
但不足也很明显:高音断腿。全程没有一个F4以上的质量高音,假音质量堪称在灾难边缘作死。
总体而言,就2019年演唱会实录效果而言,郑中基拥有着十分扎实的声乐基础,但秉承了HK乐坛的一贯作风和弊端,主要以C3-F4的大众音域为歌曲集中音域。这种音域,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是导致HK乐坛歌手,在这个时代不具备过多的商业竞争力的核心原因。
总体而言,一场演唱会看下来,就感觉三个字:太平了。
因为音域狭窄,所以曲风有限。又因为曲风有限的情况下,音域狭窄,导致大部分歌曲都是在几个常用的套路和弦之中打转,甚至于很多歌的和弦走向完全一致。听一两首还好,但是演唱会之中一首一首地听下来,瞬间感觉审美疲劳。
很多人说他是什么张学友的下一代歌神接班人,对于这个媒体炒作的噱头,我个人认为在声乐上,他距离张学友还有一大段距离,不说曲风的种类和语感质量,起码张学友拥有G4、G#4和A4常用质量高音;这三个音对于郑中基而言,实属直中要害。
简单以音色、音域、腔体三个方向结合郑中基的声乐学习历程做简单阐述:
1:音色;比张学友好;但桎梏自身。结论:少数live比CD好听的歌手,音色明亮度拉满,不需要CD修饰,Live版更好听。
郑中基的音色质量,真的很优秀。大部分歌手的音色成分之中,声带底色是较少的权重,大部分是以腔体影响为主。但是郑中基恰恰相反,他是真的声带底色优秀的歌手。
郑中基声带底色:完美的情歌音色,明亮度拉满,略带沙哑的颗粒度的上颌窦共鸣。会让人觉得一种:温温如玉的公子哥感觉,又集中于具有平和的音域。拥有着平和音域给予的亲近感。
腔体影响:基本的发音点上挂,没有过多的腔体影响。但存在部分模仿的倾向。
郑中基的音色严重和他个人的人设不符合,这一点和陈小春有点类似。但是本质性对比,郑中基的音色是远远强于陈小春的。陈小春的鼻音腔过重,属于典型的腔体音色影响。
郑中基的音色,在HK乐坛之中,称得上极为优秀的存在。
这一点在《无赖》这首歌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音色本身的情感色彩暗示和歌名主题有着完美的画面感,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无赖》爆火,获得当年叱咤风云大奖的原因。
但是,这个音色郑中基并没有运用好。或者是,因为音色过于优秀,忽视了其他部分的能力培养。
郑中基的音色让我想起了黎明,也是因为音色优秀,而忽视音准和能力开发的歌手。
我写了数十篇歌手的唱功分析,逐渐得出一个结论:
当一个歌手拥有很好的音色后,基本上都会被背后的唱片公司要求唱发挥音色优势的歌曲,这种商业利益的追逐会导致歌手的学习能力丧失,造成一个局部闭环。他们开始不具备音乐学习能力,他们的能力会定格在商业利益巅峰期。
这种情况在HK乐坛和TW乐坛上极为普遍。比如:音色优秀的张信哲,音域狭窄;音色优秀的黎明,音准稀碎;
这种做法无可厚非,毕竟一切都要依附于唱片公司,而唱片公司是要讲究收益的。但是对于歌手的个人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以张信哲和林志炫作为对比,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张信哲的身价因为他个人的能力下降,音域能力不足越发展示,如今在商业价值上和个人能力上,已经被音色同样出色的林志炫远远拉开。而林志炫沉浸于音色雕琢和唱功学习已经很久很久。
这样的例子,放在郑中基身上也是完美吻合的。郑中基的唱功,基本上从《无赖》成名那一刻,瞬间凝固,不说固步自封,也得是原地踏步。
毕竟,深渊法则一直存在。受益于音色,就必将受到音色优秀的桎梏。而显然,郑中基在影视和音乐之中疲于奔命的现状,错过了他雕琢自身音色质量的最好时机。
2:音域:Ab2-E4;理论音域:G2-F4;
质量音域:Ab2-E4;
大部分歌曲,郑中基选择E调,最高音停留高音do,也就是E4音高。F4都没听到,假音的单纯音高F4倒是有,但不可听。这个也是《无赖》的最高音。
同样最低音,是E调的降mi,也就是Ab2.同样是《无赖》的最低音。
这个音域,对于职业歌手而言是稍微不太合格的存在,因为过低,比男中音还要低一些,触及部分男低音的音域范畴。
郑中基的Ab2之下音高,都是不合格的,伴随着大量的喉头压低出身。喉位改变之下,音色优势全无。所以他的可用音域就是一个半八度。而且是普遍偏低。
这个音域比起HK乐团整体的C3-F4,还要低上一些。这种做法也有好处,便于大众传播和倾听学习,但是live的现场,真的称不上热烈。
Ab2-F3;低音域:郑中基比较完美的质量。配合发音点上挂, 低音的沙哑质感还是十分动听的。没有太多问题,只要控制喉位统一,就能拥有比较完美的音色展示;
G3-C4:中音域:主要的副歌集中区,也是最大的桎梏。对于郑中基而言,他的副歌主要集中于B3-C4之间,C4之后的音域,是给副歌第二句或者是第三句的深温空间。这就导致了郑中基的歌比较好学,但基本上有点难唱。Ab2的低音,没几个业余爱好者能发好。因为有点过低。
D4-E4:高音区:有点寒僝。E4这个音域对于职业歌手而言,距离职业高音区应当还有整整半个八度。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的确算高音了。郑中基就属于音域比较亲民的存在。
3:腔体;局限所在;郑中基和张学友的最大差距,就在于腔体共鸣上。同时为什么郑中基的音域如此狭窄,核心也在于此。
1:腹腔;
中低音支撑没问题,从高音区开始,腹腔支撑减弱。伴随着高喉位。高喉位的不适感造成了大量的歌唱注意度。而且郑中基几乎没有F4长音,都是一种点触咬字,长音稳定的质量延长,很少。E4的长音,我也没有听到。
这和腹腔支撑有很大的关系。腹腔支撑是必须是在一种科学放松的状态之下,一般而言高喉位造成的紧张,是影响腹腔支撑的最大问题。支撑会从腹腔上移至胸腔。一旦上移,腔体共鸣减半。
2:胸腔;
甲杓肌控制不够,胸声参与对于中低音而言,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但到了高音区,郑中基的甲杓肌就拉不住声带,导致喉位上升,整体胸声音色改变。
可见,郑中基缺乏对于胸声的训练,并没与对于甲杓肌的存在和喉位控制做出过多的心血。毕竟要演戏。基于这一点,郑中基不具备任何高级的声带技巧:
声带压缩、声带边缘化、强混、弱混、头声等技巧,对于他而言都是无法支撑的。因为甲杓肌的参与度不够,拉不住压缩质量。而甲杓肌的参与度,是以胸声参与作为驱动核心。
3:咽喉;
声带闭合程度,随着音高的提升,逐渐下降。F4的假声质量不合格。喉位随着的音高上升,逐渐上升。也从侧面证实,郑中基的副歌第一句普遍在C4,而不是正常的质量最高音E4。
因为E4需要前后过度,常常是在中间。其他一切高质量的技巧,他都不具备;
4:上颌窦;
比较稳定,这是他第一个优势,也是HK乐团流水线造星的必备声乐知识。发音点上挂、发音点集中两点,可以最大程度地快速提升歌手成为职业歌手的水准。乐感和语感等事物,则需要更多的经验来沉淀。
发音点集中于上颌窦腔体,是歌手声压之中,最简单又提升最大的技巧。
5:头声:蝶窦、额窦;
面罩共鸣,不具备;
蝶斗,不具备;
额窦,不具备;
总体而言,在腔体领域,因为郑中基过低的音域,缺乏的技巧和能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他的音色优质,的的确确是可以弥补一部分差距。总体乐感、音准也是符合的职业歌手水准。所以得出,T2是较差的层次。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如何评价郑中基?
“如果郑中基不去演戏,而是专心唱歌,那么新一代歌神也许就是他,而不是陈奕迅了”。这句评价笔者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
平心而论,郑中基的确有副天生的好嗓子,声线醇厚又有磁性,属于“开口跪”那一类的歌手。很多人都说,他唱歌的发音方式与张学友比较相似,因为他们拜的都是同一个老师——香港著名音乐监制欧丁玉。
郑中基一出道,就被冠以“小张学友”的名号,而当年他的专辑《左右为难》,《别爱我》,《情深》和《我真的可以》,更是横扫港台各大音乐奖项,当时很多听众都认为,郑中基接班张学友,稳了!
可后的来一件事,却改变了郑中基的事业方向——2000年,他搭乘从美国飞往台北的飞机时,因醉酒与机组人员发生冲突,被警方逮捕,后来被判支付了高额罚款,也让他的公众形象陷入到最低谷。
曾经的郑中基如此盛气凌人,跟他的经历和家境有很大关系——他是标准的富二代,父亲是环球唱片高管郑东汉,从小他就认识不少歌坛的大明星,一出道之后,就有不少大腕为他“站台”,一路顺风顺水,正如陈奕迅的歌词唱的那样——“被爱的,都有恃无恐”。
事件发生之后,业内人士觉得他不过就是个纨绔子弟,脾气暴,难伺候,当时没有唱片公司敢签他,也没有电影公司敢找他拍戏。
这个时候,只有其父亲的好友,金牌大风老板黄柏高敢启用他。
他告诉郑中基,要让别人从对你憎恶到对你喜欢,转型做喜剧演员可能是个好办法。
于是,郑中基剪掉了以前的标志性长发,以象征着“从头再来”的中短发出现在不少影视剧当中,后来黄柏高还为他量身打造了《龙咁威》系列,《至尊无赖》,《我要做model》等等,慢慢地让他的演艺事业又一步步有了起色。
2005年,郑中基出了首后来传唱度很高的《无赖》,歌词就是他那时心境,和处事态度变化的写照:
我间中饮醉酒 很喜欢自由
常犯错爱说谎 但总会内疚
遇过很多的损友 学到贪新厌旧 亦欠过很多女人
怕结婚只会守 三分钟诺言
曾话过要戒烟 但讲了就算
梦与想丢低很远 但对返工厌倦 自小不会打算
但是仍唯独你 爱我这废人 出错你都肯去忍……
因为曾经经历过的挫折和低谷,复出后的郑中基演戏格外卖力和敬业,演喜剧完全豁出去,根本不计什么个人形象了,这也引起了周星驰老搭档刘镇伟的注意,邀请他拍了《机器侠》,《越光宝盒》和《大话天仙》。
也许刘镇伟是考虑过把郑中基打造成第二个周星驰的,不过在他都已经“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要捧出第二个周星驰又谈何容易?
还有一点就是,影坛只有一个周星驰,事实证明任何模仿他的人,终会泥牛入海。
最后让郑中基拿到电影方面奖项的,并不是刘镇伟,而是彭浩翔。
《低俗喜剧》里的“暴龙哥”,为郑中基开辟出了一条只属于他自己的夸张怪诞的表演路线,这种风格才是最适合他的,而现实中,也有很多人喜欢以“暴龙哥”来称呼郑中基。
然而直到今天,也许还有一部分人仍然坚定地认为他保留着花花公子的坏习惯,特别是与阿sa分手之后,很多人会将罪责都推到他的头上。
谁让他是个富二代呢?
但无论是曾经的“飞机醉酒”,还是后来的“隐婚分手”,其实放在当今的娱乐圈,根本就不值一提。因为比这个还离谱得多的事,比比皆是。
总体来说,他比娱乐圈里的很多星二代,富二代要好很多,虽然一出道就有光环加身,自带顶级资源,但无论是唱歌还是演戏方面,他都是用自己的实力在说话!
娶了比自己小8岁的余思敏为妻,生了女儿后,如今的郑中基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生活上,笔者很难用一句话就说清楚郑中基在演戏圈取得的成就,总感觉他活得的确“无悔”,曾努力过,也拼命过,但因为具备经济实力,与其为争什么一哥而头破血流,到头来不如活得率性自然。
就因为做演员还是做歌手,郑中基都没成为一线,所以才会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吧!但相信时间会给他的所有歌迷和影迷们一个交代。
如何评价郑中基?
郑中基,第一次知道他就是因为“无赖”这首歌,那是第一次发现粤语歌还有这么接地气的歌词,直接说自己是无赖。
第二次发现他是电影“龙威”,不得不说郑中基演喜剧真是天赋满满,他的恶搞几乎可以匹敌周星驰的无厘头,是不同的风格,都很棒。
第三次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他和阿sa隐婚,离婚开新闻发布会才知道原来他们结婚了!那可是twins,我作为广东东莞人,twins就占据了童年和青春的半壁江山。
第四次是开车的时候无意中选了一个郑中基的电台,听到了他和张学友合唱的“左右为难”,才发现“无赖”其实是他唱得比较没有感觉的歌!建议大家去听听“别爱我”,“左右为难”还有“制造浪漫”,真的很好听。
就是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郑中基是歌唱比赛出道的,另一个身份就是金牌大风的太子爷,妥妥的富家公子哥。所以他做事很飘,某些方面很有才华,但是偏偏都不能坚持下去。唱歌有天赋没有坚持,犯了错误不能在歌坛待了跑去拍喜剧,喜剧也很有天赋,但是也没有心思坚持。话说“低俗喜剧”的暴龙哥演的很棒[泪奔]但是有港毒杜,就不推荐了。
和杨千嬅也有过一段情,然后才是阿sa,最后和一个主持人生了孩子才开始收心了。
应该怎么评价呢,大概是一个“年轻的时候桀骜不驯,毁誉参半;成熟之后收心养性,懂得承担责任的娱乐圈大佬。”
如何评价郑中基?
郑中基幸运的是大风的太子爷,资源很多,不幸运的是那个时代唱歌真的不挣钱,盗版太猖獗,唱功一流这个真的是天赋,如果一直唱下去,有好的资源,最多和陈奕迅差不多吧,唱的再像张学友,也成不了张学友。
如何评价郑中基?
他演戏也很搞笑的好吧!
如何评价郑中基?
听郑中基的歌可以听出他的天赋和才华,的确他是适合做歌手的,但是人不是为了做自己适合的事而活的。
郑中基本来就是太子爷,于歌手一道无论有多大成就都是顶着自己父辈的辉煌的,也许在他看来这实在是没挑战也没意义吧…… 拍电影,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是电影“耽误”了他,我觉得不存在耽误这种说法。演员也是他的身份,歌手也是他的身份,他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随性之至。 有人在网易下面评论他是把一手好牌打烂,一手好牌我不否认,打烂却也未必。起码他活出了自己,他没有做“第二个XXX”,他就是“第一个郑中基”。 就这一点,我永远佩服他。
人生本就是充满挑战的,自己的路自己走,一个人永远不能让大家一致认可他某一领域成就,或者在我们评价郑中基时他本人是很满足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