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为何是四大天王之首?
他心系HK,最早成名,优质偶像,带动大量师奶粉丝,推动四大天王成型。
“四大天王”说法的诞生,是由黎明的成名导致直接演变而成。不是刘德华、不是张学友,也不是郭富城,是以黎明为代表的优质偶像歌手流派占据主流市场资源,从而产生的商业利益划分导致的一种商业宣传。而在四大天王出现的十年后,也是由黎明亲手终结了四大天王时代。
此外,不同于其他三位,黎明在韩国拥有大量的女粉丝,很大一批。传说黎明是韩国女生最标致的欧巴。2000年时,迈克尔杰克逊邀请过黎明参与他在韩国举办的慈善演唱会,足以见他的相貌秒杀了起码两代韩国女粉丝。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黎明在HK地区的爆火程度是大于其他三人。于此“红不过黎明”、“黎明是四大天王之首”的开始鹊起。造成黎明过于火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1:谭咏麟淡出HK乐坛,张国荣的全面退出。两人退出所有颁奖渠道,让出资源给新人。音乐商业迎来真空期;
2:黎明1990年,主演电视剧《人在边缘》,凭借这部电视剧黎明在HK走红。
3:黎明1991年凭借专辑《是爱是缘》获得十大中文金曲IFPI全年销量冠军大奖。
4:黎明1991年,与许冠文、许冠英合作出电影 《神算》,这部电影在HK收获了三千六百多万港元的票房。
黎明的走红,标志着全新的偶像时代诞生,随机而来,商业迎来洗牌。以下一四大天王的产生经过,和四人唱功能力对比作为核心论述:
“四大天王”形成过程;金宝丽唱片的推动;四大天王并非一开始就成为定论,而是有着大量前身和演变:
1:双子星:黎明和刘德华;
黎明当年的蹿红,代表着偶像派占据了商业高峰,而和黎明同处于以偶像路线出道的刘德华,瞬间被金宝丽媒体渲染,将之和黎明进行绑定营销,称之为双子星。双子星成熟之时,刘德华开始分化了黎明的部分流量。
这个媒体方式,是HK媒体惯用手法,背后有着旧金丽唱片的推动。因为刘德华和黎明同属于金宝丽唱片旗下偶像流派艺人;
2:三剑客:黎明、刘德华、张学友;
在双子星炒作结束之后,金宝丽再度引入了一位旗下艺人——张学友。给予了全新的炒作名称——三剑客。
而作为唱将实力派的张学友,开始在这一刻开始席卷大量粉丝注意。因为四大天王出现了偶像派和实力派的内部对比,使得整个团队的受众粉丝更加扩大;内部争论制造着完美热度。
3:四大天王成型:按照年龄排序: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1991年,郭富城在TW发行的个人首张专辑《对你爱不完》亚洲销量破百万,郭富城爆红旋风从TW吹回HK,郭富城代表着这一个全新的风格:舞蹈唱跳。至此四大天王的基本类型成熟。由偶像派、实力派、唱跳派组成。
在这个情况之下,郭富城的公司和金宝丽开始相互利用,使得“HK演唱会之父”张耀荣/方逸华开始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将四位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流行歌手统称为“四大天王”。并搭配着其他媒体的打油诗,一经推出,并得到市民广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乃至于吹入大陆。
这就是四大天王的成型渠道。其中金宝丽公司起到了核心作用,以下是四大天王和金宝丽的签约年限:
1:黎明:与金宝丽签约年限:1990年-1998年;1998年转到新力音乐(索尼);
2:刘德华:与金宝丽签约年限:1990年-1993年;1993年转入华纳唱片(飞碟唱片);
3:张学友:与金宝丽签约年限:1984年-1999年。1999年合约转到环球唱片,被环球造势说累计销量6500万张,网上造势直接翻倍1.2亿。实则瞎扯,具体为2800万张作用。详情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四大天王谁的成就最高?
郭富城的唱片公司,福隆传播公司,并不和金宝丽一致。但是对于郭富城而言,显然是乐享其成的。金宝丽将郭富城视为引流渠道的同时,郭富城也同时借此机会打入HK乐坛。而有一个四大天王的噱头则是更为快速加入HK乐坛的。双方各取所得。
四大天王成型之后,对于黎明而言,实际上是走下坡趋势的。四人都在多方向发展,集中于影视和音乐,但竞争最多的地方还是在音乐上,四人几乎垄断了1990年代HK乐坛所有奖项。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偶像类为主,但是金宝丽也做了两手准备,来瓜分他们的资源。
Beyond乐队是金宝丽的实力派乐队尝试,草蜢乐队则是金宝丽的偶像派组合尝试。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一定资源。但是影响不大。
对于黎明而言,他的个人发展集中于音乐渠道,开始以音乐专辑作为竞争核心,保持着每一年一张粤语专辑,一张国语专辑的速度发行。但是受制于个人音乐底蕴,还是略显疲态。但集中于HK市场。
黎明的音乐底蕴较差,毕竟是优质偶像渠道为主。以下以四大天王的音乐能力简单分析:
四大天王的音乐能力:音准: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乐感: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黎明;
音色-声带底色: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刘德华;
音色-腔体影响: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黎明;
音乐: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腹腔支撑: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胸腔点缀: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声带闭合: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声带压缩:统一稀碎;
声带边缘化: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黎明;
换声点过度:统一稀碎;
发音点上挂:张学友>黎明>郭富城>刘德华;
强混: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稀碎;
弱混:张学友,其他三人稀碎;
喉位统一: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黎明;
头声:张学友,其他三人稀碎。
从声乐角度考虑,黎明的劣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他的优势在于音色底色很好,很明亮,很有辨识度。但是他的音准偏差真的是致命伤,只能通过大量的演唱来保证不跑调。音准偏差较大,常常在LIVE之中有着2个半音之上的偏差;
这是属于小时候的缺乏音高概念和音乐环境,在音准不行的基础之上,其他的声乐条件很难完成铺设。这是他最大的问题。以此为辐射点;
和黎明一同为偶像派歌手出道的刘德华,就显得格外努力。在音准上下了狠功夫。
刘德华的能保证在C3-F4之间的绝对音准,基于这一点,刘德华才能硬碰张学友而且不落下风,即使是专辑唱片销量, 刘德华的也不怵张学友。张学友有《吻别》的400万销量,刘德华也有《忘情水》的300万销量。
而刘德华是偶像出身,张学友是实力派歌手出生。相比之下,刘德华的商业成就显然更高,更广。
关于音准的提高,没有快速办法,只有一个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听耳试唱,养成听力习惯。
如果黎明能解决音准问题,其他的唱功腔体问题,则很好解决。腔体是需要有着音准作为基本认知支撑才能进行分级分化和差别认知。
抛开唱功,黎明在专辑之中,以他完美的容颜和敬业的音乐态度获得了多次HK四大奖。但是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黎明的火爆过分集中于在HK和韩国,在这两地黎明具有这完美的统治力。即使是当下,黎明在HK的统治力已经很强。但是在内地或者其他的华语地区,黎明就显得有些疲态,远远不如张学友和刘德华。
HK市场的商业购买力十分有限,这也导致了黎明生涯唱片销量低迷的状态,不过700万张左右。和张学友的2700万张,刘德华的1900万张有着较大的差距。
以下是黎明在HK获得完美的大奖履历:
1:四届劲歌金曲金奖;
2:两届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
3:两届叱咤乐坛流行榜男歌手金奖
4:三届十大中文金曲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大奖
5:三座四台联颁音乐大奖(2座大碟,1座歌手奖);
黎明终结四大天王时代;1999年6月,发行完专辑《Leon Now》的黎明,获得1999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四台联颁音乐大奖大碟奖。同年,他在HK红磡体育馆举行一连23场Leon Live演唱会。随即,黎明宣布不再领取HK乐坛奖项,专心音乐工作。四大天王时代终结。
四大天王的音乐对抗,从黎明起,也从黎明终止;因为黎明专注于HK,其他三位在HK的影响力远远不如黎明。有勋章为证。
新世纪来临后,四大天王开始“分道扬镳”,专注于各自的领域,不在占据大量音乐资源。
黎明,开始转入音乐幕后,扶持HK音乐乐坛新人。为HK音乐做出卓越贡献。
张学友。以举办世界巡演和音乐剧为个人核心;
郭富城将重心放在影坛和舞台上;
刘德华主攻电影和扶植新一代导演,音乐领域是业务延续。
在四大天王的终章之中,四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理念:
黎明:HK为重,汗马功劳;公益、资源搭设。取之于民用之于众。
张学友:音乐为重,艺术化雪狼湖;
郭富城:赚钱娶老婆;
刘德华:赚钱工作三十年;
曾经的偶像派歌手,开始展现出完美的职业道德和文化后盾。令人敬佩;黎明一直以HK为重的理念,才是他成为四大天王之首的最终核心。他能开启四大天王时代,也能终结四大天王时代。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黎明为何是四大天王之首?
九十年代香港流行一句话,你红红不过黎明!可见当时四大天王黎明的影响力,而且当年十大劲歌金曲四大天王黎明拿奖是最多的!其次是张学友……要不是黎明退出说不再拿奖!当年影视剧也是红得发紫,也是四大天王最先拿到影帝的,可想而知当时受欢迎程度……而且黎明的经典歌曲也非常多……黎式情歌只有黎明才能唱出那种味道!包括后来黎式电子音……说黎明是凑数?看下九几年的各大十大劲歌当时的视频……你就知道黎明的影响力了!时至今日黎明低调做慈善,幕后做老板带新人!四大天王各有各的精彩!是香港最辉煌的时代……
黎明为何是四大天王之首?
知乎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一切不证明是什么直接问为什么的行为都是耍流氓。四大天王之首的确有很多人讨论,但是从来没有人会把黎明郭富城纳入到谈论范围,从来都只是刘张之争!其实四大天王本身就分成2个等级,刘张一档,郭黎一档,郭富城黎明不是一直在争老三老四吗?怎么黎明突然跳出来争第一了?太吓人了!排名第一的那个回答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让我对头条原创作者的水平深表怀疑。我来纠正他的错误吧。首先,四大天王最受欢迎男歌手,刘德华获得最多,唱片销量单张年冠,张学友最多,唱片总销量,张学友最高,第二就是刘德华。演唱会场次张学友最多刘德华第二,上座率差不多刘德华因为拍电影的缘故没精力开罢了。综艺节目,刘张几乎不上。电影票房号召力,刘德华干他们三个都没问题。四大天王最先拿表演奖项的是张学友,91年最佳男配角。最先拿影帝的是刘德华,99年金像奖影帝,暗战。最先拿金马的才是黎明。四大影帝数量最多的是刘德华,5座影帝1座男配,第二是郭富城3座影帝,黎明就1个!经典歌曲数量刘张差不多,都是20首往上的级别。黎郭没几首。经典电影最多的是刘德华,黎明查得严。还比什么?比什么都不行啊!
黎明为何是四大天王之首?
在四大天王最巅峰的90年代,特别是早期,黎明可以称的上是“四大天王之首”。他的走红,被称为“黎明神话”,在很多香港的影视剧里都会出现他的名字!出现的频率之高是别的艺人无法企及的。这个大家应该不会陌生,最有名的当属周星驰电影《破坏之王》里的那句“我爱黎明,我爱黎明”和那个被张学友粉丝狂K的可爱歌迷!
黎明是以文艺气息和儒雅气质闻名娱乐圈的,在香港这样一个文化沙漠里,他这种温文尔雅的贵公子气息相当罕见,所以很快就成了香港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实力往往被人忽视,其实他在歌唱方面的实力很强。如果你很熟悉四大天王的音乐,你会发现黎明的歌曲大多为港台音乐人自己的原创,翻唱很少。反观张学友的音乐生涯,改编自日本的有60多首,其中不乏一些经典名曲,比如《每天爱你多一些》、《分手总在下雨天》、《月半湾》、《李香兰》、《遥远的她》等等……
黎明荣获过四次劲歌金曲金奖,这个奖相对比较专业,刘德华和郭富城一次都没拿过。而且他也是流行音乐的先驱者,成功把电音舞曲引入中国,为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熟悉他当年演唱会的都知道,黎明的演唱会只唱近两年的歌曲,并不会唱老歌,只是为了给歌迷新鲜感。
关于演技,黎明是四大天王中最早拿影帝的,香港名导陈可欣说过,黎明只要不耍帅,那他在影坛的成就将不可限量,其演技不会输给任何人。可以黎明实在太低调,又过早淡出舞台,这不得不说是歌迷的损失啊!
在社会领域,那就不用说了,最早的慈善天王,多次慈善筹款打破记录,首次在北京举行的四场演唱会全部收入也捐给了慈善机构,北京演唱会还上过新闻联播!
黎明还是唯一获得过两次香港政府颁发勋章的艺人,中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红色护照的普通市民,享有外交豁免权。现在经常说刘德华是香港的民间特首,其实在早期,黎明在民间特首投票活动中一支持率直比刘德华还高!
那时候的黎明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天王之首”,现在当然算不上,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曾经达到的那个高度!
黎明为何是四大天王之首?
首先纠正一下题主的认知误区,黎明并非四大天王之首,这么说纯粹是在给黎天王招黑!
平心而论,四大天王只是这么一个“荣誉称号”,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四大天王之首”这一说。
张学友是实至名归的歌神,刘德华是综合天王,黎明是人气天王,郭富城是舞王。如果真的要强行推出一个天王之首的话,那也应该在张学友和刘德华之间产生。
四大天王最初成军的初衷,是为了褒奖和扶持张刘黎郭4人在香港歌坛的崛起。
80年代下半叶,谭张争霸结束,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相继退出颁奖礼,香港歌坛亟需有人来扛大旗、承正统。
彼时正值张刘黎郭在歌坛上最受欢迎,顺势成为继谭张梅陈之后的新一代歌坛霸主。
90年代初,黎明确实非常火,在颜值即正义的娱乐圈,他的火爆程度甚至高过张学友和刘德华,所以香港人才会有“你红,能红得过黎明吗”的说法!
但是,红并不能表明他就是四大天王之首。歌坛上有张学友,影坛上刘德华和郭天王的成绩都要比黎明亮眼。
其实,黎明在许多场合都表示过,自己并不喜欢“天王”这个称号,感觉这是一个枷锁,宁愿退位让贤。最先退出歌坛颁奖礼,给新人腾位子的也是他。
所以说,“四大天王之首”这些虚名,他并不会在意。
黎明为何是四大天王之首?
四大天王,综合排位不难排的。
一、音乐领域(0-10分)
第1名:张学友,9分;
第2名:黎明,6分;
第3名:刘德华,4分;
第4名:郭富城,2分。
四大天王音乐成就小结:
张学友的第1,郭富城的第4,比较明显。
黎明的音乐一直被严重低估,他的作品比较耐听,也比较与时俱进,甚至领先于当时。
在音乐领域,黎明要领先刘德华不少。
二、电影领域(0-10分)
第1名:黎明,9分;【甜蜜蜜】【玻璃之城】【无间道3】【三更】【堕落天使】【半生缘】等。黎明比较挑片子,不是只奔着商业片去的。
第2名:郭富城,5分;基本上是商业片。【无双】【寒战】【道士下山】等
第3名:刘德华,5分;大部分是商业片,【无间道】【天下无贼】【桃姐】等
第4名:张学友,4分。张学友演技不错的,但没有太多机会。【男人四十】【东成西就】【金鸡2】等
四大天王电影成就小结:黎明对于文艺片和有艺术价值电影的坚持,帮助他在这一领域拿到第一。
三、电视剧领域(0-5分):黎明4分,刘德华3分,郭富城1分,张学友1分。
===========
四、总分(0-25分):1、黎明19分丨2、张学友14分丨3、刘德华12分丨4、郭富城8分。
=====
从不当谁的迷,写文章只写自己的想法。
不喜勿喷,喷人者只暴露了自己的人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