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现在的华语乐坛?
后来之秀可起,老旧之者可活——起比2000年的一潭死水,如今的华语乐团环境已经非常不错了;
至于前面几位朋友说的娱乐圈侵占华语乐团份额的事情,其实是不存在的,音乐本身就具有娱乐性,音乐是组成娱乐圈的一大成分,娱乐圈也是带动流行音乐的一大成分;而你谈论“侵占”时,就将音乐偷换概念为一个特指的流行音乐圈,而实际上的音乐人,他们赚的钱都是通过娱乐圈实现收益的;所以,从根本上讲,音乐圈与娱乐圈是不可单独拆分的,更无所谓侵占一说。这种顶端音乐圈不如曾经的原因,是华语音乐资源分配的问题;我们放心,只要你足够优秀,如今的音乐商业集团不会放弃将你“变现”的任何机会;
咱们就以这个音乐资源分配的来龙去脉,就明白了为啥说如今的华语乐团变好很多的原因;
:华语乐团的体量,比起2000年增大了30倍+;在分配之前,我们先弄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华语音乐的体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邓丽君、崔健两个人就代表着整个华语音乐的体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菲、张学友、Beyond、王杰以港台音乐人为代表整个华语音乐的体量;
那时候,摇滚热已经退去,而华语乐团全然沦陷为欧美日韩音乐翻唱的恶性循环;
来到一个Timing点,2000年——后起之秀,风华正茂!
1:20岁的小哥,发行第一张专辑名为《Jay》——周杰伦开始牛逼之旅,输送华语养分20年,贡献400+首原创曲,开创中国风音乐,给与华语音乐作曲人正名,使得:作曲人可单独成为职业存活。华语贡献度:第一;
2:26岁小哥,发行粤语专辑《打得火热》,其中主打歌叫《K歌之王》——陈奕迅,输送养分20年;张学友之后的粤语接班人,金曲榜常客;
3:24岁小哥,出了第一张自己独立制作的音乐专辑《永远的第一天》,其中有一首歌叫《龙的传人》——王力宏,输送养分20年;在周杰伦《双截棍》、《娘子》、《双刀》的启发后,开创chinked out中式说唱曲风;
4:29岁长发摇滚青年,发行第一张专辑《花火》——汪峰,新世纪摇滚一哥;华语乐团作曲供养20年;
5:18岁中学小妹妹,凭借《我知道你很难过》获得获最受欢迎女新人奖——蔡依林;
我们就简单罗列这5个人,其中我们讲一讲周杰伦在华语音乐的领导力;
当时间来到2002年时,一张《范特西》中的倒数第二首音乐-《双截棍》,以一种我们前所未见的咬字、唱腔、风格的Rap点燃整个华语乐团,原来音乐还能这样啊?
这时,华语音乐终于迎来了的“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是什么?是华语乐团终于打开了允许其他风格创作的市场了——嘻哈、R&B、古典、民乐,都在一首《双截棍》中得以展现;这让广大的海外音乐人士看到了希望,所以我们华语乐团引来了“最强外援”——东南亚华人歌手!
最强外援——1:2004年,22岁的林俊杰发行第二张专辑《第二天堂》,其中有一首歌叫《江南》;输送作曲养分16年;
2:2004年,孙燕姿来内地巡演,演唱《遇见》;
3:2005年,美籍华人方大同出道,发表专辑《Soulboy》,含有歌曲《春风吹》,记住这个名字,这是作曲一线的大神。输送作曲养分15年;
4:光良;
5:梁静茹;
6:品冠;
......
以上这些人,都是我们华语音乐的绝对中坚力量,他们将欧美的音乐理念不断的尝试学习再创造,特别是周杰伦与王力宏这种在艺术层次上有所建树的大佬;我们的华语音乐体量,正是由这样一批年轻人撑起的,还漏了一个超级大佬——陶喆;
商业化的资源分配;我们介绍完这批优质音乐人后,我们看看每一个歌手的代表作与音乐产生收益的关系,还有艺术氛围;这就是商业化对流行音乐的推动所在;
1:周杰伦;
作品:20年不断,400+的作曲,500+的获奖(小奖不算哈,只算大的);
商业收益:20年递增,TOP1;
艺术能力:说老周艺术能力下滑的,去听听2016年的《土耳其冰淇淋》吧、《Mojito》也行。
2:陶喆;
作品:截止2013年,300+的作曲,100+的获奖;
商业收益:前13年递增,后七年下降;
艺术能力:顶级;
3:王力宏;
作品:截止2017年,100+的作曲,涉猎太广了,又是唱歌作曲、又是导演电影;
商业收益:前10年递增,后七年保持,如今下降要参加综艺了;
艺术能力:一线,但是浅尝辄止;
4:林俊杰;
作品:17年不断;200+的作曲,方向走入部分哲学化;
商业收益:前7年平稳增长,近5年猛增,演唱一次吃一年;
艺术能力:如今的顶级——转折点《不为谁而作的歌》
5:光良;
作品:很多,但让人记得的只有《童话》;
商业收益:《童话》
艺术能力:《童话》
-_-||
所以,发现没有对于歌手而言,只有优质的作曲,优质的音乐,才能换得高收益;
那有人就问了,为什么流量小生,啥都没有露个脸张个嘴就比这些顶级音乐人收益要高?说实话,你觉得这些流量小生能比周杰伦的收益高?高?能比我周董高?不可能的。流量小生,流量小生,流量小生,都是蹭的三分钟热度;一年能换好几茬的那种,那种商业包装也从侧面反映了养活了很多音乐制作从事工作者嘛!我周董已经20年持续增长收益呀,20年呐!
一个环境,能做到以作品来辨明收益,就已经是一个良性的环境了;流量小生的问题,根本不会影响我们华语音乐圈的正常成长的,相反会导致我们更加渴望优质音乐的产出;这不是出来一批90后的歌手?陈雪凝-18岁;毛不易-26岁;邓紫棋-29岁;
呐!陈雪凝凭借自己的小调魅力,创作了几首“网络神曲”后已经成功签约,18岁的歌手,我还是很期待她以后的作品;当然还有,作曲通俗套路的隔壁老樊,这中通俗套路化的音乐,也能普及大众乐理,啥叫音乐的创作型是吧!
我们的华语乐团还是很不错的,不要老是听那些门外汉说青黄不接的梗,不要去抱怨,试着去推动。
既然成为不了下一个杰伦,那就成为能欣赏下一个杰伦音乐的听众吧!如何评价现在的华语乐坛?
蔡依林才是王道!
如何评价现在的华语乐坛?
再这样下去,华语乐坛没救了!依旧是靠着零几年出道的那些人苦苦支撑。本来以为是我老了,和社会脱节了。后来想想自己也就二十出头,还没到那种地步。2018年什么新歌榜,前十名一首都没有传唱度。这样的乐坛,前途一片黑暗。歌手都不是靠实力出名的,都是靠包装,炒作出名的。一点本事没有,还动不动就是影 视 乐三栖,简直搞笑
如何评价现在的华语乐坛?
已经很少关注了,我认为已经断层!就像现在的社会一样浮躁,没有了态度,没有底层的沉淀,没有了对现实深层次的思考!只是看颜值,靠肤浅卖弄,靠绯闻!想回到过去!
如何评价现在的华语乐坛?
上一代人有四大天王左麟右谭
有张国荣有梅艳芳,提起他们的名字总有一两首歌能哼的出来
90后有,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潘玮柏、蔡依林 陶喆 …他们是90后的青春 总有一首歌是哭着听完的
当今华语乐坛…流量时代有的只是skr.skr
落魄
如何评价现在的华语乐坛?
其实,文化上的封闭必然会造就创造力的缺失。这个和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期,落后了文艺发展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
前几天,华语乐坛半壁江山是汪峰。
如果真要吹,只能说大陆乐坛的三分之一是汪峰的。
一个歌曲,作曲占4成多大概5成,编配3成,歌词只有2-3成。
但为什么中国乐坛歌词忽然火了?
很简单,因为曲子不争气。
我们看看没有周杰伦以前的华语乐坛。
港乐其实还行。虽然有很多需求进行翻唱,但仍有雷颂德等一批人,一边偷bgm学习,一边努力写歌,苦苦撑起了半个香港乐坛。其他基本都是林夕等人填词的翻唱。
台湾也基本是这个情况。本地人半个,翻唱半个。
大陆的话,基本都是听港台,港台占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本地红歌,草原歌,电视剧歌,中央歌,大众歌。
所以,华语乐坛似乎跟大陆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港台由于得天独厚的社会文化交融的土壤,在抄袭的过程中慢慢摸索着前进。终于确立了一批骨干作曲人和作词人。苦苦支撑着半边天。
而再往后发展,东南亚交融首先出现在了台湾。这是华语圈的初步形成。香港也有,但不明显。
这时就有了王力宏,周杰伦,孙燕姿,梁静茹,林俊杰等等的人出来了。也就是8090后的青春。
这一批人物的出现,使得华语乐坛流行方向有了自己的领军人物。其中不乏创作型歌手。
而香港回归后,文化开始相对停滞。大陆占3成,香港自己占7成。香港为人先的原因是文化交融。在学习中创新。这点和日本很像。
但是这是日本也开始出现了疲软。社会压力大,固守老一辈的创新。行业进步出现了瓶颈。
因此,近几年的港乐我们可以看到。雷颂德等人江郎才尽,后继无人。抄别人吧,别人也自身难保。
而反观台湾东南亚这边,疲软也出现了。年轻的人们成家老去,苦苦支撑着乐坛。
我们的华语乐坛正在一个关键的阶段。
如何看到新的天才的引领?
周杰伦也会老去,王力宏,孙燕姿,阿妹,梁静茹等等这些人也难再出现个几次。大家都没什么创作,才是根本。
所以,我很看好好歌曲这个节目。我对他充满期望。相比之下,好声音的确没有什么奇用。我们更多地需要的不是传承地去唱老歌,而是如何唱出属于自己和时代的声音。
当今流行音乐,很好地看出了我们这一代的迷茫。80后有个79年的周董,90后呢?
我们新生代的音乐人如何接过前辈的棒子,在亚洲威武一次。我觉得是现在华语乐坛的转折。
不让当初80的新生代,看不见我们这一新生代的未来。
老华语乐坛的翻唱,艰苦创作也过去了,未来,就看我们的努力了。
在此,特别期待大陆乐坛能有所作为。能够让我们看到创作的新鲜血液。摆脱日韩,港台,创造自己影响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