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晶曾说自己是学霸,为何官方公布的成绩却连本科都达不到?

苟晶一案的处理结果出来后,从网友们的讨论点来看,人们似乎更关注她的高考成绩!

为什么人们更加关注她的的成绩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人们对于顶替这一事实,并不感到奇怪,因为苟晶早就有证据了,所以大家的关注点必然会集中到她的成绩上。

【二】苟晶之前说自己的成绩很棒,而98年的高考成绩才够中专,差距太大,因而引起人们的热议。

第二次高考,苟晶说全区几万考生,她在高考前一周,全区第4名。

可98年的高考,苟晶的高考成绩为569分(满分900分),在任城区1710名理科生中排名265名。

人数没有几万人,成绩也不好,又怎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呢?

1997年,苟晶高考成绩为551分(满分900分),理科本科分数线为607分,她距离本科录取分数线56分。

1998年,苟晶高考成绩为569分(满分900分),理科本科录取分数线为625分,她距离本科录取分数线依然是56分。

也就是说,两次高考,她的成绩没有进步。

然而,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尤其是1998年的,苟晶是对其保留意见。

关于1998年的一系列问题,我还有不少疑惑??????也期望相关部门在查处1997年问题的同时,辛苦把1998的问题再详实调查清楚。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是苟晶在撒谎?还是调查结果有问题?还是苟晶高考发挥失常?

我想,这个问题就需要验证了……

苟晶曾说班主任在道歉信中夸她成绩好,可从她的成绩来看,并不好,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的女儿没有像你这样聪慧,智商有点欠缺,她不争气。我作为一个父亲,非常不容易。1997年,我在很无奈的情况之下,才让她顶替了你的成绩去上大学。作为一个老师,我这样做,的确有违师德,但是请你原谅我。”

老穆相信,这件事一定会有后文,她的成绩真假,也一定会水落石出的。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苟晶曾说自己是学霸,为何官方公布的成绩却连本科都达不到?

女主和我是一个地方的,我也是济宁的。她是九七届,我是九九届。

我先说一下我们那几年的一个考试规则。

我们往前数几届、往后数几届,都采用的是原始分制。就是说每一科150分满分,一共五科,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总分满分都是750分。

而我们那几届,我觉得应该就是从苟晶她们九七届开始。实行的是,标准分制度。标准分制度的满分是900分,这个分数只有在高考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平时就是按照原始分来计算。

900分怎么计算呢?我到现在其实搞得也不是特别明白,大概是这样的:五科,每一科的全省第一名是900分,无论他考了150还是140。依次往下,按照他的一个全省的排名来算一个合理的分数,你比如说他全省排到了第100名,那可能就是820分。每科相加取平均,就是你每一科在全省的一个排名,然后累加起来,得到一个标准分。

这种标准分有一个极其突出的特点,就是鼓励那些在一个学科当中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就是偏科的学生。比如说有一个考生,语文好,或者数学好,而其他的成绩一般。那么他的语文、数学有可能考到800多分的话,这个学生的总分是非常的可观的。如果你每一科都很平均,不太高,你按原始分算,你的成绩不错,但是按照在标准分算你不占任何优势。

这样一来,就比以往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了。 一些平时成绩比较平均、但是每一科都不突出的,在高考的时候就没有优势了。反而那些单科成绩非常突出的就占了优势。

执行标准分的那几年,每个班都有大量的意外情况出现。平时成绩不错,可是高考成绩下来很不理想;那些平时成绩不见得多好,但是单科突出的人,高考就往往令人吃惊。

现在回到女主这件事上面。平时成绩好,但是高考出现意外,在那几年是太正常了。我们班的平时前几名的同学,就有三个意外。按照平时的成绩应该可以考本科,结果就考了一个专科。所以苟晶说她平时成绩好,高考翻车,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还有一个情况需要说明。女主当时说顶替她的老师家的孩子,上的北京煤炭工业学校。我当时一看这个就明白了,第一年高考她肯定没有考好。因为这个学校我们当年报志愿的时候也有注意过,是一个高中中专。既然那个女孩儿上的是这所学校,可以证明女主第一年高考就翻车了。

至于第二年,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也是非常正常的情况,特别是复读的压力非常大。我身边的同学这样的不罕见:复读高考,还没有第一年成绩好。

高考翻车,出现意外,其他地方也许也有,而在山东这样一个高考大省,更是常见的一件事情,并不多么奇怪。

苟晶曾说自己是学霸,为何官方公布的成绩却连本科都达不到?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的解释是,那个时代能考上中专的都属于学霸级别。

其实,有的人忽略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苟晶参加高考的时间,分别是1997年和1998年,这个时间是比较特殊的,它特殊在哪里呢?特殊在苟晶参加高考的前一年,也就是1996年,国家就颁布了《国家不包分配大专及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这也就意味着从1996年起,国家对各大高校生不再进行包分配工作了,那么这意味着什么,想必大家很清楚了。

第二个问题,苟晶参加高考最终分数线只达到中专录取分数,甚至第一年只达到中专委培生的分数线,这个分数线已经是非常低的了,当年苟晶参加高考的分数已经被官方通报出来了,这个分数肯定是准确的,当年仅凭邱印林等那几个被处分的人是完全没有能力去更改苟晶分数的。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苟晶当年的真实水平就是中专的水平而非她之前所说的全区前几名。所以说苟晶两次参加高考都是正常发挥,那么正常发挥的情况下她也只是考上了中专,这与她之前为自己设定的学霸人设不符。实际上,在以前,通过高中上中专的并非学霸,而从初中考上中专的,这才是实打实的学霸!

第三点问题,通过官方通报,我们发现苟晶并非是她所说的学霸,而且对于当年的顶替事件,她应该是知道的,因为她没有选择报填志愿,也就是说当年是她自己主动放弃的,而第二年参加高考后,她是有报填志愿且选择服从调剂,官方通报说的很明确,她第二次被录取是正常录取,这也与她的说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说,当看清了这三个问题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苟晶当初的自我爆料就不难发现,苟晶是一个非常善于懂得利用规则利用舆论来制造焦点为自己提升知名度的高手,她选择性的规避了当年很多重要的细节与事实不谈,虽然当年邱印林的女儿确实顶替了她的名字上了学,这绝对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是违法行为。但是,苟晶事件与之前的陈春秀事件其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不得不再次替陈春秀感到惋惜,不仅人生真正的被毁了,甚至热点都被苟晶给抢走了。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们应该清楚,苟晶当年是在自愿放弃的情况下,她的班主任邱印林才选择了让女儿去接替她上了北京的那所中专而非苟晶提到的北京某大学,而第二年,苟晶上的那是中专也是她亲自报名并选择服从调剂后被正常录取的,所以说,邱印林女儿在顶替了苟晶上了大学后其实是没有影响到苟晶日后的生活轨迹的。

其实在那个年代,顶替事件是时常发生的,邱印林利用职务之便以触犯法律但也是不损人利己的方式为自己的女儿谋取一个更好的人生究竟应不应该被社会理解,我很难去表述,因为这与陈春秀事件真的有本质上的区别。

不过,既然有法律,那么任何无法解释或者不愿解释的事情,我们也只能“依法办事”了,但是,作为当事人,苟晶也不应该如此夸大自己的经历刻意博取众人的同情,实事求是也非常重要。

苟晶曾说自己是学霸,为何官方公布的成绩却连本科都达不到?

用回答来备录苟晶被顶替翻开了历史高考二次的遭遇,但是以苟晶今天的身价能翻开人生生长初期狼烟四起罩身的邪气,是学霸才能去挣扎三度高考进入学府的前途。可是当年社会上还有学子但不是学霸当年也被人顶替而难见天日的挣扎,这好似答非所问,可实际是答对正题!

苟晶曾说自己是学霸,为何官方公布的成绩却连本科都达不到?

高考在即,祝2020全国考生们能保持正常心态,发挥自己最佳实力,不求最好,只求超越昨日!本人恰好经历了1997年的高考,已经整整过去23年了,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苟晶事件又勾起了我的回忆:

山东高考1996—2000年采用的是标准分制。1997年高考采取的是标准分而非卷面分(这是原始分)。

标准分是根据教育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把原始分转化为能说明考生成绩排名的分数。标准分的计算方法是把你的各科成绩用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来的。

标准分的计算过程中如下:

1、 求出平均分X

2、 求标准方差S

3、 标准分bi=(ai-X)/S*100+500

求出的结果还要根据分数在全部考生成绩中的排名进行调整,即用到所谓的百分位。当年的高考采用3+2模式,卷面分满分是750分,标准分满分是900分。

至于标准分是怎么算出来的,我到现在也不明白,老师也不太清楚,只是在黑板上给我们列出一个公式,按照公式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老师还说标准分数对偏科的学生很不利。如果你的数学成绩考了全省第一,那么你的数学分数便是900分。如果哪位同学有一门成绩低于400分,总成绩就会被拉下很多。而如果其中一科成绩考得很高,其他科成绩比较平均,便会把成绩提高不少。也就是说当时的标准分数计算非常有利于各科学习成绩比较平均的学生,最不利于偏科的学生。

从公布调查的苟晶当年的成绩来看她属于普通学生,也许是那种偏科很严重的考生,可能原始卷面分可以,但是标准分非常不理想。那个年代中国的高校数量少,招生也少。上个大专也算是可以,在班里应该属于中游水平。那个时候大学录取率还不高,每个班还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学生还上不了大学。

顶替者违反了法律,违反了高考制度,但是苟晶的顶替和陈春秀的顶替不是一个性质的。苟晶是在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去复读的,老师的女儿可能学习还不如苟晶,用了她的成绩。这一点,她的老师信中也已经说了。而陈春秀的顶替,是直接顶替了她上学的名额,生生剥夺了她上学的机会。这两件事情,性质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但是这么长时间,她一直说自己是重点高中的尖子班的领头羊。实际上自己的成绩是什么样的应该是清楚的。也许是在那个标准分年代大家只能看到自己高考的标准分,不知道原始分。平常在学校的摸底考试中只有原始分,只有在高考时才采用全省统一计算的标准分。

“出名”后,她不断在自媒体平台发视频,发言论,粉丝量不断裂变,点击量更是不容估计。这段时间,她像公众人物那样时时出境,几乎每天都会发言论,发视频,从未断更,也真的是用心良苦了。她之前一直在努力做自媒体,补贴收入,但收效甚微。这次正好是个好机会。她每天的点击量,阅读量真能给她增收不少。她每天发的视频及其它内容,也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就是简单的报平安。她这么做,可以给自己打知名度,提升热度顺便创收。

我是@鲸彩666,一个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追逐当下热门科技的人。我将努力第一时间跟大家分享和剖析精彩科技!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

苟晶曾说自己是学霸,为何官方公布的成绩却连本科都达不到?

7月3日人民日报发布的通报中显示:1997年7月,苟晶在济宁市实验中学以农村应届理科生身份参加高考,成绩为551分(满分900分),在济宁市任城区1588名理科生中排名308名。1998年7月高考成绩为569分(满分900分),在任城区1710名理科生中排名265名。两次都只达到中专水平,而且不存在所谓的“被冒名顶替上学”的问题。

苟晶说自己当初在高考前的会考中,全区几万考生,她考了第4名。而事实上任城区当年并没有几万考生,只有一千多人,这是没办法造假的。所以,不管苟晶当年的成绩如何,在这一点上,她在表述的时候可能存在一定“夸大”的成分在里面。

为什么调查公布的高考成绩和苟晶本人的自我评价会有差别呢?2种可能原因。

①苟晶两次高考的成绩都被人动了手脚,所以出现了预期成绩和公布的成绩存在较大落差的情况。苟晶此前在6月22日发布的内容中一直强调自己所拿到的成绩是假的,包括1997年的第一次高考和1998年的第二次高考。

②苟晶高考发挥失常。坦率的说,确实会存在一些平时学的不错,但是高考时考砸的情况。但是根据苟晶1998年高中毕业会考成绩来看,似乎这样的可能性不大。当时她的会考语文成绩等级为A,数学、英语、物理等级均为B,政治、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补考)等级均为C。

③为了扩大影响,引发更多的舆情关注。通过打造自己学霸的人设,可以更广泛的引起关注,事情也会更容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得到解决。

其实,不管苟晶自己的陈述是否有偏差,她的名字和分数被“冒用”是不争的事实。目前,顶替者邱小慧已被开除,其父亲被开除党籍并取消退休待遇,公安机关已对顶替者和其父亲涉嫌犯罪问题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其他13名涉案人员也已受到相应惩罚。应该说,山东省此次对于冒名顶替事件的处理速度和零容忍的决心还是值得称赞的。相关部门不回避、不推诿、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也非常坚定。

高考,是实现阶层流动的通道,高考公平不容践踏!冒名顶替者损害的是公平的教育秩序、侵害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毁掉的是他人家庭的希望和生活轨迹。所以,相关部门不但要“追责善后”,更要完善全链条管理责任体系。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来把这些漏洞给彻底堵死,还广大学子一片蔚蓝的天空!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不管怎么说,“迟到的正义”弥补不了“逝去的青春”。2020年的高考即将来临,期待所有考生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拼搏,为自己的高中生活画下圆满的句号。加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