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200多名研究生被正式退学,大家怎么看?

200多名研究生被退学,何其壮观!

然而,壮观的背后却是“哀其不争”。

四川大学,985、211工程大学,也是双一流大学,在软科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6位。

如果能考入四川大学,说明学生很聪明,具备毕业的能力。

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被退学了呢?值得深思!

据媒体报道,四川大学清退了200多名研究生,要求他们在2周之内办理离校手续。

四川大学的电气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等,都有清退学生。

至于退学理由,基本上都是“未在规定期限时完成学业”。

同学们,考上了研究生,不代表你就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书。

如果你不认真学习,整天就想着玩游戏、睡大觉,肯定是完成不了学业任务的,照应会被开除。

当前,有不少大学生考研,就是盲目跟风,看人家考,自己也要考,可考上后,又后悔了,要么不想去读,要么就不认真读。

老穆想说,考研,一定要慎重考虑,万不可不假思索地盲目跟风,以免给自己和报考学校带来不便,造成资源浪费。

【结束语】

以前的大学,或许会“严进宽出”,但现在不同了。

如果你平时不努力,如果你平时经常翘课,你的成绩必然会挂科。

目前,大学的政策是禁止清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不努力,必然毕不了业!

再者,如果你的论文不合格,如果你答辩不过关,同样毕不了业!

国家培养研究生,是希望其将来有所作为,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如果你不认真对待此事,那么就对不起,出门左转……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四川大学200多名研究生被正式退学,大家怎么看?

现在研究生毕业论文查得严,出事导师和评审专家都要担责任,论文评审都不得放水了!达到培养年限,水平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只有退学处理。教育部要改变这种严进宽出的现状了!本科生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混大学了!为教育部及时出台政策点赞!

四川大学200多名研究生被正式退学,大家怎么看?

四川大学当年招生的时候,是如何把关的?一次性清退200名研究生,似乎有壮士断腕之勇气,但想想,这些研究生当年不管是保送进来的,还是考进来的,还是像有的留学生是免试进来的。这么多人没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学业,如果当年把关严一点,还会发生类似情况?

对于高校来说,在研究生培养上,不能仅仅是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最后“一刀了断”,更应该在招生和培养上下功夫,提高招生质量,提升培养质

浪费教学和科研资源。研究生培养是需要占用大量资源,不管是科研资源还是教学资源,特别像理工科的几个学院,譬如电气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学院的研究生,平时都需要从事大量的科研实验,当然,这些没完成学业的学生,可能实验的次数并不多,但也会造成相应的资源浪费。

四川大学真是大手笔,而且这一做法值得大家点赞,很多高校的学生对待学业不认真,敷衍性的学习只会浪费各种教学资源,走去入社会以后也不会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反倒是有可能拿着高学历,领着高薪水,却腹中无真才实学。最终害人害己。混日子的学生,以后走去入社会后差不多就会被淘汰,毕竟怀才就像怀孕,日子久了大家就会知道谁是有真能力的。

总之,干的漂亮。不认真的人应该让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感受到生活的残酷,这样对大家都好。

四川大学200多名研究生被正式退学,大家怎么看?

很好呀!学校本应就是一片净土,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它关系着国家兴衰?它关系着国家繁荣昌盛?关系着国家是否真正能走上世界民族之灵?真金是不怕烈火炼,永远都是光芒四射。

四川大学200多名研究生被正式退学,大家怎么看?

研究生被退学的现象已经不是新闻,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粗放的发展转向以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的发展,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

特别是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说仝卓现象,他们在整个的论文的撰写和毕业论文答辩等过程当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违规。这种现象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极为恶劣。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目前国家对于研究生的各项要求逐渐提高,因而各种政策的执行也越来越严格,从而导致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被退学。

在被退学的这些人当中,其实大部分退学的原因是超过了毕业的期限,目前博士或者硕士研究生都是最长时间五8年。目前高校在对学生毕业的资格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是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或者撰写能够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这两条目前是高校的共同的特点。那么有些学校要求比较高,而数量也比较多,所以很多硕士甚至是博士应修年限内未达成相应的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所以未取得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最后达到了退学的年限,被退学。

还有的就是在毕业论文答辩的过程当中,毕业论文不符合要求,从而导致最终不能够顺利毕业。

这本身也是一种学术严格的体现,我觉得应该对这种现象予以点赞。

四川大学200多名研究生被正式退学,大家怎么看?

多谢悟空小秘书邀请,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再正常也不过的事,却等到了现在才落实,其实来得有些晚了。

研究生,给我们的印象是进去好像有点难度。只要进去了,那就肯定能正常地出来。

这有点像什么呢?就像鱼儿挤进了管道里,只有往前走一条路。想掉头不行,想停下也不行,因为会堵住后面的鱼。

这只能说明,这条路不对,或者说是太窄了。要想鱼儿鲜活,那就应该给它们更大的空间,给它们更多的出路,给它们更多的选择。

研究生的培养,其实也是这个理儿。有的人进去了,但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大兴趣继续下去,那就让他们离开呗。

有的人进去了,便以为高枕无忧了,躺着睡大觉。那也就让他们走吧,不能占着位置啥事不干啊。

研究生不是一张护身符,不是封条,谁也不敢动。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生存法则,在研究生培养中,同样适用。

也许,当以后再出现这样的事,已经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了,已经不会是一个新闻了,那就说明,我们到研究生培养“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