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年242人涉冒名顶替,反思原因和处罚结果,哪个更重要?

山东2年242人涉冒名顶替,反思原因和处罚结果,哪个更重要?后浪们,请问你们还有动力浪的起来吗?

老穆认为,再多的反思原因也没有处罚结果来得更直接,效果更好

当然,反思原因也很重要,这一环节不可或缺。

作为孔子的家乡,山东2年查出242人涉冒名顶替,这一数据着实让人惊讶!

242个家庭孩子的命运就此改变,谁来为他们的损失埋单呢?

近年来,罗彩霞事件、王娜娜事件、陈春秀事件等,无一不引起大家的关注。

可每次关注后,为何还有此类事件发生呢?

是利益在作祟?还是关系网太复杂?值得深思。

再者,受害者维权难也是一个大问题。

受害者维权,往往受到较大的阻力,甚是还会出现“证明自己是自己”的荒唐情况。

山东聊城冠县被顶替上大学的陈春秀告诉记者,媒体曝光前,她曾到冠县教育和体育局想查询自己的高考信息,对方告知需提供除身份证以外的身份证明,以证明“我是我”。

如此不作为,让受害者如何维权?

好在这一次山东省教育厅发话了,要彻查冒名顶替入学情况,并对其零容忍。

反思原因,确实重要,但这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不作为人员,他们说的比唱的还好,口口声声要维护教育公平,可结果呢?

他们比谁都不遵守教育公平。

反观处罚结果,白纸黑字,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够震慑那些不法之徒!

结束语

老穆建议,全国各地教育部门不妨利用此次契机,来一次大彻查,严惩顶替入学者和为其行方便的人。

十二年寒窗苦读,十二年艰辛陪伴,倘若辛勤成果被他人窃取,怎不叫人痛心?

教育需要公平,校园需要纯净!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山东2年242人涉冒名顶替,反思原因和处罚结果,哪个更重要?

【对于冒名顶替和其他舞弊行为,重罚才是最有效的处罚,其他什么建立机制、构建体系、提高素质等等都是空话。只有罚到这些人怀疑人生,这种行为才会根绝】

首先要更正一下,这242人并非这两年出现的,只是这2年排查出来的,大多都是2002年到2009年之间的事情。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税管理、户籍管理等覆盖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类似于这种冒用身份的操作肯定会越来越难,最近几年,这样的情况可能就非常少见了。

不过,从齐玉玲到罗彩霞,再到陈春秀,以及这242个人,这么多鲜活的案例已经说明,这些地方有徇私舞弊的土壤。

一方面,当地有一大批人,可以冒着违法的风险,在其中做权钱掮客的工作,并形成产业链。而在这条产业链上,一些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当地有很多人,不走正道,总想着利用自己的“资源”来达到目的,甚至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而这种不良风气,可以直接断送一个城市的未来。

也难怪山东这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很大程度上就是拜这种歪风邪气所赐。官本位思想、人情社会、圈子文化,正在断送山东的明天。如果不制止不扭转这种风气,东北的现在恐怕就是山东的明天。

因此,冒名顶替事件,绝不仅仅是一个教育事件,它还关乎整个山东的未来。山东本来就是高考大省,很多人才就是因为山东高考难才携家带口离开山东的。现在,山东又在教育公平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人才还会来山东吗?企业还会来山东吗?

山东省必须将此事看做是一次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考验,用最有力的惩罚,将这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壤重新翻一遍。该入刑的入刑,该撤职的撤职,该处分的处分,绝不仅仅只是收回学历学位。对于偷走他人美好人生的人,不仅仅是要追回“赃物”,还要罚到他们倾家荡产,罚到他们无路可走,这样才能让省内恢复风清气正。

山东2年242人涉冒名顶替,反思原因和处罚结果,哪个更重要?

光光反思原因的话,还要法律和警察做什么?阻止犯罪的从来都不是什么道理,而是冰冷的铁窗和镣铐!

被顶替的人生再也不能重来

仅仅山东一地就有242名被顶替人生的受害者,他们的十年寒窗苦读,却被这些无耻的冒名顶替者偷走了精彩的人生。时隔多年,他们再也不能回到当初。大部分被冒名顶替的,都是无权无势家中贫寒,通过高考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大学或许可以重读,但是陈春秀们的人生不能重来,跃升阶层的机会不会再有,这一切都是顶替者造成的。

时过境迁,反思再多也没有意义

在那个年代高考成绩只能用电话查询,考生的身份资料也无从确认,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导致了这些冒名顶替者有机可乘。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远超当年,考生查询成绩有多种渠道,民众的维权意识也非同往日,冒名顶替的土壤和环境已经不存在了。沧海已经变成桑田,分析再多的原因,进行再多的反思也没有任何意义。

终身追责,严惩顶替链条才能斩断黑手

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二十年,但是政府和教育部门对于冒名顶替绝不姑息,冒名顶替者一旦查实,最终都会得到严厉的惩处。那就在这种高压态势之下,也没有听说冒名顶替链条上的任何一名罪犯投案自首。他们都心存侥幸,指望时间能够掩盖痕迹。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终身追责、严厉惩处的制度,才能震慑罪恶,保护普通民众的公平权益!

最后:奉劝这些冒名顶替的罪犯赶紧投案自首,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是不报,时候已到!

山东2年242人涉冒名顶替,反思原因和处罚结果,哪个更重要?

2009年3月,即将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的罗彩霞四处找工作,罗彩霞在申办开通网上银行业务时被拒,因为姓名和身份信息被冒用,她无法办理毕业证、教师资格证等相关证件。

一起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意外浮现:2004年高考后,高中同班同学王佳俊冒用了她的名字及高考成绩等,进入贵州师范大学并于2008年毕业。

而真正的罗彩霞,复读后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

罗彩霞拿着村委会出具的证明,四处求告,但无人理睬。她三次跑到法院要求立案,但三次被拒。

她说:

在我那么努力地证明我就是我的时候,别人在我的陈述与证据中,相信我就是真的罗彩霞的时候,还是没有人愿意给我实质性的帮助,都互相推诿。

无奈之中,罗彩霞上网发帖,寻求帮助。

当年5月5日,《中国青年报》刊出了那篇足以改变罗彩霞一生的稿件:《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罗彩霞手举王佳俊头像的照片刷遍全网。

从此,罗彩霞这个名字,成了“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代名词。

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由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一手操作,他先是找了罗彩霞的班主任获得了罗高考成绩等相关信息,又通过他的高中同学、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院长唐昆雄操作使得罗彩霞被贵州师范大学降低20分定向补录。之后,他从公安部门弄到的一张空白迁移证伪造了罗彩霞的迁移证。同时,他还伪造了罗彩霞的档案。

从教育系统到公安系统,整个高考体系被王峥嵘一人击穿。

王峥嵘的最高职务,是隆回县公安局政委。2008年,他因经济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五年执行。

为了解决此事,王峥嵘曾两次飞抵天津找罗彩霞“协调解决”,试图说服他更改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王峥嵘后来对罗彩霞这样说:

我认识你,是你的荣幸。

基层当权者的傲慢,让人脊背生寒。

2004年,罗彩霞的高考成绩是514分,上了专本沟通线,符合贵州师大当年定向招生511分的分数底线。王佳俊只考了335分,其中,数学19分、英语53分。

而罗彩霞没有收到任何通知书,王佳俊却去上了大学。

2010年8月13日,立案15个月后,罗彩霞与各被告达成和解,被告王峥嵘一次性给付罗彩霞赔偿金4.5万元。

十年寒窗,只值4.5万。

和解协议达成,有记者问她:你是不是为其他被冒名顶替者趟出了一条路?

她说:

不能拿这么伟大的词用在我身上,我只是碰巧有了好运气。

后来,罗彩霞成了成都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一个和她同样经历的女孩,是“四川版罗彩霞”,但稿件被毙了。

现在,她依然在媒体行业。王峥嵘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在接受采访时,罗彩霞说:

我从来没有恨过她(王佳俊),但我恨过这个社会。

她真是个善良而真实的人,可是,这个社会狠狠地羞辱了她的善良。

3

过去的十年,一个又一个罗彩霞被媒体曝光。最新的两个,都来自山东。

2004年,山东冠县的高考生陈秋媛没有等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她填了三个志愿,最后一个是山东理工大学(本科院校,也有专科专业)。“落榜”的她不得不出去打工,这些年,她做过电子厂工人、餐厅服务员,最后,回到老家的幼儿园做幼师。

她一直以为自己落榜了。直到2020年5月21日,她参加完成人高考后,在学信网上查到自己在山东理工大学的就读学籍和学历。

一则冒名顶替的往事就此被揭开,在她落榜的那一年,18岁的考生陈双双(化名)拿着陈春秀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了山东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后来,陈双双也回到了冠县,入职烟庄街道办审计所。

当时查询高考成绩的方式是电话,她只知道考了500多分。直到现在,她才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为546分,虽然未达本科线,但过了专科线。

陈春秀去了母校武训中学,学籍档案管理的老师告诉她,她的档案已经被提走了,但没有提档记录。

即使在当年,提档案也有严格流程,必须本人拿,得有准考证和录取通知书。但准考证一直在陈春秀的手上,她不知道陈双双是怎么提档的。

后来,陈双双的亲戚、冠县崇文街道后唐固村支部委员支部书记许延军告诉她:

陈双双的父亲便通过中介花了2000元为女儿买了个学籍入学。

陈双双目前在烟庄街道办做审计工作,这些年,一直用陈春秀的名字,大家都喊她秀儿。

陈春秀说,她想把当年自己的尊严和荣誉找回来。

如果可以,想回去重新上学。

她的丈夫说:

搞不懂,为啥偏偏选择了我们?

冒名顶替者选择的不是他们,而是贫穷。贫穷的人,因为信息的匮乏很难知道自己被冒名顶替了。更可怕的假设是,即使知道了,他们也无能为力。

山东理工大学招生办的王老师曾因此事来到陈春秀的老家家访,核实当年为何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王老师说,除了她,当年还有三个人被冒名顶替。

四个人的十年寒窗,卑微得就像四粒尘埃。

最新的一个被冒名顶替的秦女士,来自山东单县,与冠县一样,都是鲁西的贫困区域。

2005年,她了539分,被本科三批的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会计学专业录取。她选择了复读,原因是:分数不理想和学费高昂。

当年,她卖掉了自己的录取通知说。她说:

在决定复读后,有人找到我,说愿意帮助我,要买我的录取通知书,不会影响我上学,还能得到第一年上大学的学费,我没多想就信了,因为家庭贫困,如果我复读一年后考上大学,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家里可能确实出不起。

刺痛我的一句话是,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家里可能出不起。

接受媒体采访时,罗彩霞曾对自己的遭遇感慨不已:

当时我觉得,没有拿到通知书就是没考上呗!像我同学考了重点,都没拿到通知书,只觉得可能没考上,也没觉得奇怪,大家都没有查。高三那会儿没想到这一块,当时好像不懂得去求证,信息也相对不透明,现在眼界肯定比以前开阔很多。

在仝卓事件被曝光的时候,很多人同情仝卓,说他并没有伤害别人的利益,仅仅是改了个身份,考上中戏是凭自己的本事。

你看看这一个又一个罗彩霞,仝卓何曾没有伤害他人的利益!有权有势者如果可以逾越规则,就是对弱者的霸凌与羞辱呀,不是吗?

对于中国而言,高考并不是一次考试,而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命运之战。不夸张地说,高考真的是大多数穷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

如果高考不公平了,那底层就再也没机会了,我们将迎来一个“富者恒富,贫者恒贫”的社会。对于这个社会,这将是巨大的灾难。

为什么对于仝卓事件,官方要一查到底?这不是腐败的问题,这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甚至关系到国家根本制度的大事。

什么时候,当又一个仝卓再次出现而不被处罚的时候,罗彩霞们就只能认命了。「本作品无侵权意图」

山东2年242人涉冒名顶替,反思原因和处罚结果,哪个更重要?

陈春秀事件引起发酵,山东多所高校查出242名冒名顶替者,其中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查出135人,济南大学查出36人,中国海洋大学两人,还有其他高校等!那么反思原因和处罚结果哪个重要呢,对于小编而言,都同样重要!

处罚结果,还受害人一个公道,给广大考生一个警示!

处罚结果自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是还受害人一个公道,其次是让违法者得到相应的惩罚,最后是警示我们,遵守法律法规,切勿越雷池半步!

对于受害人来说,自己的命运被改写,自然是很难接受的,而且这些年所带来的伤害是很难弥补的,就像陈春秀,一个来自农村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高考生,16年以来都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每个月拿着不到2千块的工资,而顶替者陈某某却从事事业单位,享受着良好的福利待遇。人生能有几个16年,对于陈春秀来说,她的命运已然被改变,就算最后还了她一个公道,但是这16年来的青春怎么弥补,她未来的人生之路又如何改写。

对于顶替者及幕后操纵者,必须要严惩!这其中不单单只是顶替者,还包括一起参与其中动手脚的相关人员,肯定包括顶替者的父母,老师以及一系列人员,他们在其中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所以对于他们必须要严惩,给受害者一个交代!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一个是考生,自己的高考成绩,是否被录取,是否被他人顶替全部都要一清二楚,不能稀里糊涂的让别人顶替了!其次是老师,作为一名老师,他的理想是让每一个高考生都考上自己的大学,但是不能因为利益而去做违法的事,改变两人的命运。第三个就是家长,纵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如果想要通过卑鄙手段,最终只会让自己和孩子一败涂地!

反思原因,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的冒名顶替者?

反思原因同样重要,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这样的事就不会重演!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冒名顶替者?

1,教育部门存在漏洞!不用想,如果教育部门管理机制够完善,那么就不会让那些人在其中动手脚,所以这是当前教育部门需要反思的地方!

2,学校监管不力!大学教务处对每一位新生都要核查其真实身份,确保每一位入学的新生都是真实本人,而不是冒名顶替。

3,人为因素!这其中肯定包含了学校的老师,教务处主任等一系列相关联的人,大学教务处只是监管不力,但是高中学校是人为,他们肯定知道每一个学生的高考成绩以及被什么学校录取,他们如此操作是属于知法犯法,所以必须要彻查!

只有将这些原因全部找到,才能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山东2年242人涉冒名顶替,反思原因和处罚结果,哪个更重要?

反思固然是我们进步的动力,可惩罚也是对待罪行必须使用的手段,只有反思没有惩戒,只会让别有用心者不守规则,钻了空子。

我们当然会反思,山东何以有如此多的冒名顶替者,这固然有当时那个时代,各种技术手段不够充分,造假手段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

但也说明了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多不法分子借用制度和程序的漏洞钻了许多空子,便是在今天手段技术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仍然有手眼通天之人,可以改变身份,改头换面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甚至形成了一个黑色的产业链。

这种风气是不对的,当然应该打击,非法从事这种操作的人应该受到惩罚,否则将会有更多的人利用程序的漏洞,为谋取私利,不择手段,却伤害他人的合法正当权益,最终所遭难的不仅仅是那些无辜的个体,被冒名顶替的人。

更有可能的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上升渠道,上升机会不不断挤占压缩,那将影响到的是社会的公平公正,会影响到的是稳定和秩序的平稳。

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危险的,甚至是可怕的,所以一定要坚决遏制这种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的营私舞弊的行为。

而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甚至是对于这些已经出发生过的情况,已经改变了他人命运的情况,更应该从重从严处理。

也许对于这些冒名顶替的人来说,不过是用你的名字,用你的身份上了一所大学这么简单而已,可是对于那些被冒名顶替无权无势的平民学生来说,这可能就是让他错失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们看冒充王丽丽的人在冒用王丽丽的高考成绩上了大学之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个公职人员,还成为了当地镇政府的主管组织工作的副科级领导。

而真正的王丽丽的一生,则是被耽误了。

更可恨的是这位冒充者因为职位调动的原因,在上级来考察的情况下,竟然主动找到真正的王丽丽,要求她和自己一同为自己造假蒙骗检查人员。

明明已经盗用了人家的身份,学历信息,竟然毫无愧疚,悔恨之心,还正大光明地找到别人的家里,要求别人的父母一起去证明假冒的王丽丽就是真正的王丽丽。

以便能够让假冒的王丽丽更好的在仕途上大展宏图,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从来就没有把真正的王丽丽放在眼里,甚至不把人家当人。

而当真正的王丽丽就此事举报之后,假冒的王丽丽被撤职了,其单位的同事竟然说:真正的王丽丽做的太绝了,不应该举报。

难道这种行径还不可怕吗?还不可恨吗?

反思固然重要,是惩罚必不可少。正如真正的王丽丽所说,我宁愿穷死也不要顶替者安然无恙。

这可是盗用了别人的人生啊,嗯可以说是抢走了别人的人生,不是用钱就可以来平息的,不是用钱就可以换来的,当然要惩罚假冒者,否则一生意难平。

我们当然要反思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更要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程序漏洞,以及弥补手段。

但是更要做的是要彻查此事,并且要从重处理,尤其在山东,因为它将关系到整个山东的形象问题,而且也会关系到山东人所关心的考试上的公平和程序上的正义。

如今已经让此时发酵的厉害,已经有多人涉嫌冒名顶替被揭露了出来,甚至于山东也表态要从重从严调查处理,绝不姑息。

如果犯法犯罪的人都得不到应有的处罚,无辜的人得不到应有的赔偿或者是应有的道歉,其本末倒置所带来的,肯定是可怕的灾难。

因此反思是必要的,但是在反思之前必须要对那些假冒者施以重重的处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维护公平正义,现在维护王丽丽们,也正是在维护我们每个人的权利。

如果有一天我们也遇上了这种事,总不能说事后反思一下就了事对不对!做错了事,就该遭受惩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