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惊无险!10岁女孩疑妈妈偏心欲跳楼,妈妈跪地哀求,怎么看?
在二胎及以上家庭中,父母总想“一碗水端平”,将爱平等地施给每一个孩子,但这似乎很难做到。
一是因为孩子性格各异,二是因为年龄不同,所以父母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可年幼的孩子往往不理解父母的这份良苦用心,他们会觉得父母“偏心”,对自己不好!
说句实话,倘若搁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毕竟那时候孩子多,父母文化大都不高,所以也就不会讲究这些。
但在今天这个社会,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孩子的? (当然,也不能排除极个别现象)
作为孩子,理应理解妈妈的这份爱心,倘若将“严格的爱”错误理解,时间久了,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从而容易做出傻事来。
作为父母,在平时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也要做到不偏不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公平的,不偏私的。
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就让我们感到后怕了,如下:
【时间】5月23日
【地点】江西景德镇某小区9楼
【人物】10岁女孩,妈妈
【起因】女孩与姐姐闹矛盾,怀疑妈妈偏心,于是心生不满,爬出窗外,欲跳楼。
【经过】据视频画面显示,一民警跪在飘窗前,劝说女孩。
母亲则跪在离窗户不远处,哭诉道:“我会改的,妈妈现在已经改了好多了,你也知道妈妈平时就是声音大一点,其实脾气没什么的。”
妈妈停顿了约3秒,继续哀求道:“你也知道妈妈的脾气,哪天有好东西我不是宠着你的?我天天晚上睡客厅,我从来不敢睡房间。我都说姐姐有你也有。”
此时,消防人员则是在8楼窗台做好突发情况准备……
【结果】趁小女孩不注意,抱住了小女孩,将其救下。
通过这件事,给了我们如下几点启示或警醒:
一、父母篇
【1】作为父母,平时教育孩子时,脾气要小一点,多讲道理,少些威逼。
【2】作为父母,平时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知晓对待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3】作为父母,在处理孩子纠纷时,要在了解情况后再下定论,万不可按照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固定思维妄下结论,这样容易误解孩子,从而给孩子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
【4】作为父母,平时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多与孩子互动,让孩子成为活泼乐观的阳光少年。
二、孩子篇
【1】作为孩子,平时要听父母的话,不做不对的事情。
【2】作为孩子,要理解父母的艰辛,不做让他们不高兴的事情。
【3】作为孩子,当遇到困境时,不采取跳楼、自杀、喝药等极端方式。
不妨与父母主动倾诉,寻求父母的理解。
【4】作为孩子,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可有报复心理,更不能让仇恨的种子在心里发芽!
【结束语】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在育儿方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穆深表理解。
在此,老穆要提醒各位年轻的父母,平时不妨多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与时俱进,正确处理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有惊无险!10岁女孩疑妈妈偏心欲跳楼,妈妈跪地哀求,怎么看?
这个问题其实是挺普遍的,在有多孩的家庭,只是有的只是哭闹没有爆发而已!
其实我们首先应该关注家庭教育为什么要先说家庭教育呢,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差,动不动要跳楼事实上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跳楼有可能是孩子真的觉得没什么可留恋的,心里有抑郁的情况也有可能因为某一次情况激化让孩子冲动而为之,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孩子家庭教育的一种缺失。
然后我们来看妈妈的跪地行为我相信当时作为谁只要能劝孩子下来都会用不同的行为去的,所以跪地这个行为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把孩子解救下来后孩子看到父母的是什么样的表现,有很多人当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转身就又忘记,这个对孩子其实是更深的伤害。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其实他们的一切不守信都是从我们这里学来的。
两个孩子怎么相处不管是老大还是老二总是会在一些事情上感觉到不公平,说实话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公平。所以尽量在家里立规矩,对全家人都适用的规矩,这样每次遇到问题以规矩来约束孩子约束自己。而不是全部靠情感导向来评判。
有惊无险!10岁女孩疑妈妈偏心欲跳楼,妈妈跪地哀求,怎么看?
妈妈需要调整对闺女不自知的不待见!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一般控诉家长偏心的多数是大娃,家长的偏心很多时候家长不自知有没有?
例一、10岁的涵涵周六早上快到8:30才到琴房练琴,手里还拿着一包速食食品,同一琴房的小伙伴问她怎么来的这么晚还没吃饭:
涵涵控诉说:别提了,自从她弟弟出生后,她就没有一天好日子,原来早上她还能吃到热气腾腾的包子,现在连稀饭都没有了,她爸妈都忙活她弟弟了,根本没时间理会她!让她随便吃点吧!
还有,弟弟没出生以前,她就是个乖宝宝,什么也好。自从弟弟出生后,她的错就连上连,比如,她喝一盒奶,弟弟也要喝,她不给,她妈妈就会说:你就不能给你弟弟喝一口啊,独惯了!她要是给弟弟喝了,弟弟没喝完会放到桌上,妈妈发现了,也会说她:你喝不完打开干嘛?净浪费!
看看,反正都是她的错!
像涵涵这样的境遇的大娃还不止一个两个的,在家长的认知里就是:二娃还小,大娃大了应该懂事,理所当然的应该让着二娃,与二娃挣什么都是大娃的不对,在这样的认知下,二娃被护着,心想事成,大娃被吵着,心存气恼,久而久之,肯定会爆发!而这样的情况家长往往还不自知!
例二、办公室里的同事一天闲着没事翻看手机里的照片,看着看着竟然哭的稀里哗啦的,为什么呢?因为她发现在数千张照片和若干视频中,很少找到大娃的身影,都是二娃、二娃、二娃!最过分的是,在一个视频里,大娃正在喊妈妈看看我,看看我,她就跟没听见一样,直接忽略了大娃,去追拍二娃了!
没有翻看照片的时候,她怎么能感受她对大娃如此不待见?
综上所述,家有两个以上娃的家长,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忽视了哪个娃,哪个娃心理也受不了,不管娃大小,他们都是娃!有惊无险!10岁女孩疑妈妈偏心欲跳楼,妈妈跪地哀求,怎么看?
因为新闻事实有限,不便就此事过多深入评论,只是就当事来探讨父母和子女教育问题。
我想说,作为妈妈,我看到这类新闻,会再一次深深觉得在当今为人父母是非常重大的责任。
这个责任的重大在于:在开放社会形态之下,为人父母不再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了。孩子的性格,行为,举止,心理,文化,等等就像几座大山压在父母面前。为人父母无需岗位证书,但确实是最需要不断学习的岗位。
不知道当时家庭的情况,但10岁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是她都开始用跳楼来表达她的情感和诉求了,这让为人父母情何以堪?
对于孩子,父母永远是弱势的,看到新闻中母亲下跪的那一刻,我深深理解她的无助。在孩子的生命面前,母亲什么都愿意去做的。这种情感天平的天然不平衡,让父母在养育中保持一个合理的位置,一个不偏不倚的心态,更是需要修炼。对孩子不能没有爱,但是光有爱也不行。有时爱也会迷了我们的双眼。有时候处理问题和管教的度的问题,才是最难得,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每个家庭不一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所有的我们。孩子确实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我们的模样去学习成长的。所以为人父母,谨言慎行,时刻反省就显得极其重要。
为人父母,其实也是在不断地犯错中和孩子一起成长的。
但愿天下家庭 父母和孩子都能从犯错中成长,不再彼此伤害,而是和谐共处。
我是@莎莎嘉嘉站起来 两个孩子的妈妈 、媒体人,工作之余探索家庭教育 研究应试套路,欢迎您关注我 一起交流教育话题。
有惊无险!10岁女孩疑妈妈偏心欲跳楼,妈妈跪地哀求,怎么看?
“妈妈,自从你生了二宝,已经很久没有陪我好好玩了”。前段时间上一年级的女儿如是说,孩子说的时候,眼里泛着泪花。
看到孩子这样,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于是我赶紧把孩子搂进怀里,“对不起,宝贝,妈妈确实最近陪你玩的少,不过妈妈答应你,只要妈妈能够抽出时间,妈妈就会多陪你玩。”
“妈妈爱你和二宝是一样的,在没有生二宝之前,妈妈的爱全部给了你,但生了二宝后,妈妈的爱就要分给你们两个人了,所以现在和之前相比,你得到妈妈的爱会少一些,但你却会得到来自妹妹的爱。你看妹妹多可爱,你也很喜欢她吧?妹妹长大一些,她也会陪你一起玩儿。”
和孩子这样解释过后,孩子不那么伤心了。同时我也暗下决心,要更加公平、公正地对待两个孩子。
于是乎,当我抱二宝的时候,老公也十分识相的将大宝抱起来,这样子孩子就不会感觉到被区别对待。
是的,在二胎或者有多个孩子的家庭,总会出现一些“一碗水端不平的现象”,这也考验着我们做父母的智慧。
多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们内心产生的影响,努力让他们感到来自父母毫无差别的爱,这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顺利一些。
有惊无险!10岁女孩疑妈妈偏心欲跳楼,妈妈跪地哀求,怎么看?
年仅10岁的女孩要跳楼,妈妈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妈妈错了,姐姐有的你都会有的!最后孩子救下来了吗?
事情是这样的,江西景德镇乐平一个小区里,一个10岁女孩因为妈妈对自己跟对姐姐不一样,长时间下来,心中的不满终于爆发,竟然生出了跳楼轻生的想法。
看到小女儿爬到阳台外之后,父母也慌了神,特别是妈妈,根本不敢靠近,怕刺激到女儿,只能跪在客厅苦苦哀求认错,给小女儿承诺,只要姐姐有的,她也会有,祈求女儿原谅。
可能是爸爸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很疼爱小女儿,所以爸爸能够靠近一些,来到了阳台内部,隔着栏杆跪在地上,跟女儿说话,安抚她不要做傻事。幸运的是,小女孩在爸爸妈妈的哀求下,没有真的跳下去,最后被赶来的消防员救下。
看到新闻的视频和照片之后,海棠既觉得心酸又有些愤怒。心酸的是,这对爸爸妈妈还是爱自己的小女儿的,看着他们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的样子,我能体会到那种感觉,要是女儿真的跳下去,或者一不小心手滑掉下去了,该怎么办?
愤怒的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为什么一开始就不能一碗水端平呢?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所以家长内心如果有一点偏私都可以理解,但在生活中,一定要尽力做到公平。
海棠点评小孩子的心思都非常敏感,只要家长稍微有一点差别对待,他们都能感觉出来,即便是性格再大方的孩子,长时间下来,也会心生不满,而如果碰到一些心理承受能力没那么强的,就很容易一时冲动做傻事,家长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