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227名师生出现发热,为什么最近师生发热的那么多?
说句实话,倘若搁在往年,师生出现发热症状,肯定不会“大惊小怪”的,甚至还有带病上课(听课)的现象……
但今年不同了,因为疫情,人们也就变得格外小心谨慎。尤其是学校,更是害怕学生出现发热症状。
比如近日的鄂州高三学生感染肺炎一事,就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甚至都登上了“头条热榜”第三位。
这足以看出人们的小心谨慎!
咱们闲言少叙,回到正题!
5月8日下午,广州市103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举行,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一级调研员、综合监督处处长曾光表示:
4月27日第一批师生返校复课至今,全市无师生感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也没有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5月7日,各学校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共计1227人,全部排除新冠肺炎。
说句实话,1227例,的确比较多!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是没有1例感染了新冠肺炎!
老穆认为,这要归功于学校的防控措施做得到位,这要归功于学生和家长们的积极配合,这也要归功于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位……
那么,为什么最近师生发热比较多呢?
老穆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春夏交接时期,难免会出现头疼感冒现象。
【2】今年的天气格外“不正常”,忽冷忽热,这也导致不少师生感冒发烧。
【3】疫情时间,学生在家很少动弹,因而抵抗力有所下降。当学校开学后,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往往会有所不适应,也就容易发烧感冒了。
说句实话,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倘若翻看历年数据,哪年没有师生发烧感冒呢?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广州1227名师生出现发热,为什么最近师生发热的那么多?
千万不要紧张!广州市1227名师生出现发热,到5月7日为止,已经全部排除了新冠肺炎,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热而已。
全部是普通感冒5月8日下午,广州市第103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也就是202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学生返校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一级调研员、综合监督处处长曾光表示,4月27日第一批师生返校复课至今,全市无师生感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也没有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5月7日,各学校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共计1227人,全部排除新冠肺炎。
从新闻可以看出来,广州市全体师生中有1227人在复课以后,出现了感冒发烧等症状,经过认真的复核和排查,已经全部排除了新冠肺炎。
师生患上的都是普通感冒,这个可能是跟老师和学生体质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是跟最近天气变化比较频繁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也没有必要紧张的。
也可以看出来,广州市对于学生复课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也采取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确保学生们的安全。
广州市采取了很多措施确保师生安全广州市在学生复课前,督促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障学生安全,学生复课以后,广州市采取了巡回检查等措施来确保学校措施有效,能够确保学生们的安全。
首先是复课前让学校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复课前,各个学校都采取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复课措施,比如学校门口测温,把学生班级分开,采用小班制教学,让孩子们戴口罩,等措施来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第二是复课以后,对学校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复课以来,广州市共抽查学校245间,疫情期间累计检查各类学校4256间次,确保学校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第三是派驻健康指导员。针对第二批师生返校复课,广州市将继续向第二批复课的学校派驻专业健康指导员,确保每所学校复课时有1名专业健康指导员,实行“一对一”包干指导。
第四是绿色通道对师生进行检测。广州市在全市103所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中开通绿色通道,对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优先检查、优先治疗。建立师生快速检测机制,做到第一时间安排采样、送检,要求检测机构原则上6小时内具出核酸检测结果。
另据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表示,到目前为止,5月11日返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必须核酸检测的学生已做到“应检尽检”、一人不漏,目前结果全部为阴性。
结论综上所述,千万不要紧张,广州市1227名师生出现发热,到5月7日为止,已经全部排除了新冠肺炎,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热而已。
广州1227名师生出现发热,为什么最近师生发热的那么多?
1227名、师生、发热,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在这个敏感时期显得特别让人揪心,但官方已经给了说法,这仅仅是普通的感冒发热,已经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
5月11日是第2批师生返校的时间,与首批不同,这一批没有对所有学生进行核酸检测。随着第2批师生入校园,校园里的聚集性风险将大大增加,防疫工作将遇到更大的挑战。
首批全员核酸检测广州各行政区的首批返校师生,包括近3万名教师和16.7万名初三、高三学生,已经在4月27日顺利返校复课。
这1227名发热师生正是属于4月27日返校复课的首批师生,他们的检测结果很好,近20万名师生无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
广州市政府这一次投入很大,为了精准掌握返校师生健康情况,在返校前7日对所有的首批复课的师生实行全员核酸检测,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
而除了检测核酸,从4月1日起,教育局就要求学生在穗康上每日打卡申报健康状况,只有持标示正常的穗康码才能返校。
其实每年的春季开学,由于季节交替的原因,都会存在不少学生感冒发热的现象,一般在非流行病的情况下,都不会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只是现在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出现感冒发热的症状需要谨慎对待,以排除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
分批有序返校此前3月下旬开始的境外输入病例一度让广州的疫情变得非常紧张,其中非洲籍人士比较多的越秀区和白云区的风险等级因此升级为高风险区。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才逐渐消除输入病例对疫情防控造成的影响,广州所有区在4月24日重全部降成低风险。
广州首批学生复课以来,学校没有疫情发生,因而从5月11日开始安排其他年级有序复课。5月11日返校复课的第2批师生中,全体老师与必须核算检测的学生已完成“应检尽检”,结果也全部为阴性。
如果一切顺利,广州其他各类学校也将按照时间表返校: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分5月18日、25日、6月1日分三批返校;大专院校分5月11日、18日两批返校;基础教育阶段除了4月27日、5月11日两批外,还将分5月18日、25日两批返校。
但是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全国还是有几例复课前参排查中被测出核酸检测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学生。现在疫情防控逐渐走向常态化,在疫苗研究出来之前,如何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成为了一道不可失分的考题。
@文子枫 原创,欢迎关注。
广州1227名师生出现发热,为什么最近师生发热的那么多?
南都讯5月8日下午,广州市103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202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学生返校专场)举行,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一级调研员、综合监督处处长曾光表示,4月27日第一批师生返校复课至今,全市无师生感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也没有无症状感染者。截至5月7日,各学校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共计1227人,全部排除新冠肺炎。
复课以来,共抽查学校245间,疫情期间累计检查各类学校4256间次,确保学校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针对第二批师生返校复课,将继续向第二批复课的学校派驻专业健康指导员,确保每所学校复课时有1名专业健康指导员,实行“一对一”包干指导。
同时,在全市103所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中开通绿色通道,对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优先检查、优先治疗。建立师生快速检测机制,做到第一时间安排采样、送检,要求检测机构原则上6小时内具出核酸检测结果。另据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表示,到目前为止,5月11日返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必须核酸检测的学生已做到“应检尽检”、一人不漏,目前结果全部为阴性。
广州1227名师生出现发热,为什么最近师生发热的那么多?
全部是普通感冒
5月8日下午,广州市第103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也就是202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学生返校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一级调研员、综合监督处处长曾光表示,4月27日第一批师生返校复课至今,全市无师生感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也没有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5月7日,各学校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共计1227人,全部排除新冠肺炎。
如果放在往年同期来看,中小学校师生发热数量并不比这次公布的少,现在公众如此关注,是因为放在发生疫情的特定背景下。如果放在往年同期来统计广州市中小学校师生发热现象,其实并不比这次广州公布的数据少,甚至还有可能多。因为排除新冠肺炎之后,可引起中小学校师生出现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如季节性感冒或其他可能导致身体发热的疾病。只是今年在发生严重疫情的特定背景下,公众才会如此关注,才会对师生发热如此敏感。
广州1227名师生出现发热不可怕。2020年5月8日下午,广州市举行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这是广州市今年第103场。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一级调研员、综合监督处处长曾光表示,4月27日第一批师生返校复课至今,全市无师生感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也没有无症状感染者。截至5月7日,各学校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共计1227人,全部排除新冠肺炎。
受季节的变化,天气时好时坏,如果学生们稍微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感冒从而引起发热。比如学生们这个时候喜欢吃凉的,但是由于各自的体质不一样 吃多了就容易感冒 从而引起发烧。那如何预防发热呢?
1、“多喝开水” ,虽然很无奈,但是多喝水确实对身体好吃多多 ,加快新陈代谢,身体排毒。
2、“多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为什么此次疫情那么多老年人患病,就是因为老年人免疫力不高, 才被传染上。所以提高免疫力也算抵制病毒的一种方法。
3、莫贪凉。事实证明这个时间段喜欢吃凉的人 ,非常容易感冒。
广州1227名师生出现发热,为什么最近师生发热的那么多?
发热不可怕,就怕是肺炎。肺炎不可怕,就怕是新冠。新冠不可怕,就怕会瞒报。瞒报不可怕,就怕还乱跑。
在生命健康和安全面前,其实我们已经患上了新冠肺炎病毒应激症,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像淝水之战后的符坚,杯弓蛇影,自相惊扰,草木皆兵。
疫情虽然在国内已经得到控制,但我们还没有完全将隐患排除,尤其是传染源和传染路径,并且疫苗和特效药也没有研发出来,这也意味着,一旦感染病毒,只能靠人抗,靠辅助型治疗,靠天命。
明白了这样的背景和隐患,我们也就能理解,当看到1227师生发热时内心的恐慌和无助,尤其是涉及到一半的家庭,家里都有学生。在5月8日下午,广州市103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举行,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一级调研员、综合监督处处长曾光表示:4月27日第一批师生返校复课至今,全市无师生感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也没有无症状感染者。截至5月7日,各学校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共计1227人,全部排除新冠肺炎。这样的新闻背后,说明几点:
1.现在的调查数据公开,保持着对社会民众的信息开放的趋势;
2.疫情的创伤,或者说我们的警惕性还在,关心发热,就是在关注疫情,关注自己的健康;
3.春夏之交,季节变换,气候差异明显,本身就是一个感冒、发热的高发期。
4.春捂秋冻不可少。我们身体的免疫力会滞后于气候的变迁。
最后,这样的情况也说明,我们可能真的要和新冠肺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了,前提是它的危害性随着变异,已经降低到和人类共存的地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